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

“干别驾,别来无恙。..”卧冰楼中,徐辉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干宝等人就迎了上来,“你我上次相见,还是刺史尚未南迁之时。”

干宝微微一笑,不理对方话中的暗刺,只是道:“徐郡守,如今我已辞了官职,就要回去守孝了,可不能再称呼我为别驾了,我来为你引荐,这位苏峻苏兄,是要接替我的,虽然正式的任命还没有下来,但今后的刺史别驾,就是他了。”

嘴上说着,他将那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拉了过来,郑重介绍。

“哦?原来是苏别驾,幸会幸会。”徐辉人一眼,表面客气,心里却泛起疑惑,别驾从事可不是一般的职位,在刺史的诸属官中居,一般不会离开刺史所在之地。

现在一个刚刚卸任的别驾,一个即将上任的别驾,都跑到彭城来了,这是来做什么的?

有古怪!

心中疑惑,但徐辉表面不动声色,笑着恭维,然后这目光就落到最后一人的身上。

干宝就继续介绍起来:“这位乃是乔老,徐郡守当曾听过他老人家的大名,乔老乃是徐州学官,掌教化之事。”

“学官?”徐辉闻言心中一动,却还是客客气气的行礼,却有个念头自心底升起,让他隐隐不安,“执掌教化的学官,来彭城做什么?现在又不是考评之时,若说名教人文,此处不比广陵,也是众所周知的,难道是因为《师说》,可算算时间,广陵不该知道此文啊。”

所谓学官,如今已不多见,还要追溯到西汉之时。

那王莽未窜之前,在其当政的时期,曾大力推行过地方教育,制定了中央和地方的教学体系,当时规定要设立地方学校,郡一级称“学”,县一级称“校”,皆设经师一人,这就是新汉学官的前身了。

后来历经变迁,三国战乱,到了如今,地方上的官学早就零散不堪,不成体系了,但每一个州却还设有一名学官,官品不高,但担任者的乡品往往不低于中品,多为德高望重之人,宣讲推行教化。

这位乔老,全名为乔疆,举孝廉出身,素有德名,在徐州担任学官,但并无多少从属,主要的工作,就是为刺史进行宣传,算是个名教的门面。

他这次过来,也是刺史张初的意思,这位刺史的目标直指陈止,为了体现诚意,就派出了前后两任心腹,再加上这位名教学官。

这么一个配置,足以体现诚意,但也让徐辉警惕起来,等几人落桌,他就想着旁敲侧击的打探一下。

“诸位,这几道菜都是彭城特色,多吃,多吃,来,苏别驾,喝酒!”

酒过三巡,徐辉见三人都在开怀畅饮,就试探性的问道:“不知几位这次过来,所为何事?若是需要本官相助,自是责无旁贷,三位尽管说。”

苏峻听了,眼中精芒一闪,跟着就哈哈一笑,指着干宝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我与干兄相交莫逆,他要归家,我便相送,就是如此简单,至于乔老么,他身负学官之职,是为了兴学诏书特地过来督察的,彭城本是州治,当然要重点关注,徐郡守不比担心,我等也知道这里的情况,不会为难的,也就是走个过场。”

“原来如此。”徐辉笑着点头,但心里却冷笑起来,这满嘴谎话根本就说不通,但他也不说破,只是劝酒。

徐辉也了,这对面的三人里面,两个是刺史心腹,一个是见多识广的长者,想从他们嘴里套出真话,那是千难万难,不过这三人一来,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八成是来者不善啊,我可得留心一点。”

这场酒,两方各有心思,但表面还是其乐融融,一直吃了一个多时辰,倒也一副宾主尽欢的样子,只是各自肚子里打着什么主意,就无从得知了。

等拜别了徐辉,干宝三人回到驿站,就商谈起来。

“徐辉大概起了疑心,毕竟我等同来,明眼人一知道不是寻常之事,好在师说一文,在广陵名声大噪,本就有意外原因,按正常的传播度,本不该被刺史知晓,就算知道,也不会这么快就做出反应,想来徐辉暂时不会往这方面想。”

干宝分析了一下局面,随后又道:“但他既然警惕了,想到这点是迟早的事,所以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必须要快了。”

苏峻随意的往椅子上一歪,笑问:“干兄,你就直说吧,有什么主意。”

干宝就道:“机会只有一次,一旦我们拜访陈止,徐辉立刻就会明白我等目的,这陈止意味着他的教化之功,是兴学诏书的底气,一旦陈止南下,那他的名教政绩至少损失三成,而且我听他说话,对刺史南下也心有怨言,两相叠加,必然不愿意让我等如愿,他乃彭城父母官,想要阻碍陈止南下,有的是办法。”

苏峻顿时明白过来:“你是说,我们得一次登门,就说动那个陈止南下?时间这么紧迫,万一被陈止,不,他这样的人物,是一定能的,那篇师说写出了人情通达,这执笔之人又岂能世事?但如此一来,陈止难免借机加价。”

干宝摇头道:“不怕他要好处,刺史的意思很明确,不管陈止要什么好处,都尽量满足,以陈止的地位名声,给他的好处越大,刺史越能得个尊贤名头。”

苏峻笑而不语,显然并不同意。

他和干宝不同,干宝当了几年别驾从事,早就是张初的心腹了,想的是怎么帮张初谋名利,可苏峻新升,寸功未立,若是花了大本钱请陈止,也显不出自己的能耐。

这两人谈论着半天。

始终沉默的乔老却突然开口道:“要一次就请出陈止,就得先了解他的近况,与其在这里想,不如出去听听传闻,陈止是彭城名士,肯定有韵事流传,听了之后,也好投其所好。”

