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 九章 冲动的惩罚(上)

大明朝地域太广,在这个通讯交通手段基本没什么改变的年代,南方和北方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明夷待访录》掀起的热潮,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北京。当然就算传到北京城,大家也没工夫搭理……南方再热闹,也不过才打打嘴仗的地步,北京城里却已经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了。

廷杖了上疏的四人之后,非但没有达到皇帝预想的百鸟压音,反倒是激起了官员们的逆反心理,上疏攻击夺情,甚至指责皇帝的人有增无减——就在吴中行等四人受杖的当天,通政司观政邹元标,带着满满一匣子奏章,来到了司礼监……虽然在文坛中,他已经算个人物,然而在官场上,还是刚刚起步的新丁,所以向司礼监递送奏章这种跑腿差事,当仁不让的落在他的身上。

因为他为人风趣幽默,和司礼监当值的侯太监,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把装奏章的匣子搁下,便要对方开收条。

若是平时,侯太监肯定痛痛快快就答应了,但现在是非常时期,上峰刚刚吩咐过,必须要严查每一道奏章,但凡是议论夺情的,直接拿出来,交锦衣卫抓人即可,不得上呈。

所以他伸手去拆那奏章的封条,却被邹元标一把按住道:“这不合规矩吧。”为防止司礼监偷看奏章,从中捣鬼,从万历元年起,通政司送来的奏章便装匣贴封条。按规定,司礼监必须送到御前,当着皇帝的面开封才行。像侯太监这种行为,属于私拆奏章,一经查实,可以问死罪的。

“你说得那是老黄历了,”侯太监却满不在乎道:“上面已经说了,但凡通政司递来的奏章,司礼监先看一遍再上呈。”

“这是哪个上面说的?”邹元标心中大怒,但脸上一点没表现出来。

“皇上亲下的旨意!”侯太监一挑大拇指,扬眉道:“还以为咱们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兄弟,招子放亮点,将来皇上亲政头一件事儿,就是恢复咱们司礼监的地位!”

“是么?”邹元标笑笑道:“那可真厉害。”

“那兄弟可就开封了……”侯太监道。

“开吧。”邹元标耸耸肩道:“都是恭贺皇上大婚的贺表,这时候送来,是让皇上开开心的。”

“理当如此。”侯太监闻言大加赞赏道:“不是我说你们这些外臣,要是都这么懂事,至于闹成现在这样么?”说着他打开了匣子,随手拿起上面几份,翻开一看果然都是贺表,便放回去道:“这样多好,趁着皇上大婚缓和一下,日后大家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是啊。”邹元标看他不再往下检查,暗暗松了口气道:“那我先走了,你尽快把奏章送上去。”

“马上就送。”侯太监起身相送道。

乾清宫东暖阁中,万历皇帝正端坐在书桌前阅看奏章,虽然还不到十六岁,但他已经对内外军政有自己的看法了……他本来就天资聪颖,又有世上最好的老师教导,可以说是大器早成。但对于一名十六岁的青年来说,这未必是什么好事儿,因为这会加重他的自命不凡,让他难以忍受内阁强加的种种限制。

比如说,对于大臣的奏章,他只能看,却不能发表意见。或者发表了意见,也会被内阁无视。作为皇帝,他的责任就是在内阁的票拟上盖章,甚至连留中不发都不允许,简直被当成一枚人形图章。

当然,在自己年幼时,内阁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宦官干政,也算无可厚非。但现在自己已经成人,却还是这种待遇,你让皇帝如何受得了?

想到这,万历把那本奏章重重的摔在桌上,黑着脸道:“不看了,看了也是白看,送到内阁去,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就在这节骨眼上,侯太监带来的那匣子奏章送到了御前。

“这时候送来干什么,快拿出去!”掌印太监李全小声吩咐道:“直接送到文渊阁。”

“这是外臣进献的贺表。”侯太监并不怕李全,因为他知道这个总管并不受宠:“难道也要送去内阁么?”

“这个不用。”李全也不跟他一般见识,接过来,摆摆手道:“你回去吧。”说完便转身送进去。

李全一转身,侯太监便往里间张望,但是有一道门隔着,什么也看不见,他撇撇嘴,微声嘟囔道:“生怕别人和皇上近了,抢了你的位子去!”接着在心里狠狠诅咒道:‘这么不招皇上待见,还赖在那儿干啥,司礼监的威风都让你丢光了。’

不提侯太监在那暗自腹诽。单说李全捧着那匣子奏疏,进了东暖阁。

“怎么又回来了?!”万历刚吩咐自己的贴身太监孙海摆上棋盘,准备杀两局解解气,见李全去而复返,他登时黑下脸来。

李全知道皇帝烦自己,所以更是加倍讨好,实指望着有一天能把皇帝的心暖过来:“启禀皇上,这是外廷送来的贺表。”

“什么贺表?”万历黑着脸道:“有什么好贺的?”

