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为柬埔寨的国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跟印度差不多,全民信教,国王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这个国家僧侣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宗教几乎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柬埔寨金边王宫也有着浓郁的佛教色彩,王宫是一组金色屋顶、黄墙环绕的建筑,包括曾查雅殿、金殿、银殿、舞乐殿、宝物殿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回廊上是仿吴哥寺的浮雕。曾查雅殿雕梁画栋,琉璃瓦顶,同左侧金光闪烁的波列莫罗科特佛塔相呼应,景色壮观。金殿内有宝物殿,专门陈列珍宝。
在王宫的所有建筑中,银宫最为华丽,地面用4700多块镂花银砖铺设。大殿内供奉着高约60厘米、由整块翡翠雕成的佛像,晶莹剔透,是柬埔寨的国宝。这里是历代国王礼佛的圣地。
在国王西哈努克和首相洪森带领下,柬埔寨方在王宫门口举行简单却又隆重的欢迎仪式,先是国王西哈努克面对着记者致欢迎词,然后是洪森致词欢迎。两个人发完言,给了几分钟朱政要,由他发表一番这次来访的感言和目的。
在聚光灯和无数摄像机面前朱副总理侃侃而谈,这次他不仅带来了中国人民的问候和诚意,也给这个一度陷入战争泥潭的国家带来了贸易和就业机会。每一次朱副总理停顿的时候,都会迎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个欢迎仪式参加人员的构成十分的复杂,不光有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还有很多的中外记者和一些特意请来的嘉宾和僧侣。虽然柬埔寨军方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将王宫附近全部戒严,欢迎仪式现场也有荷枪实弹的警卫护卫,但中方的警卫一点都不敢松懈大意。龙剑小分队在外围如临大敌,绷紧神经,保持了高度戒备,人群中每一个人的小动作都在他们的关注范围之内,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秦风和谢玉以及蓝雪三人紧紧跟在朱副总理和夫人两人左右,眼睛猎鹰一般观察周围人群的举止和动作,只要任何人稍有不利的举动,三人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冲上去保护朱副总理和夫人,哪怕牺牲了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必须保证首长夫妇的人身安全。
在朱政要发言的时候,秦风特意观察了一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国王和首相洪森,这两个人也都是传奇人物,尤其是洪森,父亲是潮汕华人,出身农民家庭,经过不懈努力,成为柬埔寨最为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连任了三届柬埔寨首相。
柬埔寨曾经是法属殖民地,也经历过长期内战,还遭遇过外敌入侵,百姓流离失所,一度十分的动荡。洪森15岁参加红色高棉部队,从士兵做起,很快在部队里脱颖而出。20世纪70年代,洪森参加抗美救国斗争,1993年首届全国大选后,任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二任首相兼柬埔寨王家军联合总司令。
1998年、2003年和2008年全国大选,三次出任首相。1993年获“亲王”封号。
提起洪森,在中国国内他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知名度非常高。这一次秦风有幸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个传奇人物,也算是一件幸事,因此特别留意了几眼,猛然发现这位首相居然是独眼,一只眼睛是假的。
独眼龙?独眼首相,秦风脑子里闪过这个词,看来这位首相在战争中受过很严重的创伤,能够活到至今也实属不易了。
欢迎仪式时间不长,朱政要回答了中外记者的几个提问后,仪式就宣告结束,在国王和首相洪森的陪同下,朱副总理带领的访问团进入到王宫休息用餐。
结束了欢迎仪式,护卫队总算松了一口气,好在仪式上没有出乱子,万一有反华势力的人渗透进来,在欢迎仪式上捣乱,那场面绝对失控,一旦大乱,就给了破坏分子可乘之机。进入王宫里就相对安全许多,能够参加欢迎午宴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人数不会太多,这样也有利于控制场面。
然而就在朱政要等人即将进入王宫时,一名金发碧眼的女记者忽然脱离媒体队伍,摆脱警卫的防护,大步向朱副总理等人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还用英语喊着“请稍等,我是m联社记者,有个问题请朱政要回答”。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一时间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提问环节已经完了,这个女记者还有什么问题非要朱政要单独回答。就在众人稍微愣神的间隙,这位女记者距离朱副总理和柬埔寨国王和首相已经不足五米的距离。
负责保护国王和首相的柬埔寨士兵回过神来,马上出现两个人上前阻拦,可是这两名卫兵刚靠近女记者,这位女记者突然发难,一拳打翻了一名卫兵,又一记飞脚踹在另外一名卫兵裆部,身形和速度丝毫不减,继续向朱副总理夫妇冲了过来。
“快,拦住他!”洪森用英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喊道。
不等洪森身边的工作人员上前制止,秦风一个飞身已经冲了出去,只见身影一闪,就已经蹿出了四米远。而几乎就在同时,那位美联社的女记者手里多了一支录音笔,弹开前端的盖子,露出了一节空心的铁管,手指轻轻一摁,嗖的一声,一枚针头飞刺朱副总理的眼睛。
卧槽,众人大惊,这个女记者居然是刺客,不用问,必然是间谍,只是这个女人是如何通过检查,混进记者队伍的?
其实秦风早就觉察到这个女记者不太对劲,总感觉她的眼神很奇怪,但是她没有做出动作之前谁也无法判断她的真实身份,现在她既然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发动了攻击,那就不用继续客气了。
不给秦风太多的准备时间,飞针已经直奔朱政要而去,秦风暗叫一声不好,一拳轰出去,一股强大的内力形成气流,直奔那根针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