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告状

赵湘见王婆子愿意为自己在蒋七老爷夫妻面前说好话,心中欢喜。她忙不迭命佩儿去割肉沽酒,好招待王婆子姑侄用饭。

王婆子袖了金镯,便有些淡淡地:“不必了。表姑娘身上还有孝,我们做下人的可不敢领表姑娘赏的酒菜。况且我们太太吩咐了,今儿就得回去,若是误了差事,太太怪罪下来,我老婆子如何为表姑娘美言?”

赵湘干笑两声:“既如此,是我怠慢妈妈了,但妈妈差事要紧,我不敢耽误您的工夫。”

她心里有些不自在。她身上虽有孝,但一直以来也没怎么认真去守。她自幼跟在祖母牛氏身边长大,父亲长年在外做官,回京后又偏宠庶出的兄弟姐妹,与她不甚亲近,更是她心中庶妾一系踩在自己头上耀武扬威的帮凶;母亲入狱多年,她又没去牢中看望过对方,几乎不记得对方的长相了,“母亲”这个名词,对她而言更多地代表着耻辱,而不是温情。她长大之后,知道当年发生过的事情真相,曾经无数次埋怨,母亲蒋氏为何不早早死了?当罪行暴露出来时,蒋氏就该自尽的。祖父赵炯瘫痪在床,也死在上京路上了,结果先帝只是革爵抄家,父亲仍旧可以做官,不曾受到牵连。若是母亲蒋氏在路上就死了,那就不用见官,不必受审,更不会定罪,再叫几个下人出面顶罪,蒋氏就清白了,她赵湘依然是毫无污点的官家千金。

可蒋氏却活了下来,明明大牢里的日子不好过,她还是撑到了赵蒋两家败落为止。为什么呢?赵湘想起颖王侧妃田氏每每领着自己在达官贵人间走动。意欲让她与高门大户联姻,人家一说起她的身世,总要多提一句“她母亲如今还在牢里”,那亲事就不必议下去了。哪怕有田氏的面子,人家也会拿八字不合之类的理由搪塞。否则她早就定下亲事。抄家后便可依附未婚夫家族过活,又何须受如今这样的苦?祖母更不会弄出汪潼生那档子事来,连累了她的名声!

赵湘心中深怨亡母,也怪父亲行事不慎,连累了全家。对于这样的父母,她怎会真心实意为他们守孝?先前在汪家。她就以“寄人篱下,不好戴重孝”为由,依旧维持锦衣玉食。如今关起门来自家过活,她不出门,也不见外人。家是她管着,佩儿是亲信,牛氏又不管,她自然乐得爱吃什么吃什么,想怎么穿戴就怎么穿戴了。没想到今日被王婆子轻飘飘一句“有孝在身”,差点就维持不住淑女的架子了。这种事若叫蒋家人知道,一定会不高兴吧?

因此,即使王婆子脸上没有露出什么不满的神色。赵湘送人出门时,还是忍不住解释了一番:“妈妈不知道,我们家自打出了大牢。就一直过得极为清苦。虽然有孝,但奈何没有做孝服的银子,只能穿着旧衣服度日。后来去了汪家,寄人篱下,自然是汪家人给我们准备什么,我们就穿什么了。汪家大概也是忌讳。因此不让我们穿重孝,我们也只能忍了。我如今的衣裳。全都是那时候做的,实在没银子做新的……”

“表姑娘不用说了。”王婆子打断了她的话。“你的难处,我都明白的,你放心吧!”

赵湘松了口气,赔笑道:“妈妈好走,千万要替我在七舅舅七舅母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表姑娘快回去吧。外头人来人往的,仔细叫人看见。”王婆子的态度还很客气。

赵湘瞥见胡同里有人冲着她指指点点,忙往后一缩:“那……妈妈慢走,请恕我失礼了。”

王婆子微笑着看她们主仆把门关上,便把笑容一收,转身回到马车里。

她侄儿凑近了问她:“姑妈,太太明明叫你来臭骂那不要脸的丫头一顿的,你怎的反而跟她这般客气起来?”

王婆子白了他一眼,摸了摸自己的袖袋:“她这般有诚意,我骂也骂过了,给她一个笑又如何?这对金镯子,少说也有四两重,算成银子就是四十两呢,够咱们一年的工钱了。不过是冲那丫头笑一笑,说两句好话,这样划算的买卖做了又何妨?”

她侄儿忙问:“那姑妈的意思是……咱们只收镯子,不替她办事?”

