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 老朽昏聩,不惧一言

在听说欧阳通建言三王出阁读书之后,格辅元心情就大大崩坏,很是埋怨对方何苦多此一举!

同时他心里也在好奇,欧阳通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具体的力量在推动,又或者有着一个周详缜密的计划将要围绕三王而进行?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格辅元寝食难安,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担心懵懂中被卷入一股什么风潮中去。欧阳通上书紧衔在他之后,又极容易让人误解他是否在与欧阳通已经串联起来,搞什么计划。

格辅元能够确定自己是没有,但不确定欧阳通。所以他才在一找到机会,便匆匆赶来殿中省,想要问个清楚。

结果欧阳通却告诉他只是单纯的人情参议,觉得三王既然长大了就应该读书,这解释实在让格辅元无法接受,情急之下甚至语气都有失平和,隐斥对方食古不化,不合时宜。

欧阳通闻言后并不恼怒,垂首无语,过了好一会儿,才捻须低声道:“老夫时龄六十有四,半生无制盛典,所守唯此一心。名王血嗣,岂可荒长!满朝君子、高智怯声,老朽昏聩、不惧一言。”

听到欧阳通的回答,格辅元微微一滞,颇有几分无言以对之感。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涩声道:“只恐孤血横流,赤此一言……”

“言出于此,血止于此!”

欧阳通继续说道。

格辅元张张嘴,彻底没话说了。他倒不是因为欧阳通的纯直而感自惭,如果真的有必要,他又何惧剖心?只是欧阳通的这番弄险,在他看来实在没有必要。

毕竟,嗣雍王等三子久养禁中,谁也不知他们秉性、材质究竟如何,强将他们扯入时局之内,且不说欧阳通自身所要承受的风险,对那三王其实也是祸福难测,未必就是好。

话讲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他也不可能逼着欧阳通立约为契,保证遭受牵连后绝不攀咬他格某人。他虽然也有一部分谋身之想,但终究还是担心再生波澜,使亡者身名更污。

又坐了片刻,格辅元才从席中立起,告辞而去。如果欧阳通真是有什么险谋弄巧,他还可以借机大骂一通以发泄。但对方如此坦诚,他也实在没有再问责的必要。

对于欧阳通其人品性,他是信得过的,既然这么说了,便不会有什么隐情藏留。

回到官署之际,正逢宪台堂食。格辅元这会儿心如乱麻,实在没有什么心情吃饭。但越是这样的情况下,他反而越想听一听属下朝臣们有没有针对于此的讨论,还是打起精神,往廊下食堂而去。

迈步行入食堂之中,格辅元心不在焉的颔首回应着下属们的见礼。只是在将要行到内堂自己席位的时候,却看到另一名肃政大夫李昭德已经就案而食。

御史台虽然分左右任事,但眼下官署、堂食还是连在一起。

虽然分掌左右宪台,李昭德却要比格辅元年轻得多,四十出头的年纪正当壮年。看到格辅元行来,李昭德只是点点头,便垂首继续用餐。

两名宪台官长餐席相隔不远,又过了一会儿,李昭德才突然想起一事,抬头对格辅元说道:“午前外吏传信,其中一笺送错,复州狄怀英致书格公,我已经派人送归,不知格公可见?”

格辅元心里还在想着欧阳通之事,闻言后只是略表诧异:“有么?这倒没有留意,稍后归署再问。”

“还是要记得看一看,狄怀英今次真是……嘿,也不知他投书格公究竟为何。”

打开话头之后,李昭德索性放下手中玉箸,谈兴浓了起来,只是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模样。

狄仁杰最近倒了霉,原本此前巡抚江南,归朝后便颇有拜相传闻,只因豫州兵变而稍作延后,临时外派豫州。

越王父子败亡太快,谁也不怀疑狄仁杰有没有能力快速抚定地方人情事务,本来就拜相有望,再积此功,归朝之日便是拜相之期更加笃定。

但没想到狄仁杰在地方交恶率军平叛的宰相张光辅,张光辅归朝之后首先便弹劾狄仁杰。彼此是非如何且不论,一在内一在外,且张光辅新功甫立,气焰正旺,自然是狄仁杰落败,被远贬湖北复州,原本唾手可得的相位变得遥遥无期。

