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论法言史非一卷!

王衍等人看着这个动静,都猜到了佛支佐的目的,但既然人家没有挑明,众人也乐得装糊涂,继续围绕着陈止的那本法论,交换着щww{】【lā}

此时,那位竺法潜法师,已经翻看了几页,忍不住点头道:“陈施主的这本书,确实非同一般,乍一看,似乎只是讲述佛家的沿革历史,其实是把诸多法家要义,按着这历史顺序,一一排列出来,难得的,是并不杂乱,一一道来,层次分明。”

“不错,”罗勋马上就发表了看法,“士人多知韩子,知其之功,但不知其意,但陈君的这本书中,却写的清楚,按着历史顺序,以韩子为锚,先以《解老、《喻老之言,说明法家与道家之联系,又谈及商鞅之重法、申不害之重术、慎到之众势为楔子,说明了韩子将法、术、势通篇而论,方可称之为集大成者!”

王衍含笑点头,补充道:“这篇法论,讲述法家言,但开篇却是道家语,说明守一他看的很准的,法家形而下,道家形而上,法道不两分,是以如慎子这般人物,便是亦法亦道……”

说到这里,竺法潜正好翻过一页,上面提及了西汉初年之事,顿时让王衍眼中一亮,他指着一句,说道:“诸位请看,这法论写的很清楚,当年太史公写史,就把老子与韩子合为一传,皆因两家都讲究一个顺势而为,无非是一重士,一重君罢了。”

其时,玄学日盛,夹杂黄老道家之说,名士为之,不少人不喜酷吏之法,偏偏陈止的这一册书,好似站在客观角度,讲述的是法家的历史。

而但凡历史,就有交叉,否则单纯的一个学派,是无法静止不动的,所以其中就穿插了其他学派对法家的影响,而且都不是陈止自己的话,是他通过断章取义,把诸多典籍中的语句,重新组合起来,构造成了一个历史脉络。

这样一来,喜好法家的人,看的是法家的脉络和发展,如何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壮大,从多个流派到集大成,随后又各自延伸,让人心潮澎湃。

而喜好其他学派的,也能从中看出自家学派的价值,对法家的影响,从而增加成就感,也是看的舒畅。

这本是后世畅销书的路数,配合着陈止恐怖的阅读量、记忆力,呈现出了令整个时代名士也叹为观止的效果。

古优也点头同意,随后笑道:“但陈止也在谈及法家沿革的时候,明确了道与法之不同,你看这里……”

他也指了指那书上的语句:“黄老称道生法,法家则言法自君出,这就是根本啊,又言道家因循天性自然,而法家虽也找人之天性,却是用以制人,此乃治术也!只看这一句,谁能说陈止只有文章出色,不会民生之治?”

话说到这里,在音律上出色,但学问略有欠缺的刘近,却不由感慨起来:“初见陈君,只以为是后起之秀,然其以文章闻名,黑白对弈也有传闻,却以音律而胜我,现在看来,更是博闻强记,说句不怕诸位笑话的话,这书中的很多事例、话语,我过去是见都没见过的。”

“哈哈……”

他话音落下,其他几人便就笑了起来,左廉轻声道:“其实,我等又何尝不是?这里面有许多的典故,我等是听过,但不知道具体的语句,也是看了这法论的几句,才辨认出来的。”

罗勋又敏锐的抓住了机会,赶紧称赞道:“所说啊,陈君这阅历、这底蕴,真是惊人啊,老夫白白活了几十年了,就说这‘法论卷’的‘重势篇’中说的几个事,我过去就未曾听闻过。”

“也是啊,你说守一这是从哪里看到的?”王衍也被挑起了话头,“按着这本法论的脉络,只要看过一遍,几乎就接触到了绝大部分的法家著作,就算没有真的看过,也多少知道了那些著作的主旨之意,等于是一部索引,能引以为鉴,呃。”

老人说着说着,忽然觉得这话有些熟悉,随后略显尴尬的看了身边的竺法潜一眼,后者同样神色有些不自然。

不光是竺法潜,其他的几名僧人,连同那江都王,一个个都是听得表情略显怪异。

原因无他,之前对竺法潜那本手记的评价,不也是如此么?

赵远坐在众人之中,笑而不语,看着一个个尴尬的面孔,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群人,刚才还说什么来着?世间并无第二个人能做到,怎么样?陈兄立刻就让你们知道厉害,这还只是一本,要是你们知道了,陈兄那边的通典总纲,还不知道要惊讶成什么样子。”

想着怀中的另外一本书,赵远这心里更加舒畅了,不过他今日倒是没打算把这书拿出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苏辽告诉他了,陈止的这两本书,是在苏辽赶来前,连夜写出来的,其他卷很可能还没动笔。

因为怀疑,陈止之前的手稿,只有这一本法论,其他卷还要等一阵子,因而赵远也就决定,今日只拿出这本法论。

好在,王衍等人现在这么一说,谈得高兴,也不再催问后续,赵远也乐得轻松,省的被众人盯着,精神压力太大。

况且,在他看来,这一本法论已经足够了,没见众人现在讨论的热火朝天么

为了缓解众人的尴尬,古优及时提起了陈止在秘书省任职的事,说很有可能是在那里阅读了诸多书籍。

王衍也点点头,就坡下驴,也好给自家后辈留点面子,但经过这么一番探讨,佛评的气势无疑是泄了,尤其是之前,还因为佛家手记,将竺法潜碰到了宗师的地位,现在陈止的一卷法论出炉,又该给予什么评价?

