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1 功在眼前,时不我待

时令进入了四月,青海这片土地也终于变得春色浓郁起来,冰雪融水沿地势流淌汇聚,形成了一道道的河流,河流两岸草木生发,在这广阔天地之间用那一道道绿痕勾勒出了和美的春日画卷。

往年每到这个时节,整个青海都会变得热闹起来,牧民们不断的追逐着水草游徙放牧,荒野间无论是牧养还是野生的牛马也都尽情享受着天地间的元气馈赠,饱食增膘、积蓄能量繁衍生育。

然而到了今年,荒野间虽然又是草木疯长,但却罕有人烟活动的痕迹,仿佛这大片的旷野已经被世人所遗忘,山岭沟壑俱成了动物们肆意游荡的乐园。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也很简单,阳光下生机勃勃的画卷,天空中却厚积着层层战争的阴云。唐蕃两大强国的军队,正各自从东西两方出发,不断的向青海中心区域挺进。

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羌民众们,或是已经被两国大军收聚招抚,或是藏匿在沟岭崎岖的角落中,根本不敢随意游荡。

或者他们本来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翁,世世代代在此休养生息。可是当更加强大的势力将视线投向此地的时候,这些所谓的主人们才明白人间道理的残忍之处。

这世上的人事从来也没有笃定的归属,人间的一事一物唯有强大者才能占有并享用。若本身的力量并不足匹配所拥有的一切,即便能苟安于一时,也必将会迎来惨痛的灾厄。

这便是青海眼下最真实的写照,明明战争的本质是唐蕃两国的争斗,可偏偏青海要承受战争所带来的大部分伤害。

不过随着战争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哪怕是青海当地这些土羌们,所关注的重点也并不是这一场大战将会给青海带来多大的伤害,而是战争的胜负走向,究竟唐蕃两国谁才能成为青海新的征服者?

大军之势,不动如山、侵略如火。当双方各自蓄势、引而不发的时候,整个青海上空已经笼罩着一股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凝重感,而当两国大军主力正式发动的时候,顿时又变成了另一番的景象。

吐蕃大军先至积鱼城,短作休整之后便继续开拔,直扑青海腹心区域的苦海。苦海在唐则称为赤水,此境有一个唐蕃通道上重要的驿站名为暖泉驿,随着蕃军的到来,暖泉驿便成为了吐蕃大军的大本营。而暖泉驿再往东行百数里,便到了唐军一度染指但又被噶尔家夺回的渴波谷山口。

眼下两国大军尚未有实质性的碰撞接触,但从当下的局面看来,吐蕃军队已经颇有几分后发制人的气势。

这一次的唐蕃大战,起因在于大唐的率先宣战,且大唐方面在宣战之后便大作动员,到了二月末已经在陇边聚集了三十万大军,且就连大唐圣人都亲临陇上,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

而当唐军战前动员已经进行起来的时候,吐蕃的赞普却仍然滞留西康,在那里扫荡唐国遗留的人事。甚至一直到了噶尔家的勃论赞刃归国求援的时候,吐蕃国中仍然没有做出出兵青海的决定。

等到大论钦陵抵达了积鱼城遭受软禁之后,吐蕃赞普才终于下令全国动员,前往青海与大唐进行大战。

从时间上来说,吐蕃要远远落后于大唐。可就在接下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吐蕃便动员起了将近四十万的大军投入此战,从山南的雅垄到后藏的象雄,当然也少不了王统区直属于赞普统率的卫军,以及失而复得的孙波与白兰羌等附庸军队。

虽然限于时间与路程的因素,吐蕃所动员的这些大军仍有相当一部分还在行途之中,但如此强大的动员力度,也足以展示出吐蕃作为高原霸主的强大风采。赞普一声令下,四十万大军策马控弦奔赴战场,如此强大的国力,较之大唐并不逊色。

特别先期进入青海境中的大军,更是抢在唐军之前便占据了青海有利地势,建立起了从积鱼城到暖泉驿之间长达千里的攻防战线。

反观唐军方面,推进力度则就显得并不尽如人意。虽然从二月末三月初便完成了大军的动员与集结,可接下来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大的进程,至今唐军主力仍沿大非川一线缓慢前进,而大非川的西侧出口却已经在吐蕃大军的控制之中,甚至就连重要的黄河九曲入口都已经在吐蕃大军的刀锋辐射之下。

如此一个战略格局或还不够直观,那便可以用三十年前的大非川一战来作类比。

当年的大非川一战,唐军虽然最终是战败一方,但是在开战伊始,唐军主帅薛仁贵便率大军一路深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极短时间内便攻占了积鱼城附近的乌海。虽然当时也有大论钦陵刻意纵敌深入的缘故,但当年唐军气势如虹的战斗力也绝对不容小觑。

须知从海东到乌海这一路,地形崎岖变幻,整体上是一个拔高之势,乌海的地理高度较之海东平洼处已经高出两千多米。唐军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便跨越几千里距离,并克服如此悬殊的地理环境攻占乌海,所表现出的战斗力也实在是惊人。

当年大论钦陵料敌如神,成功抓住唐军前后两部不协调的战机,分头进行击破,先是战胜了唐军辎重后部,又逼迫薛仁贵退守大非岭,最终还是投入了四十万大军,以人海战术才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如今这一场战事,唐军投入兵力更胜此前数倍,且战前的叫嚣也分外凶狠,但讲到真实的表现,较之前辈们却是不可同日而语。明明先发一步,但却前进缓慢,反而被吐蕃后来居上的抢占优势。

这样的差别,既体现出如今的唐军已经远不复往年宇内无敌的气势,同时也表现出吐蕃已是今非昔比,多年以来的君臣不和并没有阻止吐蕃实力取得长足进展的趋势。

往年的吐蕃已经能在大唐最势大风光之际逆势夺胜,如今情势此长彼消,接下来的战争走向似乎更加的没有悬念。因此许多先一步抵达暖泉驿的吐蕃将领们已经开始喜孜孜的盘算大军几时能够打到海东、打到赤岭,让那不可一世的唐国圣人见识一番他们吐蕃大军的勇武!

