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

“陈君,有礼了。”

拓跋郁律等人一来,众人都觉得眼前一亮,倒不是他们多么丰神俊朗,而是因为今日几日,都穿得宽袍大袖,有了中原人士的一丝味道。

拓跋郁律等人开口,也是一口的中原官话,随后那跟在拓跋郁律身后,两名仆从模样的男子,更是主动的走到一旁,和众人的仆从等人同列,众多仆从,看着这两个体格高大的壮汉,都是满脸好奇,其中就有陈止的书童陈物。

两名鲜卑仆从的这一举动,有事礼仪到位,加上拓跋郁律等人的含笑问候,对比初见之时,他们这群人满身血污、言语粗鲁,就有了天壤之别,是以让人不由称道,暗暗点头。

陈止见之,心里却在摇头。

“若是有一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守礼,旁人习以为常,多数不会觉得此人足以称道,反而是这种有反差的受礼,更让人印象深刻,更能激起旁人的称赞。”

心中想着,陈止作为东道主也在第一时间迎了上去,说话的时候,他也注意到,拓跋郁律的话里话外,开始引经据典了,一字一句往往都符合礼仪。

“拓跋郁律刚来的时候,言语和行为都可以说是粗鲁,那个时候他是领兵而来,而且刚刚与匈奴交战,又在草原上奔袭,显露出来的就是草原习俗,这两日安逸下来,那在中原学到的礼仪规范,就又都回来了。”

说话间,陈止一边想着,一边说着,一边还做了个“请”的动作,对方则是大袖一甩,走了进去。

“说起来,我在洛阳初见此人的时候,他也是周到有礼,可见汉化教育在他的身上还是有用的,不过有时候要退让给外界影响,这也正常,中原百姓尚且要仓禀实而知礼,何况是外族?但这也说明了,单纯的礼仪汉化,治标不治本,上辈子的那套思路,或许并不适合。”

“见过拓跋兄弟!”

“这次多亏了拓跋君相助,否则这次事,怕是还要麻烦许多。”

“拓跋君,这边请,我有事想向你请教……”

伴随着拓跋郁律的到来,又是一阵的问候过来,厅堂中的气氛,也逐渐攀升。

不等他们再多说几句,又有人过来,说是几位尊者到了。

“王公居然亲自来了。”

“还有朱太公和唐太公。”

“真是给陈太守面子啊,当初陆太守来的时候,也就只有朱太公出面了吧?”

伴随着话语一同进来的,就是几位年岁不小的长者。

他们拄着拐杖,在众人的簇拥中进来。

陈止给拓跋郁律告了声罪,也走了过去。

“见过几位尊者。”

“见过陈太守……”

就这样,陈止与众人先后落座。

随着几位老者的一一到来,气氛渐渐达到了高潮,连刚刚抵达的陈止,和被众人众星捧月一样围着的吴阶,都出面迎接长者。

和彭城几大家族的老一辈太公一样,代郡的太公们,或许不再是族长了,但却对家族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如那王老太公,在太原王家都能说得上话,与王浚都能攀上亲戚。

不过,这样的老者、长者、尊者,并不都在代县,而且也不是都喜欢这样的场合,况且也有特殊情况,真正到达的只有三位,就是王家、朱家和唐家的三老。

所以等他们一来,午宴才算是有了开始的基础。

他们到来的时候,其他人也都停下了各自的事,做出了恭候的模样。

随后,陈止与三老上主位,吴阶坐边上,拓跋郁律坐客席,其他人则依次落座,分两边。

“早就听说陈太守乃是青年才俊,名满天下,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老夫看过这么多的人,太守你的风度,才称得上名士啊!”那王太公一坐下,就称赞陈止。

”哪里,王公抬举我了。”陈止客气回应。

“不是客气,你的《师说》我看过,很是欢喜,让小辈都学着呢。”王太公笑呵呵的说着,指着厅堂中的几个人,“他们都会辈呢,也会解词,有空陈太守不妨替我考较考较他们的学问。”

