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涟漪

皇帝在皇后与皇长子面前松口说要纳妃,这个消息瞬间就传遍了整个皇宫,用不了多久,就连前朝那边的臣子,也要听说了。

宫人之中,也不乏妙龄女子,其中有心上进的,闻讯不由得暗暗欢喜起来。谁乐意一辈子做个侍候人的使女?即使年纪大了可以放出宫去,也觅不到好姻缘了。从前皇后厉害,皇帝又只认定皇后一人,身边连个侍过寝的宫女都没有。宫人们即使万般想出人头地,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怕美梦不成,自个儿倒先把小命给丢了。如今好不容易等到皇帝松口,她们怎会不欣喜若狂呢?虽然皇帝没说这添的新人要如何择选,但只要皇帝愿意纳妃了,还怕她们没有机会么?

消息传到慈宁宫,那些陪着太后住的太妃、太嫔们也都坐不住了。她们自然是没有了前程的人,但她们家族里还有年轻美貌的后辈呢。从前她们就打过送亲眷家的女儿入宫为妃的主意,只是皇帝不松口,太后也不肯插手,她们只能扼腕长叹。如今这事儿又有了希望,她们都忍不住跑到太后面前探口风了。若这事儿是真的,那她们那些侄女、外甥女们也就有了进宫的希望。若有哪个得了帝宠,生得一儿半女,别说她们背后的家族会如何风光了,就连她们自己,在宫里也会更有地位体面。

然后,太后怎么可能会给她们准话呢?这事儿她也是刚从传闻中知道的,还未问过皇帝呢。面对太妃太嫔们的询问,她只是微笑着说:“皇上自有主张,哀家是做祖母的人了,平日里只要吃好喝好,跟儿孙们说笑逗趣,就行了,旁的事实在无心去理会。”

不过,等把这些太妃太嫔们都打发了,她还是忍不住让宫人去请了皇帝前来。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帝不想多说,总不能对一向不喜皇后的太后坦言说出坤宁宫中发生的那场闹剧吧?不管是皇后的荒唐言行,还是皇次子的鲁莽无礼,说出来只会让太后烦心。倒不如不提。如今皇后继续在坤宁宫“卧病”,皇次子被关进皇子所,曾经目睹的宫人都得了封口的命令,皇长子又是个懂事的,想来不会有没眼色的人将事情捅到太后跟前来。

他只是对太后说:“儿子只是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皇后卧病太久了。后宫诸事竟要让母后操心,不如早日纳个贤良女子入宫为妃,也好为母后分忧。”

太后道:“后宫事务虽繁忙,但底下的人还算得力,我也不觉得累。你要纳妃,这是大事,需得好生挑几个合适的人选,万不可再挑个象皇后那样不懂事的人了。等人入了宫,把你侍候好就是第一等要紧的大事。至于宫中事务,倒也不必急于一时。慢慢调|教着就行。你要纳妃,是要找个知冷知热的好人儿,又不是挑管事的。”

皇帝笑了笑:“儿子也没空闲去管这个,皇后病着,更是不能指望。要挑什么样的人,还得请母后帮着掌一掌眼呢。”

“这是自然了。”太后当仁不让地答应下了这件事。

不过等皇帝离开了,她还是暗下派人去打听坤宁宫中发生了什么事。皇帝是她亲生儿子,十月怀胎,又从小亲手带大,她对他脸上的每个表情变化都了如指掌。就算皇帝不愿意说。她也能猜到必然发生了什么事,让一直坚持不肯纳妃的他说出要添新人的话来。她无意插手儿子媳妇的闺房密事,可若是有人让她儿子难过了,她自然不能轻易饶过!

皇帝虽然下令封口。但他对后宫宫人的执掌力却没法跟久居后宫数十年的太后相比,况且宫人里也不是个个都有硬骨头,很快便有人将情况泄露给了太后知道。

太后气得不行,又有几分心疼皇长子,对那出言不逊的皇次子,却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厌恶来。那本是她疼爱的小孙子。如今她却连问都不想问一声了,还觉得皇帝罚得太轻呢。

太后是经历过两朝皇子夺嫡之争的,对其中的凶险处再了解不过了。本朝眼下仅有两位皇子,都是嫡出,一母同胞,本该没有前头两朝的危险才是。但皇次子年纪这么小,就能冲撞父兄,心中也没有多少孝悌之情,将来还能长成贤王么?该不会再出一次夺嫡之祸吧?一想到这点,太后就觉得皇次子成了隐患,而把皇次子教坏的皇后,简直就是高氏皇室的大罪人了!

