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译二十经,惊闻评人!

“赵兄啊,都说让你先忍一时啊!”

这话一出,全场顿时就是一片寂静,赵兴叹了口气,下意识的一说,迎上的却是一脸茫然的赵远。

“不是我说的!”赵远随即露出了委屈之色,“要是我说的,能说的这么轻巧?”

赵兴的额头上,顿时露出了一点冷汗,这心中一凛,已然明白过来,游目四望,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身后的一道身影上

姜义依然从蒲团上站起身来,他轻轻弹了弹衣衫,转身就往回路上走。

刚才那话,赫然就是出自姜义之口!

“贤侄且慢。”江都王忽然起身,止住了正在往来路走的姜义,他的脸色很不好,但看得出来在竭力忍着,“你之前那话,未免有失偏驳,今日佛评,除了宣扬佛法,还要与诸多名家论道,你若是有什么想法,可以等会在宣讲之后,登坛言之,也好相互比对,正所谓越辩越明。”

“若是越辩越明那也就好了,但这佛评还未开始,就将陈氏诸评贬低的一文不值,”姜义停下脚步,转身朝着明法僧看了过去,“洛阳诸评的来历,诸位都很清楚,就算是这佛评,也是依托于此而生,现在却翻过来,要去贬低诸评,未免有些不厚道了吧,连这个跟脚都能扭曲,又怎么能指望着越辩越明?我此来,本来还有些兴趣,听一听这佛学之法,有何等精妙之处,结果却发现,这学佛之人,似乎也不能容忍,既然如此,我干脆就走吧。”

江都王听到这里,眉头顿时紧皱起来。

如果是其他人,江都王都不用这般麻烦,他如今大权在握,虽然广汉王安排了几个人对他制约,但基于兴趣举行佛评,如果还有人出来捣乱,那惩戒了也就惩戒了,但姜义却不同。

不要看姜义在青州的时候,被接连打击,但那都是在棋局上、在学术上,而非政治上,因为姜义其本身,乃是姜维的后人,当代平襄侯的世子,是正儿八经的公侯子弟,未来的侯爷,政治地位在那摆着。

如果换成以前,江都王困于大江边上,只是个权不出郡县的郡王,就算以长辈的身份,训斥一下平襄侯世子,那也不算什么。

但问题是,他现在隐隐代表了朝廷,又堂而皇之的利用朝廷权势,召开了佛评,如果因此训斥姜义,那在政治上的意义就不同了,说不定会被人过度解读,传到平襄侯的耳中。

平襄侯在军中、在朝中一样有影响力,而且平时不会过多发言,对哪个势力都颇为和善,江都王当然不想与之交恶。

于是,他强压火气,说道:“这不过是你的想法,我相信你出现在这里,也是有心了解佛评的,既然如此,不如等佛评之后再走。”总之,是不能让姜义就这么走,否则有什么传闻,影响不好。

姜义却摇摇头道:“我来此地,观看佛评,不是为佛,而是因评,诸评之事,在下本就有心了解,也曾有所接触,只是几评皆有时限,正好又有佛评,这才前来,但你们连诸评都能否定,那我留在这里听又有什么意思?”

江都王摇摇头,没有立即开口,倒是那台下的明法僧出声了:“姜君似乎有所误会,诸评之说,固然名扬天下,但岂能就冠在陈止头上?天下间的俊杰,多不胜数,并非独他一人,所以他立下的规矩,又有什么不能动的?改易以为优,又有什么问题?”

姜义看着他,面无表情的道:“问题是,若是坏的、破败的、衰颓的,那自当改之,而诸评方兴未艾,就已然引导了洛阳风气,过去我来都城,城外城内,多有侃侃而谈、辩驳而无度的士人、学子,其中不乏有因此引发了冲突、械斗的,诸多书院之间的气氛,也多有金戈味道,而如今,学院之间,虽不能说相安无事,但相互之间若有不忿,便约定了来年诸评一较高下,这等劝学引和之风,可见奇效,正该发扬,哪里需要改易?怕不是胡乱折腾,将个好事,也给折腾的散了架,最终尽数成空。”

此言一出,边上的赵远不由点头,露出了心有同感的念头。

人群中,一些与陈止相熟的名士、文士,也是默默点头,他们对佛家之说虽感兴趣,但同样看重陈止引领诸评的能耐。

但江都王的脸色更黑了,寻常的官吏上任,都还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说法,他这样的为政之人,虽说是在广汉王匆忙离去时,临时过来的,不敢改变大的格局,至少短时间内需要维持稳定,但好不容易闹出了个动静,却被一个小辈这般数落,哪里能够顺心。

“照你这么说,那陈止所做的事,就是万世不易了?岂非更为荒唐?”江都王摇了摇头,“都是替朝廷办事的,哪里能分的那么清楚?他陈止做得再好,终究只是发起人,关键这个承上启下必须找对人,我知道,你输给过陈止,或许是觉得,本王说的话,压了陈止,让你有些下不来台,但你的眼界应该放宽一点嘛,这诸评与佛评,哪里有什么前后高低的分别,不要被人迷惑了。”

姜义闻言,也摇了摇头,并不分辨,拱了拱手,还是要走。

倒是那德高望重的王衍,忽然出声了

“是没有前后高低之分,但诸评本意,是品评他人之学,给予指点,并不设立范畴,佛评却有宣学之说,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两边说的都有道理,何不坐下来,先听一听,待佛评之后,也好知道优劣,那时再评,也算得体。”

