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曜归国,以陈为仇

“呼……”

剧烈的喘息声中,一道矫健的身影急前行,他穿过一片密林,绕过猛兽出没之处,终于来到开阔之所,前方有火把闪烁。天』籁『小说www.⒉3txt.com

下一息,就有一声厉喝传来——

“什么人!?”

随后,几个火把迅靠近,伴随而来的,还有阵阵马蹄声。

火光聚集过来,照在来人身上,却是几名身着轻甲的骑手拿着火把,几人的模样打扮都与中原相似,只是型略显奇异,多有散披肩的。

这几人过来之后,将矫健身影围在中间,就有一人拔刀出鞘,指着那人,喝问:“你是何人,为何来此?”

被指着的人衣衫褴褛,面容被火光一照,显得憔悴,裸露在外的皮肤,更有不少伤痕,但面对喝问,他依旧挺直着身子,宛如刀斧雕刻的面容上,棱角分明,一双眸子盯着几人,毫无畏惧之色,整个人就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利刃,散出让人心悸的味道。

他淡淡的说着:“吾乃大将军刘曜,此处何人驻防,让他来见我!”

他的声音带着一点沙哑,似是因风餐露宿所致,但中气十足,说出来的话掷地有声,居然让聚集过来的骑手,都被惊摄片刻。

但旋即就有一明显是头领的骑手摇头道:“你是大将军?不可能,几个月前,大将军就被那南边的汉儿杀害了,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大将军?莫非是南儿细作?”言罢,就逼近几步,作势挥舞手中刀,一副要逼问真话的样子。

“说我被杀害了?”被困之人不见丝毫惧色,火光倒映在他的瞳孔中,散出淡淡的精芒,“我刘曜何须冒充他人?我这一路九死一生,都挺过来了,会畏惧你这小小伎俩?去通报,让驻守将领过来辨认,省得废话了!快去!”

从来被人围困者,少有不畏惧的,更不要说像眼前这人一般,不仅不畏惧,反而训斥起围困者来,更是颐指气使,一副上位者的做派,仿佛双方的境况颠倒。

但他的这幅架势,却让几名骑手惊疑不定,反被震慑住了,为之人踌躇片刻,为谨慎起见,就道:“左右,与我看住这人,我去通报将军,也好辨认。”无形之中,他的口气客气了不少。

被围之人也不催促,待那人离去,问起身边几人:“我在外多日,只是偶尔听闻消息,得知吾族大王驾崩,不知是真是假?”

周围几人的口气恭敬多了,点头称是。

那人不由叹息:“如此一来,吾族又要陷入艰难,真是命途多舛啊,莫非又要重演魏武纳策、陈侯分化的一幕?”

原来,这些骑手正是匈奴人,他们所在之地,就是北疆一线。

匈奴自光武时分裂为南北二部,北部留在漠北,后来大部分西迁,余下十余万渐渐被鲜卑各部吞并,还有一小部分始终留在大漠西北,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小部分会在五世纪时,为柔然吞并,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比,南部匈奴的境遇要好得多,在分裂之后,南部内附大汉,迁居塞内,分散在北地、五原、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代和上谷诸郡。

二世纪的时候,南部单于庭南徙左国城,匈奴诸部顺势南下,深入并州诸郡,主要分布于汾水流域,因生活环境变迁,逐步由游牧业向农业经济过度。

鼎盛时期,并州境内有匈奴三万余落。

东汉末年,战乱不休,朝廷失去了对南匈奴的控制,随后军阀割据,南匈奴各部作为一支武装力量,时而参与军阀战争,逐步掌握了中原的作战方式,同时继续内迁,但很快遭遇了阻碍——

枭雄曹操恐匈奴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又想借机扩大兵员、割裂袁绍与匈奴的联系,就通过并州刺史,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匈奴的措施,分而治之,使单于恭顺,名王稽颡(sang),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

又几年,曹操得陈侯遗策观之,择其一二行之,分匈奴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将南匈奴豪右与其所统的部民分离,从直接统治变为间接统治。

其后,曹魏参考陈侯策,另立名目,设匈奴中郎将,加强了对匈奴兵马的控制,常引匈奴兵攻伐。

在新汉北征,曹魏、袁赵先后灭亡之际,南匈奴曾摆脱控制,于是进一步南迁,待新汉平定北地,匈奴已然遍布并州,被称为并州胡。

新汉朝廷上下,依昭烈皇帝刘备的遗命,以陈侯策治胡,然距离陈侯定策之时,已然过去几十年,朝堂变换,世家更替,为了自家之利,陈侯策早就面目全非,只留表象。

其中代表,就是本意为宣扬华夏之文的四夷学馆,成了质子之策,匈奴历代王子皆要来洛阳,名为求学,实为人质,多有受辱之事,积蓄怨恨。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几大世家、勋贵,打着陈侯策的旗号,行自家之法,不仅对匈奴诸胡歧视,还进行压迫与剥削。

内迁的匈奴诸部,除了要被征为兵,还有很多因为人口贸易,沦落为奴婢、佣客的,同时还要向新汉朝廷交纳赋税,矛盾日益尖锐,暗潮涌动,本因陈侯策而模糊的民族身份,在刻意的政策压迫下,又逐渐清晰起来。

终于,十年之前,朝堂政变,皇族多人被贬入金墉城,四边又有战乱,蜀地生刀兵,江南则不靖,匈奴王刘渊趁机潜回北地,驱逐新汉官吏,兼并诸部,然后自扯旗帜,也号为炎汉后裔,自称北地汉王,公开作乱。

