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齐民之术变人心

这个时期的塞外之地,其实有一部分土地也是事宜耕种的,只不过比起中原之地,土地的分布并不均衡,再加上没有足够的遮掩,所以不能算是安稳之处。

不过,几部鲜卑又有些不同,这些鲜卑人因为部族上层汉化的关系,都倾向于建城,在城池周围的部族,也有进行耕作的。

更不要说,汉朝控制领域和疆域的内缩,将一部分边疆的适宜地区空了出来,使得游牧部族获得了不少的可耕种土地。

事实上,就连这幽州之地,乃至代郡的北方,理论上的新汉疆土中,就有不少的游牧民占了一片土地耕作,而代郡北部也是有名的胡汉杂处之地。

所以,陈止的这本《齐民要术》对于游牧部族而言,一样有着意义。

“来到代郡也有一阵子了,从这来往的商贾口中,我也看出了那塞外的部族,现在有效仿中原的风气,但又留有自身的风俗,若是能让他们转而偏向农耕,那么其族内外,逐渐被禁锢在土地上,也有了自身的粮草来源,无疑会降低他们对中原的掠夺。”

这种降低当然是十分有限的,不过陈止却清楚的知道,鲜卑族在原本的历史上,是有着诸多的汉化事迹的,几个不同的部族所属,几乎都有过标志性的汉化事件。

因此,这些能够将他们禁锢在土地上的事,越多越好。

这里面的意思,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过去没有人点破,因而陈止一说,张亢和束交就明白过来。

不过,张亢随后又问道:“那么其他家族呢?”

陈止闻言,眯起了眼睛。

张亢却继续道:“太守自来代郡,虽然表面上与世家交涉,又和唐家、刘家等提及交善,但看得出来,其实对几家,您有着不小的顾虑,隐隐有打压的意图,甚至有打压的意向,更不喜他们掌控大量人口,有心要改变局面,扭转人户分布,这种情况下,齐民要术传扬出去,岂不是强大了这些世家?”

这个问题一问,连束交都安静下来。

陈止看着面前的两人,却不由在心中叹息。

这个时代的世家力量,确实很强大,但不光是表现在财力、物力和势力上,也体现在教育上。

自己面前的这两个人,只是从自己的只言片语、以及部分行动上,就判断出了意图,这固然有两人近水楼台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对局势的推演。

这种能力,虽有天生,但更多的还是后天学习得到的。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陈止却无法回答二人,他只是笑道:“我为代郡太守,代太子牧守一方,这代郡的农人过上了好日子,就是对我的肯定,又有什么不满的?”

他很清楚,能够有利益的事,世家人是不会放任给名下佃农的,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剥削,这些齐民要术的方法,本身就不全,没有器械配合,世家不注重也就罢了,一旦注重,只会进一步压榨名下人口,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就是有,也是反作用。

但这种看法,不好说给张亢、束交,因为他们也是世家之人。

陈止这么冠冕堂皇的说法,张亢和束交是怎么都不信的,但也知道陈止是不打算明言了,于是说了两句之后,见劝不了陈止,就先告辞了。

只是这二人到了门外,却是又嘀咕起来。

“太守对你我还是不太放心啊。”张亢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束交倒是看得开,直言不讳的道:“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你我都没有摆明车马的要投靠,换成是谁,也无法放心。”

张亢随后又把声音压低了几分,道:“其实家中这些日子,对这位太守的态度,已经有了变化,说是觉得其人有玩物丧志的倾向,已经召我回去了。”

“原来你也是这样,”束交闻言,露出了一点意外之色,“我家中也是如此,但却是因为王浚最近的动向,担心我在这边又危险,据说北边要有战乱,会波及到幽州,代郡乃是四战之地,一个不小心便要陷落。”

张亢并不意外,显然也有相关的消息,便反问道:“那你今日又为何要请我过来,一同见这位太守?”