干宝苏峻一听,都笑了起来。

“不愧是长者,到底是见得多了。”

………………

“要说这陈止啊,确实是我彭城俊杰,只是他最近为了养望,有些本末倒置了,沉溺于农家之事。”

“可不是么?要我说,真想养望,就接着写名教文章,那师说一文谈及了道统性情,就可以作为引申,不是常有人去陈止府上请教道统性情之道的学问么,听说他讲的通透,既然如此,完全可以再写新章。”

“不过陈止这等人物,如果什么时候心有所得,说不定又是一篇文章出世……”

“得了吧你们,说的头头是道的,我就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说不定人家是践行学问呢,你们能懂?”

“说的也对。”

……

干宝苏峻等人得了乔老的主意,选了一处颇为考究的茶社,就这么坐在一桌,听着边上人的议论。

这茶社布局典雅,往来的多是士族子弟,免不了谈及了陈止,加上郡守新近拜访,很快就都提到了陈止事的事,听得干宝等人面面相觑。

苏峻有些不解:“陈止不是写名教文章么?怎么又钟情农事了?听这些人的意思,是为了养望?可从传闻中来经出了养望的范畴了吧。”

干宝点点头,也道:“以农养望古已有之,但不过是个引子,一般是过问农**恤佃户,然后赈灾施粥,但陈止好像是找了工匠,研究农具,这可就新鲜了,难道他是对墨家机关学有兴趣?”

苏峻心里突然灵光一闪,说道:“会不会和劝农诏有关?不是说徐辉最近拜访了陈止么?”

干宝一怔,问道:“你是说,陈止在兴学诏上得了好处,于是又想到了劝农诏?”说着,他沉吟了起来。

苏峻笑道:“《师说》一出,陈止直接得了名士位格,这文章固然很好,但也有官方在背后推动,听说徐辉得了此文,就说陈止乃是徐州名士,消息不胫而走,这也是因为兴学诏的关系,徐辉才会不吝称赞,而陈止尝到甜头,又想要附和劝农诏,然后依法炮制,并非不可能。”

干宝却摇摇头道:“这也未必,毕竟兴学劝农,完全两个范畴,陈止也该知道人力有时而穷,他在师说中也写过‘术业有专攻’之言,当知文章写的好名教认识深刻,不代表就能在农事上有所建树。”

说着说着,他想起来时刺史说过的话,按张初的想法,是把陈止请去做个文笔官,说白了,就是专门写文章的,让官府养着,一来彰显人文教化,二来可以宣扬他张初的名声,摆出一个事的架势。

但这架势,不像是能安心做笔杆字的样子。

一念至此,干宝不由担心起此行的目的来。

跟着,苏峻又说了几句两人说着,却见乔老眉头紧锁,不由询问起来。

“陈止一文得志,说不定有些迷失了,忘了根本,不过这也不好下结论,得见了人才能知道,”乔老神色严肃,透露出一股遗憾之意,“不过听这些人讲述,陈止钟情农事大概不是假的,这农事说到底,终究比不了学问大道,也罢,若真是如此,既然我等来了,总该规劝一句。”

干宝听着,心中一跳。

“您老的意思是?”

乔老抚须道:“准备一下,明日就上门拜访陈止吧,迟了,徐辉也该什么了。”

第九百章 止戈虽好,不如杀而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寻奇兵,背后有人催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二百零二章 前后行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一千零五十四章 汉家疑,鲜卑惶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让人死,退避三丈!第七百零五章 一步臭棋?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十一章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难以测度的目的第五百七十五章 献策鲜卑者,其罪当诛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贼首探,郡守访 还债2/50第三十六章 岂不美哉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止,你又算计我!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六百二十五章 钓鱼执法,一网打尽!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岂能尽两全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师,冠绝青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海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来!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后方能聚人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书满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败名,或出于君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联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权掌生死,恩威发乎于一身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寻皇送圣,违则灭其国!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两王有谋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第七百七十一章 《语录纪要》第六百八十七章 赵王孙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劝人离第二百七十七章 谁给你的胆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书北上请玄兵第五百零九章 请您放一条生路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请出山,护送往幽第八十八章 抽丝论兵势第一百三十五章 论辩风浪起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见来容易,福祸难料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七十四章 此乃陈止所……赠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击于外,谋算自远而来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贞,皆有其归第九百四十六章 陈止出上谷,胜!第七百七十一章 《语录纪要》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见格局第二十五章 士坐书台前,有童侍于侧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锦绣文章自口出第三百九十张八章 洛阳布局,名望三签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张宾请教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师,冠绝青州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华夏之道,方称之为民第四百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异动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八十章 此事还需一人犯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陈氏,后有玄甲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压言攻惹怒人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东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会上当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消息不对!第四百五十七章 若得其成,则惠其民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守一骂死王弥 新春快乐!第八百四十九章 临机决断,身陷囹圄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陈...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势定策不提幽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阴云前兆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结一桩第七十六章 以利动人心难定品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后还有一物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贼尚且不敢攻幽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长生观气第三十七章 知我寻法皆传书,使我不得安心读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岂能如你愿!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长是何等人物?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第九百四十六章 陈止出上谷,胜!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们汉人太多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六百零五章 铸珠而问椟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将接龙体,一陈围胡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陈氏,后有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