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番外-陈湘娟(完)

钏儿进了西院,西厢房的门敞开着,能瞧见里面架上的几簸箕蚕儿,正吃着桑叶,传出沙沙如春雨般的声响。

一个穿小褂的半大丫头道:“大小姐、二小姐,你们以后还要养蚕么?”

马清莲道:“家里的桑树这么多,不养蚕也太可惜,以后不仅要养,还要多养。”

马清芳一脸崇拜地看着马清莲,“姐姐,娘说是你给家里带来的好运,要不是你去福州卖生丝,就不会遇见咱们家的贵人。”

马清莲吐了口气,“我们姐妹该干什么,往后还做什么,这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马清芳道:“爹说不去镇上张大户家当先生了,要留在家里教清竹读书呢。”

钏儿一直不信马家发达了,这会子在这儿见到马清莲姐妹俩,这才真正信了,“我的个天,早前村里人都议论,说你们原是官家小姐,我还不信,你们真是咧?”

马清芳扬了扬头,一副我们就是小姐的模样。

马清莲则热情地拉着钏儿坐下,“以后得了空,只管来找我说话,我们还是朋友。”

半大的丫头叫小蓝,又有一个略大些的唤作小红,是陈湘娟从镇上牙婆那儿买来给姐妹二人当使唤丫头的,一如陈湘娟从前的风格,两个丫头都长得不好看,因为长得不好,价格就便宜,听说两个丫头才花了七两银子,又买了一家三口的下人,一个女人带了两个儿子,原是一个获罪人家的下人,大小子会侍弄庄稼。原是在庄子上待过的,小的这个就是之前钏儿瞧见牵狗儿的小厮。

小红今儿一早就去了马家名下的田边采桑叶,这会儿子背了个大篓进来,道:“大小姐,前院来了贵客,太太和老爷都在外头招呼呢,太太让你们也过去。说是给贵客行个礼。”

马清莲拉着钏儿道:“你且在这里坐会儿。我过去瞧瞧。”

钏儿应了声“是”。

这处院子可真大。

正房也有三间,正中是堂屋,东屋住着马清莲瘫痪的祖母。西屋成了马清莲的闺阁,有崭新的绣榻,榻上挂了张粉色的绣帐,临窗有张书案。又有一组一人多高的衣橱,另一侧还有个架子。上面摆了琴棋、书籍之物。

钏儿瞧着,不由得觉得自己与她们姐妹的差距。

东厢房里设有专门的绣房,还有个钏儿从未见过的东西,钏儿好奇便要动。只听小蓝道:“钏儿姑娘,你可不能动,听大小姐说这是织布机。这也是那贵人送的,大小姐说她要学织布。”

另一间屋子则是间杂物房。

西厢房一间是马清芳的闺阁。另一间则是用来养蚕的屋子。

马清莲姐妹到了前院,却见堂屋里坐着那个栗袍男子,他身侧又坐了个妇人,身后站着两个衣着光鲜的下人。

小佟道:“马太太、马老爷可住得习惯?”

陈湘娟笑道:“很习惯的,还请佟爷与贵人捎个话,我们一家感激不尽。”

小佟道:“往后好好过日子,我家夫人说了,让你们多行善事。”该说的,那日见面时,小佟便已经说过了,指着一边的妇人道:“这位是福州城的秦娘子,是福州城数一数二的织娘,听说你家大小姐喜欢织布,特意请她过来教大小姐,待大小姐学会了,秦娘子就要回去。”

陈湘娟想着马清莲会织布,也是一门技艺,就如马清莲学会抽丝、浣纱一样,虽然苦些,到底是赚了银子。

马清莲自己愿意学,她这做娘的也不好拦着,往后家里日子好过了,可只得一百二十亩良田,还得设法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些,有个银钱进项才成。

马清莲进了堂屋,欠身行礼。

小佟瞧了一眼,轻声道:“马大小姐、马二小姐多礼了。”

陈湘娟道:“这是会织布的秦娘子,清莲,快给客人安排住处。”

马清莲应了,领了秦娘子离去。

小佟从怀里取出个小布包,道:“这是房契和地契,都已办好了,马太太收下。”

陈湘娟接过,看了一眼,上面写得很清楚,这十来年,她的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代我谢谢贵人。”

小佟问道:“明儿我就要离开福州回范阳,马太太、马老爷可要捎带些什么东西?”