在场的这些人中,按着地位、背景,有高低之别,但比周围王衍的位格还高的,却没有几人,他的年龄、辈分、学术地位、政治地位摆在那,就算是江都王也得顾忌。

王衍这人,也好玄学,喜老庄,且善辩,年龄大了,也喜欢凑热闹,更注重后世留名,所以但凡能有一定传世机会的事,他老人家都喜欢凑上去,诸评如此,佛评也是一样。

但其心底却更喜诸评,因为他是品评之人,乃是主角,对佛评的观感一般,只是今日佛评的主角竺法潜,乃是他王家的后辈,因而前来压阵,又不愿给江都王恶感,给王家增加麻烦,所以才敛声不说。

但现在,听到这里,不想让佛评出乱,便开口打了圆场,想着先安抚住姜义。

面对这位,江都王不得不客气一点,不能用长辈训导晚辈的口气了,于是话锋一转,说道:“王公明鉴,确实是此理,但话说回来,那陈止的学识,本王是知道的,他的《师说》我在江都也读过,这是一个学问高深的人,我也是佩服他的,但凡事要有一说一,陈止是有才,可以说是后起之秀,但贵族的竺法师却足以称宗师,相信这点,王公也是清楚的吧。”

掌权郡王的马屁,那可是让人相当受用的,王衍登时忘了本意,抚须点头,回头看了坛上的竺法潜,面露欣慰。

其实,他与竺法潜虽都是琅琊王氏,但家族庞大,血缘并不近,不过家族互助是当代主流,尤其是有了出色的子弟,更是要着重拉拢。

一个三十岁的佛学宗师,对王家名望的提升,可不是一点半点。

竺法潜则微微回礼,秉持佛教之习。

见了这一幕,江都王心中大定,再看姜义,口气硬了起来:“正所谓学无先后,有才者当尊之,贤侄何必顽固己见?既然佛评已始,本王不妨透露一番,此次佛评,以竺法师宣讲为主,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他已翻译大小佛经二十余部,而且融会贯通,皆通悟之,于是写了一本手记,乃记诸佛经之精要,方便后来人阅览,你说这样的成就,当不当得一声宗师?中原青年俊杰中,可还有第二人,有这般本事?”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哗然,便是姜义,也是眼皮子一跳,看向竺法潜的目光中,带上了一丝敬重。

之前因为明法僧对陈止有意无意的贬低,而显得有些不快的人,如古优、左廉等,都露出了惊容,连赵兴都忍不住低声叹息,显露出一丝敬佩。

切不要以为,这翻译了二十部经文,是多简单的事。

从东汉到新汉,一共被翻译过来的经文,约莫有二百多部,共计四百多卷,对比浩如烟海的华夏著作,可谓稀少。

里面主要的困难,一是语言和文字,这二,就是翻译者自己的领悟能力。

“独自翻译,还是合力翻译?”众人之中,如罗勋这般有见识的,在惊叹之余,心中更有疑惑,“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能看出本事,也难怪江都王、王览等人,敢称他为宗师!”

旁边,那出身宗室的音律大家刘近,也点头道:“能译二十部佛经,这等底蕴,一个宗师的名头,是承受得起的!若江都所说为真,此人还写了图鉴之书,让人呢按图索骥,那对学佛之人而言,实乃一大幸事!”

那乐起更是笑道:“刚才姜义还替陈止说话,但陈止说到底,只是有才罢了,能写一两篇文章,但到现在没有任何著作,因而是名士,而不是大家、大师!说起来,他在离京之前,倒是放出了风声,说什么要编撰大典,如今看来,不过是蓄势、造势之举。”

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六百九十章 退与请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难请,当动之以情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来的草原之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会开不了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六百七十一章 敌从何处来?冀州有军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七百一十六章 灯笼上的百家第五十一章 我优势很大!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丧,从长计议第一百零九章 此处可有客来贺第八章 意外之讯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骋意马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僧笑论陈,两左急登门第四百七十四章 暂避锋芒两三月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论何在第二百七十九章 谢谢啊第九百零九章 时过境迁,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文章第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诸葛有请第九百九十一章 后路何在?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风将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五百六十一章 围三缺一,插翅难逃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边论势,太守留话惊拓跋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将满时已到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许...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制法,以束玄虚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让人趋之若鹜?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胆颤第二百九十八章 这就击溃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闻代思,陈氏闲事第五百九十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东莱王弥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晚宴还开不开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断颅裂心胆崩!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亲喊你回家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将与宦官第六百三十章 剑指兵屯!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五百章 打乱局面第二十三章 不涨不足以平人心啊!第八百五十一章 溃逃!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两士望公卿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为官,那就与虎谋皮第八百二十一章 群属成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四百一十五章 损兵折将失将位,追悔莫及心难安第七百三十六章 红有主,青攀阶,聚众成金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师道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盖滑行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属与有荣第八百三十章 诬人不成,反遭碰瓷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龙,镇冠军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饥则可驱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为贼!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挡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终有变!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来,手足无措第二十章 陈四之脑无恙否第三百五十四章 遇陈皆避忙送礼第五百八十章 陈计有所需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瞒之志?今晚无更,大概还有三章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来! 今夜有事,只有这一小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终有变!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变换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买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计大妙!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儿郎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则运衰第五十四章 谋定第一百七十章 大将军纵论南北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一百四十七章 见文心痒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陈代王,何人可以代陈?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动要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