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师说演百年

“古之盛国,教化为先,弘风训俗,皆赖于此……”

守府中,郡守徐辉中一份政令,眉头紧锁。.『.

幕僚张集见了,就笑着过来问起来:“郡守,可是头疼这兴学诏?”

“可不是么。”徐辉叹了一口气,将政令书放下。这书上所言的,是岁旦之日,今上祭祀天地后所的一份诏书,核心是要兴学劝学。

“本来一个劝农诏,已经让人头疼的了,彭城刚刚经历了洪旱,诸事纷杂,这还没布置好,又来了一个兴学诏,片刻之间让我如何施为?这等诏书,可是来年考评重点,必须要效的,但哪来的成效?”

新汉一朝,皇帝祭祀天地后下的诏书,一般是未来一两年内的国策重点,也是吏部考评重点关注的范围,关系仕途升迁。

张集笑道:“郡守的担忧,在下明白,彭城不比原来,刺史南迁,引得诸多名士同往,隔壁几个郡县得益于此,无论是书院还是家族私学都兴盛许多,一年过去,只要几座书院,有几位名士扬名,就算是成效,相比之下,咱们彭城郡就没那么容易了,反要担心书院南迁,或者名士难往。”

“不错,不错,书院南迁,外人不明就里,还以为是人文衰退,”徐辉点点头,面露不满,“这刺史也是,好好的州治不待,非要南下,唉!”他也知道,南边靠近旧都建邺,又少旱涝,没遭几场刀兵,比起北界而言确实算是繁华,刺史有如此选择也不奇怪,若有机会,他徐辉也不想待在这。

不过说着说着,徐辉又现不对了,脸笑容的张集,他猛然品味过来,就问:“任升,样子,莫非已有妙计?”

张集笑着摇头,说着:“我哪有什么妙计?不过啊,我彭城人杰地灵,却有一位人杰,已帮郡守您将这事情解决了,此乃天助郡守也。”

“哦?”徐辉一听,眼中一亮,“还有这等人物?难道又有哪位名士要开设书院?莫非是贵族的贤人张侃?”

“我那族兄闲散惯了,可没心思教书育人,不过彭城之中却有一位,写了一篇名教文章,不知郡守您可知道,彭城县城中这两天的传闻?”

“这两天的传闻?”徐辉想了想,“可是下邳陈华畏惧陈止,连夜奔逃之事?难道这次的事,又和陈止有关?”他这两日忙于政务,但也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还是知道陈华的事的,不过这事经过以讹传讹,已有了多个升级版本,郡守所言的还是略微平实的版本,只说陈华连夜奔走。

张集就点头道:“正是那陈守一,您怕是还不知道,他昨日开了个收徒礼,收了一个弟子。”

“这与兴学有何联系?陈守一再怎么收徒,也是陈家的事。”徐辉很是不解,但也知道张集不会无的放矢,等着对方回答。

张集笑道:“若只是收徒,自然没什么,不过陈守一在礼上,赠给了弟子一篇《师说》,郡守请”说着,张集从袖中抽出一篇文章,递了过去。

“师说?”

听了这个名字,徐辉已然有了一丝想法,等拿过文章一快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陈止,好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真乃我徐州名士也!有此一文,何愁兴学之诏!”说着,集一眼,“任升,官得去拜访一下陈守一了。”

张集笑道:“正该如此。”

就在这主僚交谈之际,整个彭城县城,也因为陈止拿出的一篇《师说》沸腾起来。

虽和后世有所不同,结合了当世特点,但此文框架与论点都来自千古人杰,语句更是千锤百炼的文化结晶,综陈止三世之能,是用来试探绝学定义的文章,目标本就不是当今一世,而是着眼未来,此时拿出来,莫说一个彭城县城彭城郡,就是拿到天下间,也是有数的佳文!

昨日,拜师礼上,众人本只是抱着随意之念阅读,在当时众人想来,陈止拿给入门学生的文章,估计也就是告诫之文,再说了,也没听说他有什么文章佳作,因此都是去书法的,没想到书法惊人,可这文章的内涵却更让人震撼。

等拜师礼一结束,这些人回到城中,第一时间就凭着记忆,将这篇《师说》复写下来,品味之后,越觉得意义不凡。

很自然的,不过一天一夜的时间,这篇文章就以疯狂的度在彭城扩散,世家士族几乎人尽皆知,而且还不同于过去,不需要尊者长者定调,他们就自的传赞起来。

“这篇师说,将师者之位说的通透无比,更是隐隐谈及世家根本,当真是一篇济世佳作啊。”

“不要只浅意,其实这篇《师说》的主旨之念,与《大学》相通,莫是师者,其实也在说修身正心,并非单纯为师者出言,而是借此喻志。”

“我你也没键来,实际上,此文之中有孟荀之争,不过是个隐线,你师说》开篇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就议论教化之法,督导牵引,已然触及了性善性恶,这后面的几句,将杨子的善恶混和董子的三品之说杂糅其中,只是并不显眼,着实寓意深远啊,这哪是佳作能形容的,这是传世之文啊!”

“听说他和陈华争论的时候,就说过,诗赋当言志,还道他只是为了反驳陈华,现在来是他的肺腑之言啊。”

“你说这文章,会不会就是因为这次争执,陈止才借口赠书学生写下来的?”

