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吹雨入寒窗

天然和尚走后,江闻与范兴汉一同挤到了他留下的空缺位置上,开始和严父大眼对小眼冥思苦想,结果也没弄明白这位大师的意思,一时间三人都默不作声地被机锋困住。

像这样的赶话头、见禅机,以话语之中的空间留白传授心印,甚至于有意设置机锋,会让人过后恍若醍醐灌顶,因此宋代以后,文人墨客多爱弄禅为乐,都以为沾了禅风而窃喜。

江闻自认为刚才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乃至于凑巧话赶话,把天然和尚堵住一回,都远不如他刚才这手来的巧妙——对方只是一根手指对着天,抛出来四个大字,其中的机锋隐语,就够他们头疼好一阵了。

“这天然禅师,怎地就打起机锋来了?”

氛围有些沉默,江闻明知故问地说了一句,严父理所当然地看了回来,意思也很清晰,只有范兴汉一旁还陷入思索,看着窗外久久都没有反应。

“欸,范帮主,你怎么不说话?”

江闻扭过头不去看严父,唯独对着发愣的范兴汉说了起话来。

“没事,方才突然想起了些乱七八糟的事。”

范兴汉憨笑着绕过了这个话题,低头大口地飞快扒饭,吃起了丰盛的素斋。江闻见状也闭上了嘴,专心解决面前的饭菜,心里也暗暗感叹,果然这话说一半还得是和尚们厉害。

所谓话头禅、打机锋,指禅师或学人之间的互相勘辩、接引时的迅捷回答,带出一些别有深意的至理。在南禅中,这几乎成了主要的教学和修行方式。这种教学或修行方式,往往违背正常的逻辑关系,强行扭转话语的信息走向,让人感到突兀而惊诧,却又常常在峰回路转间恍然大悟。

就比如刚才天然和尚这句“大雨将至”,听着好似与眼下的情景没什么因果关系,既没有大雨也没有这么东西要来,可在未来时态的不可知状态下,细细思量却能凭空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来这里之前,江闻早就打听过天然和尚参禅的御用树,今天故意蹲在那里试探他,就为了挖掘出更多关于南少林的线索。而对方会不会也是知道了自己的来意,这才含糊不清地想表达什么?

江闻怀着机心而来,此时就像对着溶洞大喊了一声,重重叠叠的回音不可阻挡地传响起来,一石入水抖开万道波澜,让他瞬间感觉天然和尚口中所说,也是在试探于他。

什么是大雨?雨又从何来?莫非有扑天盖地如暴雨般的大事将要发生?

将至是多久?又为何将至?究竟具体是明年、明天、还是下一个时辰?

再进一步思索,假设上述的都是真的,那南少林全体潜藏起来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蕴酿这场风暴!?

经这样一深想,江闻瞬间就寝食难安了起来,就连光孝寺丹楹刻桷的庙殿、广州城鲜花着锦的街巷,都让人隐隐惶恐,仿佛脚下安忍不动的大地之下,幽暗无光的深海之中,也徘徊着某种不可描摹的存在,正缓缓张开着巨口,任由无数黄泉玄壤滚滚成流倾泻而入,永远不知饕足地等待着猎物……

“师父,你怎么不吃呀?你有什么心事吗?”

三个徒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端着饭碗凑到了这桌子周围。傅凝蝶探头探脑地一眼就看到了自家发呆的师父,开始打探起了八卦。而小石头向来是比较贴心的,见江闻没胃口吃饭甚至主动说道,“师父你要是吃不下了,饭菜可以给我。”

听到这话,文定默默放下了饭碗,将剩了大半的斋碗推到了小石头面前,主动说道。

“师兄,我吃不下了,

这些给你。”

傅凝蝶小心翼翼地护住自己的碗,连带把洪文定的饭碗都往回推了推。

“师兄他自己的都还没吃完呢,给他做什么呀。”

然后从碗里夹走两圈油面筋。

但自始至终,小石头都紧盯着江闻瞎扒拉着饭碗的动作,眼神一刻也没有移动过,随后语气笃定地对洪文定说道:“没事你不用管我,我等师父的饭就行了。”

“脑袋里能不能想点好,你这是吃定师父了是吧?!”

