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

“什么!?”

听着这个消息,杨结一时之间连情绪都控制不住了,惊讶的直接从位上站了起来,而那杨宋也是猛然间瞪大了眼睛。

陈止则是微微眯起眼睛,眉毛皱了起来,若有所思。

这样一个消息,对于屋中的人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出乎意料了,尤其是想到了背后隐藏着的含义,更是让人难以平静。

“王浚居然来了这么一手!”

惊讶过后,杨结深吸一口气,重新镇定下来,重新坐下,脸色转而阴沉,他看了陈止一眼,摇摇头道:“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如此一来,麻烦不小。”

跟着,他又让自己的从属官过来,再次询问了一遍,了解了大概的情况。

原来,就在一个时辰前,幽州的信使疾驰而至,落脚之后,快速走完了流程,就把王浚的上书递交了上去,还标注了军情标签。

北疆本就不平,幽州也是朝廷的重点关注对象,没人敢疏忽,所以这封上书很快就被摆在了御书房中,结果当值的大臣拆开之后,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和军情关系不大,而是王浚的一个提议。

王浚不知是怎么知道了朝廷的计划,所以发出提议,说要将代郡的郡守陆区,调动到广宁郡任职,从而将代郡空出来,交给陈止,让陈止为代郡太守。

如此一来,陈止本来的计划都被掉了个头,从广宁太守,一下子变成了代郡太守。

只是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交换了为政之地。

沉吟片刻,陈止说道:“是我疏忽了,光想着张应的目的,忘记了这事真正损害的,其实是那位大将军的利益。”话是这么说,但王浚此举到底是何用意,其实他还不确定,看似是把自己推向火坑,但……

“这么大张旗鼓的派人过来,又闹出这么一手,就是为了给我挪个离匈奴更近的地方?总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一郡之地,涉及何其之多?更是幽州屏障,拿来害人,岂非因小失大?”

张应拿陈止立威,固然是因为陈止之前与张家有龃龉,但他也没有直接报复陈止,因为那样被人看着,就有低了格调的意思,也有小题大做的嫌疑。

张应真正谋划的,是尚书令的位子,陈止最后是被拿来立威,敲山震虎的。

但王浚现在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一个郡的郡守,牵扯各方利益,那个代郡原本的太守,肯定也有自己的利益,就这么轻易挪动,怎么看都不正常。

另一边,杨结看了从属官和董绪一眼,道:“你们及时过来通报,实在辛苦,先找个厢房休息一下,我让人备上酒水、瓜果。”

董绪二人也有眼色,知道这翁婿二人有话要细说,自己留下来,听了什么不该听的,难免尴尬,但若是大司农想要追问、详细了解,他们也得随叫随到,因此都在行礼之后,就顺势退下,跟着杨家仆从,找了间房暂时落脚。

啪!

突然,杨结的手在桌上用力一拍,语气低沉的道:“王浚太嚣张了!这么一封建议,他也敢冒充军情,大张旗鼓的宣传出来,背后定有人张罗,否则你我的衙门之中,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简直岂有此理!朝廷调度郡守,是吏部的事,是中枢的决定,他一边疆守将也敢置喙,还敢出言干涉!”杨结的话中,充满着浓浓的不满和愤怒。

但他也清楚,以王浚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朝廷对他的倚重,这所谓建议,其实就是通牒了,尤其是在朝廷有心要敲打他、打压他的时候。

事实上,朝廷诸公的心里,也都是心弦紧绷,因此王浚那边稍微有点动静,杨结立刻就往坏的方面想了。

这朝廷任命两个太守过去,将王浚挑选的人顶替,本就料到王浚会有应对,现在他的这封上书,恐怕只是个前奏,是投石问路,应对的颇为巧妙——

王浚并没有拒绝朝廷的指派,只是略作更改,算是做出了妥协的姿态,既然如此,朝廷也不好做的太过。

陈止叹息着道:“最大的可能,是诸公对王浚妥协,将提议确定下来,因为在朝廷的眼中,都是边疆之地,都是危险之处,都需要依仗王浚的人马,那我去哪个郡县为太守,其实影响不大,最多是重新布置一番。”

对朝廷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涉及到具体的人,这影响就太大了。

ωwш✿ттkan✿Сo

“张应才保举了几天,我与陈公与他争论,加上邓太常、赵鸿胪出面斡旋,前后几次碰头,才定下来,虽说波折不少,但时间其实不长,结果王浚一个边将,这么快就知道了,不光知道了,他派来的信使,还及时抵达洛阳了,到底是谁泄露的消息?王浚的手,伸的也太长了!”

