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文化差异

人大会议结束的这天,刚好是周末,杨晓丽早跟李向东说好了,叫李向东去江边市,明天一起去省城喝早茶逛街。会议一结束,李向东就叫司机把他送过去。

坐在车上,李向东的心情很平静,因为这个结果早在预料之中。他便对自己说,总算告一个段落了,总算把市县的班子理顺了。于是,就合上眼睛,回想了一轮自己回市县这段日子的经过。他发现,这半年多的时间,虽然遇到了许多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主要就只是围绕一个中心,或者说,他只干了一件大事。

??怎么管好人!

接下来,他必须干点实事了,干一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按照李向东的惯性思维,也可以说,最熟悉最能见成效的作法,那就是大搞城市建设,改造旧城区,美化新城区。

这项工作,隔个三几年,搞一下,总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总会博得群众一片叫好声。然而,这次,李向东不想在这方

面下手,或许干得多了,自己觉得这项工作有点唬弄老百姓的意思,有点急功近利嫌疑。

他想,要干就干一件真正让老百姓得益的事,干一件他李向东这个市委书记干的事。

面上的工作要做好,是必须的,人家大搞招商引资,你不能不搞,人家抓党建建设,你不能不抓,人家抓农业,搞水利,抓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你也一个不能漏,但是,你不能没有自己的发展思路。

面上的工作有各分管领导负责,有各分管领导去应付,如果,一个市委书记也沉浸于这种应付之中,你了不起就是一个秘书长的能力,一个被人指指点点的角色。市委书记要跳出来,要站在某一个高度,制定自己的计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其实,这件事,李向东已经着手了,正处于一种调查研究阶段。他要发展镇级经济,实施“强镇富民”构想,把镇级经济搞上去,惠及老百姓。他很清楚,这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想要三几年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抓重

点,先抓几个基础较好的镇有特点的镇,一两年内,让这几个重点镇实现大突破!

一任长官,你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近期效益。每一年,你不搞出一两个闪光点,人家就会说你一事无成。如果,你的工作没有持续性,东一锣,西一鼓,上面人会说你大局观不强,下面人对你也无所适从。

其实,强镇富民并不是李向东独创,早些年,江边市已经在推行这个发展战略,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此时,车已经驶进江边市境内,就时不时见一座繁华的城镇在眼前闪过。江边市是一个小市,也就十个八个镇的区域,几乎每一个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脚下这条粤西主要交通干道都从圩镇中心通过,或者说,几乎每一个镇政府所在地的圩镇都把企业建这条交通干道,借助这条主干道推动各自特色的镇级经济。有几个镇的建筑甚至还随着这条主干道的延伸连成了一片。很让人感觉到早些年提出的,“路通财通”的理念。

然而,这些年,江边市又把招商引资引回

来的企业建在路边的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采用政府引导企业的形式,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特点,建造了几大市场,如家俱市场、灯饰市场、厨具市场,从而像一块磁石,又把一些企业引到了这些市场周围,使这些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即使在全省,及至全国也颇有名气。

在地级市,大家都承认江边市人是最懂得利用资源的,最懂得办企业的。当然,这完全得益于他们与珠??中心地区相毗邻,只隔着一条江,因此,他们受珠??中心地区某种观念的影响也较其他地区更深,领略生意精髓也更透彻得多。

市县人这一点就望尘莫及,政府对这方面的引导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市县要强镇富民,除了增加大家的创业意识,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出一条自己的路。毕竟市县没有江边市的优势,没有那么一条粤西主干道。

车到了江边市府大院时,已经下班多时,杨晓丽早已在大院正中那个喷水池等着他们。

单看这个市府大院,是很难看出江边市的经济比市县还要发达的。这里的建筑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建的,以两三层楼房为主,只是进行了必要的装修改造,唯一一幢高建筑也显得很普通。或许,相对贫穷地区才更讲究那些表面的东西,才要打胖脸充胖子,腰包胀鼓的人反倒不怕人看不起,更追求实际。

杨晓丽安排李向东的司机去食堂吃晚饭,吃她那份常委餐,吩咐他吃饭后,再开李向东的车回去。然后,她才开着她的车,载李向东离开江边市府大院。

李向东问:“我们去哪里吃饭?”

杨晓丽说:“过江去吃鱼。”

李向东问:“江边的鱼能有市县海里的鱼好吃吗?”

