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华夏之道,方称之为民

<>。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在刘乂看来,要经历一番唇舌,乃至经历一番辩论、争论的事,在陈止淡淡的话语中,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之前还表现出一副不肯善罢甘休样子的士人,就在陈止的轻描淡写中,变成了感恩戴德的模样,就这么离去了。

再看高坐席上的品评大家,那门外人头攒动的围观布衣,对陈止的做法都没有任何异议,仿佛本就该如此。

“北海王到底是年轻啊,这时候提出此事,等于将我们的势借给了陈止,让他可以直接处理问题,本来一个可供利用的棋子、文评的隐患,就这么被他补上了,真是可惜啊,可惜。”

靳准心中遗憾,却也明白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弥补了,只计划着,如何把陈止刚才的一番话上升到两国争端的程度,到那时候,陈止作为始作俑者,难免就要担责,要是能进一步让他倒霉,那这番努力,回国之后,都会成为晋身资本。

因为陈止是宣传中,害死了匈奴王的人。

不同于刘乂的惊讶,也不同于靳准的算计,石勒见了眼前的那一幕,看到陈止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将眼看着就要爆发的问题处理了,再看陈止那挺拔的身子,心里生出了浓浓的羡慕和向往。

“权势!这就是权势啊!任凭他人如何算计,任凭这些人怎样不满,但抵不过上位者的一句话,就是这么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若我也有这样的权柄……”

不过,他也明白,靳准那样的老狐狸,不会放任陈止顺利过关的,后面肯定还要追问,否则他们这一行人气势汹汹的上门,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如果最后灰溜溜的离去,不激起一丝波纹,就太失败了。

“若如此,整个使节团的气势都会被压下去了,再和汉廷谈判起来,也要居于劣势啊。”石勒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过去为奴隶、为马贼的时候,已经有了变化。

不要看他刚才莽撞冲锋,那不过是顺着刘乂之话而为,他心里很清楚,新汉丝毫也不怕匈奴,但自己的使节身份,却可免去不少责难,否则给再多好处,他不敢在此造次。

但出乎石勒和靳准意料的是,不等匈奴一方提起,陈止在斥退了严形等人之后,居然一转头,就主动提起了刚才话题。

“靳正使,一点插曲,乱了你我的话,你不是问我为何说你厚颜无耻么,我这并非是侮辱你,而是在叙述一个事实。”

听着这话,众人的面色都古怪起来,陈止的意思,就像是骂一个人王八蛋,完了又说,我不是骂你,我要证明你是个王八蛋。

靳准和刘乂当即就气笑了,连话都不想说了。

陈止却继续道:“你说,匈奴人在并州北朔繁衍多年,所以难舍故土,但这并州之地,何时成了匈奴的故土了?光武受附,连绵百多年,匈奴单于传承诸多,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之子豹为左贤王,即刘渊刘元海之父,刘渊为于扶罗之孙、刘豹之子,虚连题氏后裔,以汉和亲之事为籍,乃自称炎汉,虽然牵强附会,却犹可说之,但将并朔之地说成故地,这就太过厚颜无耻了。”

陈止一句一顿,娓娓道来,语气不见激昂,话音未有起伏,却说得靳准、刘乂等人神色连变,连王衍都是面容微动,露出意外之色。

陈止竟是对这匈奴历史,有些了解。

放在后世,或许旁人不觉得什么,因为学堂密布,幼童从学,都有政史地理之科,可以九年学之。

当今之世,世家垄断学识,为那经史子集都嫌不够,哪里又有时间多学历史,而史家涉猎众多,就算是当朝史官,不查阅典籍,有些事都不明所以,因史料浩如烟海,难以尽查。

中原王朝的历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四遍诸夷之纪?

能明这些的,往往是上了年纪、饱学诗书的长者,又或是专供起注史记的官吏,怕是连当朝的大鸿胪,都未必能将匈奴的来龙去脉搞个清楚。

但陈止一开口,就将刘渊一系的单于源流说了个通透,又谈及南匈奴内附根本,让人无从指责。

靳准准备的腹稿,可以无中生有,却不能扭转历史。

陈止也不管他,说完了刘渊,扣住了一个“厚颜无耻”的名头,转而又道:“先前如何且不多言,却说昭烈续祚,宣武一统,秉先祖之意,对匈奴亦多有照料,凡有逃来,多有接纳救助——”

“北方平定的一年,塞泥、黑难等两万余部落归化,宣武纳之,使之居于河西故宜阳城下;”

“又两年,三月,有匈奴都督拔弈虚率部归化,冬十月戊寅,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率部归化,之后诸匈奴南下者不计其数;”

“太康五年,太阿厚率部两万九千三百人归化;又两年,都大博及萎沙等部率大小几十万余口降附;次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再领种落大小一千五百口,牛羊十二万余来降,具有安置。”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游目四望,见院内院外的众人都安静下来,品味着其人所言,有些人的脸色变幻不定。

靳准、刘乂眉头紧锁,抿紧嘴唇,没有再言的意思了。

但陈止却不打算停下,他叹了口气,说道:“诸位可以算一算,自宣武一统之后,匈奴投奔我大汉者,就已经不下二十万人,遍及西北诸郡,以并州诸郡和河东郡最为密集,这些人皆自北而来,先不说光武时归化之人,就说这些匈奴,就算是遍布并州,又岂能说是繁衍已久?能言故土?”

