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中隐(下)

这份上海日报的样式,与后世所见的报纸几乎没有区别,第一版上方,是魏碑体的报名,左侧小框中是日期和印号大明万历九年冬月廿日,总第叁仟壹佰六号。..右侧是资费和报社地址。

整个第一版,除了正中间巴掌大小的目录外,其余便是各种广告,大多数是推销各种新奇商品,什么福顺堂的“官验咳嗽药”鑫华布厂的“赛蝉翼,新布,盛源堂的“燕窝牛髓膏”海异公司的吕宋产烟丝等等。新奇商品不但有文字说明,还配以图画,标明自己的商标。比如标题为,盛源堂燕窝牛髓糕以此图为记”广告,画面是一头肥壮的黑牛在水边草地上小憩,容容几笔,形象、简洁、生动且直观情趣盎然。让人一下就记住了这样商品的标识,可谓形式新颖,内容诱人,也让报纸看起活泼生动。

也有几条告知新店开业的,还有西洋珍玩展销会的广告,都只有一寸见方,但以上海日报今日的发行量,怕是要花费商家大价钱的。

看完了首页的广告,沈默的目光落在中间的目录上,只见单数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商业信息等,除此之外,还有刊登启事、声明、

寻人、告示等为社会服务的广告的版面。当然,这时候第几版叫第几章,广告也不叫广告,而叫做告白。报社把同类的广告集中到一个中版面,称作各行告白……包括书籍告白、餐饮告白、戏院告白等等,以及航船日期、银行市面等。比如翻到第五章的“航船日期”就可以一览从上海港出发的航船信息,开船时间和目的地一目了然:又或第九章的戏院告白,将上海城各大剧院近期上演的剧目,以及名角出场的场次刊列明白,有需要的人自可按图索骤。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提高报纸的功用性,报社自然乐意为之。

双数章才是报纸的自办内容。

沈默看到第二章是本埠新闻,第四章是朝廷要闻,第六章是东南采新,第八是名家论政,第十章是证券信息,第十二章是各货行情,第十四章是谈经论道,第十六章是外报选录……除此之外,只要另加五文钱,就可以买到十六页的小说副刊,这就是号称五万发行量的上海日报的版面样式。其余的报纸有成册的,折页的,样式各有千秋,但版面安排基本相同,只是依各家特色各有侧重罢了。

……一……一……一……一……一……一见上海的报纸将本埠新闻置于朝廷要闻之上,沈默不禁摇头苦笑,他端起紫砂壶轻抿一口,先看本埠新闻,有热点官司追踪,有民生问题聚焦,有佳节集会介绍,有奇闻趣事荟萃聚集了上海的方方面面,且语言通俗易通,只要粗通文字的人就能看懂。

其平最让沈默感兴趣的,是对一起热点案件的追踪,通过前情提要他了解到,这是发生于地主和佃农之间的纠纷,起因是一个地圭要求改变收取地租的方式,但佃农以在契约期内为由予以拒绝。首.发双方争执不下,只好对簿公堂,先在县里诉话,县官判地主胜诉,双方改签地租的合同,将原先的货币租改为实物租,并将原先八十年的长约,改为十年短约。

按说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小官司,应该随着再正常不过的穷人输给富人的结果,再也不被人提起才对。然而这件事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o,佃户们愤愤不平,其在上海做工的子弟,更是到知府衙门击鼓鸣冤,大有不把案子反过来誓不罢休的势头。

这种异乎寻常的反应,自然引起了嗅觉灵敏的报社的注意,他们派出专人进行调查,竟发现了地主行贿县官的证据,并将其捅到了报纸上,登时引起舆论大哗,迫于压力,上海知府孙镰只好重审此案。为了消除不良影响,挽回公众的信任,他还特意宣布此案公审,允许报社和士绅旁听。

但孙鳞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竟然打了整整一年,期间经过八次过堂,竟然至今还没有结果,而且越打越大,最终打到了南京刑部。

而且更离奇的是,这个案子早就不是最初两人之间的诉话,而变成了两大集团之间的激烈对抗。支持地主的是地主集团,支持的农民的却不只是农民,还有城市的工商界。这期间,双方智囊团穷经搜典,奇招尽出,甚至请到了庞大的话师团,为打赢这场官司,可谓不惜血本。

已经有学者注意到,这绝对不是一起偶然事件,而是社会转型期,不同群体之间利益诉求矛盾的体现。沈默按照这则新闻最后的提示,翻到了第十四章“谈经论道”读到了一个笔名叫“玉池,的人,对这起事件的深入分析。