被他指着的那人,却显得有些尴尬,因为这位王太公口中的小辈,是相对于自己而言的,实际上这几人的年龄都不小,其中还有一位国字脸的男子,颇有威严。

此人名为王霍,乃是王家族长层次的人物,比陈止少数也大个十岁,刚才还在笑着给两个侄子指点这等午宴的要点,转脸就听祖父在那指着自己说话,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偏偏他还发作不得,只能是故作不知,硬是咳嗽了一声,然后对身边两个侄子问道:“你们《师说》背的怎么样了?有空我得考较一番。”

旁人闻言,不由摇头,谁没看到,王太公那手指就是指着你说话呢。

要说,这也是王太公太过长寿所致,从座次上就能看得出来,那朱家和唐家的两位长者,也只是陪在一旁,就是因为和这位王太公差着一辈。

那王老太公摇头笑了一声,又对陈止道:“以太守之学识,足以开宗授徒,不知此番北上,可有这般心思?”

陈止摇头轻笑道:“我这点微末技艺,怎么能授徒?岂非是误人子弟,再说了,此来代郡为太守,政务诸多,怕也是难以分心啊。”

“太守还是谦虚,老夫年轻之时也曾为官,略有一点心得,”王老太公似乎谈意正浓,“太守可与我等同心协力,可得垂拱,以太守之才,可高枕无忧。”

陈止点头称是,却也留意到,那话中世家有心与官共治之意。

有王太公起头,这两位也不愿闲着,都开口了。

朱太公却是一下将话题转了回来,说道:“世叔说的不错,其实不光是文章,就说太守那副《明月赋》,我看过摹本,真个是好字啊,连河东卫女都称赞了,那还只是赝本,若是真迹,该是何等气象?真是便宜了清湖那老儿了。”

话中透露出和清湖先生王谦似有交情。

陈止则摆摆手道:“长者谬赞了,陈某这点微末之技,哪里能跟卫夫人比,想来她也只是客套之言。”陈止知道,对方口中的河东卫女,名为卫铄,人称卫夫人,是有名的书法家,在原本的历史上,连书圣王羲之都向她学习过书法。

当初徐州武原王家的一名子弟,得了卫夫人一幅字的摹本,献给了清湖先生王谦,就得到过称赞,由此可见一斑。

“太守太谦虚了,”朱太公露出笑容,话锋一转:“今日老夫也是厚颜来此,想要请一幅字回去,不知可否?老夫亦知道,太守之字并不轻易许人,如今传世之作亦不多,但实在是喜爱的紧,方有这不情之请,只请一幅,绝不多要。”

边上的王太公和唐太公闻言,都不由眼皮子一跳,暗道此老脸皮真个厚。

今日他们来此,都知道陈止是有意借此宴席,联络代郡世家,其实是一个相互卖交情的时候,只看陈止的字,确实价值不小,但还不至于让朱太公这等年岁的人厚颜相求,对方这般作态,不过是用这个方法,奉承陈止,投其所好,来拉近和陈止的关系,卖个人情。

求一副好字,还能得个人情,这才是拍马屁的高端境界。

只是这位太公话里有话,又当前一步,王老太公和唐太公自重身份,总不好拾人牙慧,不能效仿,只能暗暗嘀咕。

就是吴阶,也神色微变,眉头一皱,又泛起心思。

陈止自也看出了其中猫腻,笑道:“我这点字,若能入太公法眼,也是荣幸,待过个几日,太公可送文过来,我为您誊写。”

朱太公立刻露出喜不自胜的样子,连连点头道:“如此甚好!甚好啊!老夫上个月刚写了一篇文章,甚是满意,等回去就让人给太守送去,不过太守不用急着顾老夫,看太守您什么时候有空了,写好之后,到时候只需来知会一声,老夫就派人过去,名章,这事你记着点。”他说着,招呼着身边一人,让此人记忆。

被招呼的这人年龄也不小,神色颇有气度,正是朱家的这一任家主朱留,他却是比那王家的王霍自如一些,毕竟不是指着自己让背书,因此点点头,冲着陈止笑道:“太守但有吩咐,我等必随时恭候。”

陈止又笑着道,朱君客气了云云。

那拓跋郁律看得啧啧称奇,他们拓跋鲜卑位于代郡以北,也有自己的情报渠道,对代郡也有了解,所以知道这几位代郡的长者,平时都颇有威严,哪怕是前任太守陆区,轻易也请不出几人,就算是几人出面了,都是一副严肃面孔、长者口吻,一开口就是一种要给人传授人生箴言的味道,哪里像当下这样。

