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

在诸多慕容家子弟颇为恋恋不舍的离去后,慕容廆却单独将慕容运、慕容皝等几个亲近的族兄弟、子侄留了下来。

紧跟着,慕容廆将陈止送来的书信打开,只是粗略看了一眼,就勃然而色变,随后显于其他人眼前。

众人这一看,脸色都是瞬间变化,连本来有心做个和事佬、中间人的慕容皝,都不禁皱起眉来。

“简直太狂妄了!”一名慕容子弟冷笑起来,这人名为慕容制,乃是慕容运的二子,看上去年岁不大,但气度却十分威严,这一冷哼出来,立刻就有种掌兵大将要将人斩首的凶悍气息,“让咱们将慕容仁交出去,以正刑法,这是将咱们慕容氏当做什么?他陈氏的附属,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不错,这种要求实在太过惊人了,”慕容运接过那封信,看了之后,轻轻摇头,“这位陈大将军的年龄毕竟不大,新胜了王浚,便自觉有些不可一世了,居然来到了棘城门前叫嚣,你看他的语句虽然看起来谦逊,说什么仁儿犯边,杀伤了汉民,又占据城池,驱散和裹挟了服从朝廷的小部族,但不过都是借口,草原上向来是强者为尊,哪里需要他说的这些东西……”

说话间,慕容运有意无意的瞥了慕容皝一眼,继续说道:“平时在部族宣传一些汉制,是因为这汉家礼仪,有尊卑之分,可以让那些部族大姓安于臣服,更可以聚集汉民,让他们耕作、铸造,可不是用来约束咱们自己的,这点咱们可都是很清楚的。”

慕容皝听闻,微微眯眼,并未言语。

倒是那慕容制继续冷笑道:“我就不信了,他陈止真敢动手,他有这个胆子?觉得区区几千人,比当初四方联军还厉害?还说什么杀伤汉民,那些汉民也只是边卒贱种,能和慕容仁比?慕容仁这次接连兵败,固然无用,但留着慕容血脉,本就高贵,以这边疆贱民的命为借口,让咱们交人,别说这话何等嚣张,本身有这个念头,就十分可笑,是对慕容血脉的侮辱!”

顿时,群情激奋,同时也让慕容廆的脸色浮现出了怒意,随后,他止住了众人的议论,传下命令,让人将何经召来。

何经这人乃是汉家出身,但在慕容家为臣属也有念头了,过去曾经陪同慕容皝等人游历,更曾经停留在代郡观察。

在四方联军围困棘城的时候,何经顺势归来,同时带来的,还有陈止的上中下三策,靠着这些建议,帮助慕容部在围城中得到了新的思路。

除此之外,何经更是在滞留代郡的期间,关注了当时的播种等事,纪录了一部《分齐民要术》的内容,带过来之后,呈了上去,立刻就被慕容廆等人看重,随后这劝课农桑的工作,也被交给了何经,让他督促和处理。

可不要小看这劝农一事,在这个时代,本就是农本为根,无论是定居还是迁徙,其实都与食物获取有关系,更不要说增加人口、吸引流民,乃至养军练兵了。

何经借着为农一事,也逐步在慕容部的权力体系中攀升,虽然身为汉家人,但获得的权柄却不小,在棘城里面的人脉关系也不差。

此时被传唤过来,一走进来,见到屋子里的几人,何经心头一跳,立刻就认出都是单于的亲近之人,便明白此次仪事的性质怕是不简单,但表面不动声色,先走过去行了礼,便垂手低头的等候。

慕容廆也不绕圈子,直接问道:“何先生,你先前在代郡,与陈止也有交流,对这个人了解的如何?”

何经固然意外,他还没有得到陈止抵达城外的消息,但却知道慕容仁一败再败,被陈止追着满地跑的传闻,也知道这位单于之子如今已经被带回城中,结果却将自己叫来,问起陈止,缘由如何,不问可知。

这些想法电光火石一样的在心中转过,随后何经就很自然的回答道:“陈府君此人,有大才,更有大志向!”

“哦?你是说此人在兵家上,有志向,更有能力?”慕容廆立刻着紧起来,“这人是个什么性子,你可探究出来了?”