易地而处,李昭德觉得他要是狄仁杰,绝对不会忍下这口气,联结朝中同好伺机报复张光辅那是必然。只是没想到格辅元不声不响,居然跟狄仁杰还有这种同盟的交情。

格辅元自己一裤裆的黄泥巴,又哪有心情去关心狄仁杰。但见李昭德这幅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心中也觉忐忑,不愿卷入张光辅与狄仁杰之间的纠纷中,索性饭也不吃了,站起身便匆匆往官署行去。

看到格辅元行色匆匆的离开,李昭德在席上便笑了起来:“田舍翁,乍惊乍动,实在有失从容,全无大臣体格!”

李昭德出身陇右李氏,父亲李爽历太宗、高宗两朝,可谓名门、高官之后,素来自视甚高。在他眼中,满朝就没有几个不是乡巴佬儿的,人缘不算太好,但能力又实在不差,也没有几个人跟他置气。

他眼下嘲笑格辅元,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匆匆离去,也因为此前奏请建慈乌台事宜。明眼人都看得出,神皇陛下这是在做套,偏偏格辅元还一头扎进去。

在李昭德看来,身为立朝大臣,就该着眼当下,瞻望于后,格辅元纠缠于前尘往事之中,纯粹是拎不清,无补当下,自寻烦恼。

且不说李昭德的嘲讽,格辅元回到官署之后,便让文吏找来狄仁杰的来信,展开之后匆匆一览,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难看:“竟不知复州尺牍已收纳台省!狄某人浪迹江湖,不阻臧否,可谓游相!”

说话间,狄仁杰那一封来信已经被他揉成一团,随手丢进了案侧炭盆中。

他之所以如此气恼,就在于狄仁杰来信内容,并不是他以为议论豫州是非,所论居然也是慈乌台事宜。

言辞虽然略有含蓄,但格辅元也能看得出字里行间那一份不满与告诫,警告他不要再纠缠于故太子李贤往事中不能自拔。

若是往常,格辅元不至于如此气量狭小,毕竟彼此处境、立场都不相同,他也自有不得已的苦衷,并不求所有人都能理解他。可是现在正是心乱之际,又被贬官千里之外的狄仁杰给教训一番,心中羞恼可想而知。

欧阳通所谓满朝君子高智怯声,就是此类了!

在这一瞬间,格辅元甚至隐隐有些体会到欧阳通那种孤愤纯直的心情。妄求周全,一退再退,换来的只是咄咄逼人、步步紧逼,终会再无可退!

——————————

外廷几名重臣的纠纷,李潼无从得知。但就算打听不到,他也能想象出来。

其实从初抄《慈乌诗》并得知曾参因此而获封赠之后,李潼便明白他这根搅屎棍算是被他奶奶留意到了,只等着什么时候就拿出来用一用。

想要在这武周代唐的敏感时期活下去,做舔狗只是基本操作。而且这一领域中大能诸多,竞争实在很激烈,如果仅止于拍马屁,那是注定要被淘汰。

眼下武则天为了篡唐,手中所掌握人、物无不利用到极致,想要求幸者,也都在努力发掘自己的能力极限。薛怀义个卖野药的不独榻上逞强,还要督造明堂、编修佛经乃至于领兵作战。

武承嗣等武家人,除了积极造势之外,也在死死按住住皇帝李旦疯狂出入。至于那些酷吏们更不用多说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李潼是个啥?一个小孙子罢了,武则天要弄死他,哈欠都不带打一个的,但弄死了无非多一条人命债,留下来或还有别的用处。

