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

“好好好!慕容部也栽跟头了!好事!”

在段部鲜卑大部分停驻的汶县往北,超出辽东郡的范围,却有一个玄菟郡,在这玄菟郡的最北边,有一座县城,名为高显,原本也算是被朝廷掌控的地盘,如今却被一伙鲜卑人攻下之后占据,这部分鲜卑,正是从幽州逃遁而来的宇文部鲜卑。

这支宇文鲜卑的头领,名为宇文逸豆归,此时也接到了自慕容部而来的消息,满脸愉悦。

但他这边话音刚落,就有一人跳出来出言:“豪帅此言差矣,我部固然与那慕容部有世仇之事,双方多年来攻伐不绝,但归根到底都是鲜卑山一脉,如今我部自幽州而逃出,又历经分裂,正是衰弱之时,连那汉廷的一介郡守邓飞,都不将我等放在眼中了,敢出兵追缴,就是因看准了局势,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痛打落水狗,与之相对,若能求助慕容,则能改变情况!”

说话的这人名为宇文端德,乃是这宇文逸豆归的族兄,过去曾往中土洛阳留学,虽然战力不怎么样,但却是族中有名的智者,经常有族人前去请教。

此刻他一说话,众人立刻就思索起来,尽管对那话中提议的求援慕容部有着抵触,但考虑到自家当前的局面,也不得不多思考一些

此时宇文逸豆归所在之处,乃是一处屋舍,装饰简陋,但地方空旷,容纳了十几人,都是这宇文部的贵族、高干、大姓和他的心腹,但人数着实不多。

眼下这宇文部的情况,当真是非常不利,比之段部鲜卑更要惨上几分。

原本的头领和将领宇文乞得龟受了重伤,修养之后还是留下后患,前阵子随着王浚的命令要攻伐代郡,为北路大军,结果连续遭遇波折,与七品鲜卑交战之后,又接连吃亏,和王浚麾下的幽州军体系,没有完全整合,因而退守的时候又有波折,等一切疏通完毕,反过来要反击的时候,王浚又被抓了。

那时候,宇文部的兵马还以为能趁机入幽州劫掠一番,结果边疆的守军却已得了陈止的许诺,挡住了宇文部的兵马,无奈之下,这宇文部只好逃窜出去。

只是比起段部的兵马而言,宇文部这一逃,可谓是历经磨难,中途甚至还被其他部族伏击过,又遭遇了几次自然险情,而疑神疑鬼之下,更是多次分兵,连宇文乞得龟等人,都在中途带着兵马离去,然后就没有消息传回来了。

真正抵达了这平州东边,与高句丽接壤之处的,也就是宇文逸豆归他们这些人,但人口比原本减少了一般有余,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了,就这还一到了玄菟郡,就被邓飞带人给堵着揍了一顿。

那邓飞正是玄菟郡的太守,乃是邓家出身,颇有其名,在邓家年青一代中,也是佼佼者,却没有走中枢任职的道路,而是转而到了地方,为一地郡守,因边疆之地,太守本就可以先斩后奏,干涉兵事,而这平州更是杂糅之地,是以邓飞也领着兵马,时常亲自冲杀,练出了一支兵马。

这次,就是这一支兵马,让宇文部吃了亏。

众人在那边思考着与慕容部联手的可能,但他们的首领宇文逸豆归却是念叨起其他事来:“那邓飞确实是不知好歹,居然还敢伏击我等,莫非把自己当做是陈守一那样的人物了?岂有此理!等部族缓过劲来,我第一个就要拿他开刀!”

先前他们一路逃遁,本就疲惫不堪,原来的战力十不存三,所以被精心准备的邓飞带人一顿追击,不得不放弃攻占玄菟郡首府玄菟城的打算,转而北上,占了边远小城高显县。

而那占领玄菟县本是宇文逸豆归拿出来,准备巩固自己领袖身份,进而谋夺宇文部大单于的立威之举,却被邓飞破灭了念头,自是难以释怀,现在听别人提起,这肚子里早就窝着的怒火,便就顺理成章的宣泄出来。

他这一发话,自有那打算投其所好的族人、部属在旁附和

“这邓飞本就是个又臭又硬的石头,当初连王浚的话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我等?先前王大将军不是要将昌黎郡拿出来,让他做太守么,结果此人直接拒绝,那昌黎可是大郡,又靠近幽州,不比这玄菟强?现在想来,他当时就是心怀叵测,早就准备要偷袭咱们了!”

