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

蜀地,雅阁之中,原本正在修养的范长生忽然之间睁开了眼睛!

“不好!”

老道士用苍老而嘶哑的声音叫了一声,然后顾不上给身旁满脸惊疑的学生、弟子解释,直接,便捏起剑指。

往自己的天灵上一点!

然后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样,便是浑身瘫软的样子,无数汗水从他的毛孔中流淌出来,这老道士瞬息之间,就好像是落水了一样,浑身上下已经是湿透了,而这身子还抖动个不停!

这般景象当真把这身边的人呢都给下了个够呛,便纷纷过来询问缘由。

只是老道士只是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并不回答。

这旁边的人干着急,正想要过去将老道士搀扶起来,但还未伸出手去,就被张玄挡住了。

张玄看着屋子里的几人,表情凝重的摇了摇头道:“切莫慌乱,更不能做冒失之举,否则恐怕反而要让老师陷入险境,你们且先站住,听老师口中说言为何?”

众人本来焦急,还有人要斥责张玄,但经他这么一提醒,便纷纷凝神细听,这一下马上就有了端倪——

“……圣人设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教化世人……人因难而屈……”

这一句一句,虽然听起来颇为琐碎,但几个弟子还是很快就意识到,这其实是过去所学的一篇《太上老君内观经》的要旨,虽然语句上有出入,但其中核心精神却是一般无二。

此法乃是内视之法的大成要旨,据老道士所言,乃是得自天师,讲述的是阴阳结合,万物生长之法,关键时刻甚至足以续命!

这个时候,听到老道士这般一说,众人便免不了心有所感,继而惊恐起来,想到了一个可能,又纷纷朝着张玄看了过去。

张玄叹了口气,轻轻点头,然后说道:“恐怕真是如此啊,老师还是失算了,那北地一样还有高人!能挡住气运之变,这般发展下去,不知未来为何啊!”

“不是高人作法!”忽然,老道士停下了念叨,用嘶哑的嗓子说了一句,“乃是那冠军侯本人!”

“冠军侯?”张玄满脸惊愕,继而变成了惊恐,“王侯如何能通气运之道,这……这岂不是……”

“怕是神人转生,要行那扭转乾坤之事!”老道士说着,眼耳口鼻都有鲜血流淌下来。

众多弟子看到这一幕,皆大惊失色,就要上前,但老道士却是摆摆手,随后说道:“去请王上!”

其他弟子还要再说,但张玄已经知道要紧,便沉声说道:“速去请王上过来!不要耽搁!此乃性命攸关之时!”

旁人被他一吼,也知道厉害,便不复所言,转身便奔走而去。

张玄再看老道士,却是重新念叨起来,只是身子的震颤越来越强烈。

很快,满脸疑惑的李雄便被叫来,他本来放了心下来,正要修养一番,却忽然有人过来传报,说是老神仙那边有了异样,请他速速过去一见。

如今蜀地安危,与老道士可是直接相关的,李雄岂敢等闲视之,遂急急而来,这一过来,见到了老道士的样子,马上就震惊起来,继而便是担忧和恐惧。

“莫非抵玄甲一事有变?”

他自是明白,当前能让老道士变成这般模样的,必然和先前的做法有关。

老道士这时睁开眼睛,鼓足了浑身劲力,吐出一句话来:“请王上滴血!”

李雄还在愣神,张玄已经明白过来,从旁边取来一个一盆,倒上清水,放到了李雄面前,说道:“还请王上滴血入银盆!此举关系江山社稷,切莫迟疑!”

李雄本来还想询问,但一听说关系自家江山,当即就毫不犹豫的抽出佩刀,在亲兵当即惊呼中,隔开了一根手指,滴落几滴鲜血。

那鲜血落到盆里,便扩散开来,宛如血色雾气一样。

张玄也不迟疑,马不停蹄的端着银盆来到老道士跟前,放于其身前。

老道士双眼紧闭,但如有亲眼所见,却是伸出枯瘦手指直接点在那银盆之中。

……

天空之上,蜀地气运沸腾,眼看就要化作一场大火,灼烧西南天,将周遭的诸多掣肘都一扫而空。

但偏偏这个时候,北方乌云密布,一道狂暴的旋风直接落了下来,压在这西南气运之火上。

那火焰被这庞大气旋一压,顿时失去了依凭,便又要了熄灭的迹象!

