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新的开始(中)

于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的殿试策问‘外攘内安之道’。凡四百二十字,开宗明义曰:‘君天下者,兴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即君主当以重农兴兵为急务。随后连提三个问题,即如何使人民归本务农?如何行屯盐之法?如何抵御异族侵扰?通过这三个问题,也能看出隆庆皇帝的水平,并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么菜,还是可以切中时弊的。

然而对于呈上的卷子,隆庆都不能满意,认为其文必称古、太过空泛,像极了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清流之言,十分不喜。这跟皇帝在潜邸时,曾受教于高、沈、张三位务实派名下有关,虽然禀‘性’难移,但耳濡目染之下,还是喜欢实务、多于清谈。

于是他命人将其余的卷子取来,以百年不遇的毅力,一份份的阅读起来,终于在快到中午时,看到一份十分可心的。见其文言:‘臣闻帝王之涖天下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收天下之实功。’皇帝甚喜,便继续看下,但见其文洋洋洒洒,共四千余字,对皇帝所提的三个问题,都作了严密、详尽的回答。

他针对当时许多人离开土地,‘游惰者多,归农者鲜’的现象,提出一家之言:‘‘玉’驱天下之民皆力于本,其道无他,唯贵谷粟、履亩而正界矣。’也就是要提高粮食价格、并对天下的土地进行清丈,抑制了豪强地主的侵并。

对于如何施行屯盐之法,他谓曰:‘屯盐之法,所以寝不如古者,盖祖宗朝边备振举,虏不敢入,开垦塞下,输纳盐粮,当时不藉内帑,而公‘私’饶富。今诸边岁岁苦虏,塞下既无可耕之田,而盐商又无可籴之粟。当事者乃议发帑银、开余盐以佐之,于是屯政迄不可覆,而盐引滋滞矣。夫京师天下根本,内帑国计所关,以天下供京师其势顺,以内帑供四方其势逆,此复屯盐之利,诚为永久之图也。’于是提出四条建议曰:‘一严徵赋之期,二核扣存之数,三重侵冒之爵,四复屯盐之旧。’

对于如何抵御异族侵扰,他提出‘重将帅’、‘先决战’、‘先理财’三条对策,也就是在军事上选用合适将领,在财政上做好物资准备,一切方略都应以打赢一场决战为前提……虽然细节上稍显空泛,但作为一个毫无经验书生来说,能有这样正确的战略思想,已经十分难得了。

但最受隆庆看重的,还是其第二条,对屯盐之法的应对,显然是经过了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看法中肯,建议可行,实在是殊为难得。

于是隆庆钦点该卷为一甲第一名,并将其示之于众,令诸阅卷官以此为鉴,择其言之有物者拔之。

看到这篇文章,阅卷官终于明白,皇帝这是一朝翻身得解放,想要走改革路线,以证明自己答应徐阁老辞职是正确的。有徐阶的前车之鉴,此时也没人愿意跟皇帝对着干。于是按照隆庆的意思,把原先的名次推翻,重新排定了三甲座次。

一切忙完,已经是翌日凌晨了,皇帝用印之后,誊录官赶紧将传胪的皇榜填完,待一切准备停当,新科进士们已经齐聚东安‘门’,等待入宫传胪了。

卯时整,伴着肃穆的景阳钟响,紫禁城午‘门’的三扇正‘门’、两扇东西对开的掖‘门’,同时缓缓开启。两队身披金甲、威武雄壮的大汉将军,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除中‘门’外的四个‘门’‘洞’相对而出,立在汉白‘玉’铺成的五条大道旁。

此时的宫‘门’外,已经整齐的站满了四百零三位身穿深蓝‘色’罗袍的新科进士,以及他们身前的满朝公卿大臣……新科进士觐见皇帝,是历朝历代都十分看重的大事。因为自此以后,这些人就将担当起国家的重任,为官为宦,或造福一方,名垂青史,或建功立业,彪炳万代,众所周知。而这次又是隆庆新朝的第一次抡才大典,比过去任何几十年都更为重视,安排的也更为隆重。

所有的本朝重臣也全都奉命前来与闻观礼。北京城三大国公,英国公、成国公亲至,定国公不良于行,也由世子徐文璧代表。内阁四学士也悉数到场……就连刚从南方送葬回来的次辅沈江南也被重新‘露’面,站在了公卿之后,百官之前的左边位置上。

待到卯时三刻,城‘门’楼上又是一声钟响,便有太监扯着公鸭嗓子道:“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于是公卿百官便率领着新科进士,步入了紫禁城中,过皇极‘门’后,便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霞光照耀在皇极殿的明黄‘色’琉璃瓦上,折‘射’出万道金芒,将层层丹陛上林立着的,手持金瓜、宝顶、旗幡的金甲卫士,烘托的如天兵天将,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

