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制胜之道下

宴会结束后,沈就叫过三尺吩咐几句,便请盘石公,还有几位畲族老看到书房用茶。

沈就去后面更衣,侍卫奉上香茗也退下了。趁这个机会,几位宗老赶紧问盘石公道:“石公,他叫咱们过来作甚?”“听听不就知道了……”还不知道沈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盘石公不打算和他们浪费口舌。

“管他说什么哩,把粮食发下来最紧要。”宗老们你一言我一f6道:“盘石公,待会儿经略大人一来,你就跟他讲,拿到粮食咱们就回去。

盘石公点点头,示意众人噤声,果然不一会儿,就听到脚步声响起,然后沈就的侍卫长道:“诸位请现在书房稍候,大人待会儿就到。

说着话,门开了,进来五个衣着得体,精明干练的中年人。三尺对盘石公等人道:“这也是今天的客人。”后进来的几个人朝盘石公他们和善的微笑,盘石公只点点头,并没有搭腔。

三尺安排客人坐下,两方正好一边一溜椅子,东西昭穆而坐。

为新来的客人工了茶,三尺他们又退下去,剩下两帮客人大眼瞪小眼,那些后来的客人,倒想要攀谈一下,无奈几次挑起话头,却都没得到回应,只好尴尬的住了声,场面颇有些尴尬。

其实盘石公也在悄悄打量着对方,单看其中一个手指上的墨玉大扳指,便知道这都是些大财主。再看其精明干练的气质,应该不是读书人,而是走工商口的,便开口问道:“朋友是做买卖的?”几人便一起点头,道:“您老好眼力,我们确实是买卖人。”“傲什么买卖的?”盘石公心中一动,继续盘问道。“印柒。”其中一个相貌英俊、年纪稍轻,也就是那个带扳指的男子,替同伴答道:“我们都是干印染的。”“印染?”盘石公有些失望,这跟赣南有什么干系。

几名商人并不是此行的头儿,也不敢乱说,见对方没了说话的兴趣,便也不再出声。双方静坐了一会儿,沈就的笑声从屏风后响起:“让大家久等了。

两帮人赶紧起身相迎,只见沈就换穿一身印有暗花的藏青棉布长袍,愈发显得飘逸出尘,卓尔不群。

他不是一个人出来,而是携手一位稍显富态、头发花白的老者,两人神态亲密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沈就态度和蔼的请众人坐下,那老者在左侧首位坐下,正好与盘石公相对,显然是商人们的头头。

沈就也在首位落座,芙容可掬的对盘石公道:“石公,这位是徽州商会阮会长,号长公先生。”“长公。”盘石公唱个喏道:“盘石这厢有礼yo”

那老者笑眯眯的还礼道:“您想必是大名鼎鼎的盘石公吧?”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气度雍容,举止大度,很难不让人心生亲近,就连盎石公∽天荒的笑笑道:“山野之人有什么名气,倒是您老,三大商帮之一的会首,那才是大名鼎鼎呢。”

“不过是为同乡做点事情罢了。”阮会长谦虚笑笑,对沈就道:“多亏大人安排这次机会,才能见到盘石公和诸位族长。”场面人永远不会冷落尊者。

“既然大家认识了”沈就笑着点点头道:“那咱就直入正题。”他对阮会长道:“长公,这次你们千里而来,肯定是不虚此行的。一直困扰着你们的大佴题,我终于找到解决之道了。”

这长公先生字良臣的,名叫阮弼,实乃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他于弘治年间生于徽州歙县,一个小地主家庭,读过书、学过医,后来向父亲要了一笔钱,说是要‘贾于四方”历经挫折失败后,终于在芜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因为他发现芜湖是一个成就事业的地方。首先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通畅的水路交通,且正处于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重要经济中心的中心点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不仅交通发达,而且商情灵通,完全具备发展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广阔前景。