江闻听到这话气不打一处来,毫不客气地用筷子尾敲中小石头的脑袋,然后支起了招。

“自己吃自己的去,饿了自己再去排队打饭,你没看伙房的和尚在边上都打盹儿吗?”

小石头闻言大喜默默点头,继续加快扒饭的速度,一顿操作后就带了比洗过还干净的饭碗,又挤进排队打饭的队伍里去了。

范兴汉在边上看得哈哈大笑,江闻也心中暗笑,心中也只能承认有些东西确实不好猜。

话头禅和打机锋,说到底无外乎“道由心悟,不在言传;自家宝藏,何假外求”,皆根源于《华严经》“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佛法。

就像话头禅的倡导者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其本意在于针对当时呆板混杂的禅门,以语言形式开拓出一条崭新的参悟途径和方法,而这光孝寺中绕不开的六祖慧能更堪称此道源流。《坛经》记载慧能临死传授秘诀给弟子说:“若有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相除,更无去处”,显然就是运用语言技巧的禅理体现。

“算了不想了,缘分到了自然就会领悟到。又万一天然大师只是随口一说,根本没有具体的意思,我这不是庸人自扰吗?”江闻自言自语着慢慢想明白了,于是踏踏实实地吃起了饭。他等徒弟们都风卷残云地解决完碗里的素斋,这才打着饱嗝往斋堂外走去,决定利用时间参观下闻名遐迩的光孝寺,也就不纠结什么“大雨将至”的机锋了。

饭后的一行人走出斋堂,沿着小路西行经过了悉达太子殿和轮藏殿,参观着一处处的古迹。据《光孝寺志》载,光孝寺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南海时,这里世称虞苑。

虞翻在园里讲学并种了许多频婆树和苛子树,亦叫“苛林”。虞翻死后,施宅为寺,名曰:“制止寺”。随后历代翻修,如今的光孝寺建筑规模雄伟,已经为岭南丛林之冠。

但当他们走到戒堂和风幡堂之间的空荡旷阔位置,天上忽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几人还没反应过来,眨眼间雨势就越来越大,不断有粗旷的雨点从天上砸落,只听见四周都是瓦片石板炒豆子般作响的声音,噼里啪啦响作一团,寺中游人和居士们也乱作一团,纷纷躲到了大殿之中避雨。

而遇上天气忽变的几人还来不及躲闪,所处的位置又较为偏僻,站树底下在雷电交加很不安全,他们只好沿着光孝寺十一殿六堂三楼的独特格局,前往西边有屋檐房顶隐现的地方跑去,急寻一处屋顶的地方躲避。

没过多时来到西边离得最近的一座禅房,几人撞进这栋外表斑驳脱落的禅房外面,这才总算摆脱了暴雨的洗礼。

躲在屋檐下,几人敲门无人应答。江闻从破损的窗纸往里面看去,只见禅房中没有一尊佛像,只有一张剃发缁衣僧人的画像供在坛上,但因常年无人祭拜,帘幕神龛早已荒凉一片,黯然褪色。禅房中无床无几,只剩下一些拆卸调换的柱础并列而放,显然闲置了许久,乃至于充当杂物间在使用。

见里面没人,江闻毫不客气地抓住门上的铜锁,低头捣鼓了两下,锁头就咔嚓一整挣开落在了地上,陈旧的木门随手缓缓打开。

江闻毫无顾虑地走了进去,发现这处西禅房中灰尘并不多,显然经常有人洒扫尘埃。

“好家伙,原来是这么一个‘大雨将至’!”

范兴汉看着恶劣的天气慨然叹道。

严父还是有点顾虑不愿意进去,但范兴汉就没这么多讲究,摘下古怪的帽子擦着身上的水,嘴里还嘟囔着,显然是想通了刚才天然和尚说的话。

另外两个人闻言面面相觑,这时才发现自己可能真的想太多了。天然和尚可能真的只是想告诉他们,外面马上要变天下雨了,让他们快点回去罢了。

江闻觉得很是离谱,这和尚到底是算卦的还是天气预报的,怎么说下雨就下雨?刚才明明天朗气清、晌晴白日,出门的人也没想到要带伞这件事,天然和尚又是怎么一语成谶知道要下雨的的?