那位“玉池,说,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是该不该将货币定额地租改回实物分成地租,回想起十几年前,地主收取地租,还是以实物为主。但是十年前,东南一带的地主,纷纷逼着佃户重签契约,不再收实物,而是一律改收银钱。这才刚刚十年时间,为什么地主们又变卦,想要改回来呢?根据沈阁老所著的经济学,任何行为的目的,都是经济目的,试分析地主老爷们前后矛盾的两种心态。

其实,地主们将实物地租改收货币地租,基本是与一条鞭法的推行同步的。朝廷将实物田税改银,并允许纳银代替赋役,这样做的坏处是,纳税人必须要将生产的实物出售,换取银钱完税。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鼻人集团的盘录。地主们为了向佃户转移负担,才改变了收租办法,开始收取货币租。

另外,收取货币租还可以消除佃户偷jian耍滑的门路。江南农民专种一种叫做“不道糯,的稻子交租,因其产量高,出米少,质量差,所以称为“谩官稻,。还有种芒稻的,芒长约二寸,每四石出米量不及其他稻子的一石,以此交租,故地主佃农时常发生争执,虽然地方官屡加禁止,但农民照常此交租。改为货币租后,便可以不受l次粮顶租…之苦加之世风变化,如今人们对于钱和物的看法,已同前人大有不同。不再以简单朴素为常,而是以奢侈享受为荣。故而地主不重布帛菽粟而重金钱,得金不患无粟。且缓急转移,易以万物,多金尤便。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主集团迫切希望改变收租的方式,在他们的活动下,各省允许地主“起田另佃”虽然引起了极大的反对,但在徐阁老的力主之下,地主们还是与佃户重签了田契,将实物租改为货币租。

然而为何刚过十年,就又想改过来了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物价飞涨!如果谁有十年前的报纸翻开看看就会发现,在这十年间,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价格,平均上涨了一倍,这还是官府对事关民生的商品,始终努力平抑物价的结果。那些非生活必需的物价上涨幅度达到了两倍。

经济学上说,通常情况下,物价上涨最遭殃的是固定收入群体。而倒霉的地主老爷们,费尽心机将实物分成地租改成了货币固定地租,也就荣幸的加入了这一行列。

日报曾经做过调查中小地主每年的平均地租收入是五百两银子,一百五十两用于交纳各种赋税,二百两用于基本开销,还有一百五十两可以改善生活,或者扩大生产。

每一年物价上升一成,他的生活成本就增加二十两而可以由支配的银钱,却会少十五两。每年都如此,地主老爷们的钱包瘪下去的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佃户们却开心了。改成货币定额地租后地主们不再管地里种什么,他们可以选择以种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为主,以种植粮食蔬菜为辅,这样既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又可以不受物价上涨之害。

所以说,这十年来,地主们的日子越过越惨,佃户们却越来越滋润,这就是双方一个想改回从前,一个坚决不改的原因所在。

而后来城市的士绅,加入支持的农民行列,也是毫不意外的一这些以工商业起家的新贵,与传统地主的矛盾由来已久,矛盾的根源只能存在于经济方面。

工商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合格原料,比如丝织业需要合乎标准的生丝,棉纺织业需要合乎标准的棉花,染织行业更需要特殊的经济作物。

然而在收取实物地租的年代,地里种什么,卖个什么价,是由地主们说了算的。所以双方矛盾的实质,就是工商业主企图控制农产品的产销,而地主们自然不甘心失去定价权,双方自然产生了矛盾。

但是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后,地主们脱离了生产,不再干涉农民的种植选择。老实巴交的农民,总比老jian巨猾的地主好对付,工商业者自然乐见其成。这种形势下,他们普遍选择与农民们签订合约,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农民们则承诺到收获时,将农产品按规定价格卖给资方。

这样做的好处是,资方可以稳定地获得农产品,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最终结果是工商业主们控制了农产品的市场,当然不愿意再回到从前。

而这场官司,实质上已成了各利益方之间的对决,判决的结果影响之大,要远远超过其它任何案件,所蜒才会有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诉话。

…一……一……一……一……一……、

这篇文章将这场官司的起源分析的十分透彻,最难得是,作者没有落入传统文章的窠臼,将经济问题德化,而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将各方的心态展现无遗,观点新颖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沈默对这个叫“玉池,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也雨酿了一篇文章,准备稍后写下来投个稿,应和一下这位玉池兄。