“皇上真是贵人多忘事,下月就是您的大喜之日啊。”李全笑成一朵菊花道。

“哦……”万历点点头,懒得再回书案,便让孙海把棋盘挪挪,空出便地方道:“搁这儿吧。”

李全便将匣子放在万历面前,皇帝饶有兴趣的拿起一份,打开看了看,果然心情不错……同样的一段话,在夸别人的时候,你可能觉着太假太肉麻,但用来夸你的时候,你却会觉着,原来我这么棒啊!以前怎么没发现!

而皇帝这种天生自大狂,看完的反应却是……我果然这么棒!所以虽然都是些陈词滥调,万历却看得津津有味。

见皇帝果然心情好转,李全很是高兴,他把其余的三十多本奏疏都从匣中取出来,整齐的码放在皇帝面前。

万历看完了手中那道贺表,往李全手里一扔,目光射向了眼前的两摞贺表道:“全在这里了?”

李全恭声答道:“回主子,全在这里了。”

“再没有了?”皇帝的脸色晴转:“京官两千多,就这么点儿人上贺表?而且全都是以衙门的名义,没有个人的!”按礼,大婚前一个月,百官就要上第一道贺表了。现在距离大婚不到二十天,皇帝才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回过味儿来之后,心情可想而知。

李全心说,这不都是夺情的事儿闹得么?朝廷尽刮刚烈风,官员们都不愿这段时间上贺表,以免有人说阿谀奉承,厚颜无耻。然而实话不能实说,他飞快的想了想,给百官圆场道:“可能是担心每个官员都上一道贺表,太过劳累圣上,因此只叫各衙门部衙上一道贺表,既不使皇上太劳累,也可以代表我大明所有臣民对皇上的忠爱之心。”

听了他的话,万历冷笑道:“让官员上道弹章不怕劳累了朕,让他们上贺表倒怕劳累了朕!还真是钟爱体贴呢。”说着一咬白森森的牙齿,露出不属于年轻人的阴沉道:“无非是因为夺情的事情,都在心里骂朕,不愿意上贺表罢了。李全,你也吃里爬外,跟他们一起蒙朕?!”话到最后,他重重一拍桌子,把那两摞奏疏全都扫到地上。

李全立刻跪下了,磕头道:“皇上息怒,奴婢只是猜想,这就回去问明白再来禀报!”

“这还像句人话!”万历看都不看他道:“立刻去将此事问明白了,让沈阁老带头写贺表!”

“是。”李全磕个头,爬起来,刚要退出去。却听蹲在地上收拾奏章的孙海轻咦了一声。

这一声虽然不大,却足以让万历回过头去道:“你咦什么?”

“奴婢,奴婢只是奇怪,这,这好像不是贺表。”孙海指着散开在地上的手本道。

“嗯?”万历一皱眉道:“念!”

孙海便跪在地上,展开那份奏疏,刚看了《再谏张居正夺情疏》的题签,脸色就勃然大变。

“怎么了?”皇帝问道。

“又是一道针对夺情的抗疏。”孙海小心回答。

“……”万历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摸了摸唇边刚刚长出的软髭,咬牙道:“念!”

“为大学士张居正夺情事,臣通政司观政邹元标再次抗疏谏曰。”孙海刚念了一句,便停下来,觑了觑皇帝的表情,见万历没有任何表示,才继续念下去道:

‘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其设施酷厉者,如州县赋税、清丈田亩,数必增额,不得减少。有司希指者,则必再增其数。又用考成御人,升降皆有其出。大臣持禄苟用,小臣畏罪缄口,若今日有敢言者,则明日必遭杖徙……’之前四人只是就事论事,并未言及其它。然而邹元标把炮火又升了一级,对张居正的人品、执政作风全盘否定,要求立即罢免张居正!

皇帝没喊停,孙海只好继续念道:‘臣伏读敕谕:‘朕学问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必前功尽弃。’陛下言此,实乃宗社无疆之福也。但朝中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岂独居正。学问人品超过居正者,大有人在。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人之五常之道岂不尽丧?于此亲生而不养,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为非常之才’,岂不令天下士人齿冷?由此推断,必定怀禽兽之心,方为非常人也……’不仅把张居正骂成是禽兽,还对皇帝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揭穿皇帝借口的可笑。

“不要念了!”万历终于忍不住发作了,他把棋盘上的棋子全都推到递上去,受伤野兽般怒吼道:“一个小小观政,竟然顶风作案,真是反了天了!”说着怒不可遏的下令道:“快叫朱希孝,把这个人给我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太监赶紧跑出去传旨。

“每一本都看看!”万历气得嘴唇发青,俊脸煞白。他死死抓住座椅扶手,咬着牙道:“把每一本夹了私货的都找出来!朕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不怕死的!找出来全都杀了!一个不饶!”