“范帮主稍为宽心吧,你该庆幸天然禅师说的不是‘凛冬将至’。”

江闻拧了拧衣服上的水迹,又看着外面越发暴烈的降水,“反正一时半会咱们也走不了,不如就在这里暂且休息,等天放晴了再走,你看如何?”

范兴汉平日里以叫花子身份行走江湖,自然随遇而安惯了,也不在意周遭环境的好坏,自顾自地就坐在了禅房中的柱础上,随手还招来小石头,表示要趁这个闲暇教他龙爪擒拿手。

江湖授艺,既有名份极重的师传徒弟,也有不拘礼节的切磋传授,为的只是流传名声、避免失传,范兴汉先是特意交待了小石头龙爪擒拿手是他家传的武学不可外传,就开始教会他拿窍打穴的方法。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一大一小两人在那里传授演练了两下,范兴汉的表情里就带上了一丝惊奇,看向小石头的目光也不禁有几分赞赏,似乎对他一点就通的状态很是意外。毕竟小石头原本就学到了招式,如今再掌握点火候,学起来自然是如虎添翼。

“江掌门,若不是被你捷足先登,我范某今天说什么也要把这孩子拐作徒弟。”

范兴汉惋惜无比地叹气道,用力拍了拍小石头看似羸弱的身板,“就这样的好苗子,你到底是怎么找到的?”

江闻哈哈一笑,自然不会透露给他小石头体验派学习法的内情,反而好奇地说道,“范帮主,我从关帝庙门口就有点好奇。在几个徒弟中,你好像格外青睐我这大徒弟?”

范兴汉闻言一愣,然后才摩挲着手掌,略显失落地看着小石头走到江闻的身边。

“哎,我看这孩子与我小时候颇为相似,就起了几分爱才之心。你别看他外表木讷不能言,实则心里通透,长大了必定比我要有出息。”

江闻则又是哈哈一笑,挥手招来傅凝蝶和洪文定,对着范兴汉说道:“范帮主既然有伯乐之才,不如有人帮我看看这两个徒弟,又是什么成色?”

“范某不懂什么识人,只是早年也有几个好兄弟,看着相似罢了。”

外表粗旷的范兴汉嘿然不语,故意抬眼打量了许久,才半明不白地说道:“我看贵派这两位弟子也不同凡响,大的心思细腻、有胆有谋,小的聪明颖悟、机智百出。有这三人鼎足而立,只消师父一碗水端平,同门感情和睦,武夷派何愁大业不成。”花花轿子人抬人,范兴汉这么夸奖三个徒弟,江闻就乐乐呵呵地默认了下来,反手也主动吹捧起兴汉丐帮在汉阳一带的种种义事,给足了对方面子,两人这才继续聊了下去。

范兴汉聊得兴起,便从怀里偷偷取出一壶小酒,伸手又变出两个小酒杯X两人就这样躲在禅房里,你一杯我一杯地小酌了起来。

“好酒。范帮主,兴汉丐帮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莫非冠的是你的名讳?”

随着话题一多,江闻就又忍不住八卦了起来。打一开始他就觉得这个帮名有点离谱,这就跟少林、武当改叫达摩派、君宝派一样,掌门不觉得被人挂在嘴上,自己身上会起鸡皮疙瘩吗?

范兴汉闻言赧然,连忙摆手示意。

“误会了江掌门!兴汉丐帮的‘兴汉’两字,乃是指的汉家正统之意,百年前就这么叫了,与范某并无干系,真要说起来,反而是范某的名字借了光。”

范兴汉这么说就很清楚了,其实是湖北丐帮的“兴汉”两字挂用在前,他本人起名在后,并且他还是有意改做这个名字的,显然也在掩饰自己的本来名姓,换来行走江湖的一些方便。

但沦落丐帮这件事,可以说是三教九流中比较不堪的一种,范兴汉一身武功也算出类拔萃,又有龙爪擒拿手这样家传的独门武学,如今却毫无怨言地以乞丐自居,年纪不小了还既不成家也不蓄产业,这就让江闻很好奇背后的原因,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范兴汉闷了一口酒,盯着一旁切磋打闹的三个孩子沉默了一会,显然不打算解释他沦落丐帮的缘由,江闻就换了个话题,问起了他到广州的用意。

“范帮主,你这次冒然来到广州城,我觉得甚为不妥。就算是吴六奇总兵真的有心让位,我看尚家也不一定会应允——这座城是刮风还是下雨,终究还是得看尚家的。”

门外仍旧风雨飘摇,几株苛子树在暴雨中颤抖不已,椭圆形的小叶在冬季里十不存一,暴露出光秃秃的树干,禅房外另一旁的频婆树却枝叶繁茂,身处严冬依然常绿,显然根深蒂固毫未被撼动,两者经风冒雨高下立判。

禅房窗外雨珠乱跳,范兴汉默默点头,又忽然摇头,突然指着禅房外说道:“江掌门,尚家自然是庞然大物,可你是否知道尚可喜他惧谁?”