更重要的是,他在此找到了自己事业一一赫蹄。何为‘赫蹄呢?相传是当年赵飞燕姐妹所制的一种小幅薄纱纸,唐宋以后便被当作菜色纸的代称。

当时的芜湖便已经是明朝的浆菜业重锁,但尚未有人经营染色纸行业……主要是因为这种东西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提高生活品质的玩意儿,所以在唐宋兴盛后,便销声匿迹了。而国朝建立后的几任皇帝,都崇尚节俭,国家也处在恢复阶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赫蹄都没有市场,直到嘉靖年间。但阮弼对社会风气变迁,有着敏锐察觉,他切身体合到,社会的风尚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转为崇尚奢靡了。这种风尚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前有体现,国初太祖皇帝定下的各种条条框框,不断被突破,被僭越……比如说穿衣方面,原来只有士大夫才能截的瓦楞棕帽,早成为市井小民的流行装;优伶、娼妓遍体绫罗,满头珠翠;宫廷内的太监都穿上了蟒衣的。这些人放在国初,都得咔嚓喽,可现在,连御史都习以为常,连皇帝看了都不在乎,观一叶而知秋,仅此一桩便可知世道彻底变了。

阮弼敏锐的察觉到,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许多在几十年前还无人问津的玩意儿,已经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了。于是他变卖家产,开设了一家染色纸场开制赫蹄。

赫蹄染出来后,怎么卖又是个问题。但他早看好了打响第一炮的地方一十南京!六朝金粉之地,有数不清的名妓优伶,文人墨客,当然是赫蹄最好的市场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全国流行看南京,这里正兴起什么,马上各主要城市便会跟着兴起,再一级级传下去。只要把南京的市场攻克了,全国的市场也就尽在掌握。

结果不出所料,获利巨万,且打响了名头,各地求购的订单如雪片而至,大大超过了阮弼一家场的产能,虽然他在极力扩张,还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时别家印杂工场见状,也全都转为生产赫蹄,且不止芜湖地面,其余各省凡有浆菜业的,无不见利而起,跟风生产,一下子产量暴增,竞争十分残酷,渐渐获利甚微,甚至无利可图。

但阮弼的生意依然蒸蒸日上,因为除了先发优势外,他还掌握着一门独特的技术,叫‘万年红。那是一种朱砂笺纸,其鲜艳无比,永不褪色,别家根本模仿不了。万年红也就成为赫蹄中的名牌,广受追捧,誉满天下,远销海外。

就在大家纷纷眼红之时,阮弼却提出个惊人的建议一一设立赫蹄局

由芜湖的柒坊主联合经营,共同销售。这样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获利会更多。为了取信于大家,他甚至献出了‘万年红的配方,芜湖的菜坊主茅塞顿开,当即成立了总局,果然生意大增。

于是,大家推选阮弼为总局祭酒,赋予他极大的权力。他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很快使芜湖的赫蹄成为了广受追捧的精品,并在全国各商业要津处设立分局。使芜湖成为全国‘赫蹄的生产批发中心;成为全国公认的染色业龙头,甚至连当地官府,都要为其保驾护航。

如是兴旺发展十余年,阮弼渐渐感觉到了行业的瓶须,因为赫蹄毕竟用途有限,导致市场饱和后,很难再行拓展,必须要寻找更有前景的增长点。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了他和他的行会面前一一苏州开埠,外贸浇增,当然赫蹄的销量也随之上扬,但这并不是他关注的,他所看到的是,棉布必将成为外贸主力,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量急剧增长。

虽然芜湖并不具备生产棉布的先天条件,但前面就说过,地里的棉花想要变成闻名天下的松江棉布,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哪一道都不能省,只要能参与进任何一道,便可分享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厚利。

芜湖作为全国印染技术最好的城市,显然有资格参与进这场盛$-中!因为除纺织外,棉布质量也取决于浆染。只有经过浆整和涂色,才能解决棉布表面粗糙和色调单一的弊病。经过浆柒后的棉布,挺平光洁、色彩鲜艳,可以使布的价值大大提高。

于是阮弼来到苏州,展示他们染出的样布,果然比本地自染的水平高许多一一同样一块布,经过他们压光浆染后,更加色彩艳丽、布面平滑,而苏州本地自染的,就显得粗糙瀹淡许多。