看完了让他欢乐无穷的本埠新闻,沈默翻到了第四章“朝廷要闻”这一章主要是介绍国家的最新军政动态,并摘抄邸报的部分内容,让老百姓能了解国家发生了什么事。

说起来,沈默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关注朝堂了,看报纸他才发现,那位千古奇葩的万历皇帝又有大手笔出世了……

这一版打头的,就是三条皇帝发布的谕旨。

第一条,是下给礼部的敕谕,以大婚有年,内职未备,为了博求贤淑,用广储嗣,特命南京礼部于留都内外出榜晓谕,由尚书督领该司官博访民间女子,凡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十六以下,容仪端淑,礼教素娴,父母身家没有过失的,从中慎加选择,送到诸王馆内。南直、浙江等处另外差官前往选取。

沈默记得去年九月,在邸报上看过朱翊钧给礼部下的一道谕旨,说“宫中六尚缺人,命礼部查照嘉靖九年事例,并选民间淑女二百入内。,所谓嘉靖九年事例,就是万历的爷爷嘉靖皇帝,一次册封了九个嫔妃。万历决定要向自己的祖父看齐,理由倒也充分因为他遇到了与乃祖同样的问题,大婚数年依然没有子嗣。虽然他现在也还不到二十岁,但对于一个已经结婚三年的皇帝来说,却是个令人忧虑的大问题。

也正是这个原因,言官们破天荒的没有向皇帝开炮,礼部也痛快照办,经过半年的挑选,选中了九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作为百历皇帝的九嫔,并为宫中补充了二百名宫女。

这样,万历皇帝就有十二位合法的美艳妻子,这还不包括宫中那些已与他有过关系,而尚无名分的宫女,朱翊钧不禁心花怒放,当日,便率同她们祭告奉先殿,同时为九嫔的父亲各授锦衣卫都督佥事,享伯爵傣。

距离册封九嫔不到一年的时间,万历又给礼部下了这道谕旨,看来京城的美女已经不能满足这位皇帝了,他想要尝尝江南美女了!。

第768章 上朝喽(中)第607章 偶尔迸发的血性第740章 龙南县(中)第392章 隐患第242章 江南七子第730章 东南攻略(上)第362章 寿宴与菊花第207章 沈炼上书第700章 贵子第905章 中隐(中)第346章 御街夸官第849章 峰与亭(上)第634章 菜鸟初养成第600章 宣府欢迎你第830章 名师高徒(上)第783章 廷推(上)第838章 沙场秋点兵(上)第353章 责任第82节 过年(上)第323章 巅峰对决!!第907章 见龙在野(中)第四五二章第233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906章 茶馆(上)第722章 绝命书(下)第525章 吃鱼第771章 尚书(下)第763章 三公槐下(下)第478章 连环计之无中生有第695章 若雨第900章 大时代之风起青萍之末(中)第877章 大政变之决战紫禁城之巅(中)第901章 来自鬼魂的报复(中)第582章 凶手(下)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309章 现世报……第865章 返京(上)第730章 东南攻略(下)第586章 真凶第782章 凯旋(下)第293章 打落牙……第412章 苏州的主人第313章 陶公子的难言之隐第21节 大条了(下)第627章 结果第52节 李县令(上)第842章 射天狼(上)第387章 断第467章 连环计之声东击西第248章 秋闱日第781章 西风破(上)第15节 城隍庙(下)第230章 那一吻的风情第513章 食为天第731章 定风波(下)第741章 民心似水上第365章 意外的转折第140章 吴成器第918章 惊变(上)第292章 报仇鸟……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第612章 伤离别第635章 燕归来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288章 人品无敌……第807章 审讯(上)第46节 河中除树(上)第379章 海笔架第432章 机杼与琴声第519章 廷推第768章 上朝喽(上)第438章 谈判第118节 小三元之府试案首(上)第472章 一品宏第808章 意外(中)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108节 徐渭(下)第766章 宫车晏驾(中)第483章 从此不再恨第690章 水或火第532章 化解第734章 阳(下)第902章 京察(中)第355章 两种生活第515章 俭以养德第735章 历史的车轮(下)第315章 扶鸾起乩第518章 招师第797章 东风吹 战鼓擂(中)第885章 大婚(上)第296章 汪伦酒第159章 钦差到第585章 显灵第1章 一梦五百年(中)第518章 招师第597章 夜宴第767章 《登极诏》(上)第743章 制胜之道中第882章 原点(下)第7节 沈家大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