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

苏辽还是满脸困惑,脑子里思虑着。

陈止对于财政方面的改良,苏辽略有所致,大部分是伴随着对人口、佃户的统计进行的,除此之外,就是增加了商税的门类和名头。

本来那商贾是不乐意的,毕竟商贾多为走商,既是走者,自是多变,可以来到代郡,也可以越过此处,去往别地。

只不过,当下的代郡,有着别人没有的产业、产出,更有别的地方比不上的特殊情况,隐隐有四方通衢之景,所以也都捏着鼻子认了。

想到这里,苏辽这心里却又浮现了一层担忧,不由说道:“莫非是因为收了关卡之钱,收入得以增加?但这般行为,其实并不持久,很多商贾是因当下代郡纸、代窑,还有煤矿的关系,才不得不从之,而且这商贾之中的很多人,也都觉得代郡事后必有战乱,所以是本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急切赶过来,这才造成短时间内,大量的商贾、车队云集,带来了大笔的进项,若是事后一过,怕是难以持久……”

陈止笑道:“这下你可是想错了,你以为这些进项的增加,是因为收取了商贾钱财?”

苏辽一愣,下意识的反问:“莫非不是?”

陈止笑着摇头,指着那账册,说道:“这里面主要的钱粮,可都是在统计户数的时候得到,其实就是把一些本来就该是朝廷税赋的钱粮,重新拿回来,而且这边疆郡县,自主性本就高,很多钱粮本该拿在手里,却失之于世家,如今不过物归原主罢了。”

苏辽一怔,虚心请教起来,这倒不是他要投其所好,而是真心有些不够明白。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还在中汉的根子上。”

陈止倒是直接说了出来,苏辽乃是他重要的臂膀之一,以后有很多事要有赖其人处理,把这其中的关键梳理清楚,也有助于未来协助税收工作。

而苏辽到底是有过准备的,一听就明白了,问道:“中汉时候的土地之法?”

所谓中汉,其实就是原本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后汉、东汉,在新汉看来,自是居于中间的位置。

陈止点点头,跟着说道:“中汉之时,这大汉上下,几乎每一寸土地皆有其主,而且其中的八成,在世家手中,随后神州战乱,军阀割据,但无论是哪一家都要依靠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因此不管是昭烈皇帝的大汉,又或者是曹家、赵家的伪朝,其实都继承了中汉的土地之法,不敢太过变动,依旧维持世家土地,以此来换取那些大家族的支持,这样才能拉起兵马攻伐,又有贤才治理地方。”

苏辽对于这些内在的典故,也是熟悉的,心里留有印象,这时听陈止一说,就明白了背后的关键。

新汉建立于南方,而统治集团是外来,为了平衡内外关系、争取南方江左士族的支持,自然不敢大肆改变,于是默认了世家大族对土地的持有,而开国之君没有这般魄力,后面追随的皇帝便是有这胆量,也是有心无力,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宣武皇帝。

这位真正统一南北的皇帝,自然也动过相似的念头,奈何世家大族盘根交错,连皇室其实也不过就是最顶级的世家,为诸家只首、盟主一般,最后也只有妥协一途。

陈止说话间,重新坐下,笑道:“不光是面对江左世家,便是统一之后的北方,也没有太大变化,这统一一词,其实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而不是土地,要统一人群,就要有团结的根基,这个根基才是土地,是以宣武皇帝为了让北地能纳入统治治理,而不是战乱不休,一样有所妥协,那些世家大族、宗族的土地,依旧保留了大半,只不过为了起到制衡之用,他又将跟随北伐的一些南方将领留在北地进行管理,顺势让他们留下一些血脉支系,比如代郡朱家,就是这样来的。”

苏辽点头说道:“这事属下也知道一些,宣武皇帝一统南北,就颁布了法令休兵偃武,裁撤各地的驻守兵马,其实同时减少的,还有世家的影响力,因为当时天下几分,世家南北联系,很多时候对地方的渗透,比官府还要重,以至于许多驻守的兵卒,其实就相当于世家的家丁……”

这么说着,他忽然一愣,想到了代郡如今的情况,忽然觉得和当初的局面,很是相似,陈止这一拿到了将军实权,诸多武丁纳入地方守卫,岂非就是以家丁之实,而彰兵卒之名?

再一想,这北地的几个势力,尤其是那王浚和江都王,其实也是一般局面,就算那个看起来最为忠义的祖逖,其手下最有战斗力的其实也不是官兵,而是其人抵达北地之后,收拢和招募的流民,以及当地坞堡子弟构成的兵马,如果是靠着原本的官兵,恐怕早就被赶回南边去了。

正因为掌管情报,所以苏辽对周边局势的了解,才比较立体和全面,如此一来,却让他不由疑惑着,这样的情况,难道预兆着要重演中汉末年的种种情况了?

一想到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就本能的遍体生寒。

“怎么了?”陈止的一声询问,将苏辽的心思拉了回来,他回了一句没什么,就继续道:“这削减地方守备,让不少世家失去了官府的粮草补给和兵器,却也让地方上安宁了许多。”

陈止则道:“话虽如此,但我在东西两苑为秘书监的时候,曾看过典籍,知道在这偃武令的后面,其实还有一系列的御令,想要在北地和蜀地进行土地的分配,最终因为世家的反弹不了了之,还是得局势一度不稳,这也促成了宣武皇帝最终分封郡王,安定这些新近征服的土地,有了如今各地封国的局面。”

这个苏辽倒是第一次听说,有些惊异,跟着就问:“莫非如今代郡的进项大增,就是因为主公达成了此举?”

“若说达成,也不尽然,不过取巧,”陈止坦然说着,“一方面是因为代郡地小,不比大汉一个国度,以兵威而镇之,以纸窑而利之,则世家不振,二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

“什么因素?”

陈止顿了顿,吐出两个字来——

“屯田!”

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争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个陈止第一百四十七章 见文心痒第二百九十七章 十二生肖折纸,纸坊谍影重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与寒门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术雏形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陈改运第六百八十八章 冲阵!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五百五十三章 鲜卑围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骗我!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粮与田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举多得,岂不美哉?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劲敌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世事变幻皆从权第九百一十章 厄来急作揖,战讯入京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纳传谱,贫僧明法第八百七十四章 千钧一发,门扉开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骗我!第十八章 上门送钱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为何?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八百三十一章 还没开战,就走投无路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动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别怂,赶紧打!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气而炼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尔,无须挂碍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验气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五百一十六章 图穷匕见惊煞人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书画四品第三十七章 知我寻法皆传书,使我不得安心读第一百七十二张 诸葛之礼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言谈生死,追悔难回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连绵不绝乃为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请单于往蓟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大当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第六百五十章 治国如修行,外伐治乱循环,内思长生久视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三百零一章 这不是个好差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赵王孙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个陈止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君可曾注典籍第一百九十章 你还不认罪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论何在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言谈生死,追悔难回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一百九十七章 请帖去哪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乱!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杀意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坏事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鲜卑有文章,请诸君品鉴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谋划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为引灌五格第210章 北边酒宴,南边兵急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讲忠孝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杀予夺!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三百八十章 诸评多榜分排名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第八十三章 贵门一言,怀中拓石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九百六十一章 谈笑间炸裂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见来容易,福祸难料第七百七十六章 一劳永逸,懒政之托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让!第四百八十三章 论法言史非一卷!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别怂,赶紧打!第六百五十二章 陈家势涨诸家退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尽时,岂能自缚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寻卝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来! 今夜有事,只有这一小章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边谈笑亦横尸,三军可立武悼阵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扬镳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指慕容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随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