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

听到了卫雄的这句询问,陈止就知道拿下卫氏这件事,算是稳了。

卫雄如果没有动心,岂能问出这番话来?这分明都开始想后路了。

于是他轻笑着摇头道:“哪里需要这么麻烦,让探子去接应的话,不说要暴露人手,还未必就能成功,反而要让那拓跋氏的人警惕,一个不查,反倒要被人所害。”

“那……”卫雄顿时疑惑了,他甚至暂时忘了这只是自己的一次试探,仿佛真要开始头疼这个事了。

陈止没有让卫雄猜,直接解开了谜底:“便是通过正规途径与拓跋六修交涉,下达通牒,让他不得阻止卫氏归来,毕竟有朝廷的命令,这也算是卫氏回来复命,若拓跋六修不知好歹的话,说不得就要和他算算账了!”说到这里,陈止的眼里露出了一点寒芒。

卫雄的心里顿时一紧,意识到这种事的风险。

虽然出仕拓跋六修的时间不长,但已足够卫雄认清其为人了,即便不能说是心胸狭窄,但绝对是睚眦必报,陈止真要是通过外交途径通报其人,无疑就坐实了他卫雄投敌的事,而且等于是当众扇了拓跋六修一巴掌,是真的没有转圜余地了。

追随陈止,让卫氏归来幽州,重回中原,当然诱人,但卫雄并不打算自绝后路。

可同样的,正像陈止说的那样,随着自己这次战败,卫氏未来在拓跋部的发展根基也已动摇,即便拓跋六修一时不追究,以后也要表现在其他方面。

作为一个卫氏子弟,卫雄会顾虑自身前程,但同样也得考虑家族传承,何况,卫氏上下本回归中原早有希冀,更有一些布局。

¤ тt kan¤ ¢ O

一时之间,左右为难。

他踌躇了一下,不顾其他人在场,还是摇头道:“此举太过冒险,六修公子可不是婆妈之人,这事触及了他的底线,说不定反而要弄巧成拙,他不敢对将军如何,却拿我卫氏泄愤。”

“拓跋六修,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陈止却是收起笑容,脸上露出寒意,“卫将军莫非没有收到消息,先前王浚攻我,那拓跋氏见势其意,将我安排在拓跋部的联络之人屠戮诸多,这个事,我肯定是要和拓跋六修算算的,如今六修篡权,连我那好友拓跋郁律都被逼走,倒行逆施,众叛亲离不远,我给他一个条件,是给他一次机会。”

卫雄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若是通报六修公子,说我卫氏要走,岂不更加危险。”

“并非如此,”陈止却是瑶瑶头,“现在提出,是最好的机会和时机,一旦错过,以拓跋六修的性子,反而不会答应!”

卫雄一听就愣住了,露出费解之色,联想到拓跋六修当前的处境,隐隐明白了一点什么。

陈止淡淡说道:“慕容仁伤了幽州百姓,我追杀他到棘城前,破城池,逼慕容廆低头,拓跋六修杀了我的人,还能善了?这事,他心知肚明,如今拓跋内战,混乱不堪,其人也只是勉强维持均势,最是担心我去寻他报仇,如果此时,我提出一个要求,他是答应?还是拒绝呢?又或者,再杀人?”

听到这,卫雄恍然大悟,如此看来,确实是最好的节点,错过了,拓跋六修缓过劲来,恐怕下一步就是对内清洗,以拓跋六修的志向,为求其权,万事皆可抛,为了稳妥,确实不太可能冒着被陈止出兵的危险,再杀卫氏族人。

只是卫雄却也有一点疑惑,自家卫氏真的值得陈止这般做么?

“拓跋六修为人如何,卫将军比我熟悉,这人野心不小,但并非疯子,他这次动手非是一时起意,而是看到北地风云变化,抓住时机罢了,我这个话传过去,他会如何做,是能猜到的,贵族在拓跋部也有近百人口,要是靠着探子接应,倒是给了他机会,私下里解决,恐怕十不存七。”

卫雄再次沉默,然后拱拱手,不复多言,跟着几名押送的亲兵去了,并没有给回复。

只是这人一走,围观了好一会的幕僚便上前劝阻——

这个说:“卫氏出走多年,早已胡化,岂能为此而弃此良机,当兴兵伐拓跋,以竟全功!”