杨晓丽笑着说:“对面江那个镇是养鱼大镇,有着几百年的养鱼历史,传统的做鱼方法很独特,所以,请李书记去试一试,别总是大土帽,以为只有市县海里的鱼最好吃。”

她说,她发现,市县做海鲜的方式和对面江做鱼的方式区别很大。这种区别往往反映了一种文化。

她说,市县人做海鲜的办法说好听,是讲究原汁原味,说得不好听,只是把家里的作法搬到酒店里,应该是一种保守呆板的作法,不思进取的作法,对面江做鱼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烹饪,如何把原材料转变成一种吃的文化。

她说,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市县的一种小农意识,一种自我满足意识,而人家却拥有一种创新精神,一种要凌驾于众生意竞争对手之上的强烈意识。

李向东说:“我发现你到了江边市很多感慨,但是,没一样是说市县好的。”

杨晓丽笑了笑,说:“这是一种反思呢?”

李向东说:“这是一种忘本的表现。”

杨晓丽说:“你别给我

扣帽子,如果,要我回市县,我马上就走。”

李向东笑着说:“那是因为我在那里。”

杨晓丽说:“你别以为我很稀罕你!”

李向东说:“稀罕不稀罕你自己知道。”

然而,李向东也承认杨晓丽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看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突飞猛进,一些人只强调别人的各种外部优势,往往就忽视了一种文化熏陶。

珠??中心地区的经商观念可说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在不准经商的年代,他们那种观念也蠢蠢欲动,改革开放的大门一打开,珠??中心地区人便如鱼得水,争先恐后洗脚上田,能不种田的都不种田了,都挤到生意场上了。这种源源流长的创业文化,凝聚成了一种精神,这种文化,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市县的农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吃饱饭,如何自给自足。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依赖侨资做

二世祖。

在珠??中心地区,你还没号召大家创业,他们已一哄而上,在市县,你号召他们创业,他们却怀疑你们是不是想要收回他们的土地,以后他们怎么生活?

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区别!

当然,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化的形成,又与地缘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鲜花鲜花鲜花!

第1896章 东江市的女强人第1847章 动摇军心第1999章 红杏出墙第605章 虐待和被虐待第1525章 旗帜鲜明第1386章 女朋友失踪第559章 金字塔尖第2012章 不能再拖第1650章 别兜那么大圈子第533章 别踢那部位第1158章 给你难堪第690章 把美好时光献给北海湾第1613章 你给我滚回省城第1303章 石市长站出来第209章 通报批评第1547章 不追究求稳定谋发展第788章 师兄弟第746章 换届选举拉开序幕第574章 不给他赎罪机会第825章 旅游配对第1140章 大瀑雨第1000章 你是找靠山第1746章 市县未必容得下你第193章 伏笔第2008章 敲醒你第1886章 你好我好他好第268章 决战没有硝烟第695章 世界文化遗产第1988章 最坏打算第1944章 荒谬之极第1141章 筹备新闻发布会第766章 他现在什么背景第669章 奔往第一线第991章 目光交战第1291章 开发权的归属第301章 离十八层地狱更近第706章 又死过一回第636章 紧急会议第626章 父子相见第249章 陈坚被抓第454章 什么都没有了第819章 他没资格第105章 偷偷见绮红第1266章 潜藏的奥秘第577章 冤死还不知怎么死的第1562章 哪瞒得了岳部长第302章 生死在一起第1961章 无限放大的危险第74章 山路崎岖第144章 不准去小便七七五是不人道是犯罪第899章 亏本买卖第946章 吹风第1837章 再创辉煌的感觉第1820章 歪打正着第1210章 逼石市长约枝子第903章 一把手挂帅第1218章 办法不怕旧有用就行第2014章 要死一块死第1046章 务实集体第1731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1314章 不合常理的决定第986章 不是那么好劝的第1483章 大书记点将第773章 阴盛阳衰第812章 总争上风第1421章 论证会第954章 横竖是那么回事第837章 人走茶不凉第918章 形式和内容第1734章 意外唤醒第88章 书记伍说真话第1504章 嘴上没遮拦第1071章 破财又不得半点好第202章 新构思第950章 叛徒第1365章 不像话了第1921章 只能绕过这个坎第1548章 揭不下的狗皮膏药第451章 第二把火第433章 就给你二百万第1116章 申报地级市第32章 补偿第68章 探狱第645章 大家配合政府该省多少事第1335章 不拖你后腿第1288章 副省长驾到第135章 我从不干那事第392章 竟要自己买车第607章 你那是平民意识第918章 形式和内容第1216章 这女副县长的水平第59章 一夜情第1822章 对人不对事第1305章 方案初现第1940章 你很危险第143章 不自在第210章 入伙就不大搞了第463章 可喜巨悲第1985章 把小军推给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