当然,吐蕃方面也并非全无章法的一味冒进,大军进止如何自有章法规令。虽然大论钦陵不再执掌军机,但国中自有才士递补,同样制订出一份周详缜密的作战计划。

由于吐蕃上层内斗、君臣不和,青海长期作为噶尔家的禁脔,国中能够施加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这一次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吐蕃大军动员的时机远远落后于唐国。所以国中自赞普以下也都不奢望能够速战速决的战胜唐军,而是要充分利用高原作战的地理优势逐步削弱并最终战胜唐军。

吐蕃方面作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夺取大非川西麓出口,将唐军主力压制在渴波谷以东,阻止唐军继续向海西攻进渗透。

眼下的事态发展,由于唐军的行动迟缓,可以说吐蕃的第一步战略意图已经初步达成。前锋军队只要稳守暖泉驿,便可以等待国中大军陆续集结,使得吐蕃在正面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

同时在这对峙的过程中,赞普还可以挟大军之势继续解决噶尔家的问题,彻底结束噶尔家拥兵自重于海西的局面。

可是由于目标达成的太过轻松,许多前锋将领们已经不满足于当下,想要获得更大的战功。

毕竟与大唐此战并不只是单纯的对外战事,还掺杂着国中权力格局重新调整分配的意义,噶尔家这一权臣门户大厦将倾,无论是国中的职权调整,还是来年青海如何分授镇守,都让人充满了遐想。

在这样的诱惑之下,许多将领已经忍不住蠢蠢欲动。特别随着大论钦陵的倒台,吐蕃国中眼下在军事上也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军神备选,甚至就连赞普、虽然地位尊崇,但在军事上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强大无匹的谋略智慧。

现在的局面是明摆着唐军外强中干,而己方则气势如虹,若再拘泥陈腐旧计而拖延不前,无疑会白白错过已经到手的优势先机。

因此在占据了暖泉驿之后,便不乏吐蕃将领充分发挥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应变智慧,稍作休整之后,便亲率本部人马冲出暖泉驿,直向大非川而去。

眼见有人这么做,其他一些原本还在迟疑的蕃将顿时也按捺不住、有样学样。大家一起行动,即便作战不利,无非退回休整防务,就算赞普要怪罪,也是法不责众,每个人需要承受的责罚也有限。可若有人大胜而归,自己错失良机不说,还要背负一个懦夫之名,这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

于是,抵达暖泉驿不久的蕃军前锋们便不再固守此处,而是纷纷的继续向前进发。殊不知,大非川内的唐军前锋们也早已经列阵等候多时,要给这些冒进的蕃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0578 伏尸遍野,贼酋胆寒0168 大凶出洛,人共杀之0278 巨富惊人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1044 生无所恃,唯自谨守0489 造化倏忽,饮食尽兴0564 大赏诸军,收心备战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0280 宝利行社0140 豪气干云傅主簿0389 郑女文茵0055 一人而敌一族0313 慈爱如春风温暖0459 后计无忧,且依故事0027 南衙北衙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0114 友谊的河0911 蕃使横死,赞婆归乡0449 代王出都,妖氛弥盛0924 诸方来朝,群蕃入拜0377 整顿府事,颍川忍让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忧0291 献业求命0173 算你跑得快0528 人发杀机,血洗长安0053 误我少王0027 南衙北衙0625 顿兵海东,入定九曲0131 与众不同的大王0986 内苑闲趣,璞玉磨剑0428 景从殿下,为王先驱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674 唐王博大,予我从容0641 行台事繁,诸计待功0957 六尺之勇,何惧踏营0578 伏尸遍野,贼酋胆寒0443 军器难窃,武库可夺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827 大国体庞,治军尤难0683 子昂投书,强辞孽才0339 封还敕书,专事云韶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饼0507 中军议事,诸将思归0492 赤子情怀,知足不争1029 故人相见,情势非昨0816 操弄蕃情,权势远邦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0348 瘦死骆驼比马大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350 艰难皇嗣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821 贼乱事小,无虐下民0305 门墙生隙0789 榷盐新政,以补粮荒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492 赤子情怀,知足不争0364 魏公点拨,郑姝齐聚0936 宝图投献,富贵可期072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0456 谁沐代王恩威1020 朝议未定,民声先传0880 明君御极,壮风重回0229 心似双丝网0331 自视甚重,目人为轻0740 北衙军壮,圣人不朝0033 雕虫与公赏0613 谷米入仓,军食不匮0398 狄公出手0058 薛师怀义0283 旧事重提,命门被撩0183 门庭煊赫,车水马龙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679 太平阴谋,宰相忍怒0058 薛师怀义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091 恩赐瑞物0985 四十荫授,科举早达0395 王戏闲苑,殿中选妃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483 兄弟益封,煊赫无双0100 不望独活0018 跋扈宗王0539 既难为敌,投身为用0935 蕃主东来,天威制裁0964 王邸门高,俗流难入0702 群臣外授,相公珍重0965 持符握宪,不负此生0888 一藤之瓜,优劣分明1007 释奠礼成,齿胄为继1041 颓志老物,不足兴邦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754 权势之内,概不容情0446 白刃不相饶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807 鸡犬升天,贵戚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