江闻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清廷?郑家?云南的永历帝?这倒还请指教。”

范兴汉抚摸着粗糙的柱础,听到江闻报出的答案却缓缓摇头。

“尚家对于清廷,犹如婴孩之见父母,对于郑家,犹如猛犬之见豺狼,对于永历,犹如富家翁之见穷亲戚,说到底都是势力使然罢了,并非惧也。”

范兴汉用了一连串古怪的比喻,让江闻都大开眼界。

清廷打尚家确实是大人打小孩,毕竟尚可喜发家的一切都是满洲人给的,说起来和父母育儿也没什么差别。盘踞闽粤之间的郑家,就像是伺机而来的饿狼,随时会瞄准尚可喜管辖的膏腴之地咬下一口,让他心疼肉痛,而清廷所乐见的,也是两者打生打死、相互制衡。

最后转进千里、远狩云南的南明永历皇帝,他的死活跟尚可喜的关系其实就真的不大了——负责追杀永历是吴三桂的事,只要永历不像几年前一样派人来打他主意,尚可喜是绝对不会有什么主动进攻的想法的。

范兴汉缓缓抬起头:“吴六奇当初也曾流落丐帮,和不少兄弟都有交情,有一日托人找到了我,说尚可喜最畏惧的人下落就在他手里,他打算去谈个条件,讨到好处就给兴汉帮,他也好趁机从关帝会脱身。”

“原来如此。那尚可喜所畏惧的是谁呢?”江闻踏踏实实地请教道。

范兴汉沉默了良久,最后居然也摇起了头,这可把江闻彻底整糊涂了。

“吴六奇当初没告诉我,我也还在猜这人是谁。今天来到光孝寺,我本来也想跟天然禅师请教一下这件事,又或许他会知道吴六奇的下落——可惜天然方丈显然不愿意开口。”

范兴汉缓缓说道。

江闻微微皱眉:“你是说,天然禅师知道谁说尚可喜畏惧的人?”

一个可以用来威胁尚可喜,或者和尚可喜交换条件的消息?这倒是江闻所没想道的地方。吴六奇难道是知道的太多,被尚可喜灭口了?但这个理由,似乎也能解释,天然和尚敢于同情并庇护明季抗清人士的原因。

酒酣耳热的江闻忍不住想,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办法,换取尚可喜对耿精忠袭爵的支持。但这样的消息真的存在么?

面对江闻的质疑,范兴汉确定无比地说道:“不仅知道,还比吴六奇知道的更早。这件事毋庸置疑。”

照范兴汉说,顺治六年十月满清大军抵达广州,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攻下城池,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率清军攻陷广州之后,屠城十日尸横遍地,据说就是天然禅师孤身一人前去,说服了尚可喜收手止杀。

而攻陷广州后大规模的屠杀,据说也让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尚可喜从此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噩梦之中,终日不得安宁的他,经常流连于各种各样的寺庙道观,企图能获得心灵的平静。而据吴六奇所说,就是在这光孝寺中,尚可喜又遇到了当时的住持天然和尚。 在天然和尚的点拨下尚可喜幡然醒悟,他听从了天然和尚的劝导,牵头扩建寺庙以超度在十日屠城中屈死的亡魂。

天然和尚也趁尚可喜的支持,广结善缘,发动更多人募捐,官府内外掀起募捐热潮,乃至于尚可喜的妻子王妃舒氏捐建大雄宝殿,尚可喜本人捐资建天王殿,总兵许尔显捐资建韦驮殿、伽蓝殿,广东巡抚刘秉权捐资建山门……

