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5 唐家养士,唯壮可嘉

二月初,长安城郊,诸军汇集,誓师出兵。

相对于前一次在神都誓师出兵的仪式,长安城这一次就简单得多,仅仅只在营外校场上设立了一座简单的点将台,并没有准备什么诸军夸武的仪式。

但即便如此,当李潼被甲登台时,哪怕没有穿上那身贴金仪甲,仍然在瞬间之内便成为场中焦点。周遭各营虽静默无声,但诸多敬慕的眼神都往高台集中而来。

这一支关内道大军,严格来说倒也没有经历什么铁血洗练,无非久习营事的一群老卒而已。但此前雍王殿下大手笔的盛犒诸军,让将士们得以后顾无忧、安心作战。

尽管那些钱帛犒奖本就是他们辛劳所得,但朝野多年妖风弥漫,特别是随着大唐开国拓疆的军事体系的逐渐崩溃,原本的理所当然已经成为了格外的恩赏。

大部分的士卒们其实并没有与雍王近距离接触过,即便是雍王巡营,身前身后都有大量中军将士随从拱卫,所以上下之间也是难免隔阂。

但是随着此前一番犒赏下来,营卒们已经深刻感受到,雍王殿下并非只是一味的高高在上、不涉人间俗计、不恤将士劳苦。

雍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将每一名将士劳苦都记在心中、并且付诸行动。

披得戎衣,每个人都有战死沙场的觉悟,但若这一条性命、数月劳苦全无价值体现,营士难免心计彷徨,不知为何而战。而雍王,给了他们一个战斗下去的理由。

“先王宣威于四极,社稷傲立于天下,王教通达于八方,海内莫敢称逆,诸夷阙前受命!此前国运浅遭短厄,而今内外已经悉定。夷中顽劣,旧得恩恕才可苟延残喘,疮疤时久不吮,敢欺中国无人?此番典军,无问胜负,凡境中不附王命者,唯杀制之,概不留俘!”

李潼登台后,环顾诸方,扶剑高呼道:“神州赤县,唯忠勇、唯德义能活!贼纵有亿万之众,旧不能成事,今亦不能!唐家养士,唯壮可嘉,节钺设此,唯功是赏!

诸军与我,并为一体,济但一息仍存,与诸将士同甘共苦、同荣共辱!今日置法,非为刑众,实为警我,但有一功不能赏、一死不得恤,将士当面唾我,刑枷不敢回避!

但以性命捐效社稷,则必厚待生死,府库积储,所待者何?斩甲一级,赏钱十缗,军还即赏,盛犒壮义!”

营中众将士们闻听此言,无不面露惊喜之色,或是难以置信,或是眉飞色舞。若非此际已经身在营中,只怕早已经喧闹出声了。

早在高宗时期,基于府兵制设立起来的军功犒奖制度便已经很难再运行下去了。

特别是大量长征健儿被召入军中之后,这些被招募的健儿本来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军籍,对外战事又频发,可能今年还在辽东、明年已经到了西域。将士居无定所,除了固定的钱粮军资之外,奖赏主要是以战争中所获得的战利品为主。

但由此又衍生出来两个大问题,一者与大唐作战的,全都是些穷横外蕃,本身就贫寒得很,缴获的战利品最多就是牲畜之类,这些牲畜如果在内地,当然也价值可观,但是在边塞之地,除了宰掉吃肉,实在没有太大用处。

二者就是战利品不便运输,毛皮、帐幕之类还倒罢了,可是那些活物要让它们跟随大军往来奔波,可能就直接累死了。

虽然朝廷也有专门运输战利品返回境内的队伍,但战斗以及战利品的获得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而且途中的损耗也实在难定。

除此之外,一些地广人稀的宽乡还可授给田亩、分发奴婢。可是像关中这样的窄乡,早已无田可授,自己都养不活,即便要了奴婢也没啥用。

像高宗中期以后,大唐对外战绩有所下滑,一则自然是贞观一批开国元从名将与府兵精锐消耗殆尽,二则就是国穷民疲,军无战意。从军本来已经是高风险的行为,收益还如此的不可控。这样的军队如果还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那就见鬼了。