“还不是因为这《齐民要术》?”束交缕了下胡须,“太守最近沉迷造纸,又妄图将纸贩给洛阳,乃至江南,颇有些被迷了心智的意思,看不清局面,但这是他在财货大局上的局限,毕竟算一算,这位太守过去还真没真正主政一方,有所偏差也是正常,过个几年,有了经验,当然就好了,再说了,以他的背景,也不用担心走岔路。”

张亢却笑了起来:“那这几年时间,咱们可赔不起啊,你我出来,也是想做一番事业,给家中看看,不光是替家族来探路。”

束交点头道:“不错,所以我之前也有了要离去的心思,但现在看来,这位太守的本事是有的,之前的情况,也许只是特例,也许是他的个人癖好,又或者是一时的糊涂。”

“是啊,只是希望这纸坊之类的事,未来不会发生了。”张亢摇头失笑,“但话说回来了,这纸坊的动静不小,现在却也归于平静的,相信过一阵子就没有人提了,等事情过去,找些人引领一番话题,旁人自然会忘了陈止的这次糊涂之举,维持他的名声。”

束交却道:“这倒不一定,不知道你有没有收到消息,这代郡的几个家族,都盯着纸坊呢,毕竟那纸张的材质,你我都是知道的,这东西在陈太守的手上,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但如果落到了其他家族手中,局面可就不同了,所以不少家族都派出了探子,或者收买纸坊的工匠,听说已经有些成效了。”

张亢则道:“这也未必就是坏事,纸坊若是能做起来,对代郡确实是有好处的,只不过被世家带动起来,恐怕就有违那位太守的本愿了。”

就在这两人交谈的同时,那陈止坐在的堂屋中,已经多了一道身影,正是冉瞻。

“君子,这些天那纸坊抓了不少暗中窥伺之人,听说还有工匠偷偷出去,兴许就是去给人通风报信的,只不过工匠不知全貌,说出去的内容不多,但积少成多啊!更何况,连李立、李威兄弟,也有人和他们接触了,咱们啥时候动手啊?”

冉瞻一来,就是一副请战的模样。

陈止点了点头,说道:“继续掌握情况,并且记住与工匠接触的家族,是哪几个。”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势之始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两进,祖逖居中第六百三十一章 权掌生死,恩威发乎于一身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则壮士断腕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后悔第九百八十五章 夜袭!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击于外,谋算自远而来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术雏形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五百一十六章 图穷匕见惊煞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旧部出使,以攀旧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几分,何人定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来得正好!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说久仰,心中暗算计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一百五十章 贼踪传官府,诸葛问守一第一百七十二张 诸葛之礼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第七百零八章 事关功业,教主指路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陈氏不知玄第八百三十一章 还没开战,就走投无路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观盘演兵,武丁慑代郡之家第八百零七章 诡异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袭不成反被袭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镇气运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后方能聚人心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养寇者王,难伐者石第九百七十七章 段部畏陈第三百六十章 文评之盛哉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九百一十一章 两王争,势如火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仆亦有底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灭其族而诛其种,绝其根而断其脉第五百七十八章 矿显而测,立世之基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称宗师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当用间!第一百一十三章 过年同往丰阳街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九百九十六章 论品排姓惊觉醒第七百二十一章 书满廊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一百一十章 礼与意,轻与重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第三十四章 冤!第七百一十四章 帷幕落,灯火照耀第九百五十四章 陈止来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运筹时来命急衰第七十六章 以利动人难定品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于小儿第三百八十章 诸评多榜分排名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断首而乱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买纸第九百一十三章 汉殇(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独重民也!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两州立,东兵归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二百八十二章 鲜卑有文章,请诸君品鉴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谍司的“大敌”第七百三十五章 观气成柱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纸,买纸非独财第九百四十九章 惊于幽州陈,进退乃失措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应其索兵临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临阵当斩徒增疑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灭其族而诛其种,绝其根而断其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来太守不体恤兵力第二百四十七章 陈侯两支遗策辗转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见来容易,福祸难料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来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后路第五百五十章 忧仆丁者,不忧士人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话考核四六等第七百二十一章 书满廊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难成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筑城,拓跋人至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缚,以贾诱,温水煮之第三百六十章 文评之盛哉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胜!第二章 万里河山,双铭铜钱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迁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击于外,谋算自远而来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蕴藻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