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见难而行

自徐州向西,然后北上,可以行走豫州、兖州,乃至一部分司州的边界之处,这一片地区,其实多密林、沼泽,但坐落其中的几座城池,却是人口聚集之地。

汉朝三立,多数时间都在经营中原,所以这一片的开发比较深入,固然受困与生产力的水平,无法对自然做出太大的改造和改变,不过即便如此,几百年的政策和京畿效应,还是让这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但这样的地方,一旦陷入战乱,也会第一时间受到冲击。

社会关系的崩坏,经济体系的崩溃,会直接令无数人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凭借和技能,而大量的人口又会成为混乱的温床。

“自从赵国破灭,这片地区就彻底失去了秩序,处处都是盗匪横行,便是玄甲军来了,也是靠着半年多的时间才理顺,如今沿途还不时会有盗匪出没。”

在对王导大致介绍了那边的情况后,那向导见到不少从使的表情都便了,就解释起来:“诸位,有一支玄甲军会过来护卫,有他们在,莫说盗匪根本不敢来,就是来了,也只能是有来无回!”

“这玄甲军就这么厉害?”有一人忍不住问道,却是张家跟随同来的小辈,不过在官场上成就尚可,在使节团里面也能说得上话。

“玄甲军不是厉害,而是战无不胜!”那向导叹息着,也感慨着,“有玄甲军护持,诸位可谓高枕无忧,相国也能从同一看北地局面了,其实若是晚上两年,怕是这整个北地,都要如那幽州一样大治,无灾无祸,到时就无分那一条路了。”

使节团的人听着,都是面面相觑,各有感慨,但多数都是对那玄甲之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毕竟这个向导是常年待在北地的,见多识广,他的话无疑更有说服力。

相对于其他人,王导看的就要多一些了,他忽然意识到,北地的民心正在变化。

“朝廷坐镇江左,未来还要机会恢复天下,考就是正统之念,这正统之念说着玄乎,其实无非还是人心向背,是那世家和百姓觉得谁人该坐天下,有这个基础,就有转圜空间,但从这个向导的话中,他们已然认为,在北地玄甲军的通知下,会有长治久安、富贵安康,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想到这里,王导的表情越发凝重、严肃起来,甚至原本的许多谋划都动摇起来。

就连最初听到北地一统,他都没有这么动摇过。

毕竟这人心向背说起来有些玄乎,但落实到具体的事上,无非还是让人安居乐业,让百姓安康,可以传宗接代,让世家能够享受特权、维持财富和权势。

若是事实证明北地玄甲可以做到,那么他们又何必舍近取远,去追求一次更大的变化呢?

要知道,就算陈止对世家的影响力、权势,乃至传承都有压制,但经历过乱世洗礼之后,这些世家也老实起来,知道收敛了,更知道反复折腾,最后好处反而未必落到自己身上。

“可能要等安宁一阵子,甚至经历了战乱的这一代人都故去了,才会让世家又有念想,就好像之前的三十年大一统一样,只是那个时候,靠着科举出身的官僚就够多了,恐怕阻力更大……”

带着这样的念想,王导很快就见到了那个传闻中,要护卫自己等人的玄甲军。

这支护卫的人数着实不少,而且编制齐整,带领这支兵马的,还不是无名之辈。

“这人名为李头,如今为八大校尉之一,领兵南征,颇有战绩,他是陈午营中出身,那陈午如今镇守北疆,为五方将军之意,在玄甲军中势力颇大,不可小视啊。”

“我倒是知晓此人,过去只闻其名,今日倒是第一次见。”

听着那向导介绍,王导点了点头,然后就迎了上去。

“见过李将军,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英武不凡啊!”