后世言及安史之乱,常有人讽刺玄宗重用胡人、放权给节度使太过了。

但这本身就是控制战争成本的一个方式,征发大唐本土民众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既要保持对广大疆土的控制力,又要降低国土维持成本,物美价廉的胡人就是一个选择。

高宗后期到武周一朝,边地秩序开始逐步崩溃,特别是突厥的死灰复燃,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投降的突厥部族不堪繁重的兵役。就连大唐根本之地的关中都如此疲困,那些作为消耗品的胡人城傍武装自然更加苦不堪言。

李潼眼下倒还无需面对这一问题,他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对内、对外都树立起自己的强权形象。

作为一道行军大总管,他本身是没有资格作主奖犒将士,所以选择了直接的杀敌、发钱这种激励方式。

老实说,这种方式虽然直接简捷,但却并不利于对军队的建设,因为军队是属于国家、维持政权统治的武装力量。无论是授田、还是转勋,这都是为了将军队更加紧密的捆绑在统治之中。

至于直接发钱,则收不到这样的效果。土地发到手里,还要安心耕种。可是钱发到手里,去哪里都能花,长安花不了那就去洛阳。

李潼不是不想用别的方式,可问题是他没有啊。转勋体系早在他太爷爷李世民那会儿就被玩坏了,眼下出兵外攻在即,更是不好直接在关内打土豪,也只能暂时从宜。

当此番行军赏格公布出来之后,诸营将士全都兴奋有加,虽不至于说思战如渴,但也对此次行军充满了期待。砍一个人头,那就是五十亩田的岁收,实在是让人心动。

闭眼想象起来,脑海里浮现起的已经不再是山呼海啸而来的胡寇,而是大片大片黄灿灿的禾谷。

如果换了别个宣布如此高额的赏格,将士们或许还要怀疑几分,但既然是雍王殿下说的,那就没什么好怀疑的。

且不说雍王殿下刚刚奖犒他们一番,单单为了复兴长安百业,便分授补贴出五百万缗巨资。敢入境来犯的贼胡又有多少?就算是一个大虚数五十万人,全砍了也不过五百万缗,对雍王殿下而言,都是小钱!

“杀贼!杀贼!”

鼓号声响起,各营将主登台接受旗令,旗令入营后,营中甲士们便振臂高呼起来,一时间声震长安!

幕府诸员佐与京中爵者勋贵等出城为大军送行,得闻营中那震耳欲聋的喊叫声,一时间也都震惊不已。军自有势,如此声势壮大,岂能不谓之强军?

三万大军先期开拔五千精骑,之后便是中军一万,再往后则是数量更加庞大的民夫与驮马、车船等辎重队伍。另有一万人马后继随行,与中军前后夹拱辎营。五千人马则作为后军,将会在大军开拔数日之后才上路,用以维持后路的安全与畅通。

大军前行两日,首先抵达咸阳,接着中军便于此留顿一日,李潼亲望昭陵祭拜太宗皇帝。

昭陵此地,李潼并非第一次到来,早年前往乾陵守陵便途径祭拜过一程。

昭陵因山为陵,格局雄大,除了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寝之外,另有大大小小百数座陪葬的名臣名将陵墓。后世许多耳熟能详的凌烟阁功臣,多数都在这里有一个位置,生前辅佐太宗建国兴治、威临六夷,死后仍然君臣一体,接受后世的仰慕祭拜。

但真正让李潼感到激情澎湃的,还不是昭陵这雄大格局,老实说、乾陵的规模较之昭陵还要更大几分。

昭陵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陵前两排十四国蕃王石像。倒不是这十四个蕃王值得景仰,而是这十四个蕃王石像伫立在此,最能体现出唐太宗作为大唐君王、王中之皇的天可汗绝世风采!