“中原以孝治天下,对长者格外尊重,所以长者地位高,这几位老人以前不能说是高高在上,但言语之间各有拿捏,以彰显地位不同,可现在这几位和陈止交谈,却好似友人一样,更还有恭维,好像是在奉承陈止,当真古怪,看来自从上次见过他后,这么长的时间,陈止在中原的名声,又有了很大变化。”

这位鲜卑将领暗暗思忖的时候,厅堂也渐渐安静下来,众人听着长者之言,不由窃窃私语,看向陈止的目光,也显得惊疑不定起来。

“朱兄真是知道抓住机会,”这个时候,那位唐太公开口了,他先是调侃了朱太公,跟着话锋一转:“说起陈太守,其实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洛阳诸评,您可能还不知道,这洛阳之评,现在可以说是天下皆知,连我们这样的边陲之地,也都知道了。”

陈止笑着谦虚,心里却不由暗道:“我自是知道这个,因为那名望金液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快,明显是因为随着洛阳诸评的传播,我的名声也随之传扬了,或许天下闻名之日不远……”

那唐太公那边还说着客套话,但却不比之前两位尊者的投其所好,这众人也慢慢平静下来。

但正当众人等着长者话毕,午宴正式开始的时候,那唐太公忽然拍了拍脑袋,然后笑道:“你看,一见太守,太过高兴,差点把正事给忘了,老夫今日过来,实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太守的支持。”

“哦?不知唐公此言何意?”陈止不由诧异,前面两位,一个称赞、一个求字,花样用的差不多了,这位莫非还有新路数?

唐太公笑道:“我那孙儿唐允说了,太守曾去城外坞堡,关怀民生,老夫所言就与佃农有关。”

陈止闻言,心中一动,道:“愿闻其详。”

泰国胸最女主播衣服都快包不住了视频在线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einvmei222(长按三秒复制)!!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六十三章 声东击西 除夕快乐!第四百八十九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 下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一百零四章 又来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曜归国,以陈为仇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第二十二章 岂能只值五十钱!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二百零七章 赐予是福林边拦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将军谋郡,太守惩仆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结一桩第六百八十六章 追命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当可拖住他第七百七十章 史家写人,籍贯先行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谋外族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三百一十五章 陈止的衙门第二百二十八章 请帖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终有变!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题发挥,风雨欲来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装,问影帝谁属第八百二十五章 陈氏六文书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六百七十八章 北望代郡,暗夜过沟渠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为你好第五百零二章 长安信第五百五十二章 两胡交汇?第二百五十章 只对弈,不破局第九百一十六章 汉殇(中二)京起阴云藏杀机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话考核四六等第二百二十八章 请帖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纸,买纸非独财第七十一章 留诗杀名拂袖去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 元旦快乐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第210章 北边酒宴,南边兵急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处代卒有多少?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五章 江山如画在侧,日月拱卫其身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谁家善,黑白散尽凶匕见!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陈华,背信名不达!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东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入籍事繁,学难成第第四百一十二章 祸从口出急从书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这也有一篇文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七百九十二章 汉制于其不过工具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礼成,朝立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九十一章 学识成书入心中!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九十八章 城外书院院中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赞大师而得其能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国尚且不可挡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贵皆来非我势第七百章 自相攻,谋火毬,非签难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见文心痒第九百四十六章 陈止出上谷,胜!第六百三十二章 赶紧去交投名状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进则撺基掇业,退则为王前驱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谋不见多而寡断第二百八十三章 请长者赐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闻代思,陈氏闲事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两册疾送都,帝巡蜀乱乃闻佛第九章 来去间,处变不惊第一百五十六章 对谈,凶至第五百章 打乱局面第六百三十三章 刑罚与军争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南方无龙,朝对成空第三十三章 闭门家中坐,名从何处来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后方能聚人心第六十八章 此楼如何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八百零九章 贵人改制,应者转运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三十六章 岂不美哉第四百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今晚无更,大概还有三章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唯单于不可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原本事泄,陈家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