陈湘娟想了又想,原是没有的,陈湘如的日子过得富足,怕是什么也不差,可就算没有,现下也得成有,忙道:“老爷,你陪佟爷坐坐,我这去取东西。”

她折入前院东屋,打开这些年一直带着的箱子,里面有一幅画,这画是早年请赵文敬绘的,画上是陈将达夫妇和儿女,画里也有陈湘娟,那时候连陈湘如都以为陈湘娟是她的嫡亲妹妹。

家里日子过得艰难,她着实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可这回陈湘如给了她家这么大的家业,她必须得回礼的,早前值钱的东西都没了,只有这幅画,这十余年来她一直带着,她曾不止一次地希望自己是赵氏所出。

陈湘娟将画裹好,又从箱子里寻出两方自己亲手绣的帕子,细细地装到一个盒子里,这才移到了堂屋。

“就劳佟爷把这个交给夫人,这是我的一片心意。”

小佟接过,道:“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我会把东西转给我家夫人的。”

陈湘娟又道了声“等等”,垂首问道:“佟爷,陈二爷、陈三爷还有夫人都好么?他们有几个孩子。”

小佟便将陈湘如有几个儿子,陈相富兄弟又有几房妻妾,育有几个儿女的事细细地说了。

陈湘娟眼里闪着泪花,当听说陈相富的手伤好了,只是天气变化就疼得难受,道不清是愧疚还是懊悔。只要陈相富的痛苦还在,就无法原谅她的吧,她也不能再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小佟道:“陈二爷现下是范阳织造府郎中,掌管着范阳织造府,又新建了陈记成衣房。我家夫人又开了专织绸缎的长乐织布房、染布房,生意倒还不错,这也是范阳那边在南边大量收购生丝的原因。不过这几年北方养蚕的百姓也多了。那边也能收到一些生丝。”

小佟这次离开后,在第二年收购生丝的季节,马宅的管家娘子送生丝去福州城时。又见到了小佟。

这一次马庆也学了抽生丝的技术,把蚕茧收购回家,又再制成生丝,能赚一倍的价儿。却是安稳的赚钱手艺。

马清莲学会了织布,只是依旧织不出上好的绸缎。听秦娘子说要学会织绸缎没有至少五年的努力是不成的,她只是教会了马清莲织寻常的布料,又教了马清莲纺纱等。

又两年,马家的日子越发好过了。

这日。翠仙又上了门,对陈湘娟道:“我和王老三和离了,这回我要嫁小庙村的朱老九。”

陈湘娟淡淡地瞧了一眼。“一大把年纪,你也不怕人笑话。”

“有什么好笑话的?有人愿娶我。说明老娘魅力不减当年。”

陈湘娟讥笑了一声,没有阻止,她知道自己阻止也没用。

就翠仙那性子,与谁也过不长久。

这日,镇上的张大户使了媒婆来马宅提亲,说的是马清莲。

马清莲一听,整个人就愣住了,她不是没想过,只是她心里有一个人,是李大娘家的李宝安,几年前就喜欢上他了,他上进、刻苦,现在已经是小庙村的秀才了,她更喜欢李宝安那温文尔雅的样子。

陈湘娟很是高兴,张大户有良田千亩,在镇子上还有铺面,膝下只得两个儿子,提的是张大户的二儿子。

然,当她问马清莲时,马清莲道:“娘,我有喜欢的人了。”

“你这个没脸没皮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个姑娘家就说有喜欢的人了……”

马清莲道:“任你说破天,我也不嫁张大户家的二少爷,我只喜欢他。”

素日里,马清莲行事端方,可这事儿,便与陈湘娟、马庆俩给闹腾上了。

马庆原是给张大户家的两个儿子当个先生的,觉得那两个少爷都还不错,可马清莲死活也不同意。

到最后,马清莲索性跑到小庙村李大娘家住下了,赖在李大娘家不走了,闹得整个大庙村、小庙村的人都知道。

气得陈湘娟大病了一场,恍然之间,她才忆起年轻那会儿,她也是这样不管不顾地要嫁马庆。

还是邓氏唤了陈湘娟去,道:“罢了,清莲既然乐意,你就遂了她的心。你们要是真喜欢张二少爷,不是还有个清芳么,把清芳说过去。”

这年冬天,马清莲出阁了,陈湘娟预备了近五十两银子嫁妆,置的是银质的头面首饰,这对于山野人家来说也算是极体面的,又在小庙村给马清莲买了五亩地做陪嫁,又有几抬嫁妆,新置了一套家具等,风风光光地把人嫁出去了。

次年三月,陈湘娟也把马清芳嫁到镇上张大户家了,照了马清莲的例,也给马清芳置了五亩地、又有两套银质头面首饰,一套家具等。

两个女儿一出嫁,陈湘娟就开始张罗马清竹的婚事,好在马家现下还有份体面的家业,周围体面人家倒是乐意与他们结亲。

又过了数年,张二少爷屡考不中,依旧是个秀才。

李宝安还在寒窗苦读,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却仍不肯放弃。终于,在李宝安二十八岁这年,他考中了举人,又入京应考,好歹考了个三榜同进士,虽成绩不佳,却谋到了去北方某地做县丞的差使。

消息传到马宅,颇让马庆高兴了一阵子。

没多久后,马清莲带着一双儿女又李大娘随李宝安去北方上任。

临行前,陈湘娟将一封亲笔书信交给马清莲,千叮万嘱地道:“你去了范阳,就拿着这信去见长乐织布房的佟管事,请他领路带你去见燕国公夫人。”

李宝安甚是好奇地道:“岳母大人认识燕国公夫人?”