后世不乏闲舌对唐太宗私德多有诟病,但无论怎么说,作为一个皇帝,唐太宗文治武功都为历代君王翘楚。贞观初年被逼签下渭水之盟,区区数年便饮马漠北,生擒颉利可汗,将大唐从隋末乱战的泥沼中拔出来,称霸宇内!

如果说此前,李潼对他太爷爷还算是比较单纯的仰慕,可是今次率领大军入昭陵参拜,心情要更加激动得多。

入堂祭拜之后,行出殿堂,站在原地俯瞰那东西两排各国蕃君石像,特别是当中的突厥颉利可汗与吐蕃松赞干布,李潼心情更加复杂,并暗下决心以后自己老死后,陵前一定也多弄几个这玩意儿,比那石牛石马带劲儿多了。

拜过昭陵之后,大军于此留守两千人守陵同时环拱长安。待入乾陵参拜完毕后,同样留守两千,另有杨显宗率三千人直往泾阳驻守。

前军总管契苾明在过了奉天之后,则率五千骑加快行军,沿泾水直往原州而去。

0545 国贼硕鼠,其罪当诛0114 友谊的河0930 三年盛储,一战雄图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785 监国元嗣,仁恩普施0164 官拜尚辇奉御0187 立笔为聘,定此良缘0522 不破不立,更胜前代0444 圣皇洪福,神佛入苑0935 蕃主东来,天威制裁0843 春风得意,探花游园0752 苍天降罪,朕恭受之0494 才不配位,必受其殃0139 蒲草杂蔓亦葳蕤0355 大河漕帮0535 攸宜勤事,巨货入营0899 少年怀春,至今难寤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890 人情长久,取舍恰当1015 波斯归义,群胡法治0204 谁都别惹我0150 俱入彀中0076 祈求长生0310 才堪宰辅,资望未及0101 出阁河东王0641 行台事繁,诸计待功104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772 义无大小,概是正气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470 唯情不可恃,满朝非君子0051 《逍遥王》0295 无妄之灾0284 祸水东引0559 财助人势,百业将兴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153 则天门前,死机隐现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飞灰0488 庸人自扰,死不足惜0795 无上可汗,进退失据0793 契丹暴乱,兵掠诸州0673 胡酋不恭,恃宠而骄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0620 仁愿献计,统摄诸胡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172 薛师人间英豪0181 后顾无忧,勇登青云0280 宝利行社0171 人生若只如初见0814 休戈辽东,整军备战0987 外苑置业,夫妻同心0382 太平荐才,姑侄渐远0010 悲惨的一家人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571 通鼓扰敌,河谷惊魂1032 王邸冷清,荣华不减0301 云韶府使,少王归都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340 选月大图,宰相托女0446 白刃不相饶0004 医博士沈南璆0434 旧案新翻,大臣难逃0687 九曲为聘,吐蕃略土0502 轻杀大将,军心难定0029 李氏为上0030 百骑军士0546 参军气壮,宰相自辱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902 赞普成年,几分肖我0339 封还敕书,专事云韶1034 唯赌见性,必入彀中0728 三原李潼,浪荡薄行0352 姿容趣浅,率真可爱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349 魏王亚献,宰相趋送0970 商贾多金,先割为敬0872 且等来日,礼成侍君0071 音声细题0749 山南房州,庐陵王城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219 云横秦岭家何在0581 诸胡群聚,京观骇人0361 唐家正统,人各有见1011 中兴雄主,难免舐犊0899 少年怀春,至今难寤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实0301 云韶府使,少王归都0962 祖宗功伟,万世不祧1007 释奠礼成,齿胄为继0265 顺水推舟0955 圣人万胜,长安沸腾1013 雅赠飞奴,长愿师事0563 天家德种,合御苍生0319 巽郎才壮0042 能奏《武媚娘》否0188 爱上一匹野马0035 娇花藏毒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