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书就锦绣,揣摩上意

这个题目的选择,让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因为涉及的内容,让众人事先没有预料到。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过来之前听闻了考评的事,却也知道不是考校琴棋书画,就猜测是考校学问,又或是具体的事物。

现在先听前一句,不少人暗道不是学问经义,那必然是具体事物了,没想到这个事物竟然这般笼统,直接跨过了繁琐的细节,单刀直入,直指核心,干脆就问他们如果为征北将军,要如何作为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

陈止身边的矮桌上,嵇倔忽然轻笑一声,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和院子里那些怀揣着目的世家士人不同,他嵇倔不用表面保持欢愉、轻松,内里却要忧虑筛选,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大半年来,在代北新城的表现已经得到了陈止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每个月都会亲自来代县一次,借着与陈止回报进程的机会,探讨一些话题,有的时候是经义文章,有的时候是轶事传闻,双方已经有交情了。

这次陈止大老远的把他和阮清叫过来,肯定不是让自己过来过来看一场的,必然要委以官职,否则的话就有轻慢属下的嫌疑了。

有着这个前提,他此刻见院中世家人的表现,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优越感,像是在看他人粉末唱戏,可以更为轻松的评论。

他的声音,却被身旁的冉瞻听去了,这后者不由就问道:“嵇君,此话怎讲?我觉得这问题挺正常的,这次主公要招募的,就是将军府的僚属,那问这个,不是十分点题么?正好也能分辨出谁是可堪造就之人。”

听着提问,嵇倔沉吟了一下,这才笑道:“冉君,这里面是有缘故的,关键问题就是主公人在此处。”他不动声色的看了看陈止。

其实对于冉瞻,嵇倔、阮清等人的态度还是比较矛盾的,因为他们这般人物,其实都是出自世家,而且是诗书传家的大家族,有着自身传统和骄傲,对于武夫自然有着一定的批偏见。

更不要说冉瞻的出身其实并不好,虽然身手惊人,但根源乃是兵户,连算作寒门都非常勉强,所以若无必要,嵇倔他们是不喜欢和冉瞻打交道的,和冉瞻比较亲近的,其实是杨家兄弟。

只不过,陈止或明或暗的,都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并隐隐有着告诫。

冉瞻因为觉悟比较低,并没有注意到什么,但嵇倔却很清楚,陈止并不希望冉瞻被过度排斥,这和异论相搅、相互制衡不同,属于阵营隔阂的苗头,有鉴于此,他们也都在试着与冉瞻正常相处,至少在陈止面前的时候如此。

“莫非是他们担心,把自己作为征北将军的打算和盘托出之后,会冒犯了主公?让主公觉得他们心怀不轨?但这乃是主公所选的题目,不就是要看看他们的能耐么?”冉瞻对背后的人际关系看的不怎么通透,还是满是疑惑。

旁边的苏辽此时也凑过来,笑道:“冉君,你这人平时都是粗枝大叶,很多事没看到背后的深意,你觉得在将军府为僚属,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能耐!将军府哎,一听就是要骑马打仗,要是没有能耐,如何能站得住脚?”冉瞻想当然的说着,但说到一半,忽然回过神来,又补充一句,“当然,忠诚同样重要,必须要对主公绝对忠诚!”

嵇倔听着,不由摇头失笑,而苏辽则笑道:“你说的虽然没错,但真正需要的却远非如此,除了能力和忠诚之外,还有许多东西要考虑,其中之一,就是上下相处之道,而主公所出的这一题,其实分为内外两个方面,题目本身是考校能力,看其人能否胜任将军府的职位,这就是在内。”

“那在外呢?”冉瞻跟着就追问起来。

苏辽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嵇倔。

嵇倔会意,就接着说道:“这在外,就是借着这个题目的定位,来看看这答题之人,能否恰到好处的把握答案,他们的回答,既要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如果能与主公意见相似,自然是大好,除此之外,却还要清楚的知道,他们只是建议,而不是在制定规划,这就让他们表现出分寸,因为一旦成为僚属,便是辅佐,在将军府的统辖发威内有着决策之权,但涉及到整个势力的发展方向,真正拍板的,还是将军本人!”