“很有可能的,此文深奥,乃是一个入门学童能懂的,估计就是因为那陈华,这就有意思了,那陈华可才刚刚逃跑,陈止就来了这么一篇文章,这两陈相争,高下已分啊。”

……

类似的对话遍布县城各处,酒楼茶肆雅园中,但凡是士族子弟,见面寒暄后,就没有不说《师说》的,风尚气息初具规模。

这个时代,也是有流行追求的,当年左思的《三都赋》能令洛阳纸贵,也有这个原因,旁人不一定真的赞同文章,可旁人都追捧,为了不落后,也会去凑热闹。

当然了,前提是文章本身的价值要撑得起来,只要能撑得起来,那一旦流行,就是堂堂大势,挡都挡不住。

这篇《师说》已然有了这样的趋势,而且不光小辈士族在谈论,就算是那些能品评后辈的尊者长者,也对此文很是惊讶。

“陈止此文,是要正道统啊!”

当刘仰听到老父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却不明其意。

刘太公见了他的表情,将手中《师说》放下,笑道:“你也知道,我素来不喜夷术,那外夷之法传入中土,妖言众多,迷惑众生,被人吹捧,更鼓吹所谓法统,正是这个法统,迷惑了众人之眼,以为我华夏之说无法与之并论,殊不知华夏圣人法先王尊孔孟,不知道比夷佛高到哪里去了。”

这位古板老人满脸笑容,谈性大起,指着文章中的一句,道:“这篇师说,明着是说师者,其实是在说‘道’,此道尧传舜,舜传禹,经汤文王,自周公到孔孟,这才是煌煌大道,可称道统,岂是外道能比的?那些人尊佛,是要变夏为夷啊,可叹未见几人但陈守一此文一出,足以警世!”

这么厉害?

刘仰在旁听着,不敢打断,心里却惊叹起来,不过如果让他听到了同一时间,那位张太公的评价,估计这思维就要混乱了。

“好个‘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皆情之所为也!陈止对《中庸》的研读如此之深!此言分明杂糅了佛家之念,谈及性善情恶,这一句‘七情因物而,而不是因心而’更有妙处,世间纷扰,红尘迷乱,确实要坚守本心,才能不被迷惑。”

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人眼中,竟有这般迥异的评价,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截取了文章的一部分加以解析,但究其根本,是陈止此文乃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杂糅了当世风气,又结合了后世之言,等于将几百年的精华融入其中。

本来这么一结合,难免相互矛盾,彼此冲突,可陈止眼观几百年,把握着思想演化的脉络,逻辑顺畅,宛如写史,将师道和背后思想几百年的演变过程,用一篇文章写下来,尽管有的地方,他要考虑当世因而有所遮掩,但起转承合都经得起推敲,一文涵百年。

着,张太公还觉得不过瘾,吩咐下人去取好酒,跟着赞叹道:“这篇《师说》堪称绝文!彭城有此名士,当浮一大白!”

旁边站着的左荆等人一听就暗暗吃惊,听这位太公的意思,是认为陈止可称徐州名士了!

左荆为左家之人,奉命与陈止拜贺,事后也来了张家府上,毕竟有着姻亲.

几日以来,他和张府小辈有了交情,听闻了陈止《师说》一篇,都是惊叹,就拿来请张太公这位原国子监博士品评,没想到却听到了这么一个评价!

要知道,陈止现在都还没有乡品在身!

“怎么?不信老夫之言?”张太公前几人,止住他们的解释之言,“等着吧,此文一出,区区乡品,对他陈守一而言如探囊取物,他的乡品,怕不是小辈能比的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此言,那位祖中正这时刚刚随着车队来到彭城县,还未入府,就拿到了这篇《师说》。

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九章 来去间,处变不惊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杀予夺!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动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两招,可夺陈功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张为将,领三百入城第八百零七章 诡异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三百一十四章 鸿胪请陈止为桥第六百六十三章 陈止之秘闻?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属与有荣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运竹藤,暗度陈仓第一百一十七章 视人低者,也有窘迫时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五百七十二章 将军幕僚急阻客第四十二章 陈家,我与陈止最亲第四十二章 陈家,我与陈止最亲第七百一十八章 窥机出头未如愿,僧言灯火道笑驳第七百五十九章 陈运不过几年,为他人嫁衣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驱万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难为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棋盘内外势皆转第十八章 上门送钱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杀豪!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第一百四十七章 见文心痒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结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换识字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动念,北地风起第一百七十二张 诸葛之礼第五百零一章 陈止的三重身份第四百六十章 观人猜计,有人访之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导思想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六十章 先胜而后求战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杀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随人来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陈侯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来! 今夜有事,只有这一小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变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观天下势之洼第九百零八章 原来你不知道啊……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五百章 打乱局面第二百七十二章 是给气死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五百八十二章 计入宇文,段乱其门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书画四品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世事变幻皆从权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壮聚营帐第六百九十章 退与请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锦还乡,亦是名士所求第六百八十二章 离得远,传得慢,错的多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谋划者,各怀鬼胎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后挑拨抓起来!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五百四十三章 当与陈亲善第八百七十一章 残兵败将求援人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六百一十七章 军粮生气魄,密林走大军第六百九十九章 对,我就是要抓你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银有价,节节攀升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吓破胆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来,冀州之势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访陈君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错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后悔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变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观盛衰,一州知胜败第一百五十章 贼踪传官府,诸葛问守一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孙武三鼓,陈止复召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锦还乡,亦是名士所求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指慕容第三百零九章 胡临代县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第四百章 重游卧冰,心有招揽念第二百零三章 空门为谁开墙上有陈言!第十七章 人往人来皆有由第四百七十八章 译二十经,惊闻评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胆颤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仆亦有底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从实招来!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蕴藻几家愁第八百三十五章 后军出击,南路势变第八百九十章 得势且肆意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惧与怒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倾轧,内盟外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敌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