越想,杨结越是恼怒,涉及到自家之事和朝廷威严,不由他不愤怒,里面蕴含的信息,更让他隐隐不安。

但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发泄了几句之后,这位大司农又镇定下来,看着陈止道:“这些都先放放,也不是你需要担心的,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王浚的这个建议,一旦被朝廷采纳,那你抵达北疆之后,要面对的局面,就截然不同了!我会尽量阻挡,但你也得提前做好准备。现在是有些骑虎难下,毕竟你的任命已经确定,如果没确定,还能争取换一个地方,现在也不好脱离北疆了。”

杨宋在一旁暗暗点头,他一样能看出其中凶险。

可以说,王浚此举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轻而易举的就将朝廷的敲打之举,分化瓦解,让他自己利于一个不败之地。

本来,按照陈止他们的分析,此去北地,固有危险,但所选之地还算稳妥,靠近幽州中心,占地也不大,需要管理的县不多,要操心的政务琐事也不会很多,加上有代郡在西边为屏障,可以阻挡匈奴汉国的压力,让陈止颇为从容的适应政务。

但随着王浚的建议一出,局面整个就翻转过来了,被认为是屏障的代郡,若成了陈止的目的地,那他的处境就一下子变得无比危险了。

杨结眉头紧皱,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步,末了说道:“匈奴记仇,朝廷探子反馈过来的信息,说是匈奴的大将军、新封的赵王刘曜,对你很是敌视,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表示,只要有机会,就将你擒拿、斩杀,这事我本不想说,以防乱你的心,毕竟你北去固然靠近匈奴,但广宁郡的位置不算太遭,还有鲜卑部族在中间阻挡,有代郡作为屏障,匈奴再怎么样,也无法全力应对,但现在不一样了,你若入代郡,等于是给其他郡县做屏障,和匈奴汉国直接接壤,情况就复杂了!”

说着说着,他犹豫了一下,又道:“如今,并州之地大部分都被匈奴侵占,只有刘琨还在坚持,但他也被逼出了晋阳,北上占据着雁门一带,也是摇摇欲坠,若非刘琨和拓跋鲜卑关系密切,有援军支撑,怕是早已遭了毒手,刘琨尚且如此,你若是去了代郡,没有外援相助,恐怕情况不妙,这样吧,我修书一封,送与刘琨,他现在人在雁门,与你相近,或许能互相扶持……”

说着说着,他叹了口气,看着面色微变的陈止,叹息着说道:“这个消息,外界还不知道,都说刘琨仍然据守晋阳,与匈奴对峙,其实是朝廷不愿消息扩散,防止士人议论,掀起民愤,其实早在两三月前,刘琨就离开晋阳了,也不知道晋阳眼下是否陷落。”

原来,刘琨本为晋阳太守,自新汉与匈奴停战后,这并州之内,只有他还在顽抗,在并州大部都被匈奴占领后,刘琨依旧固守,前后与匈奴几次鏖战,辛苦坚持。

但两个多月前,他被匈奴算计,领军出击,救援一部,却被截断了后路,靠着和拓跋鲜卑的关系,才能突出重围,又在雁门落脚,抵御匈奴,但也和晋阳城内失去了联系,他的旧部固守晋阳已有几月,最近时常有城破的消息传来。

雁门郡位于并州最北边,与代郡左右相望,据传都是先秦时,赵武灵王所置【注】,为的就是抵御北方游牧,现如今,两者中间的两三个县,已被匈奴占领,因此交通中断,只能勉强联系。

杨结见王浚出招,知道这位大将军与陈止合作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更看重于身在雁门的刘琨,想引他为陈止援军。

但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刘琨的情况一样不妙。

陈止默默点头盘算,他将整个幽州,连同北地的地图,在心中品味起来,知道代郡那个位置,确实有些不妙。

但是,王浚此举,若只是为了害他陈止一人,就有些太过大动干戈了,连带着将太多的人牵扯进去,让陈止觉得背后还有其他谋划。

“将我调动到代郡,似乎是某个计策的一环,如此一来,我是危险了,但同样的,代郡对幽州而言,也十分重要,总不能为了我一人,王浚就置自身基业于险境吧?莫非,他是想要解释,将我降服,毕竟这种情形下,我想要站稳脚跟,正常来想,就得向他低头!”