她知道皇帝心里不好受,皇长子又是皇后亲生,她不能在这对父子面前说皇后的不是,但对着长子广平王与嫡长孙高桢,却没有那么多忌讳,便在他们面前尽情地诉说着自己的不满,又为儿孙们委屈:“皇帝对妻子这么好,怎的就摊上这么个不知所谓的女人呢?还有皇长子,多懂事多乖巧的孩子呀,却没个好母亲,亲弟弟还要跟他过不去,简直苦死了。”

广平王面对母亲,依然是温言微笑:“母后别生气了,皇上不是已经松口说要纳妃了么?母后与其背着皇上生闲气,倒不如多花些功夫,为皇上挑个合适的妃子。皇上一个人也孤寂得太久了,可不能再委屈了他。”

一说起这个,太后果然就收了怒气,郑重道:“你说得不错,这妃子的人选必须得好好挑。那丘家的女儿是断不可能入宫的。哼,皇后能看得上的人,又是什么好女儿?”

广平王劝她:“母后且别忙着生气,依我说,皇上的妃子,家世、容貌尚且在其次,最要紧的是品性贤良,为人正派,还要有过人的手段。宫里几位皇子、公主年纪都还小,若是挑个私心重的人进来,万一得了宠爱,生下皇嗣,便有了不该有的念头,几个孩子哪里禁得住磨蹉?尤其大郎,他即将立储,一旦有个好歹,就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了。”

太后忙道:“这是当然了。我既要挑,定不会挑个心术不正的。要紧的是为人老实温顺,能把皇帝侍候好了。”说到这里。她又有些疑惑:“你方才说这妃子人选需得品性贤良,为人正派,这是理所当然的,可要有过人的手段。又是什么道理?手段厉害的人,怎能放心让她入宫来?”

广平王正想回答,便听得皇帝在门口处说:“朕也想不明白,皇兄为何这样说呢?”边说边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后头跟着面色不太好看的皇长子。

高桢神色微微一变。担心地看向广平王,广平王却依然面带微笑,同样不紧不慢地起身行礼。等众人彼此见过礼后,各自重新落座,皇帝又将方才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广平王微笑着说:“皇上松口要纳妃,想来并不是仅仅为了给皇家开枝散叶吧?总该有别的理由,比如宫务繁忙,总不能一直让母后操心。又比如几位皇子、公主也长大了,皇后一直卧病,无法好好教养他们。总要有人代劳的。如此一来,若新入宫的妃子是个老实软弱的人,没什么手段,又如何能料理得来宫务,如何管教皇嗣呢?再者,皇后娘娘可不是能轻易容人的,新来的妃子若不能哄得她高抬贵手,又或是保住自己,那便是添十个、百个新人,也不中用。”

皇帝微微一怔。随即叹了口气,低声道:“朕不叫皇后有机会折腾新人便是。横竖皇后如今只在坤宁宫中起居,她不见新人,新人也就不用担心她会生事了。”

广平王却摇了摇头:“皇上此言差矣。皇后毕竟是皇后。宫中自有规矩。新来的妃子无论品阶如何,依礼当拜见皇后,每日依时请安。这是皇后该得的尊重与体面。你若不给皇后这个体面,又叫大郎如何自处呢?”

皇长子猛然抬起头来看向广平王,眼圈红了,心中感激无比。

如今宫中人人都在议论着皇帝要纳妃的事。有哪一个还记得皇后的体面呢?无论皇后如何荒唐,他也不希望自己的母亲真的失去皇后的尊严。

皇帝显然没想到广平王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皇兄想得周到,是朕……疏忽了。朕从前还能忍她一时,只是听到二郎竟然说出那样的话来,心中就再也忍不下去了……”当着太后的面,他也无心再隐瞒。他之所以会来,也是因为听说太后已经知情了,正在发火,特地赶来安抚罢了。隐瞒已是无用功。