这可是朝廷权贵之家,这陈家可出了个太子妃,是了不得的门阀。

陈湘娟道:“早年是认识的,你们只管去拜会。有了燕国公府帮衬,你们在北方也能过得好些。”

李宝安应了声“是”。

马庆看李宝安得中,也跃跃欲试,却是屡试屡不中,马清竹也应试数届,不过是考过了秀才就没了下文。

闲下来的时候,陈湘娟感叹道:“还是清莲的眼光好,瞧不出这李宝安倒是个出息的。”

每年年节,陈湘娟都能收到马清莲从北方送来的年节礼,早前只是一箱子的北方土仪,再后来便有了茧绸衣料和人参等物,又再后来送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待陈湘娟与马庆年迈时,从北方传来消息,说李宝安竟做到了知州一职,他们亦在北方置了一份家业,说暂时不回福州了,捎了银钱回来让陈湘娟帮忙在小庙村或大庙村给置座二进小宅,再置些田地。

直至若干年后,李大娘在北方病故,李宝安守孝回乡,他们又才见到了马清莲。那时,马清莲的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了,但这孩子却没有回来,而是依旧留在北方。

往事如烟,陈湘娟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再回江宁府,却到底没有回去。

马清竹年过三十后便对仕途失望了,直说自己没有入仕的命,索性不再读书,而是改作了生丝生意,在镇子上开了一个生丝作坊,每年收了镇上百姓的蚕茧抽生丝,倒是创了一份不小的家业。

待陈湘娟年迈时,马家竟有份上千亩的田庄家业。

马清竹一赚了钱就喜欢置地,店铺的数量却不见长,只得那一家生丝作坊,也一直是那么大,他也一直在双庙镇上抽生丝。

马清芳的丈夫也只过了秀才,总不甘心,想如李宝安那样一朝高中好光宗耀祖,他一直在赶考赴试,直至陈湘娟年迈,他还是个老秀才,还说考到头发白也要考。

马庆听后,叹息着摇头:“没吃这饭的命啊。”

陈湘娟附和道:“是没这富贵命啊……”

就如她,如果未曾伤害陈相富,她们姐妹就不会变成陌路。

虽然最后,陈湘如对她一家伸出的援手,可陈湘娟却知道,陈湘如姐弟没有原谅她。

原来,再宽容的人也有底线。()

第207章 心结消第123章 被罚礼佛第341章 抢功第237章 不贤第51章 少年郎中第322章 可续筋第192章 装病第103章 恢复记忆第134章 火辣辣的信第57章 冷罚第17章 辱妾第174章 及笄礼第358章 归来第353章 攻其不备第370章 番外-陈家事(下)第224章 姐妹乐第371章 番外-陈湘娟(1)第182章 对奕第116章 族中事务第322章 可续筋第106章 有心事第368章 番外-陈家事(上)第168章 除服第330章 狠算计第318章 虐\待第140章 出让夫婿第28章 意外的收获第232章 极品亲戚第321章 反败为胜第129章 纳妾之忧第177章 突然订亲第193章 高调下聘第339章 巴结第83章 偷听者第353章 攻其不备第287章 秘方第349章 欲逼宫第156章 夜窥第336章 生毒计第178章 不乐婚事第211章 嫌少第112章 逗乐第293章 琐事第95章 行善第301章 怒杀第59章 退货风波第283章 见亲娘第274章 配对第225章 家里搁丑女第272章 美人换丑女第329章 漫天要价第48章 送谢礼第69章 小惩大戒第107章 想分羹第147章 谈心有用意第102章 伪君子第56章 探底第244章 赠银钱第120章 回信第85章 再次相约第333章 惊弓鸟第322章 可续筋第251章 建议第103章 恢复记忆第239章 拒纳妾第40章 罚多舌婆子第201章 冷面新娘第345章 一病一夭第266章 用人第359章 大案第135章 咒骂第119章 解禁足令第265章 讨银子第288章 预备第239章 拒纳妾第216章 捉奸成双第107章 想分羹第216章 捉奸成双第115章 沉塘第96章 派年食第238章 来者不善第51章 少年郎中第198章 挽留第170章 提亲第92章 偷钱出走第148章 贴心话第174章 及笄礼第77章 讹上门第62章 阴险族人第193章 高调下聘第196章 悲愤第164章 养外宅第138章 敲打第278章 跌价第321章 反败为胜第99章 过年第224章 姐妹乐第27章 大海捞货第135章 咒骂第153章 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