说到最后四个字,他终于提高了声音,话意直指靳准,后者心中一跳,不由暗暗苦笑。

我想和你辩论,结果你和我摆数据,这如何处之?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汉廷早有言,说是要一视同仁,是以我匈奴先辈乃行户调之式,不仅纳税供人,而且服事供职,同于编户,怎的现在又要追根溯源了。”

“好个诡辩!你说故土难离,我就告诉你,此处非汝等故土,但并非要驱离,这本事两件事,你却要混于一谈,莫非是纵横传人?”陈止却笑了,直视靳准,从容说道:“我也并非溯源,而是将事说开、说清,过去的事,不会因今人的举动而被掩盖,你匈奴不断南下,汉纳之,以之为民,若是移风易俗,行我华夏之道,自可称之为民,但即便如此,过往经历也不可抹除,当录于史桑,以供后人品鉴。”

他的这番话,说的王衍、古优、左廉等人连连点头,连对陈止颇有微词的罗勋,都不由暗暗赞同。

诸夏众史,不可轻抹。

“然尔等如今,却要倒因为果!”陈止的眼神陡然间凌厉起来,“因匈奴居于并州,就说并州乃是尔等故土,而且不移风易俗也就罢了,鸠占鹊巢恬不知耻,更行杀孽,恩将仇报莫过于此,杀之不足惜!这般行径,当不得一个厚颜无耻?”

“当得!当得!”

“忘恩负义!杀之!”

“小族而侮大汉,死不足惜!”

靳准还未如何,门外的百姓就已鼓噪起来,群情激奋。

他们从陈止的一干话中,明白了些历史源流,不由兴奋起来,配合着对之前北疆大败的不甘,以及今日匈奴的猖狂与嚣张,第一时间就叫喊起来。

匈奴因为一时之胜,膨胀而嚣张,因自卑而张狂,但这些中州百姓却不怕他们,视匈奴不过一小邦番民。

而太乐署外的人,何其多。

每日文评一开,万人空巷,不光是门外街巷,周边的楼阁也早就站满了人,此时一人喊开,从者云集,从楼阁到街边,无人不叫,皆喝骂之!

声响汇聚起来,宛如汹涌江河,喷薄而来,充斥太乐署中,首当其冲的靳准等人,顿时被叫的头晕眼花,那刘乂年龄毕竟不大,大起大落之下,更是五感轰鸣,身子都晃了晃!

靳准吞咽了一口口水,知道事不可为,看着那一个个喊打喊杀的面孔,注意到不少来参与品评的学子士人,都满脸通红、一脸凶恶的盯着自己等人,知道再留下去,情况不妙。

于是,他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是我等孟浪了,本想来瞧个热闹,没想到闹出这般误会,罪过,罪过,这就退去。”

刘乂在边上听了,心中不满,有心开口,但听着耳边惶惶之声,终究不敢多言,冷哼一声,就要离去。

“慢着!”他们要走,陈止却出声了,“太乐署乃太常麾下,九卿从属,公堂衙门,朝廷重地,尔等此来,乱了堂中秩序,更伤了兵卒,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当我华夏无人乎?岂不闻,王子犯法也有庶民同罪,莫非仗着是一方使节,就可以从容进出?华夏礼仪之邦,岂能任由尔等横行?没有这个道理,左右,将人拿下!送交有司!”

什么!?

这下子,不光靳准愣住了,刘乂愣住了,连带着王衍等人都是一脸震惊。

陈止要把匈奴使节给拿下!莫非想要问罪?

这……

“我看谁敢!?”

石勒暴呵一声,来到刘乂等人前面,就要护持,他虽有着小算盘,但也明白,若是任由陈止拿人,那回去之后,怕是难以交代。

其人凶威赫赫,刚才的闯关更让人记忆犹新,这番暴喝,居然让门外的鼓噪都衰减了几分。

陈止看着石勒,淡淡说道:“石勒,不要负隅顽抗,匹夫之勇尔,真以为华夏之地,能凭着蛮力横行?就算是蛮力,你亦不够格,莫非忘了被东平侯追赶的日子?”

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四百一十三章 刘氏劝夫,鲜卑献礼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与段部鲜卑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权术,我自取之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盖滑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纸出坊,求书上门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壮聚营帐第五百四十三章 当与陈亲善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鲜卑来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五百四十七章 列阵非精兵,战阵为先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关中忧,氐人乱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启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为鲜卑,亦长叹惋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挡路第二百九十六章 杀了个干干净净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择一家而言商贾事第二十八章 先生千万不要嫌少第八章 意外之讯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当可拖住他第三百零八章 两陈合流之始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传信,北地归一第三百四十章 文评,可有人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终有变!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胜!第四百六十六章 这不符合兵法!第九百一十章 厄来急作揖,战讯入京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争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家危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陈代王,为幽州之首?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国亡了!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气而炼命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亲喊你回家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愿者上钩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气盈第八十八章 抽丝论兵势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镇气运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谏反在谋中乱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钱粮,进则自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万事皆有其芥一千零五十四章 汉家疑,鲜卑惶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守一骂死王弥 新春快乐!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后,金液满三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六百九十九章 对,我就是要抓你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围洛阳,三王挟真龙第六章 峰回路转为哪般第三百一十四章 鸿胪请陈止为桥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将军府,而不知朝廷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势之始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压言攻惹怒人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七百九十章 局连环,一动皆动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四十三章 请尊者评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无礼今亲访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尽瘁司马懿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诱士,牧民网罗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三百七十章 诸卿,跑题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异族初显迹,朝廷使已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两册疾送都,帝巡蜀乱乃闻佛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阴云前兆第二百八十八章 为拯救陈止而来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别怂,赶紧打!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贞,皆有其归第九百六十一章 谈笑间炸裂第六百三十章 剑指兵屯!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五百二十六章 将军谋郡,太守惩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镇气运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此处已是幽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问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