更重要的是,咎浆染工序包给芜湖,哪怕算上往返路费,也比自己来做,节省三成本钌。苏松商人大为意动,但他们不敢擅自行动,由棉纺行会写信给北京的沈就请示,结果很快得到回信曰:‘分工协作乃技术进步之先决,术有专攻方能精益求精,乓卜将浆染工序转包芜湖,但必须妥善安置原有工人。”

得到批示后,苏州棉纺商会便和芜湖浆柒总局谈判。因为阮弼抱着极大的诚意,进行的非常顺利,而且能得到一大批技术工人,他更是求之不得。于是双方签订合约,苏松棉纺行会旗下三分之一的工场所织布匹,交由芜湖浆染行会分包浆染。

结果当年那三分之一外包浆菜的工场就尝到了甜头,不仅成本降了一大截,而且因为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一时畅销全国,供不应求。刺下三分之二的织布工场被挤兑的坐不住了,产品再滞销下去,就要关门大吉了。虽然知道吧浆染全都交给徽商,可能会使自己变被动,但苏松棉纺商会访遍全国,也找不到第二个哪怕水平接近的地方了。后来又不惜血本,想要学到这套技术,但越走了解就越是气馁,因为从选料到上色,各个工序中都有数不清的独特工艺。这是芜湖印染业上百年的积累,尤其是这些年生产‘赫蹄”使他们在染色行业摸索的越来越深,已到了外人无法触及的高度。

最终苏松棉纺也只能放弃另寻他路,将所有的布匹交付芜湖浆染,而且通过便利的交通,满载着布匹货舴朝发夕至,既不耽误时间,也不费多少运输成本。

数年合作下来,芜湖的棉布浆染行业已经超过原本的染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而芜湖这座城市,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获得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美名,成为江北的经济次中心。

阮弼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不仅成为芜均地面上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也被推举为徽商商会的会长。事业发达后的阮弼,愈发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尤其在抗倭战争中,贡献尤为突出。

首先是率众抗倭。嘉靖三十四年,一股倭寇从浙江杀入徽州,又从徽州北上迫近芜湖。芜湖没有城池,守土者束手无策,官兵们争相逃窜。年已五十四岁的阮弼站了出来,以他的崇高的声望,倡行会少年强有力者,合土著丁壮数千人,成立了保乡团,并对天发誓力抗倭寇。凶悍的倭寇看到没有城池的芜湖商民如此众志成城,只好绕道而走,没敢骚扰芜湖。

第二是捐修道殆。倭魈从芜湖逃离后,刘显奉命率军追击,结果因为当时芜湖至南陵数十里,竟是艰险而又多泥沼的道路,让刘显的部队吃尽了苦头,等到赶赴南陵时,已是强弩之末,结果吃了败仗。避之后,官府想修路而无钱,阮弼再次挺身而出,捐出重金,并倡议芜湖‘诸贾,解囊相助。很快,一条以砖石铺砌的平整大道从此将芜湖和南陵连结起来。

第三件是倡筑城垣。倭寇撤退之后,芜湖官民恢复城垣的强烈要求,终于被朝廷批准。但筑城之费从哪里来?官府找到阮弼,请他‘扶义倡众,阮弼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个人捐出百万两白银。在他的倡导下,芜湖商贾纷纷解囊,捐出重金,使工程顺利进展,直到去岁,芜湖城垣已经如期告成、城完而坚,被验收的工部官员,誉为‘百城之冠!

