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

刹那间,陈止整个人沉静起来,不再发出声响,他坐在座椅上,整个人的精力、心神都收缩起来,凝结在心头,感悟着那已然充盈的五行刻度格。

一种饱涨之感油然而生。

这种感觉,来得十分突然,盖因那五行刻度格中的名望金液,本来是在收缩,积蓄着力量,猛然之间爆发,直接充满了整个格子,其中变化,带来的是十分巨大的反差。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人吃饭吃到撑了,带来身体上的连带影响。

只不过,陈止的这种饱涨感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这让他的心神一下子就像是被重物压着,有了一点萎靡、疲惫的感觉,整个心弦紧绷着。

于是,他便收声静坐,酝酿精神,准备这下一步的到来。

“本想着,今日集齐名望金液,然后修养几日再抽签,但眼下的这种情况看来,是不抽不行了,若是不抽签,这种精神上的饱涨压力,会一直持续着,影响我的心神和精力,况且当下的情况也算是超出了我原本的计划。”

他微微眯眼,目光扫过下方表情各异的众人,心里转过种种念头。

“原本的计划中,是靠着公布雕版印刷术,让这些人知晓,然后借着他们的影响力,直接集齐名望金液,毕竟这些人来自各个阶层,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号召众人,所以他们知晓,就等于千人、万人知道,代表着注定能够传播,因而能提前带来名望,就好像我当初写书法,被彭城世家的长者知道一样,算是预支的名望,但结果这雕版法还没有正式揭晓,先就因为匈奴人的攻讦、计谋,把这个过程提前了……”

这么想着,陈止目光一转,这视线便又落到了那靳准等人身上。

不同于刘岳那掩饰不住的窃喜,靳准眉头紧锁,充盈在脸上的,是疑惑、担忧和意外等种种表情,显露出这位匈奴国丈对于陈止公布的事情,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与此同时,伴随着名望金液的涨满,一丝丝信息也从签筒中流转出来,仿佛在潜意识中与陈止沟通,同时也让那块铜板内的些许信息流传出来。

“我这名望金液,先前有一阵子停滞,无论在代郡做什么,都无法进一步上涨,这其实就是名望、名声被局限住了,不光局限在边疆一隅之地,也局限在了一个层面上,是在官场、士林中的名望,这部分名望可以传扬的很远、很高,但其实根基不稳,并不能对民间百姓也造成巨大影响,因而难以满五格,毕竟前世能满,也是因为乱世争霸,一句话、一个计谋,影响的不光是自己和谋主,还有势力平衡,进而改变天下大势,这就好像是那几位道人所谈的气运。”

陈止现在所感觉到了所谓气运,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纯粹是一种传承度、影响力,是人心向背,世家大族对他的推崇,是局限在单纯的名望上的,一旦涉及到利益,就算是亲兄弟都有可能反目,不过若是影响力深入到百姓之中,关系到他们的衣食住行,至少在短时间内,会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戴。

这么想着,他的目光落在几名道士身上,注意到其中几人正一脸惊疑不定的看着自己。

“这几人的表情,倒是有些奇怪,他们不像是因为我公布的粮食计划,而惊讶,似乎是由于其他事情在疑惑……”

陈止的计划,听起来十分荒谬,但有其实现的基础,原因就在于他在上任时的三根签,其中有一根签,带来了一张《藏种图》,为农家范畴,其中内容可供图画,变为种子,然后埋在土里,蕴养上半年时间,再挖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化虚为实,形成真种。

他自上任以来,事情不断,前前后后几个月,又是镇压收服了世家,又是梳理整顿了官府,还登记造册了境内民户,更是抵挡住了几次兵争。

但这都是明面上,与此同时,他还吩咐了人手,去寻找矿藏、安排生产、组织商队,营造了纸坊产业链,建造了第一批的瓷窑根基,同时还通过工匠,建立了诸多器械的根基与结构图,更构建了一个情报组织,密谍。

与此同时,那藏种、埋下蕴养的事,却也没有拉下。

算算时间,随着秋季的到来,也到了可以公布的时候了,此时借着靳准的话,就这么说出来,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因为前期为印刷术而造势,请来的这些人,更是让这个消息顺理成章的会传播出去,甚至帮助陈止提前填满了签筒五行格。

所以,他根本不存在那种说了大话,无法下台的可能,后续的计划早就有预案,只不过未曾向外人道过。

想着想着,他越发安定下来,精神上的众压,带来持续的疲惫,让他倾向于闭目养神,但在外界的人看来,此时的陈止,刚刚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紧接着就偃旗息鼓,却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府君到底是有什么打算?”陈梓、苏辽等人见状,却是搜肠刮肚的回忆,因为亲近的缘故,按着他们对陈止的了解,自然能看得出来,此时的陈止其实是成竹在胸,绝不是一时兴起,才会提出此事,可正因如此,才让他们更加困惑。

作为身边人,如果陈止早就有所布置,他们理应清楚才是。

“莫非是先前府君,交代那几个外出的商队,让他们留意沿途的诸多作物,给他带回根种茎须的事?”

不提众人怎么思量,却说陈止在沉默了一会后,感觉精力上略有恢复,随后就将那注意力集中到了签筒上,一时之间也顾不上其他了,然后在心里默念了两个字——

“抽签!”

紧跟着,心中签筒震颤了起来,费劲诸多波折,终于集齐的五格名望金液,瞬间消散,划作氤氲之气,融入签筒里面,下一刻,一根竹签迅疾弹出来,眼看就要离开签筒,却听“叮”的一声,那上面的铜板落下,居然与竹签碰撞在一起!

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错第二十五章 士坐书台前,有童侍于侧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军不敌石勒,诸公惦念幽州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战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止,你又算计我!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关中变,如陈言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窑有白釉第一千零八章 论天下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争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带路党先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何必妥协第八百九十八章 扬眉吐气时,争先恐后见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争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曜归国,以陈为仇第六百六十章 渐有人来投第五百七十二章 将军幕僚急阻客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贼好擒,但禀性难移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五百三十六章 种猜忌心,待风声起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岂能如你愿!第八百章 九官何属?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来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来就立威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后之策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变换第九百五十三章 单于面前诉恐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个散财童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印字传书,破千古之壁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审则危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错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内隐而思外患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皇如龙,离巢西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此处已是幽州第九百一十一章 两王争,势如火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画第一千零七十章 战,或是告诫?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单于”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贼尚且不敢攻幽第八百零七章 诡异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盖滑行第二百三十七章 虚张声势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十章 赌约与字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祸乱之根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杀之虎初长成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顺天时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为玄甲兵事以观工坊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当除之!第二百五十七章 尽皆在掌握,无出我意者第九十无章 品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敌而纵胡,聚尸成高冢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杀豪!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离力难转第四百二十七章 广宁郡隐藏着什么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九十章 请看此物第二百二十八章 请帖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君可曾注典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气衰,废太子意动第八百九十六章 请先生教我!第二百章 文魁出,则显于杏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气衰,废太子意动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拢之时!第四百七十五章 书则百家惊,何人重白纸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话考核四六等第二百二十八章 满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与传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五百零二章 长安信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谎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难安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尽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两王有谋第二百七十二章 是给气死的!第三百七十四章 见微知著,方知气候已成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七百零八章 事关功业,教主指路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三百二十章 终于还是来了!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铁,筑新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贬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