何经闻言,却叹了口气,说道:“属下在代郡之时,其实见过陈府君,更与其攀谈过,却没有见过这位府君带兵的样子,所以只是说他的谈吐和见识,与这样的人物接触、交流,也不该想着他在战场上什么样,而是像是平时待人接物一样,才是上招。”

话中隐含的劝谏之意,立刻让慕容廆惊醒过来,他深吸一口气,点头道:“不错,如今陈府君就在城外,带着一队人马,也让人送了书信过来,却是要让某家将儿子交出去,言语之中看起来客气,但未免太不给某家面子了,毕竟某家也有朝廷册封,你看此事要如何交涉?”

“还有什么好交涉的?”不等何经开口,那慕容制就当先叫嚣起来,“这人既然这般自负,就让他瞧瞧下场,莫不是以为自己比王浚强,就不怕我慕容部了?我慕容部要崛起,王浚都阻止不了,他陈止又能如何?不过就是占了点便宜,运气好,拿下了幽州罢了。”

边上的慕容廆闻言默然不语,倒是何经暗暗摇头,心里暗道:这想要拿下有幽州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哪个能真的得手?真以为是一时运气?

只是这话却不能说出来,慕容制乃是慕容族人,就是国族,地位很高,何经就算当下有点权柄,也承受不了国族的打压。

好在慕容运马上叫停,训斥自己儿子:“单于还没有说话,哪里轮得到你出声,给我在一边老实的待着去!”

另一边慕容廆则看着何经,后者也不怯场,沉吟片刻,就道:“陈府君既是提到了刑法正典,其实就是看准了我慕容部也有朝廷册封,显是要走汉廷之路,既如此,那单于不妨也派人过去与之交涉,毕竟两家本来交善,将事说开之后,也就揭过了。”

他见众慕容都有不满之意,心中一转,已经明白,便补充道:“想来陈府君也知道咱们慕容部的势力,只是碍于脸面,不好一到城前就退走,咱们只需要给个说法也就行了,不需要付出什么,毕竟以我慕容之势,四方联军都丝毫不惧,又怎么会因为陈府君的人马而退让,反而是这般威势,会让陈府君知晓进退,主动放低身段。”

那慕容运也抚须笑道:“不错,不如趁机震慑这陈氏一番,也好让他们知道如何敬畏我慕容一族!”

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饥则可驱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党争,石氏得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乐之位,可坐多久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个散财童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二百四十一章 权崩,王入金墉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选择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为引灌五格第九百一十三章 汉殇(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为国背锅,使人惊惧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一百九十七章 请帖去哪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计大妙!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君可曾注典籍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丝剥茧,朝使将至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见格局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道授业解惑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为难难为品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签消,铜板碎,乃成眼中景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顿毒打!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廊抚琴者,可为我婿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运昌?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扬镳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四百六十章 观人猜计,有人访之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后挑拨抓起来!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丈夫生当如此!第210章 北边酒宴,南边兵急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计连环第八百四十六章 鲜卑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签消,铜板碎,乃成眼中景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观盛衰,一州知胜败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为贼!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举多得,岂不美哉?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拢之时!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帅另有其人?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三十四章 冤!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动世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慑属方为胜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进军!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会有三段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给陈止带句话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题发挥,风雨欲来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谋,城中来使第一千零一十章 沦陷地胡作非为第三百三十章 请人者非陈止,乃太乐令尔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止问农,本末倒置 还债3/50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耸后危,论法与教异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异臣,必不久矣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五百四十六章 观盘演兵,武丁慑代郡之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七十九章 一诗毁名,千夫所指第五百六十一章 围三缺一,插翅难逃第三十四章 冤!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世事变幻皆从权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见微知著,方知气候已成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独重民也!第五十七章 铜钱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动人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来第七百六十九章 将军要淡定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蓟县,升龙坛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为你好第三十七章 知我寻法皆传书,使我不得安心读第五百五十章 忧仆丁者,不忧士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这不符合兵法!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来太守不体恤兵力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观王强而陈弱,当援抑强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陈氏不知玄第七百七十二章 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恸哭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