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书馆的陈秘书

陈止行走之时,那周遭的诸多藏书,仿佛与他相合,传递出一股和谐的味道。

这里正是秘书省的核心所在,为东苑阁,与西苑阁并称东、西两苑,为皇家藏书之地。

在这个时代,乃至之后,书本、知识都是人文的载体,是传承文明的关键,但频繁的战乱,却使得这种载体时常会有折损。

祖龙秦皇焚书坑儒,无数典藏被付之一炬,后人追思之际不免心痛,加上先前简牍传播不易,纸质书册则容易损毁,加上抄录之难,传播桎梏,以至于书本在此时为珍贵之物。

普通的世家,也有自己的藏书之地,用于传家,而寒门之家若是有藏书,往往都会当宝物,让后世子弟习练。

皇家自然也不例外。

再加上中原多有战乱,其中对书册、简牍的损坏,不知道令多少人为之心痛,不断上书,提醒朝廷。

所以,从之前的两汉开始,汉廷就经常下诏求书,并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手,被派遣出去,收集流落在外的书册,同时又有秘书省这样的机构加以整理和收藏。

所以,这皇家藏书库的价值极大,在秘书监任职,也被很多人看作是进一步为学的机会。

陈止也不例外。

此时,他走过了一排排的书架,目光扫过书架上的一本本书册,心里就闪过相应的内容。

这半年多为秘书监,他的很多时间都花费在里面,并且用这些时间将这里的藏书,都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看,而不是参悟和理解。

皇家藏书浩如烟海,其中内容包罗万象,更涉及到诸多不同的字体、语言,比之王家书痴所记忆的书册,还要多上不少!

这也难怪,这可是整个王朝,运用国家的力量,前后继承几百年的底蕴。

哪怕是历经战乱,有所损毁、失轶,但其总量庞大,又有许多忠人义士,不顾刀兵威胁、不顾自家性命,出面维护。

再加上东汉末年、三国之时,那割据的诸侯,除了一二人之外,都是世家出身,受过贵族教育,也知道简牍、书册的珍贵,无论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收买士人之心,多数诸侯都会注意保存这些知识的载体。

这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新汉东西两苑所藏之书,数目庞大,其中不乏珍贵的孤本,在外很难寻得,也只有用国家的行政之力才能搜集得到、保护得了。

这般积累,就算是陈止在半年的时间里,也不可能将之理解通透,但他很清楚,自己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就抓住了机会,要在调任离开之前,先把书库藏书的内容,都记忆下来。

不错,靠着陈止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以整理和归纳图书为办法,将藏书尽数翻看了一遍,已经将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记在了心里。

这种记忆,为囫囵吞枣,所以陈止也要像之前领悟和参研心中藏书一样,慢慢的将这些记忆转化过来。

索性在他在记忆的同时,也把原本较为杂乱的图书,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按照经史子集的大类,依照百家之言的划分,又遵循前后时间的顺序,重新编排了藏书之地的布局,令其更加直观,也更为容易翻查,而且又有单据为凭,若是哪里少了一以很快察觉。

但对于这些变化,知晓的人反而不觉得奇怪,因为陈止擅长整理这一点,早就名声在外了,无论是青徐两州,还是在太乐署、鸿胪寺,他都展露过一手,在秘书省中再行,旁人也只当是应有之意。

不过,也有一群人对此颇为在意,因为这群人根据自身经历,很清楚想要整理藏书,并且分门别类,让没有读过的、了解过的人,也能迅寻找到相应的书册、简牍,那需要多么深厚的底蕴。

这群人,就是阅历和知识都很丰富的大儒、大经学家、大学问家、大宗师。

简单来说,至少也得是通读了一遍,熟悉了其中内容,方能放手施为,这也是自古以来,编著书籍的困难之处。

但正常的人,其阅读量小的可怜,能阅读万字、十万字的,就可以说是博人,若是百万字了,那就是通晓智慧之辈了,要整理一个国家级的藏书馆、图书馆,乃至编著一部大典,那其中所涉及的阅读量,可以说是骇人听闻了,过去若是要整理这样的藏书,怎么也得动用百多人手,召集各方学者共参,才能成功。

最近又传言,说陈止要编撰一部典籍,但没有多少人相信,反倒是他将东西两苑大部分的典籍,都重新整理、归纳了这件事,已经被很多人亲眼所见,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了,于是就有不少宗师级别的人物,过来咨询——

这东西两苑乃是皇家藏书馆,轻易不会开放给外人,但也有例外,就是那些真正名声在外的尊者、长者。

新汉以孝治天下,对于老人是非常尊重的,而为了搜罗人才,更是有诸多特殊的制度,比如这皇家藏书的观阅资格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后世,建立大兴的科研机构,也依旧还是延揽人才的不二法门,何况如今?所以很多无法请来出仕的为学者,也不得不在这种制度下,被吸引过来。

而秘书省的诸多官员,除了要面对皇帝、各司衙的咨询问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接待和满足那些大学问家老人们的请求和要求。

新汉由于其王朝特点,但凡能来秘书省申请观余阅的,都不是寻常人物,要么是过去曾为高官,要么就是门生故吏为高者,而且还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治学、为学之名船样天下,乃是公认的学问宗师!