如那乐起、明法僧等人,更是表情难看,知道这事过后,说不定陈止也能扯了一个宗师的名号。

“好嘛,本王的这一番造势,想要借着佛家之事,让刘出放心,顺便也提升一下本王的名望,结果到了最后,居然捧出了两名年轻宗师不成?”

江都王坐在一旁,也是哭笑不得,但对于未曾谋面的陈止,却生出了复杂的观感。

那边,说着说着,似乎是为了转移话题,不再称赞和探讨那篇法论,所以那比丘首陀,用略显怪异的腔调,问赵远道:“这位施主,贫僧很早就听闻了陈太守的名号,不知道这法论是在什么地方完成了,莫非是不久前,坐镇东西两苑的时候,查阅典籍而编著?”

“对,这么多的内容,肯定一下子写不出来,要整理很久,”王衍点点头,也问了起来,“先前不是有传闻,说他要编撰大典么?郭象他们还提及过几次,也有点兴趣,结果最后陈止走了,大典也未曾传出,莫非就是这法论?对了,老夫看的时候就觉得奇怪,因为是通读、粗读,看得不够仔细,但还是察觉到,这书中很多地方,尤其是提及其他学说的时候,都会有言语未尽之处,似乎话没有说尽……”

“这是因为,这只是一部书的其中一卷。”突然,一直没有说话的姜义,猛然间蹦出一句来,“我刚才翻看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说的是‘详文乃在集论卷’中,说明至少还有一卷,是‘集论卷’,而且从书名上来看,这本书叫做‘通典法论’,我等先入为主,以为是通言法家之论的意思,但现在想来,通典可能是这一部书的名称,为集大成之典籍,而法论正如诸位所说,是其中一卷。”

此言落下,谈话声骤然停歇,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赵远。

赵远顿时冷汗就下来了,感到了一阵压力。

wωω✿ ttκΛ n✿ C O

台下,听不清话的众人,见到了这一幕,纷纷猜测起来,都觉得又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还是一部书?那还得了?”江都王一听,脸上闪过一点苦涩,知道在放任下去,今天的佛评,就要成陈氏法评了!

看出这点的不止他一个,那佛支佐眼见情况不对,终于开口道:“诸位,我刚刚让人搬来了诸多典籍,约莫四十部佛经,其中有二十部都是法潜所译,正好拿着他的笔记,与诸位讲解,也好让各位能知道,法潜的这本手记,到底有何价值。”

这话来的突兀,但并不让人意外,众人当然知道那话中含义,无非是止住陈止的话题。

王衍等人固然并未尽兴,但也知道不好拂面,再加上他们对佛学也有兴趣,于是一个个瞪了赵远一眼,就都应了下来。

看着几个小沙弥,将一本一本的佛经拿过来摊开,赵远心里却没有环节压力后的轻松,反而越发着紧起来。

“这佛经一来,希望不要影响了陈兄的法论传播,还有,我倒是忘了,今日得想法子帮陈兄宣扬他家那纸,不然他要埋怨我了,他对这贩纸似乎看的很重,有着谋划,我可不能乱了他的计算。”

边上,乐起、明法僧则对视一眼,二人刚才如同坐蜡,现在一见佛经翻开,就都生出了一个念头

得赞佛,否则陈论难制,他们亦难下台。

江都王此时也回过神来,笑道:“对,先看佛经,这台下的诸位可都还等着呢!”

顿时,台下的围观之人,就都纷纷称赞起来,他们尬坐了半天,终于被人想起来了。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复叛,乱而惊天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孙武三鼓,陈止复召第五章 不在对错在喜恶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谋划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绝路!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结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铸《师说》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东世嫡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陈氏不知玄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一百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何必妥协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为贵,谋武图文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则缚,攻其强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来太守不体恤兵力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九百二十五章 鲜卑策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联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第二百九十六章 杀了个干干净净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谋外族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九百九十六章 论品排姓惊觉醒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实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九百七十七章 段部畏陈第一百六十三章 声东击西 除夕快乐!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第七百八十四章 杂炼生鍒,生熟衍钢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养寇者王,难伐者石第一千零七十章 战,或是告诫?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亲喊你回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杨论兵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难尽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将第八百三十五章 后军出击,南路势变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阳,传平州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壮聚营帐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第九十三章 真突围了!第五百零一章 陈止的三重身份第一百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何必妥协第一章 季汉末年,天下不宁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仆亦有底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杀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三百九十张八章 洛阳布局,名望三签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等着你的拜师茶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谁家善,黑白散尽凶匕见!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过往之秘第三百零九章 胡临代县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够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阳谋离间族相异第九百四十八章 惊中乃思先动手?第八百六十四章 杀而逼其行!第九百六十六章 乱中衍内讧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随人来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则民护其名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运,与国同休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锦还乡,亦是名士所求第六百六十一章 谍影重重第九百零一章 误判形势,优势很大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内隐而思外患第三百四十七章 赞大师而得其能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审则危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长生观气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六百二十五章 钓鱼执法,一网打尽!第九百四十六章 陈止出上谷,胜!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边荒草,今日众星拱月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势定策不提幽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动要加考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戏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头不对第三百五十四章 遇陈皆避忙送礼第三百二十章 终于还是来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扬眉吐气时,争先恐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