那个言:“拓跋内乱,只要联合拓跋部几路叛军,便可灭绝拓跋六修!”

还有的说:“拓跋自相杀戮,正是灭亡良机,可一鼓而下!”

……

众说纷纭间,传达出的意思却很统一,不打拓跋也就罢了,还要浪费机会,拉一个卫氏回来,实在是舍本逐末!

听着众人议论,陈止始终不发一语,等声音平息了些,才缓缓说道:“要再打拓跋部,从哪里抽调兵力?”

这一句问话,让不少人闭上了嘴,想到了自家的局势。

他们都是随军的幕僚和纪事,清楚自家局面,先前不过是一时激情,加上最近战事太过顺利,以至于本能出言,静下来思考一番,就知道当下幽州的局面,其实并不乐观。

“能打慕容部,是因有诸多积累,王浚败得太快,原本用来对付他的兵马未曾损耗,能拉出去转一圈,加上在燕郡新得了批降军,慕容部距离燕郡不远,这些人可以作为接应,相比之下,靠近拓跋部的几个郡,又是什么样子?”

“这广宁郡本就是个空架子,代郡的兵马多数出击,布防在幽州各处,镇压局面,所余几军勉强够防御代地,但要说进攻,那是想都不用想,而且连番大战,接下来得休养生息了,这个仇只能先放一放,不过……”

他放缓了语调:“这不代表着让他拓跋六修逍遥快活,在我看来,拓跋部维持当前这种局面,对我等而言是最为有力,即便我有足够兵力,也不会现在去扑灭他。”

说着说着,陈止感慨起来:“草原太大了,一个幽州的力量尚不足以掌控,想要兼顾幽州,复霸草原,只能是两边都不得足,况且拓跋部若是崩溃,自有其他部族填补,考虑到当前局势,一旦拓跋衰亡,慕容必然大占便宜,更不要说,那并州还有匈奴虎视眈眈!”

一听到“匈奴”两字,众人都安静下来,随着征北将军府掌控幽州,并州的匈奴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匈奴乐见我与王浚对峙、争斗,所以之前没有动手,但他们没有料到,王浚会倒的这么快,按着他们原本的计划,定是维持幽州两个势力斗而不破的情况,结果还没来得及插手,我等就已得胜,但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将军府要直面匈奴压力,若拓跋破灭,我去哪再找一个北边牵制匈奴的力量?”

他摇了摇头:“在没有足以横扫一切的战力前,维持北地势力均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军溃,众叛王氏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唯单于不可降?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六百七十一章 敌从何处来?冀州有军情第五百零七章 当劝!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势而为,化虚为实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后悔啊!第十二章 诫乃疑,仇当静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窑有白釉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第九百五十四章 陈止来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枭雄未长成第四百九十六章 齐民之术变人心第七百五十五章 练兵扫郡,聚财迁民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为你好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两王有谋第三百四十八章 观画如知己,手足入国都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被逼得报团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第六百九十三章 凑一起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六百章 鲜卑讨“不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筑城,拓跋人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飞扬跋扈,哪堪此时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将求起势,有士意莫测第四百章 重游卧冰,心有招揽念第三章 一支道家签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势而为,化虚为实第一百零八章 争侄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边新城疑扎根,车上书册源雕版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会开不了了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变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观盛衰,一州知胜败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独重民也!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势,斗而不破第四十七章 打起来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观氤氲青烟变第七百零五章 一步臭棋?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家危局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几人来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绝音,馆外知是张君来第三章 一支道家签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一章 季汉末年,天下不宁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边塞镇,老农不与外乡言第七章 心中摇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为玄甲兵事以观工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贼首探,郡守访 还债2/50第八十一章 恶名养望,快马寻品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后一段城墙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鲜卑有文章,请诸君品鉴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陈家老爷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拦路驱车队,贼人为何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争一方气运主角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气而炼命第九十三章 真突围了!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设!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铸《师说》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谋,城中来使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过,段部可过,你过不得!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龙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卖要赶早!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窥将军谈,不知谋已知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铸《师说》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陈氏,后有玄甲第五百零二章 长安信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财行之道,犹胜囤于藏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风起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们代郡人真会吹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宁予民,官与兵则待战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断虬龙,慑群雄,斩仇祭龙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运筹,生死不能由己第三百一十四章 鸿胪请陈止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