广平王自然只能温言安慰他了。太后如今早就消了气,虽然对皇后依然气恼,却已经淡漠了许多,也不想再管了,便也跟着安慰起皇帝来。

高桢看了看神情难过的皇长子,心中一动,忽然开口道:“我觉得二郎会说那样的话,倒未必是皇后娘娘教唆了他什么。他早在一年多前就与大郎一起搬到乾清宫去住了,他要上学,要做功课,能有多少空闲?即使去坤宁宫的次数多了些,每次也留不了多长时间。况且皇后若真个在他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旁边侍候的人难道是聋子?早该报上来了,否则便是失职。”

皇长子惊讶地看着他,他反冲着皇长子眨了眨眼睛,便转头看向太后与皇帝:“我觉得最奇怪的是,二郎还没过十周岁生日呢,不过是个孩子。他心里若真有那些大逆不道的念头,平日是不可能不露半点端倪的,怎的他身边的人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呢?到底是太过愚钝,不曾发现,还是有心帮着隐瞒?二郎年纪还小,他身边侍候的人,品性最是要紧,可别有什么人在他身边尽谗言吧?”

皇长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皇帝哀求:“求父皇明察!”倘若皇后能摆脱教唆的罪名,处境必定能大大改善。即使新人进宫,皇帝对皇后总有一份情谊在。

皇帝心下微动,觉得皇次子身边侍候的人可能真有些不妥,但他并不认为皇后就全无责任了。然而,皇后对高桢多番猜疑,高桢却能不计前嫌,为她说好话,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他也留意到了方才高桢与皇长子之间的互动,难道说……他们堂兄弟之间真的十分要好,高桢就半点野心皆无么?

“父皇?”皇长子还在用哀求的目光看着他,等待他的回答。太后却早已低头喝茶,不想插手这件事了。广平王也微笑不语,但显然并不反对儿子所说的话。

皇帝略一思索,便道:“此事朕会细查,绝不会放过真正的罪魁祸首。”皇长子只道父皇相信了高桢的话,心下一松,对堂兄的感激之情顿时大涨。

皇帝却微笑着看向高桢,道:“好孩子,你是个宽宏大量的,朕很高兴你有这样的心胸。大郎的婚事虽然因他母后病了,不得不拖延下来,但你的婚事却不该再拖下去了。明儿朕就下旨令礼部去筹备,你只管高高兴兴做新郎吧!”

高桢眨了眨眼,已经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但他嘴角还是忍不住往上翘,欢欢喜喜地答应下来。(。)

第227章 归来第484章 潜入第124章 大雨再临第331章 抽丝第303章 过年第453章 小叙第376章 说法第263章 负荆请罪第504章 慈善第322章 两份文书第32章 京城来信第269章 赏雪第475章 大案第553章 盘算第510章 赵演第175章 自荐第325章 把柄第431章 告状第426章 避难第540章 计划第544章 涟漪第346章 席间第263章 负荆请罪第204章 赠衣第436章 阻拦第281章 讨价还价第249章 抢白第194章 曹家第205章 雪花酪第228章 蠢蠢欲动第233章 邀请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11章 风雨欲来第359章 雄心壮志第432章 阴差阳错第378章 拒官第585章 女官第256章 借书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311章 偶遇第277章 彩笺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160章 出狱第105章 投资项目第185章 归家第337章 懂你第284章 遗案第392章 新闻第86章 归来第195章 不合时宜的请求第558章 劝孙第87章 质问第529章 影响第212章 精明媳妇第563章 嬷嬷们第421章 坦率第206章 族人进京第440章 出发第441章 行船第222章 惊喜第406章 丘家第514章 野望第392章 新闻第567章 新进士第608章 太医第82章 进言第80章 群起攻之第399章 故事第59章 意外收获第24章 显灵第452章 退亲第315章 谢礼第434章 选择第427章 请罪第606章 喊冤第71章 太子退位第36章 奏本第346章 席间第584章 侧妃第438章 还价第383章 木梳第91章 兄妹定计第600章 上任第543章 灰心第612章 波澜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17章 新店第307章 筹备第525章 不合群第598章 选择第449章 不甘第574章 壮大第314章 筹备第453章 小叙第120章 搬离第73章 左右摇摆第239章 误会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1章 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