王婆子向马车外啐了一口:“哪个替她说好话?她害我们姑娘好好的亲事丢了,太太恨不得她去死,我还在太太面前替她说好话?几十年的老脸都要赔进去!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我还要把打听到的事儿全都告诉太太呢,不然老爷还要跟太太生气,说她不顾他的外甥女儿。若老爷知道他外甥女儿是这般人品,断不会再提接人的话了。你我姑侄大冷天的来回跑上百里路,连口热茶水都没有,一对金镯子就当是辛苦钱。你不是快要娶媳妇了么?这镯子正好给你讨媳妇欢喜去,让她明年就给你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

她侄儿一脸的大胡子,此时竟然露出了几分小羞涩:“谢谢姑妈!”

姑侄俩很快就驾着马车离开了,门里的赵湘还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此时她心情正好,一想到蒋家很快就会有人来接她了,她很快就要跟这个昏暗的小院,这条胡同里污言秽语地辱骂她的人说再见,她就说不出的快活。

可是……她看向屋里躺着的牛氏,心里清楚,若不能早早解决这个累赘,就算蒋家真有心要接她离开,也不可能会带上牛氏的。可不带牛氏,又有谁能照顾病人?她倒是恨不得丢下祖母独自走人,但别说蒋家人不会答应,就算他们答应了,这种事将来传出去,她的名声就越发不能要了。看来……她得想办法在这几天之内把牛氏给解决掉才行!

反正人都已经病成这样了,死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还能顺便从侯府那边敲些丧葬银子……

赵湘径自盘算着,佩儿小心地端着药碗进屋。放在桌面上:“姑娘,方才我听到你跟那位妈妈说,老太太快不行了,大夫说她就是这几天的事。可是……大夫没说过这话呀?万一老太太一直好好的,那等蒋家的人来了。姑娘怎么办?总不能丢下老太太走人。”

赵湘顿了一顿,装作无事地笑道:“你怕什么?等蒋家真的来人了,他们难道还能丢下祖母不成?不过就是多一个人罢了。我求一求舅舅舅母,他们会答应的。”

佩儿心里可不怎么想。牛氏又不是蒋家亲戚,一向关系都是平平,自从蒋氏死了。这关系就更差了。况且蒋七老爷又不是赵湘亲舅舅,只是堂舅罢了。蒋家若真来接人,用不着丢下牛氏不管,只需要不带走赵湘就行了。佩儿总觉得赵湘这样骗蒋家的人,没什么好处。与官职低下又关系平平的七舅老爷相比。她觉得建南侯府更可靠些。建南侯府本来可以不管她们的,但还是接济她们了,可见是好心人。这院子虽不好,但也是她们主仆独自住着,除了外头的闲话难听,也不必看谁人的脸色,更不用担心会有人再把她们赶到街头上。毕竟曾经是一家子,就算看在老郡公面上。侯府也不可能真的不管赵湘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有朝一日侯府不肯养她们了,几百钱的房租也不是付不起。

而蒋七老爷家又能比汪家强多少呢?连嫡亲的外祖母与舅舅都丢下赵湘离开了。更何况这是堂舅?可惜赵湘明显不买建南侯府的账……

佩儿咬着唇出去了,她没有留意到,赵湘看向她背影的目光,变得有些阴深可怕。

次日大夫循例来给牛氏看诊。他给牛氏把了一下脉,紧皱的眉头稍微松开了些。赵湘却跟他说:“大夫给我祖母看了这么久的脉,我祖母不但不见起色。病情反倒越发加重了。不知是庸医误人,还是大夫故意为之。我再也不敢请大夫开药了。往后你不必再来,我会请侯府的管事与你结账的。”

大夫用一种奇特的眼神看了她一眼。让她觉得很不舒服。但为了达到目标,她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道:“请你离开吧。这回不必再送药来了,送来了我也不会给祖母吃的。我自会为祖母请好的大夫来,你就不必操心了!”

大夫想了想,倒也干脆,把药箱整理好,便起身道:“既如此,先前每一次开的方子,我都给府上留下了。若有后来的大夫为老太太看诊,就请姑娘把方子给他瞧吧。等瞧了方子,他自然就知道老太太是怎么回事了。”

赵湘冷笑:“若你的方子奏效,我祖母也不会变成如今这样了。这事儿我自有主张,你且去就是。”

大夫抬脚就走了,佩儿急了:“姑娘这是做什么?老太太今儿的脸色已经比前儿好些了,显见是大夫的药起了效用。姑娘把大夫赶跑了,我们眼下连出门都难,要如何找更好的大夫去?!侯府的人只在月初上门,平日是从不来的,难不成姑娘要亲自到侯府求见小侯爷?”

“你别管,我自有主张!”赵湘转身出了屋子。还请什么大夫?万一新来的大夫医术比如今这个好,看出她做的手脚了怎么办?

