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

“报~~”

拖着长长的尾音,一个骑手从前路上飞奔而来,他胯下骏马穿过了丛林,从一名名兵卒的身边略过,一直抵达这支军队的中心。

这里是庞大军队的心脏所在。

王浚坐在马上,看着那匆忙翻身下马,连站稳都顾不上,便直接冲过来的骑手,脸上越发阴沉。

这个时候,有亲兵过去阻拦,却被王浚挥挥手说退,就让那人靠近了过来。

他自然知道这人的来历,这是他特地安排的传讯之人,看他的这个样子,可见是前线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什么事?”

坐于马上,居高临下的王浚,冷冷的问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已经碰上太多的糟糕事,整个人的脾气十分暴躁,多说两句就会忍不住训斥他人,为了压制火气,这话越说越短。

那人快步来,到了王浚的跟前,却顾不得平时的规矩了,急切的话脱口而出:“启禀大将军,棘城那边又有大变!宇文部经历大败,损失惨重,七个族中头领,已经有五个败退,余下两个近乎全灭,宇文乞得龟在乱军之中不知去向!”

好在他还知道这个军情的敏感性,没有说得太大声,而是压低了声音,尽量只让王浚听到,最多是身边的王赶等幕僚一并听闻。

“你说什么?”

王浚一愣,整个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情急之下差点就从马上直接摔下来。

“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后面这句话,他近乎是用吼的。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其中冲击可谓巨大,要知道王浚自从一天之前得到了消息,都顾不上让兵马好生修养,几乎是连夜赶路,就是为了扭转大势——

随着消息陆续传来,棘城围城的局面被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不光是高句丽的兵马一走了之,连段部鲜卑的骑兵,也已经提前返回,余下的段部兵卒,同样也在撤离。

这种局面下,棘城外的兵马,就只剩下王昌和宇文部了,其中王昌的先锋部队,人数有限,指望他在城外与小股敌军交战尚可,长期围城那是远远不够的。

最终还要靠着宇文部的人马才行,王浚就指望着宇文乞得龟能多撑一段时间,等自己带着人马过去,重新合围慕容棘城,将这一场仗打到最后。

但现在传来的消息,无意于晴天霹雳了。

如果连宇文部都已经惨败,那棘城的合围之势就彻底不复存在,便是自己带人过去了,局面也不见得能有多大的扭转,反而又能陷入陷阱。

况且,高句丽走了、段部鲜卑撤了、宇文部败了,那这四方联军也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他就算是过去,又有什么用处?

想到这种可怕的后果,王浚如何还能沉得住气?

他的呻吟,甚至惊动了众人。

周围的亲兵和不远处的一些兵卒,就都循声看了过来,但很快又都自觉的转过头去,只不过亲兵还好,毕竟是见得多了,一个一个也都谨守本身,转过头去就目不斜视,观察着周围,守护着王浚的安危,但那些寻常的兵卒可就没有太高的觉悟了,随说碍于身份和王浚的权威,他们不敢太过靠近,但一个个明显是心不在焉的,不时就要往王浚这里看上一眼。

但这些个细节,王浚却已经全然顾不上了,他直接从马上翻身下地,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那报信骑手的跟前,伸手一抓,就将那人的领子抓住,脊椎一挺、筋骨震颤之下,尽力爆发,直接就将骑手给凌空提了起来,将脸靠近,沉声问道:“你再说一遍,棘城那边的战况如何?”

那人顿时哭丧着脸,心里着实感到委屈万分,心想我就是个报信的,又不是我攻破了宇文部的大军,何必拎着领子?

但他也清楚王浚的担忧,不得不硬生生忍者嗓子眼的不适,就开口说道:“大将军,我只是个报信的,王将军让我传的话,就是那么一句,再多的我也不知道啊!”

“你不知道?不知道,你来干什么?就是要告诉我这么一个消息?要你何用!”王浚平日里也颇有涵养,毕竟是统领两州的人,知道为上者不可喜怒形于色,得多让人揣摩自己的心思,才能有威严,过去也有心维持这般形象。

但涉及到整个的战略,却也是顾不得许多了,有些气急败坏的意思,令那报信的骑手面色苍白,周围的人更是纷纷侧目。

不过就在这时候,王赶走了过来,在王浚身边劝阻道:“大将军,我等现在距离棘城,只有不到两天的路程了,若是棘城那边有了变化,说不得还得仔细打探一番,咱们的人马得停下来修正一下,防止节外生枝,另外这些军情,也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

经他这么一提醒,王浚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太过失态了,这种消息本该要在隐秘的场合说起来,像现在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谈论,消息传了出去,是要动摇军心的。

这般想着,他只要压下心头的焦急和怒吼,按着王赶的建议吩咐起来,先是让人传令大军暂时休整,而且因为之前逼迫的急切,大军这连夜赶路,以至于全军上下都知道军情如火,半点也迟疑不得,全军上下为此取得了共识,心往一处使。

结果那边刚休整过,也不见敌人,更未到战场,军中宣传还是形式一片大好,但刚刚开拔,就猛然停下,也难免让人心中生疑,加上之前快马来报的一幕,所以种种猜测,不可避免的在军中流传起来。