随着担任传胪官的内阁首辅李‘春’芳,接过鸿胪寺卿奉上的皇榜,满朝官员并新科进士,便齐刷刷的跪下。李‘春’芳深吸口气,展开手中的黄册,便朗声道:“诸位贡生听宣……”新科进士们便提足了‘精’神,忐忑不安的望向他手中的金册。只听他的声音在殿前广场上响起道:“……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为国抡才,出身莫问。今隆庆二年戊辰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七十七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三百二十三名,如下……”

到这里,李‘春’芳有意顿一顿,欣赏一下鸦雀无声的场景,这才一字一顿道:“殿试一甲第一名……浙江绍兴罗万化!”

两边的大汉将军便接力似的喊道:“一甲第一名,贡生罗万化觐见……”一时间,整个皇极殿前,都回‘荡’着同一句话。

罗万化跪在那里,整个人完全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就那么傻傻愣在当场。最后如木偶一般跟着鸿胪寺的官员往金殿上走去,经过沈默身边时,他看到老师在朝自己微笑,这才恢复了些神智,跟着进殿赞拜谢恩。

李‘春’芳的声音接着响起,官员们也开始对号入座:

“一甲第二名,福建泉州黄凤翔!”便见一个相貌英俊的年轻人上朝。

“一甲第三名,浙江金华赵志皋!”这是个年纪稍长,气度沉稳的进士。

以上三位,便是隆庆二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全都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一名,四川南充李长‘春’!”这个跟苏州府学没关系,而是当今大学士陈以勤的学生。

“二甲第二名,山西山‘阴’王家屏!”这也是在苏州府学就读的,不过却是山西帮的新锐。

“二甲第三名,福建大田田一俊!”这是会元,这下跌到第六,脸上表情不大自然,也是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四名,福建晋江李逢阳!”这位跟苏州府学没关系。

“二甲第五名,南直苏州王绍周!”这位,也不可能去别处念书,而且他还是壬戌科榜眼王锡爵的族弟。

“二甲第六名,福建漳州张孟观!”福建确实厉害,前九名里占了四个,其强势超过了传统的文教大省……这位也是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七名,四川南充陈于陛。”这是陈以勤的儿子。

“二甲第八名,山东莱州胡来贡!”殷士瞻的学生。

“二甲第九名,南直苏州王鼎爵!”王锡爵的亲弟,太仓王氏威武!

“二甲第十名,浙江杭州金学曾!”苏州府学……

以下二甲还有江西南昌张位、山东兖州于慎行、浙江绍兴朱赓等六十七人,其中出自苏州府学三十九人。

然后是三甲的三百二十三人,令人意外的是,会试时五经魁之一的沈一贯,竟跌落到了三甲五十六位,仅得了个同进士出身,这不由让沈默欢喜之余,多了丝遗憾。

最终,四百零三位新科进士宣读完毕,综合分析下来,各省份取士多寡,依次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山西、北直隶、湖广、山东、四川、江西、河南、广东、广西、陕西、云南、贵州……其中前四名省份录取人数相加,大于其余十一省的总和。而在二甲以上的名次中,南直、福建和浙江三省,更是囊括了八成。

这是因为分区取士管的是解额,也就是各省举子人数,而在进士考试中并不分榜,所以各省在经济文教方面的差距,就在这张榜单里体现出来……无论是人数还是名次,东南三省都呈压倒‘性’优势。

其中最强势的,依然是南直隶……这个荟萃了苏州、南京、扬州、徽州等文教胜地的最发达省份,也只有浙江可以相提并论,江南的文化昌盛,确实不是虚传。

其中进步最大的是福建,不仅在录取人数上杀入三甲,还在取中名次上完爆了江浙,这主要是因为福建历来重视文教,又是开海贸易中受益最大、也是思想最开放的省份,他们以提供巨额赞助的形式,将优秀子弟全都送到苏州府学深造,并在各方面都不吝投入,自然迎来了累累硕果……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会对江浙的霸主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山西的进步也很明显,大有迎头赶上的意思,这次有三十四人中式,虽然高段位的名次还有所欠缺,但对于经商风气浓重,读书子弟偏少的山西来说,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好了。更何况他们也有王家屏等四人进入二甲,也不能说太少。

录取名额有限,有进步的自然就有退步的,国初的第一教育大省,二百年来从未跌落三甲开外的江西,一下子滑落到了第九。这是因为一来,该省的经济已经落后于上述省份,这使其教育投入远远无法与江浙闽晋相比,读书的苗子自然就少;但最严重的影响,还是来自于严党倒台,大批的江西官员受到牵连,耽误了一代官宦子弟的进学。而且说白了,这看起来很公正的科举取士背后,依然受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影响。朝中没了给你说话的,还有人想要打压控制你,自然别想有好成绩。