“哦?就是说这答案得表现学识,还要会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好复杂啊。”冉瞻的回应,却让嵇倔有些意外,他其实没有指望简单一段解释,就能让冉瞻明白里面的深意,没想到对方这一开口,便说到了关键。

苏辽则道:“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考验内外能力的考评,有着一定的推广价值,而且算上在洛阳所为,主公已经不是第一次推行此法,显是情有独钟,未来这样的局面,大概是会经常出现了,就是不知道主公打算推广到什么层面。”

嵇倔听罢,不由陷入了沉思。

另一边,在几人交谈的时候,那坐下的众人里,已经有人开始奋笔疾书了,那样子似是胸有成竹。

这番动作自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苏辽、冉瞻等人看了过去,立刻就认出是唐家的唐资。

“这唐资是有真本事的。”冉瞻看清了人后,就这般评价起来,“我与他也打了几次交道,实在是个能人,和我手下的高并比起来,也是不逞多让。”

这话一说,倒是让旁人不由撇嘴。

那高并什么出身,唐资什么出身,后者虽是唐家支系出头,但如今在唐家越发受到重视,已然是下一代的领军人物,而高并不过是个自称汉家苗裔的高句丽人,把唐资和高并同比,就算是苏辽等人都觉得是辱没了唐资。

另一边,比起这几个陈止属下的轻松惬意,那些围观的世家之人就显得如坐针毡了,因为这场考评的结果,很有可能影响到接下来几年、十几年内,代郡世家的格局排名,容不得他们不重视,以至于原本那种欢闹的气氛荡然无存,一股凝重之意逐步浓郁起来。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后,终于有一人起身,完成了答题,却不是动笔最早的唐资,而是刘家的刘青。

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马围使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蕴于平凡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聂投胡,未必坏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让!第四百五十一章 纸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粮第五百八十九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评日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汉太乐令,不与书院和稀泥第八百三十一章 还没开战,就走投无路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将满时已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马未动,外交先行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谁家善,黑白散尽凶匕见!第九百一十章 厄来急作揖,战讯入京城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祸乱之根第十二章 诫乃疑,仇当静第五百二十六章 将军谋郡,太守惩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两朝之气,天下望科举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变!第三百七十一章 为国背锅,使人惊惧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九百六十七章 盘虬龙,蟒相斗,自削其运第一百一十章 礼与意,轻与重第七十九章 一诗毁名,千夫所指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无法,防而无用第五十六章 为民除害,只争朝夕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晚宴还开不开第六百零五章 铸珠而问椟第四百三十八章 结盟与人口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惧与怒第三百七十四章 见微知著,方知气候已成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华第九百二十七章 化人为书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第八百八十八章 犹不知战情,只是赶路忙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观,后手落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第五百九十七章 势来急请士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国尚且不可挡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见于世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汉之贼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三十六章 岂不美哉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乐令,万万不可啊!第三十四章 冤!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七百五十九章 陈运不过几年,为他人嫁衣第一千零一十章 沦陷地胡作非为第九百一十七章 汉殇(下)宗乱之始第五百零二章 长安信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请帖,将军幕僚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与段部鲜卑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审则危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计,陈止见囚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陈家老爷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乡侯北上镇匈奴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一千零六十章 边城绝一首,都城龙气动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东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见来容易,福祸难料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观,后手落子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争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则民护其名第四百一十五章 损兵折将失将位,追悔莫及心难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华夏绝嗣,七年又三天第二百四十三章 王家宅中阻书童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谋外族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消息不对!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杀族首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书省就不错第三章 拳打异乡客,耳闻燕祖陵第二百一十一章 乌合之众,有令难行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僧笑论陈,两左急登门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场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