佩儿急得在原地跺脚,而床上的牛氏,又睁开了一丝眼缝。

大夫出了赵湘家门,并没有回药房,而是直奔鼓楼的赵家小宅去了。

他直接请求面见建南侯,见到赵玮时,郑重回禀:“绵花胡同的病人,病情有些蹊跷,怕是中毒了。”

赵玮吃了一惊,旋即皱起眉头:“中的是什么毒?有何症状?又是如何中毒的?”

大夫这才给他详细说来。

事实上,牛氏刚出现上吐下泄的症状时,赵湘告诉他,牛氏是吃了外头买来放冷了的糕点,因此他只以为她是吃坏了肚子,并没有多想。但后来诊过脉后,却发现有些不对。然而赵湘忽然莫名发作,把他赶走,他没时间细细把脉,只能开了些温和的治腹泄的药材,病人吃了,断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的。没想到他再来看诊时,牛氏的病情又有所加重,看起来竟然快瘦脱了型!

他是这个时候才察觉到不对的,怀疑牛氏是吃了砒霜一类的剧毒之物,症状样样都能对得上,但服食的份量应该极少,并不致命。他本想把脉把得仔细些,但赵湘压根儿就没让他接近病人。等到他第四次再来,牛氏开了口,赵湘才让他给牛氏把脉。这一回,他终于能确定,对方是中了毒,虽然不多,但一直有服用,毒已渗入五脏六腑了。

牛氏以前曾经有过故意加重病情,在汪家人面前行苦肉计的前科。大夫拿不准她是被下了毒,还是自己服毒。况且赵湘接二连三地将他这个大夫赶走,牛氏也不阻拦,看起来更象是有意为之。大夫见自己才把了一会儿脉,赵湘又要赶人,便不吭声,暗中把药方改成了解毒用的,叫药僮送来,料想过几日,病人应当会有起色才对。

可当他再次上门时,才发现药对牛氏的效用并不明显。他有些怀疑,牛氏只吃了很少的药。于是他就冒险加重了药材的份量。这样熬出来的药,即使只喝一点,也能发挥效用,而喝足一碗,则会让病人排毒的过程变得非常痛苦。今日再次上门诊脉,他就发现牛氏中毒的症状有所减弱了,显然是喝了很少的药,但依然有效。可这个时候,赵湘却提出,让他不必再上门了。

大夫对赵玮道:“若说中毒之事,乃是病人与孙女联合起来使的苦肉计,可祖母接连数日昏迷不醒,身为孙女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已经危及病人性命了。这样不叫苦肉计,倒象是要害人!草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夫,见到这种事,可不敢视若无睹。病人若就此死了,草民岂不是成了治死人的庸医?草民万万不敢当!而孙女毒害祖母,更是大不孝之罪!因是府上尊亲,草民只能先来问小侯爷的示下。此事该当如何处置?若是小侯爷要救人,还是尽快救的好。病人虽然已有起色,但她久病在床,身体虚弱,若再不解毒,怕是撑不了几日的。”

赵玮的脸色已是一片铁青。()

第5章 分家第399章 故事第83章 再次提议第62章 买地卖地第86章 归来第517章 困惑第21章 好戏第290章 腊八会(四)第589章 质问第566章 见识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论第217章 新店第377章 惊闻第78章 白玉炕屏第5章 分家第104章 开源设想第365章 打趣第465章 回绝第74章 意外来客第291章 腊八会(五)第582章 传遍第399章 故事第460章 暂别第101章 利动人心第84章 传信第150章 探病第468章 积极第73章 左右摇摆第211章 书与茶第604章 茶话第4章 流言纷纷第626章 离开第392章 新闻第625章 叹息第179章 各个击破第327章 嫌弃第596章 淡定第517章 困惑第346章 席间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03章 扯皮第91章 兄妹定计第41章 惹众怒第513章 方家女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271章 告诫第534章 新年第530章 扩散第54章 忧虑第570章 苦心第160章 出狱第309章 揭皮第292章 腊八会(六)第268章 衡量第514章 野望第251章 小病第380章 缘由第147章 回京第40章 做戏第59章 意外收获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403章 利益第391章 建议第26章 生疑第9章 说客上门第287章 腊八会(一)第602章 劝女第553章 盘算第193章 擦肩第221章 中秋夜第59章 意外收获第394章 威胁第309章 揭皮第558章 劝孙第128章 将至第309章 揭皮第607章 眼睛第100章 宗房内哄第188章 赏赐第158章 追捕第498章 信第497章 迁移第601章 喜讯第340章 求情第454章 离开第467章 提议第66章 宗族大会(二)第356章 坚决第32章 京城来信第15章 奇言诡行第262章 夜笛第600章 上任第135章 海上时光(中)第396章 投契第229章 相逢第49章 碧莲第256章 借书第414章 中举第387章 通信第607章 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