突然,陈止心中灵光一闪,隐隐抓住了一个关键。

那边,杨宋也听得面容凝重,他年龄不大,却知此事凶险,但在凝重之中,又有一丝跃跃欲试。

陈止忽然说道:“既然难以改变,就只能应对了,好在还有一个月,还能准备一二,王浚能雄踞北方,不是浪得虚名,一招借力打力,就让朝廷的布置功亏一篑,也说明此人暂时不可力敌,我此去北方,当以计而定。”

“你明白就好。”杨结话锋一转,“不过,也不用担心,既然王浚出了这招,情况变了,先前张应所说的话,就算不得数,我得再去理论一番,可惜,吏部已定,不好更改,否则牵扯太多,不然怎么都得让你去江南富庶之地为郡守。”

陈止笑道:“江南之地,大族众多,从南北未统之时,就被各大家族圈占,说起法令,郡守不如家主,去了哪里,只能受气,况且有了王浚的建议,说明幽州已经接招了,我若不去,等于朝廷示弱,这已是骑虎难下的局面,无从更改,却可以借机再谋取些许好处。”

“说的也是,”杨结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不想陈止进入这般凶险的局面,“那就看看,能否缩短任期,只是那五十名骑手,是我在杨家能请来的极限,毕竟家中也不是我的一言堂。”

陈止拱手拜谢,表示明白,随后又道:“其实您大可不必再多言,让我家叔祖出面,无疑更为方面,您只管在旁敲一敲边鼓即可。”

“让陈公出面?莫非……”杨结心中一动,明白了一点。

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几分,何人定制?第四百九十一章 为老不尊只为书第三十九章 礼尚往来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边不亮找东边第四十二章 陈家,我与陈止最亲第二百零二章 前后行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一百一十三章 过年同往丰阳街第二百二十八章 请帖第九十一章 学识如洪入心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二百零九章 岂非有如杀鸡第七章 心中摇第六百九十四章 签筒异动第六百五十二章 陈家势涨诸家退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五百零九章 请您放一条生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问问他,想不想进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龙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八百二十一章 群属成第九百七十六章 阳谋离间族相异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现第一百零七章 劝学茶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后挑拨抓起来!第五十四章 谋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围三缺一,插翅难逃第七百六十三章 两士相争,或有一走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敌麻木第三百二十章 终于还是来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离得远,传得慢,错的多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难成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将接龙体,一陈围胡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给举报了第六百零六章 闭眼观势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此处已是幽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异动第四百零一章 南北名士聚一堂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马围使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还就不信邪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岂能尽两全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请出山,护送往幽第六百三十章 剑指兵屯!第五百八十章 陈计有所需第二百二十八章 满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五百四十一章 厌则整编不顾阀,心腹归来又两人第九百七十七章 段部畏陈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恸哭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杀第九百二十五章 鲜卑策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将乱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五百五十五章 陈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五十一章 我优势很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请长者赐名第七百八十四章 杂炼生鍒,生熟衍钢第五百八十章 陈计有所需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二百八十八章 为拯救陈止而来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二十三章 不涨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驱万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难为事第九百零五章 晴天霹雳!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汉太乐令,不与书院和稀泥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第四百零八章 你们搞错了!第七十三章 楼没了,字还在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被逼得报团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将军的错!第三十六章 岂不美哉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杀之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难撼阵图,外力不可居功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胜!第九百二十六章 争一方气运主角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来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选择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书画四品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一百二十一章 华夏绝嗣,七年又三天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为官,非为这般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变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五百七十五章 献策鲜卑者,其罪当诛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陈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计大妙!第六百七十章 无声潜入院,探墨寻秘传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请单于往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