太后与皇帝,眼下是两极对抗,朝臣们非此即彼,立场很单一。武则天需要让他们自乱阵脚,不能保持同心同德,如此便能削弱来自朝臣群体的抵触。

如果李潼一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那也无所谓,反正人还拘在禁中,试一试又没坏处,不好用再丢在一边不闻不问就是了。外廷谁敢因此喋喋不休,正好趁机收拾掉一批。

先是决定建造慈乌台,现在又允许他们兄弟三个读书学习,这一桩桩的境遇改变,让李潼意识到他这根搅屎棍用的还挺顺手。

至于因此在朝内造成什么样的纠纷或动荡,那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历史证明就算没有他的参与,武周代唐也是势不可逆。

就算因为他的存在而破坏了朝臣们的统一阵线,使得武周代唐能更顺遂的进行,李潼也没有多大的心理负担。

且不说崽卖爷田不心疼,这大唐江山由始至终也不是他的天下,他四叔李旦还哭着喊着推位让母,被皇位扎得屁股疼。讲到卖祖业,李潼也不甘落后。

毕竟,天下是大家的,小命是自己的,真要讲人伦,叔叔和奶奶还说不准谁更亲。反正天授年后,大家都要改姓武。

更何况,家产充公之后,我也未必不能望一望。既然事实证明,儿子统统废物,兴许大家对孙子有了一丝期待呢?

当然,这都是后话,摆在眼前的还是卷起小书包,乖乖去上学。

0068 食心婢子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1050 乱社稷者,罪恶滔天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405 都水使者,畿内藏丁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09 幸逢明主,执法不阿0901 禁绝胡僧,唐法入蕃0813 蕃使躁乱,横尸街头0242 蜀女有才0778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0435 北门操戈,奉命行事0240 少陵原逢故0624 驻兵莫离,窥望临洮0500 陈兵河沿,以待贼师0378 坐皇帝,立皇孙0272 阻义者,虽死不道0648 破贼如竹,直掠王都0359 并州大都督0790 孝杰一生,唯恐负义0389 郑女文茵0225 无儿还有孙0854杞人忧天,狂念徒劳0444 圣皇洪福,神佛入苑0086 曲乐动人0488 庸人自扰,死不足惜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怀0540 关中虽险,不复天府0255 肥羊难宰0579 胡酋出降,突厥势崩1002 诸酋自肥,归化不易0490 筋骨不展,言轻于风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怀0576 天厌突厥,苦卤灌口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048 内教坊诸事0787 背弃宗庙,大恶难恕0314 枝冠渐茂,回护近人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77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0326 幼宦可养0774 定乱须勇,国赖英主0359 并州大都督0651 我王权壮,誓杀钦陵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052 大酺献乐0903 公私谋计,各有取舍0986 内苑闲趣,璞玉磨剑0779 靖国格式,宫门立馆0008 圣母神皇0070 颂圣台阁体0396 何患无势,转瞬即来0491 趋炎附势,名门羞耻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575 战获虽丰,归途莫测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862 雷霆雨露,并非当然0624 驻兵莫离,窥望临洮0149 旧事再起波澜0026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226 疯狂的武周0961 七庙六室,昭穆难序0075 将军跋扈0883 买卖公道,互通有无0280 宝利行社0453 妖氛满盈,功在今秋0811 集英群才,开馆纳士0239 名王一言,万众法随0224 名寺可藏重兵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怀说几句话0595 名将之姿,恭在行伍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540 关中虽险,不复天府0987 外苑置业,夫妻同心0901 禁绝胡僧,唐法入蕃0577 大军激战,力毙特勤0895 恪守门仪,宜家宜室0669 长安群义,当街察奸0708 满城喧哗,一家憔悴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1007 释奠礼成,齿胄为继0265 顺水推舟0768 双龙汇野,伏尸北邙0894 郡王秀才,授职麟台0805 册授群臣,大治将兴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1034 唯赌见性,必入彀中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节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49 山南房州,庐陵王城1018 母子异见,相争失和0820 传法远邦,教化外民0342 怀义说亲,结怨于人0444 圣皇洪福,神佛入苑0502 轻杀大将,军心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