“王丞相客气了,客气了!”那李头如今也颇有气派,闻言却是哈哈一笑,“不过俺老李自家知道自家事,丞相这是给俺脸上贴金呢,俺算不上英武,就是稍微能打个仗,今日过来护卫丞相,当可保您万无一失。”

说着,他一抬手,那身后的玄甲兵卒立刻整齐划一的分散开来,行进之间,脚步声宛如一人,更是带来阵阵声响,让王导所率领的使节团一阵心慌。

但里面也有见过世面,过去曾经接触过玄甲军的,这时就有些优越感,开始给他们讲解玄甲兵马的纪律严明。

很快,人群中就响起了阵阵惊呼。

李头所率领的这支玄甲军速度很快,几个呼吸间的功夫,就列好了阵型,将使节团一行人围在里面。

看着那些面容严肃、手持利刃的兵卒身影,使节团的心里既有安心,又有担忧,情绪复杂。

王导却神色如常,他不从使节团的车马,而是来到李头跟前,要了一批骏马,翻身上来,行了几步,就称赞道:“好马,坐于其上,便知其力!”

“丞相好眼力啊,”李头在旁边得意起来,“此马当然是好马,这中原地界,也就是我们玄甲军能有,此马的种马,其实是自西域而来……”说到这里,他忽然意识到透露了一些不该说的信息,果断闭嘴,然后打了个哈哈。

王导记在心里,但嘴上却不追问,反而主动换了个话题,道:“不知今日来此的玄甲军,有多少兵马?”他倒不是随意找了一个话题,而是注意到这支玄甲军的人数确实不多,因此变阵迅速。

想着要在这些兵马的护持下,穿过据说最危险的一片地方,哪怕再有谋划,也难免会有顾虑。

“总共千人!”李头说着,注意到王导神色有变,猜到了他的心思,“丞相莫要担心,尽管只有千人,但纵有上万贼匪来袭,亦无需担心,若是准备充分,准叫他们有来无回!”

王导附和点头,只是对这番豪言壮语,终究心存疑虑,想着或许可以抵御住冲击,但若说以千对万,还让他们有来无回,却不容易,毕竟野战可不是攻城。

第九十无章 品第九十一章 学识成书入心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赞陈追问续何在第二百五十七章 尽皆在掌握,无出我意者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将满时已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汉太乐令,不与书院和稀泥第五百零一章 陈止的三重身份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后还有一物第一百六十三章 声东击西 除夕快乐!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澜者谁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锦绣文章自口出第四百四十二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第八百二十章 文武加身!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个爵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七百七十一章 《语录纪要》第一百九十七章 请帖去哪了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陈侯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三十七章 知我寻法皆传书,使我不得安心读第二百九十二章 征北将军陈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三十六章 岂不美哉第五百三十六章 种猜忌心,待风声起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观,后手落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千钧一发,门扉开第四百二十九章 寻神仙方,算世家计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联陈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动世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访陈君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陈侯两支遗策辗转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诱,不容墙头草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九百零一章 误判形势,优势很大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来,冀州之势第三百一十章 临到上任练琴忙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四百六十章 观人猜计,有人访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来得正好!第二十二章 岂能只值五十钱!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四百八十章 这就没了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实策,我当送去北方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禄为士代,原来杨氏望弘农第四百四十章 牵军入局是何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评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两册疾送都,帝巡蜀乱乃闻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窑有白釉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四百六十章 观人猜计,有人访之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改势,敌自变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绝围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边新城疑扎根,车上书册源雕版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签消,铜板碎,乃成眼中景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后挑拨抓起来!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四百九十一章 为老不尊只为书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进则撺基掇业,退则为王前驱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二百一十一章 乌合之众,有令难行第二百零一章 启程之时,拦路之人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愿者上钩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进则撺基掇业,退则为王前驱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齐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六百二十五章 钓鱼执法,一网打尽!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被逼得报团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谏反在谋中乱第一百六十九章 幸存者与自尽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于蜀,南北传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龙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县陈已知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三十八章 悔不当初,竹筒复满第六百三十章 剑指兵屯!第二百五十三章 对弈军争!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们代郡人真会吹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设!第一百九十四章 冠绝彭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石勒入侵?第一百一十三章 过年同往丰阳街第四百零五章 代县之迎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后方能聚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