如果吴六奇所说属实,天然和尚之所以能让杀人如麻的尚可喜迎从佛法教诲,所依靠的就是他手中那个,足以让尚可喜寝食难安、畏惧忧虑者的消息。

这一切太过不合理,但在完全不合理中的一丝顺理成章,又让人有些情不自禁地觉得其中大有玄机。

酒喝完了,门外的雨也渐渐停了。

铅色的天空却没有放晴的迹象,层层叠叠的浓云随时都像要滴出水来,高悬在人们的头顶上,蕴酿着下一场随时可能到来的大雨。

或许这便是大雨将至,而困在寺中的人也只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一同踩过累漫及膝的积水,各自回家去了。

“风把这个门都吹开了?还好发现了,否则师父知道又要责怪我了……”

小沙弥路过西禅房,看见大门敞开着连忙要上去关门。

小沙弥脚步匆忙而泥泞,唯独见到那张剃发缁衣的僧人画像时他稍稍犹豫,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后再次落锁,这间荒废的禅房便复归于岑寂之中,渐渐隐入昏夜之中。

喜欢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请大家收藏:()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更新速度最快。

第七十一章 离衣宿夕晖第五十五章 烟姿入远楼第五十二章 晓梦有心惊第一百三十章 岂知穷海看飞龙第三十三章 太极云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郎白璧为谁连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绝逾参辰第九十六章 渔郎入洞天第一十七章 夜半虚席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二十二章 武夷真形第五十一章 清风无闲时第四十八章 龙吟怪谈(下)第四十七章 龙吟怪谈(中)第五十九章 几度降神仙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读二句书第四十一章 苦海无边第一百三十九章 若浮海而望碣石第二百一十七章 风吹山角晦还明第一百三十三章 休招闲客夜贪棋第二章 天涯萧索第九十四章 詄荡天门开第九十三章 碨?具素螺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读二句书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涯不远衡门深第一百八十章 相煎何太急第一百九十章 兵甲误苍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读二句书第四十八章 龙吟怪谈(下)第三十九章 胎卵湿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盖尽人间恶路岐第七十三章 端为谢杨朱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万古共惊嗟第一百四十五章 怜君何事到天涯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重恩怨属名流第八章 胜负之间第九十八章 羽化竟何在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叶乱纷纷第三十二章 赌斗开始第一章 青山隐隐第八十五章 仙人抚我顶第二百一十五章 泥上偶然留指爪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见五陵豪杰墓第一百一十五章 烟塍雾圹时泣鬼第一百六十七章 小扇扑流萤第八十八章 天机六甲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长秋古宅空形影第二百零九章 老僧相伴有烟霞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间望玉钩第一百七十四章 君与古人齐第三十四章 少林武当第一百八十六章 低云愁广隰第一百九十八章 吴钩霜雪明第七十三章 端为谢杨朱第二百零五章 禅心已作沾泥絮第五十章 江湖琐事第二百一十章 谁念幽寒坐呜呃第一百零五章 柔处须防绵里针第一百三十章 岂知穷海看飞龙第三章 兄弟阋墙第二百二十七章 身似西方无量佛(上)第一百零二章 不知谁续广寒游第一百四十一章 比讶渔阳结怨恨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灵亦妒鬼蜮灾第一百八十四章 古刹疏钟度第六十九章 憔悴望神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功名归堕甑第一百一十章 能忆天涯万里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见五陵豪杰墓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夜西风共白头第一百六十五章 江峡绕蛟螭第七十八章 机诈不肆巧第八十三章 对客小垂手第一百六十章 相逢红尘内第一百五十章 棋罢不知人换世第二百二十五章 若教眼底无离恨第八十五章 仙人抚我顶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坟鬼唱诗第一百七十章 尘忧未能整第二百二十七章 身似西方无量佛(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断红尘路(补发)第五章 分道扬镳第五十六章 梦入少年丛第七十二章 华堂良宴开第二百一十一章 机关用尽不如君第六十二章 相逢应不识第二百二十四章 自将磨洗认前朝第五十五章 烟姿入远楼第五十七章 还家草晞晞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见五陵豪杰墓第二十八章 蛇鹤八步第四十七章 龙吟怪谈(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莫思身外无穷事(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小扇扑流萤第一百一十五章 烟塍雾圹时泣鬼第四十五章 六牙七支第二百零六章 览察草木犹未得第一百八十九章 秦王扫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