为了表彰阮弼的功勋,朝廷一是对他赐级为正三品的嘉议大夫,而是将芜湖西门城楼命名为‘弼赋门”以示表彰。自此,阮弼之名声震寰宇,成为全国闻名的‘义贾,。

不过这些年,老人家已经不常出来走动,商会那边也已经放权,但对行业的动态脉搏,仍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他早发现产能提升遇到了麻烦,这次的麻烦在于染料方面。要想给布上色,大量的染料必不可少,其中最最重要和主要的,就是靛蓝了,因为它是各种蓝布、青布、黑布的主要染料;靛蓝经过处理又可成为靛白,几乎所有的颜色都少不了这种柒科打底。

所以随着染布量的节节攀升,对靛蓝的需求也随之浇增,但靛蓝的供应量却难以保证所需,短缺又导致其价格暴增,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利润空间。

而且阮弼还打听到,苏州研究院已经搞出了一套水车纺纱机,据说可以将纺纱速度提高十倍,虽然这不会带来布匹产能的同比增长,但芜湖的浆菜业也要未雨绸缪,先把本身的瓶颈解决了,宁可自己等别人提升,不能让别人等,这是朊弼一直奉行的准则。

于是徽商们开始全国范围寻找慎蓝产地。说起来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古籍中曰:‘凡蓝五种、皆可为靛,意思是,蓼蓝、菘蓝、木蓝、马蓝、苋蓝、等五种植物,都可以提取靛蓝,但苋蓝是古书上的东西,大家谁也战不到,蓼蓝、菘蓝产自北方,先天产量就低,加之这些年,北方连年大旱,产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许。

剩下的本蓝和马蓝,都产自福建那边,乃是现在的主要原料产地,才通得徽商们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货源。结果看似普通寻常格东西,却真把阮弼他们给难住了。

这次沈就命人知会说,已经帮他们解决了难题,本来只想让现任的浆染总局祭酒韦鸣前来一晤。却不想这位老人家也千里迢迢赶过来,沈就喜出望外之余,也感到了他对此行深深的期许。

第866章 气象(上)第397章 今天就按规矩办第797章 东风吹 战鼓擂(中)第813章 神剑出鞘(下)第842章 千骑卷平冈(上)第917章 暴起(下)第756章 文章憎命达(上)第912章 长沙(上)第908章 琼林天下(上)第12节 万般皆下品(下)第113节 府试(中)第555章 属谁?第336章 寻找李时珍第912章 长沙(中)第354章 四只狼第62节 传说中的沈氏族学(中)第433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第738章 运筹帷幄(上)第321章 奏对第743章 制胜之道下第274章 倔强的斗士第876章 大政变之序章(中)第491章 阳明公祠第343章 阅第766章 宫车晏驾(上)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858章 婚变(中)第281章 绝妙的配合第733章 幕僚(下)第8 九二章 困龙(上)第760章 较量(五)第901章 来自鬼魂的报复(中)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第313章 陶公子的难言之隐第480章 降第8 九四章 雄黄酒(上)第372章 洞房第599章 决裂第824章 不如归去(下)第568章 借刀第856章 阁老的心(下)第772章 言官们(下)第845章 最长一冬(中)第878章 大政变之鹿死谁手(上)第717章 围炉夜话第372章 洞房第676章 归乡(上)第825章 相对无言(中)第8 九七章 天津(下)第723章 正月(中)第439章 苏州平准拍卖行第760章 较量(一)第803章 皿字号(上)第171章 沈默的抱负第601章 憔悴人见憔悴人第374章 抓刺客!第34节 人不可貌相(上)第720章 浩气永存第470章 神来之笔第836章 最后的乱斗(下)第280章 解元郎请客第518章 招师第535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848章 索南嘉措(上)第287章 沈拙言第775章 多事之秋(上)第116节 新任知府(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31节 潮生,我们支持你!(上)第三八四章第38节 海水不可斗量(中)第587章 圣心……第913章 金融之战(中)第712章 羡慕嫉妒恨第851章 对决(上)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673章 海第904章 人从海上来(下)第47节 河中除树(中)第805章 希望(中)第601章 憔悴人见憔悴人第330章 生财有大道第795章 不如归去(中)第88 九章 冲动的惩罚(中)第125节 大人物和小人物第39节 海水不可斗量(下)第574章 闯关第366章 报应不爽……第29节 对(中)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863章 藩篱(中)第726章 梦想、现实(下)第878章 大政变之鹿死谁手(中)第724章 元亨利贞(上)第131章 去省城第902章 京察(中)第774章 新官上任(下)第117节 新任知府(下)第543章 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