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虚名无处逃

站在南越国墓室恢弘的大门前,有一道身影正幽幽发话,俨然是深埋地下墓穴中千年未灭的一缕幽魂,正质问着胆敢来犯的不速之客。

“究竟是谁动的手?”

这处墓穴洞内空间巨大,周遭石壁造型粗犷,许多墓室扇门尚未开启,隐约可见的一角摆放着一尊巨大的蛇纹铜鼎,大量年深日久硬脆枯黄的骨骼层叠铺垫,都是当年修建墓穴后殉葬的奴隶残骸。

从石井壁上的暗门进入阴森冰冷的地下宫殿,举火四望之下,观者顿时沉浸在眼前景象带来的惊叹之中,心中并举的是毛骨悚然的恐惧与眼花缭乱的冲击——

只见彩绘墓室壁画宛如昨日才绘就,数不清的青铜器物和古玉饰品在火把照耀下发出璀璨的光芒,尤其保存完好的青铜编钟让人为之一震,墓室的石门半掩着,仿佛只需要一声轻唤,尸骨早已朽坏的乐师舞姬就会从侧门鱼贯而出,再次演奏出独属于当年赵佗城的盛况。

李行合身上的缯袍被雨水浇透,此时正躲在墙角,面对发问更是无意回答,他知道先前设计捉拿不成,如今两人最后的伪善撕破,说不得就将面临一番严刑拷打。

“这件事真不怪我……”

李行合抖动着身体试图恢复体温,眼珠乱转使劲回忆着某些细节,“我只是在三元宫旧址挖井不小心打穿了甬道墓顶,这才发现了这座王侯大墓。平南王府担心有变,早早就让人暂且封闭,并未多做探掘……”

“在荒山野岭挖井?”

声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谬误,同样浸透雨水的衣物却在飞快蒸干,一缕缕白汽飘舞,很快消散在墓穴陈腐的空气中。

江闻藏身黑暗中掩盖神情,这次他不想说太多话。

他察觉李行合还在故意诈他的消息,面前这人极其擅长编造故事,更懂得在天花乱坠中伪装出对方想要听见的消息,伺机套取对方的情报。李行合说了一百句,那也只是他想让你知道的一百句,而对方说的只言片语,却很可能正是他亟需知道的消息。

这门附下讪上的功夫在江湖术士之中流传甚广,平日里说到贵人痒处总能多赚得碎银几两,但像如此登峰造极的却没有几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行合才能有三言两语间便被人引为知己的神效,无论站在谁面前都能如鱼得水。

临渊羡鱼,

你永远不知道谁才是鱼。

“事情是这样的,王爷近来身体抱恙,早年暗疾复发,于是派人寻访晋代鲍太守留下,那口炼丹煮药的虬龙古井。”

“原本我在三元宫西隅已经,寻到了传闻中可治百病的鲍姑井和道家练功碑,可王爷查访到此处仅仅是前明重修的新址,并非原址原物,于遣我继续寻访,这才有此番遭遇……”

李行合三言两句间,又透露出了许多重要的消息,铺陈出了一个条理清晰的故事。

晋代南海太守鲍靓字太玄,在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于蒋山遇真人阴长生,授尸解术,后赴广州任南海郡太守,是最早把道教丹鼎派传入岭南的人。他修越岗院传教炼丹成为一代宗师,而其独生女潜光世称鲍姑,也是一代医学大家。

尚可喜的求医问药寄托于古人,倒不全是病急乱投医。因为南海太守鲍靓除了本身就大名鼎鼎,还因为道号抱朴子的道家仙翁葛洪,既是他的徒弟也是他的女婿!

二十四岁的葛洪拜师鲍靓后,一方面继承了葛家世传葛玄天师的道法,另一方面又有南海太守鲍靓身上仙人阴长生的道统,这才将医理和道法都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葛洪提出了神仙可学,并且把仙分为三等,即天仙、地仙、尸解仙。葛洪曰:“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又称李少君、费长房、李意期等仙人“皆尸解者也”。

仔细想来,李行合所说的确切消息,无不贴合他所提及尚可喜“身体抱恙”的细节,更让江闻也无法察觉出其中的破绽。

同时这个发掘古墓的过程也颇耐考究,和许多后世考古的线索都能一一对应。

三元宫的前身因在城北之故,俗称作北庙,相传它也是赵王庙,是为奉祀南越王赵佗而兴建的寺庙,北庙旧址在象岗,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前后,南越国灭亡后北庙渐废。

直到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信奉道教,他才在原北庙旧址建造了越岗院,用于传授道家学说。当时,葛洪投其门下钻研道术,并娶其女鲍姑为妻。

三元宫与南越国古墓同在象岗,这些线索暗合传闻,足以看出尚可喜寻井治病是真,醉心求仙也未必是假,他依托着番禺城中的种种便利,看来已经铁了心要找到延年益寿的秘方了!