邓飞为平州一郡太守,乃是受朝廷指派,用来牵制王浚的,是以之前王浚在平息平州纷乱的时候,多次给邓飞小鞋子穿,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先前几次挪动邓飞的职位,一会说可以在昌黎担任郡守,一会又说他该调动到辽东,甚至干脆就要派人去半岛。

但邓飞却没有上当。

昌黎乃是平州东边的郡,与幽州接壤,地盘颇大,而且靠近幽州,算是相对富庶之地,只是领土大部分被几部鲜卑瓜分,邓飞真要是过去了,立刻就要沦为傀儡。

至于辽东与半岛,在当前来看,即便不能说是苦寒之地,但毕竟远离了幽州,失去牵制王浚的意义,当然也不会从。

更何况,得令而来,到了平州,地方上也有许多问题和掣肘,邓飞也是花费了好大功夫,甚至编练一支兵马,这才算是站稳脚跟,真要是听了王浚的命令,原先的积累顷刻不存,又要从头开始,而平州却已被王浚平定下来,恐怕很难再有机会了。

这个道理,在场的人不少人都明白,这时听了宇文逸豆归的话,便叹了口气,那宇文端德便试图将话题拉回来:“当下陈氏得了幽州,此人手段过人,心思难测,更不似王浚那般,有明显的所求、喜好,更可虑者,乃是此人似乎战无不胜,连慕容部都败于其手,根本看不出后续还有何等目的,这时我等理应先联各方,以谋后续!”

“端德啊,”宇文逸豆归摇摇头,颇为不以为然,“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那慕容部如今心比天高,我等现在过去联络,他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等臣服,你信不信?”

“我信!”慕容端德重重点头,毫不避讳的说,“但凡事当有所取舍,又该能屈能伸,当初慕容廆亦有低头时,如今更是在陈氏面前服软,我宇文部面对大敌,事关存续,又岂能不暂时委屈一下?属下不才,愿为使臣,出宇文、拓跋、段氏三部,全力联络,以和鲜卑之势,断不能让他陈氏有喘息之机,否则等幽州恢复,恐怕北地虽大,却无吾等立锥之地!”8)

第七百七十一章 《语录纪要》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变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无礼今亲访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聂投胡,未必坏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卫,开府建牙!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九十无章 品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处代卒有多少?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边新城疑扎根,车上书册源雕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军不敌石勒,诸公惦念幽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粮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书北上请玄兵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张为将,领三百入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还能这么投降?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壮聚营帐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尽瘁司马懿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九百零八章 原来你不知道啊……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观天下势之洼第七十章 笔走龙蛇言莫赌第六百三十八章 钱不在我,以利诱之第三百零九章 胡临代县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将接龙体,一陈围胡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第七章 心中摇第五百七十五章 献策鲜卑者,其罪当诛第三百五十四章 遇陈皆避忙送礼第一百六十三章 声东击西 除夕快乐!第八百九十六章 请先生教我!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寿否?第二百五十六章 拦路驱车队,贼人为何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火!第八百二十五章 陈氏六文书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两招,可夺陈功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结一桩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吓煞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头不对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六百五十二章 陈家势涨诸家退第三百一十五章 陈止的衙门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亲请方可归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动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第五百八十四章 鲍氏今日可曾求饶?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争第九章 来去间,处变不惊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戏第九百四十八章 惊中乃思先动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陈氏不知玄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诸官第六百三十二章 赶紧去交投名状第二百九十八章 这就击溃了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来投途遇险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岂能尽两全第五百五十八章 驱民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后,数算机关之杰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九百三十八章 来助你一臂之力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七百五十五章 练兵扫郡,聚财迁民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绝路!第四百四十八章 税赋有缺,钱粮隐患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则运衰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杨论兵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运来势涨,世家揣摩以求安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陈...第六百六十章 渐有人来投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阴云前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则民护其名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还就不信邪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扬镳第八百二十七章 隐秘兵马,半路相逢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计,成矣!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动脑……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验气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杀豪!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变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动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复叛,乱而惊天下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此处已是幽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