这样的人物,平时请都请不出来,他们愿意过来浏览皇家藏书,皇室其实是求之不得!

不过,皇家藏书到底珍贵,还是不许带出两苑的,因此这些大学问家在观看的时候,就会留在秘书省中,一方面是在这里观书,另一方面是有相关需求、要查阅其他书籍的时候,能及时的询问,这也是秘书省资问的一个工作。

过去有不少的宗师人物,在得到许可后,经过一定的手续,进入两苑查找所需的书籍,然后通过询问里面的书吏,来迅找到目标。

不过,书吏固然在这里当差,就算为了熟练业务,必须把这藏书馆中的大概布局搞清楚,但想要按照宗师的吩咐,从无数典藏中出一本书、一卷简牍,依旧是一个繁琐的工作。

如果宗师需要的是某一具体的著作,那找起来就像是在溪边的石子儿中选出一个一样,没有几个人一起寻找,怕是找上几天都翻不出来,这还是在熟悉大概布局的情况下——这里毕竟是皇家藏书馆,虽然没有科学的分类和归纳,但也有自己的一套整理体系。

但事实上,从诸多书册中挑选一个出来,还算是轻松的活计,因为若那些大家提出来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只是描述了一句,需要大概什么样内容的典籍,那更是一个痛苦的任务。

就好像有些宗师来到这里,本就是为了给自己正在书写的著作,找一个参考、或者是根据,那么他们很可能提出来的要求,是要找一些带有“三代之治”、“墨家之学”、“老庄注释”等等要求。

这就不光要找了,还必须有所理解,否则花费了几个时辰、众多人手找出来的内容,却不符合要求,那结果无疑更让人难受。

只是当陈止过来之后,情况又有些不同了。

起初,来到这里的宗师们,对于更换了秘书监这件事,还略显得有些不快,因为原来当差的黄思,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否则也坐不稳这样的位子,对于那些过来查找典籍的宗师们来说,一个熟悉典籍的秘书监,无疑能省去很多麻烦和功夫。

这个位置的人一换,他们就要担心影响自己的事了。

但接下来生的事,却让他们很是意外,因为陈止只是用了几天时间,就能辨认各处的书籍,用了一个月,就大致整理了书籍,三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大致的归类。现在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居然有传闻说他要编撰大典了!

旁人或许不信,但那些时常来此的宗师们,却知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再说了,他们也早已经领教过陈止的厉害,无论他们询问什么典籍,想要找寻哪方面的文献,只要问了陈止,他甚至不需要亲自去拿,只是吩咐一声,就可以让人把需要的书册、简牍送来!

除此之外,陈止本身更是一个宝库,有的时候根本不用寻找典籍,就可以从他的口中得到想要的语句,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那些旁人很难见到的宗师,经常跑过来与陈止交谈,只不过往往还会叫上一二小厮,在旁纪录陈止所言之话。

就好像眼前的这位老人,道家、玄学的宗师,郭象。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农纳匠,减税分地第六百三十六章 胜讯佐刀落人头!第五百九十二章 陈止的要求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五章 不在对错在喜恶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乱?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后悔第十二章 诫乃疑,仇当静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与毒计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第六百八十五章 石勒入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后一段城墙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鲜卑有文章,请诸君品鉴第六百零四章 不问兵马问炼丹?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阳有敕来第四百六十六章 这不符合兵法!第五百三十六章 种猜忌心,待风声起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离力难转第三百五十六章 遗世独立,非我可言第四百八十三章 论法言史非一卷!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阵说与众,前中后尾各不同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先思回乡第一百零八章 争侄第十二章 诫乃疑,仇当静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道授业解惑第七十六章 以利动人难定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观氤氲青烟变第三百四十二章 当日请而不来,今日送贴相召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实策,我当送去北方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争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他方可成事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于人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帐内书信,帐外炮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210章 北边酒宴,南边兵急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四百七十八章 译二十经,惊闻评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视,江左走马观花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八百九十四章 坏了!这可如何是好!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为鲜卑,亦长叹惋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设!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鲜卑来第五百章 打乱局面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杀,便被彼伐第二百九十六章 杀了个干干净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绝音,馆外知是张君来第一章 新汉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蓟县,升龙坛第一百七十章 大将军纵论南北第八百五十八章 志大而事未成,当惜命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八百四十七章 敌乱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尽被擒第九百三十五章 内外之姓【新年快乐!】第四百零五章 代县之迎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贬夏!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饥则可驱第三百章 洛阳京畿在眼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九百七十二章 陈氏镇幽,吾族危矣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六百二十章 厚颜无耻!第五百五十三章 鲜卑围城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八百八十五章 运来势涨,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禄为士代,原来杨氏望弘农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举之患第一百零二章 欢谈畅饮谁头筹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第五百二十四章 说动则得其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三百章 洛阳京畿在眼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动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七百七十二章 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