李全本来要退出去,谁知又发生了这么一出。按说这种时候,他这样不受待见的,应该老实闭嘴。然而李全实在担心皇帝一时冲动,真的下旨杀人,那样势必引起朝局大乱,甚至连皇位都可能不稳。便赶紧硬着头皮奏道:“皇上,万万不可杀人啊!”

“为何?”万历眯着眼瞧着他,目光无比瘆人。

李全担心一时讲不清理由,反而会引起皇上更大的震怒,想了想,便从皇帝的角度出发道:“这邹元标眼见赵用贤四人,被打得只剩一口气,还敢冒险上折,显然已作好了赴死的准备!”

“嗯……”万历点点头,觉着这话有道理。

“这些文人脑子都有问题,不怕死,就怕不出名。之前谁知道邹元标是哪号人物?可您只要一杀他,保准立刻成为世人皆赞的大英雄。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嗬,以死换名,好赔本的买卖!真想打开这些文官的脑壳看看,里面到底装得是什么。”万历饱读史书,自然知道有这种人存在,只是他一直觉着,名声什么的都是浮云,实际的东西才重要。

这时候,孙海清点完毕,他将单纯的贺表归为一摞,把议夺情的奏疏摞成另一摞,前一摞就比后一摞厚一点而已。

“既然这些家伙这么想死.朕偏不让他们死!传旨下去,依艾穆、沈思孝为例,将上书的邹元标等人廷杖八十,三千里外充军。即刻执行!”万历拍案道。

“奴婢这就去传旨。”李全躬身道。

“……”万历点点头,代李全走到门口时,却又喊住他道:“让孙海去就行了,你留下!朕还得跟你算算账!”

听了皇帝的话,李全一阵两腿发软,后背全都是汗。

第二更……RO

第872章 明争(中)六二六章 预测帝第814章 真相(中)第753章 玉芝坛(中)第906章 茶馆(上)第619章 上善若水第847章 来客(中)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难免遇上鬼第514章 这个老师不一般第907章 见龙在野(下)第425章 都卖的什么药?第62节 传说中的沈氏族学(中)第8 九八章 日本(中)第774章 新官上任(下)第779章 卷平冈(中)第888章 好吉利(中)第903章 南风(上)第770章 万岁晚睡玩完睡(下)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285章 新任钦差第8 九六章 丁忧(下)第835章 神挡杀神(下)第615章 元旦第762章 审判(下)第846章 希望(上)第448章 都是高人第908章 琼林天下(下)第880章 逆天(上)第835章 神挡杀神(上)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为朋第767章 《登极诏》(上)第883章 神鞭(上)第727章 大人亨否(中)第223 大明神农氏第320章 面圣第563章 木牛流马第268章 中丞来信第302章 大地震第544章 天心第307章 梦里不知身何处第852章 乡愿(下)第131章 去省城第255章 当大爷?谁不会!第776章 十月围城(中)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370章 归去来兮第589章 异曲同工第159章 钦差到第421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866章 气象(下)第115节 新任知府(上)第724章 元亨利贞(中)第542章 严世蕃的反击第474章 他从哪冒出来的?第258章 李郭同舟第765章 大限(下)第274章 倔强的斗士第318章 转机第772章 言官们(上)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上)第584章 大佬的葬礼第461章 蝴蝶阵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539章 攻势第150章 一对老花眼第492章 花开花落第753章 玉芝坛(中)第88 九章 君臣(上)第784章 东阁大学士(下)第832章 所谓朋友(中)第876章 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下)第117节 新任知府(下)第225章 小书童勇施美男计第76节 卖与立(上)第299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551章 安排第750章 天下熙熙(中)第191章 王江泾大捷第853章 我不答应(中)第745章 火并下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第221章 喝完油汤茶,弟兄们抄家伙第306章 京华春梦第127节 乔迁之喜第355章 两种生活第657章 麒麟第528章 授课第11节 万般皆下品(中)第三八四章第451章 奸商第57节 小还乡(下)第858章 婚变(下)第884章 百年大计(中)第88 九章 冲动的惩罚(上)第742章 制胜之道(上)第914章 日升隆(下)第751章 凉风起天末(下)第734章 阳(下)第708章 红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