就连王浚失态一事,也在军中隐蔽而快速的传播着。

不过王浚也顾不上找人治理了,当务之急是尽快搞清楚战场的局面。

但等一个大帐被搭建起来,与外军隔阂之后,王浚再急匆匆的去询问报信骑士,却终究得不到什么有效的信息了。

这不由让王浚更为恼火,好在王赶手下的探子,终于在两州刺史忍不住要拔剑问候的当头,终于又有消息从前线传来了。

这个情报探子不如军中报信的来得快,其实也不算意外,但凡军情,必然快马加鞭的送来,毕竟当下的时代,信鸽还未普遍使用,王浚让王赶掌握的,正是独立于军方的一套情报网络,平时或许能事事快一步了解,可到了这战争时期,在及时传递上,就有了偏差。

过来报信的那人,同样也是王浚的亲族,名教王礼,是他特地安排下来,跟在王赶身边进行培养的,从这一点来看,也能看出来,在王浚看来,这情报工作终究是掌握在自家族人的手上,最让人放心。

但王浚现在对王礼,也没有好脸色了,尤其是听着王礼诉说战场局面——

“高句丽走了之后,段部鲜卑亦退,王昌将军第一时间就派人过去挽留,却根本无法说通那段文鸯,此人带着段部人马撤走之后,宇文部立刻就要分兵其他门,结果却被那慕容翰的小股人马缠上了,谨记着就有一堆慕容族的骑兵带着不少屋子从东门出,眼看就要远遁……”

“不错,我若是慕容部的人,此时也许同样会突围,带着人离开,毕竟后面还有我这大军压阵……”王浚这么说着,忽然心中一动,“你说宇文部受到了重创,莫非……”

王礼苦笑道:“不错,正是这一直出城的兵马,将宇文部的人迷惑了,其实这支人马只是个诱饵,为的就是让宇文部放松警惕,宇文乞得龟亲自率领兵马出击,说是要全歼慕容部,一举逆转战局,结果却中了埋伏!”

“太急了!他太急了啊!”王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连连摇头,“这种时候,就算觉得慕容部是要突围,也不该太过轻敌,要运用全部力量,一举攻击,我想宇文乞得龟定然是想要两手都抓,既要围城,又要追击,最后却是两边都做不到位。”

听完了王礼的一番说法,王浚算是彻底消停了,他确切的意识到,四方联军已经土崩瓦解,自己现在要面临的局面,就是一个已经脱出重围的慕容部,这个部族的一部分必然是转移出去了,另一部分还在城中,如果他要继续行军,那么面对的局面,就是自家兵马,要单独面对慕容部的军队!

想着想着,他忽然有些茫然,坐在座椅上,半天回不过神来。

“大将军,现在还要联络宇文部,追回段部么?”王赶走上前去,试探性的问道,现在也就只有他,敢出声打扰了。

边上,有一名副将忍不住道:“一定得让那段部的人知道厉害,重重的责罚他们,还有那高句丽,干脆就将他们灭国!”

王浚回过神来,摇摇头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们还是想一想,这场仗到了这个地步,要怎么大,以及还要不要打……”说话的时候,他注意到那王礼欲言又止。

“你还有什么话没说?”

王礼想了想,还是道:“王昌将军得了个消息,说是这次联军溃败,与那代郡陈止,有很深的关系。”

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戏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应其索兵临城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远虑,士人所欲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七百零七章 当日弃而走,今日无颜归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八百三十九章 轻视与失落,聂氏欲转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门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一百零九章 此处可有客来贺一千零五十四章 汉家疑,鲜卑惶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实策,我当送去北方第三百零九章 胡临代县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九百零八章 原来你不知道啊……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大当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第六百四十八章 谎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难安第八百九十二章 惊骇之闻!第六百零四章 不问兵马问炼丹?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第五百八十四章 鲍氏今日可曾求饶?第十章 赌约与字第七百五十二章 随我同见陈府君第五百八十三章 计成矣!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来客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华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华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六百二十五章 钓鱼执法,一网打尽!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九十二章 诸位,醒醒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恶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第六百六十三章 陈止之秘闻?第三百零一章 这不是个好差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诱士,牧民网罗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于蜀,南北传第七百五十五章 练兵扫郡,聚财迁民第九百一十七章 汉殇(下)宗乱之始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结一桩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后之策第七百五十五章 练兵扫郡,聚财迁民第九百零五章 晴天霹雳!第七百一十六章 灯笼上的百家第九百一十六章 汉殇(中二)京起阴云藏杀机第四百零七章 不劳费心第八百零九章 贵人改制,应者转运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则归心,示士以险则知难第五百九十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贵第四百三十八章 结盟与人口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五百八十二章 计入宇文,段乱其门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实策,我当送去北方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他方可成事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五百四十四章 鲜卑未见形,已有匈奴至?第五百一十九章 学与财相伴,哪个为真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九百一十六章 汉殇(中二)京起阴云藏杀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九十二章 诸位,醒醒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五百八十七章 权瘾难戒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占地称雄为传道?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运,与国同休第八百七十一章 残兵败将求援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五百八十二章 计入宇文,段乱其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连绵不绝乃为制第二百四十一章 权崩,王入金墉城第八十七章 变脸第六百六十三章 陈止之秘闻?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一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第四百七十五章 书则百家惊,何人重白纸第二百三十五章 棋盘内外势皆转第六十无章 再近一步,必杀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四百八十五章 陈施主的口气好大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三十四章 冤!第七百七十八章 劝谏反在谋中乱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边论势,太守留话惊拓跋第五百二十四章 说动则得其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陈止的衙门第七百八十一章 运如树,以群力为养,承郡县于世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们代郡人真会吹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陈止的要求第七百五十三章 坏得其名,也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