时至今日,似要崛起,所以于北疆大破官兵,但那匈奴王却是突然殁去,使得匈奴各部又生离乱之心。

回忆前世种种,追究过往之史,刘曜不由叹息,心中有着忧愁。

得益于汉化之策,如今的南匈奴人,不光是饮食、生活和装扮上几与汉人无异,连经史子集的学问也学了去,对过往历史更是注重,刘曜作为匈奴贵族,天生豪右,自幼就研习经史,多有思考,知道匈奴面临危难。

“我匈奴一族,在魏武之后就是一团散沙,只贵族尚存族念,若非汉朝世家压迫,部民怕是早就不记自身来历了,幸得大王起复,追思先辈,再建汗国,但内里还存几个部族纷争,又有五方部族隔阂,过去都被大王用威望镇住,现在大王一去,怕是要有纷乱了啊,也不知能否度过。”

越想,他越是担忧。

但思绪很快就被一声惊呼打断,就见一名披甲大汉走了过来,他一边走,还一边惊呼:“真的是大将军,真的是大将军!”

刘曜寻声一看,认出了来人,乃是中郎将祁正举。

现今的匈奴人,多用汉姓,相貌称谓也与汉人相同,见面的礼节也是一样,祁正举惊喜过后,就依照士见王的礼节行礼。

“大将军吉人自有天相!”

等刘曜将他扶起来,二人这才分主次落座,只不过刘曜是坐在主将的座位上,而祁正举这位主帅,却坐在宾位。

二人简单寒暄,祁正举忍不住道:“刚才行军司马过去辨认,回来汇报,末将还存有疑虑,现在终于放心了,只是不知大将军为何不亮出令牌?”

这个问题,勾起了刘曜的思绪,他心中隐隐作痛,表面却宛如无事的道:“一路逃难,历经汉地、鲜卑部族,常被排查,多有换装,又有沿路盗匪,信物早就都丢了。”

“大将军受苦了,受苦了啊!”祁正举也是带兵的人,哪里听不出里面的凶险,不住的安慰。

倒是刘曜浑不在意,挥挥手,话锋一转:“国中局面,我已知大概,而今是个什么情况,你在此驻守,可是还有战事?”

祁正举收敛心思,回道:“今上登基之后,说要休养生息,但汉儿狡诈,不可不防,是以这南边多有布防,如今整个并州,大部皆为我匈奴国土,也就晋阳等地,还有负隅顽抗,已有大军前往征讨,不日可平。”

刘曜点点头,新近登基的,是他名义上的兄弟刘聪,他不便置评,就道:“晋阳驻守是那个刘琨吧,此人有才,若能招降,为我所用,才是最好。”

祁正举却摇头道:“那些汉儿,也有骨头硬的,宁死也不愿意投降,那刘琨恐怕也是这样的人吧。”

刘曜沉思片刻,追问:“这般攻伐,汉廷有何反应?是否会再起战端?”

祁正举则摇头道:“汉儿大败,已然胆寒,不复兵,听说还要给王上册封,国中一个月前就决定派出使者,与汉廷交涉,此时该已抵达洛阳。”

刘曜又问:“国中可还安宁,大丧何日可?”

“国中安宁,诸王和睦,但大丧要等使者回来方可,因先王之死,与那汉儿陈止脱不了关系,得让汉廷给个说法。”

听到陈止的名字,刘曜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心底杀意涌动,但生生压下去,跟着叹息道:“是我的过错,没有护好幼弟,还害的大王心淤,以致中道崩殂。”

祁正举赶紧道:“怎能怪大将军,此事皆是汉儿之术,待得国使当堂质问,定要让那陈止付出代价!”

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难尽啊!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七百三十五章 观气成柱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变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敌乱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后还有一物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气盈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改势,敌自变第六百零九章 砲与毬,初显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县,再活捉陈止!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七百八十八章 再伐代郡,可有胜算?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说久仰,心中暗算计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群起瓜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张宾请教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一百八十五章 请问,你这边有没有……第六十七章 执剑赴会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结局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书馆的陈秘书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鲜卑来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九百二十五章 鲜卑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七百一十七章 学问与钱财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军动兵临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为饵,驱虎吞狼!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进则撺基掇业,退则为王前驱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评日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画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四百八十三章 论法言史非一卷!第四百八十章 这就没了第七百一十章 开门就言运第七百二十二章 别动手!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遗脉第一百八十章 当除祸根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剑,文有口中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启第一千零七十章 战,或是告诫?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蓟县,升龙坛第四百五十章 关津、市肆、山泽,皆有税哉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择一家而言商贾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唯单于不可降?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三百二十章 终于还是来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止身边的人脉雏形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个够!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议玄甲事,群臣莫敢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对弈军争!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文章第一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汉太乐令,不与书院和稀泥第四百八十章 这就没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赞大师而得其能第一百一十章 礼与意,轻与重第一百三十一章 乡品!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酿三苏之文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后挑拨抓起来!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称宗师第一百八十五章 请问,你这边有没有……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二百零二章 前后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让他升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问广宁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 元旦快乐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隐忧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为鲜卑,亦长叹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寻皇送圣,违则灭其国!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一千零四章 要么现在投降,要么……第八百九十二章 惊骇之闻!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与代郡第八百七十二章 临阵当斩徒增疑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道授业解惑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会有三段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郑实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贼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八百二十一章 群属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