不过即使如此,江西还是在高段位上表现出‘色’,张位等八人荣列二甲,显示其深厚的底蕴。相信过不了多久,江西就会回到其应有的名次上。

至于云南、广西、贵州三个省,加起来才有四个进士中式,这种极度悬殊的差距,也是这三个省缺少汉人,朝廷统治不牢,只将其当做发配充军之地,科教极度落后的恶果……最终品尝这杯苦酒的,还是朝廷,而不是那些阅卷取士的官员。

还有不得不提的,在全国一百五十九个府中,苏州已经成为逆天的存在,其单府三十五人的录取成绩,要比排第四的山西全省还多一个。若是算上出自苏州府学的,则一共是九十七人,不仅囊括三鼎甲,还占据了二甲人数的七成,除了惊叹之外,你还能说什么呢?

排在苏州之后的是绍兴,虽然不复丙辰科的盛世,但状元又一次‘花’落会稽,二甲之中也有十一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竟然落到历史第三,真是哭死我了。要知道,为了这几章,我光在知网就下了几十本参考书,看得我头晕眼‘花’,恶心想吐,各位施主,借几张月票嘛,起码回到历史第二吧……

字数够了,附个小百科:

在真实历史上,戊辰科进士完爆有科举以来的任何一科。戊辰一榜,有赵少师(志皋)、张少师(位)、沈少师(一贯)、朱少保(赓)、陈宫保(于陛)、王宗伯东阁(家屏)、于宗伯东阁(慎行),先后宰相七人,真是极盛。又有尚书十八人,‘侍’郎、中丞、三品京堂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尚书中四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凡击‘玉’者十三人,此制科以来,未有之盛也。

排第二的,要算是嘉靖壬戌七‘玉’了,为少师申时行、李汶,少傅余有丁、王锡爵、萧大享,少保杨俊民,太子太保蹇达,亦可媲美。

至于张居正和高拱的那科,也算是很强了,都有一大片牛人。而沈默的丙辰科,历史其实是弱爆了的,原因无它,高段位选手普遍短命……为了给小沈增加点助力,我把别的科的几位挪了过来,就算蝴蝶效应吧。

第904章 人从海上来(中)第585章 显灵第504章 瓦全(上)第449章 鉴第543章 谁能笑到最后?第257章 朋友第380章 券第717章 围炉夜话第362章 寿宴与菊花第638章 魅力无限第904章 人从海上来(中)第886章 愿在法场证菩提(中)第811章 审(上)第302章 大地震第49节 斗吕(上)第816章 宰相的愤怒(下)第268章 中丞来信第747章 平定中第8 九九章 江南(下)第110节 顺之心隐(中)第787章 来使(下)第671章 沙勿略第233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750章 天下熙熙(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906章 茶馆(中)第877章 大政变之决战紫禁城之巅(上)第585章 显灵第210章 我要变得更重要!第131章 去省城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281章 东阳鸡第783章 廷推(中)第8 九八章 日本(中)第750章 天下熙熙(上)第512章 李贽、陆光祖……第130节 特立独行第906章 茶馆(上)第775章 多事之秋(上)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下)第736章 润物无声(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下)第323章 巅峰对决!!第202章 别第193章 严东楼第97节 陶虞臣(上)第919章 杀(中)第592章 马瘦毛长蹄子肥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209章 组织第49节 斗吕(上)第591章 结束吧,委屈求全的时代……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797章 东风吹 战鼓擂(上)第576章 伴君如伴虎第810章 长歌当哭(下)第766章 宫车晏驾(中)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上)第362章 寿宴与菊花第55节 小还乡(上)第734章 阳(中)第837章 隆庆新政(下)第483章 从此不再恨第519章 廷推第67节 极限(上)第921章 君(上)第388章 用眼神杀死你!!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748章 夕阳(下)第513章 食为天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729章 江南春(下)第205章 涮!涮!涮!第905章 中隐(上)第843章 射天狼(中)番外篇十年一第747章 平定中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来了(上)第800章 多事之秋(上)第675章 沈默的计划第394章 敬酒第805章 希望(下)第672章 本与末第428章 海瑞的反攻!第692章 夺帝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901章 来自鬼魂的报复(下)第255章 当大爷?谁不会!第328章 春闱第910章 甚于防川(中)第446章 起航!!!第652章 新相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165章 中华岂会无烈士?第217章 劫持赵文华的老太太第921章 君(上)第611章 凯旋第873章 隆庆皇帝(上)第840章 沙场秋点兵(中)第903章 南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