但就在这个时候,血光自成都起,转眼蔓延开来,遍布整个西南气运之中!

那气运再度沸腾,更是显化出一头虬龙之影,咆哮升腾,傲气冲天!

气运之中显露出一股开辟局面、开国建制的底气来!

淡淡的、嘶哑的话语,自那气运之中传出——

“吾主自西南而起,以微末之身而退大国兵马,乃有今日,是以可以为主,此运乃是自身所立,不会为外物随破!”

却是老道士的意念所铸,引领李家血脉,显化龙脉根底,要以此逼退那来自北方的气运旋风!

未料,这边话音刚刚落下,那旋风之中却陡然清明起来,然后一篇篇文章流转出来,最后汇聚成一句话——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手足!”

此言出,更有诸多影响显化,浮现出那蜀地本来安宁,因李家作乱,因而死伤惨重,而后李家为了巩固地位,明中杀人,暗中算计,连绵不断,无有终时。

便见那虬龙身上显化鳞片,居然片片皆有缺陷,整条龙身,都呈现出要崩溃的迹象!

下方,老道士浑身剧震,却兀自支撑着,又伸手一点盆中水。

天上,虬龙之上浮现明黄之气,又有话语传出——

“德与位合,乃成正统,吾主立西南,,养百姓,有富足,民心安定,并无混乱事生,反聚八方之人!”

此言落下,那虬龙重新凝聚起来,更是升腾几分,要破开气旋,挣脱出来。

但紧接着,气旋却是再次分化起来,又是几篇文章落下来,洋洋洒洒千万字,再次凝结成一句——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言语落下,又有诸多景象显化出来,却是这蜀地割据之国,但凡有人来投,皆纳国中,却不分老幼良善,混居一起,乃起诸多混乱,民力虽然增长,制度却有着缺失,以至于老无所依,幼无所养,病缺之人无人问津。

顿时,那虬龙更是惨叫一声,自中而断!

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廊抚琴者,可为我婿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诸评第八百七十九章 运筹时来命急衰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动念,北地风起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帅另有其人?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遗脉第六百六十章 渐有人来投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九百六十七章 盘虬龙,蟒相斗,自削其运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边荒草,今日众星拱月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六百六十一章 谍影重重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二百六十三章 争与其人近,古今为一名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设!第五百三十八章 胡马踪迹显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设!第五章 不在对错在喜恶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长是何等人物?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一百零一章 世间安得两全法今晚无更,大概还有三章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乱就一条线第四百一十二章 祸从口出急从书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劲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为拯救陈止而来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一百四十章 广陵纸贵第七百九十二章 汉制于其不过工具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七百六十一章 虚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鹰之志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杀予夺!第八十一章 恶名养望,快马寻品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见难而行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群起瓜分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旧日事,今朝亦可行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离力难转第三百二十二章 这可如何是好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书北上请玄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拦路驱车队,贼人为何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动,当快刀斩乱麻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三百四十八章 观画如知己,手足入国都第八百六十八章 亲往镇压,战牵冀忧第九十四章 咳,本将早有预料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恶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东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书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论下部在灯笼上?第七章 心中摇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于人第二百章 文魁出,则显于杏坛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万般皆空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来,冀州之势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聂投胡,未必坏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袭屯先投毬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变第五百三十六章 种猜忌心,待风声起第九百六十一章 谈笑间炸裂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绝之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难于军争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梦中为学第五百八十九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第八章 意外之讯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张为将,领三百入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将军算盘难如意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旧日事,今朝亦可行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四百二十七章 广宁郡隐藏着什么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国亡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动,家丁成千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七百二十二章 别动手!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陈侯第五百八十五章 时机将至!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八百三十章 诬人不成,反遭碰瓷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与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