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340章 边塞榆林

对于那些被错划了成分,错伤的群众,贺龙说:“中农土地被拿多了要调整,有些人不该死的死了,要帮助他们生产,照顾他们的子弟读书,没有土地帮他们解决土地。”

贺龙在会上检讨了自己,他说:“义合会议上防‘左’不够,批评自己不够,划分阶级上犯了错误。特别是我态度不好,方式最严厉,把斗争搞起来了,我批评了安文钦、李鼎铭,我念了那副对子,还介绍了其他解放区的一些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例子。这些例子正是其他解放区所犯的错误。”

贺龙心情沉重地说:“义合会议对西北党也是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里面有一些错误,在这些错误里面,我负的责任八分就是八分,应负九分就是九分,错了就错了,错了改正。”

他于1948年9月在西柏坡,向毛泽东所写的报告中,以沉重的心情检讨了自己。报告中写道:“义合会议中,在批评方法上还有缺点,特别是我,对于在‘三三制’政策执行上,对开明绅士缺乏原则性的迁就,对于财经部门、保安部门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严重现象,批评方式上过于严厉,这也是不应该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在紧迫的战争情况下,对各方面工作的转变,要求过急了一点。”

……

此时,也就是1949年的5月前后,许多解放军部队已经集中在了榆林附近的许多地方了。

再说说榆林,那是龙泉以北的比较大的古城,应该说是边塞古城。

榆林地处毛鸟素沙漠边缘和长城脚下,历史上就是通往内蒙古的通道,是汉族与蒙古族物资交流的中心。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如神木、府谷、佳县等地,都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

而上郡就是龙泉。也就是在当时,榆林隶属龙泉!

当年的秦太子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母芈氏。

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秦始皇对其给予厚望。嬴扶苏认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等严峻政策,因而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将其派到上郡监督蒙恬军队,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最后在这里,也就是上郡,后来的龙泉城,扶苏蒙恬都被秦二世的大臣李斯设计逼死!

那个时候的榆林,还是上郡的一个关口兵营小镇!

到三国时期,上郡、西河郡为匈奴占据,未设置郡县。

东晋时期,匈奴王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

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镇,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设夏州。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设夏(治统万)、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治龙泉、今绥德县城)、银(治儒林,今横山境内)四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将绥州改称上州,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朔方、雕阴二郡。

隋末唐初,本市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自称梁国,潜皇帝位。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

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升州(今之府谷)。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

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北宋时,榆林市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未设郡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收复,元符十年(公元1096年)后,得失无常。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鹿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

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横三县。也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榆林卫,才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市。

只是,这里的风沙太大。风沙的南侵,逼的榆林三次迁城。

到了清朝,康熙大帝出征新疆准格尔,曾经路过这里,特别喜欢榆林的桃花水豆腐!点名作为皇家贡品。

而大清朝庭里的许多满清犯官,包括哪些皇家的儿孙们,获罪被流放到了这里。那些人来到这里,放不下架子,使得这里变成了一座带着皇家某些气味的城市;好些食物,好些用品,好些习惯,包括哪些小调歌声曲调,都抹上了大清都城——北京的某些特色!包括这里的生活习惯,跟龙泉根本就不同。榆林城里没有窑洞,都是四合院,砖房房。

清雍正年间,设有榆林府和绥德直隶州两个省辖行政区。

(本章完)

第一卷_第142节 疾病缠绵第一卷_第132节 通保打架第一卷_第四十五节 梁家决议第一卷_第二十四节 成了婆姨第一卷_第343章 赞高双成第一卷_第九节 挠虱狗狗第一卷_第188节 战争初期第一卷_第119节 红军哥哥第一卷_第八十三节 孤灯守候第一卷_第220章 沙家粮店第一卷_第232章 抚育孙孙第一卷_第344章 尊邓宝珊第一卷_第227章 土改之事第一卷_第十二节 李家血统第一卷_第193节 拳拳爱心第一卷_第337章 机敏妻儿第一卷_第123节 三边战局第一卷_第220章 沙家粮店第一卷_第145节 西路悲歌第一卷_第228章 纠正极左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云山第一卷_第189 润昌长叹第一卷_第六十一节 关中后生第一卷_第二十一节 洞房头花第一卷_第209节 奶奶归西第一卷_第214节 润昌怒斥第一卷_第182 梁家喜事第一卷_第168节 奔赴东北第一卷_第333章 斗争经验第一卷_第八节 平静生活第一卷_第七十七节 又是庙会第一卷_第122节 凤仙病故第一卷_第127节 煎饼摊黄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云山第一卷_第227章 土改之事第一卷_第三十五节 新爱旧情第一卷_第八十七节 神神和兵第一卷_第126节 我回来了第一卷_第四十五节 梁家决议第一卷_第111节 日寇暴行第一卷_第148节 狄家认女第一卷_第三十四节 旧习堪羞第一卷_第六十节 大兵求婚第一卷_第218章 战友之死第一卷_第十节 勤谨老人第一卷_第十九节 女儿待嫁第一卷_第六节 普通百姓第一卷_第三十五节 新爱旧情第一卷_第三十九节 通保再娶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云山第一卷_第六十六节 狼嚎雪路第一卷_第五十八节 战争将近第一卷_第八十四节 全国抗战第一卷_第231章 婆婆爱慕第一卷_第二十三节 新媳展才第一卷_第五十六节 秀月斥赌第一卷_第203节 战时乱象第一卷_第128节 姐弟深情第一卷_第七十八节 英雄战歌第一卷_第六节 普通百姓第一卷_第336章 太原战役第一卷_第134节 海涛做媒第一卷_第175节 病情好转第一卷_第352章 发财路险第一卷_第222章 收复龙泉第一卷_第六节 普通百姓第一卷_第六十一节 关中后生第一卷_第191 紧张局势第一卷_第120节 识字运动第一卷_第六十一节 关中后生第一卷_第136节 婚事新办第一卷_第146节 苦难历程第一卷_第140节 光武战绩第一卷_第八十九节 学子奔忙第一卷_第226章 杏花之泪第一卷_第十六节 北伐革命第一卷_第160节 解放妇女第一卷_第351章 无奈秀月第一卷_第131节 难忘旧情第一卷_第155节 追寻原因第一卷_第九十八节 投奔延安第一卷_第100节 抗大校歌第一卷_第135节 儿女婚姻第一卷_第189 润昌长叹第一卷_第五节 庙会看戏第一卷_第九十八节 投奔延安第一卷_第十三节 河畔洗衣第一卷_第210节 入土为安第一卷_第139节 春英成婚第一卷_第六十四节 妻以子贵第一卷_第147节 寻找红军第一卷_第213节 龙泉被占第一卷_第215节 群众歌谣第一卷_第154节 地委书记第一卷_第122节 凤仙病故第一卷_第207节 梁家被炸第一卷_第九十二节 女兵租房第一卷_第八十节 将士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