江闻微微一笑,在不经意间亮出了腰间的青铜剑柄。

“李真人,你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些。”

“江大侠实不相瞒,我怀疑尚老王爷早就知道这里的存在,当日派遣我寻掘三元宫旧址,也不过是明知故犯的举动……”

李行合似乎又在顺着江闻的意思说话。明明对方一言不发,身形表情都深藏在阴影之中,面前这个江湖术士却能一语道出江闻最感兴趣的话题。

“怎么说?”

江闻缓缓从黑暗处走出,身上的鬼气尽消,孤身站在挤压断裂的石门前,抬头望着墙上恢弘的彩色壁画。

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又被读出来了,但是江闻并不在意,因为他还有很多消息没说出口。只要自己不开口,对方也只能继续凭借猜测分析自己,只要不落入圈套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对方就始终无法得到想要的反馈。

“开启南越王墓室当日,有数声龙吟从墓底传出,又似乎有万丈黑水正鼓波而来。井中挖出的大木刻削平正,皆非人力能为,木纹上面还有腥涎缠绕,极为可怖。”

李行合言之凿凿地说道:“因此,尚老王爷当日只从墓中拿走了阳燧铜镜、方诸玉杯,便下令封锁此处,有人胆敢进入则杀无赦。可我见墓中器物风格迥异中原之物,忍不住多研究了一会儿……”

江闻摸了摸腰间的蟠虺纹玉璜,看着他说道:“研究?怕不是还带走细看了吧?”

李行合大囧,连忙继续着方才的话题。

“江大侠,其实我是发现尚老王爷房中有两件事物,造物形制与这座墓中的南越风格极为相似,故而有此猜测的。”

“什么东西?”江闻问道。

李行合连忙说道:“一个是尚老王爷的鎏金凸瓣银药盒,此物由尚老王爷昼夜携带,不曾离开身边片刻。还有一物是老王爷房间内的船纹羽人铜提桶,上面嵌刻旌旗羽人乘船出海,平日里他只用来盛水洗手,却从来都没下人敢碰。”

“我听尚老王爷谈起过,就是这些东西让他重焕青春,得以镇守广州十年之久。如今想来很可能就出自这座古墓。但老王爷身上如今竟隐约有尸斑痕迹,又迫不及待找吉穴安葬,我怀疑是想行尸解避祸的假死之法……”

江闻没有说话,只是将这件事情牢牢的记了下来——看来尚可喜想研究的不止鲍靓的道法,还有赵佗的延年益寿之术。

据载,统一岭南的秦将赵佗本常山真定人,很可能还是常山赵子龙的赵姓先祖。赵佗乘秦末中原农民大起义的战乱之机,接掌任嚣死后的南海郡尉之职,分兵绝秦通岭南的直道,与中原断绝往来。随后更于汉高祖四年据岭南三郡,建南越国,都番禺。南越国共传五世,九十三年,至元鼎六年才为武帝所灭。

史书上对于赵佗寿数的记载模糊不清,其中最确切的判断依据最早见于《史记集解》:“越王赵佗以建元四年卒,尔时汉兴七十年,佗盖百岁矣。”

根据史料记载,赵佗在公元前219年担任秦军副将征伐岭南,到了汉武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36年逝世,这样一共是83年。而一个副将的年龄大概是二十岁左右,所以保守估计赵佗活了103岁!

也曾有人怀疑,赵佗的在位时间问题,是否为岭南音讯隔跨山海的误传,又或者二代国君登基的记录被隐去,导致历史信息出现的偏差。

吕思勉等学者更是对《史记集解》中有关赵佗百岁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论据,在于史书中从汉朝使者陆贾第二次入越,到赵眜继位长达四十年的空白。因此有学者认为,南越国掌权者可能担心赵眜继位之初政局不稳,为防汉朝起兼并之心,所以隐瞒了赵佗去世的消息。

但有趣的是经过现代科技分析,南越第二代皇帝遗骸经鉴定判断,死亡年龄约35-45岁,与史书上赵眜的寿命相吻合,而非是个八十岁的老人。

同时史书中并无“佗之子亦尝为王”一事的记载,由此推知传说中南越国第二代国君赵眜,从年龄上看和赵佗也只能是祖孙关系,乃至于不算是长孙,赵佗恐怕是实实在在地熬死了九个儿子,最后才把王位传给了孙辈!

那么问题来了,秦汉时期地方上能出现一个百岁老人,都已经是人型祥瑞的程度,而直到唐代以前,岭南依旧是荆棘遍地,森林茫茫,猛兽出没,毒瘴遍野,台风、雷震、碱潮、干旱、虫灾、瘟疫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所以长期被视为边远蛮荒之地、瘴疠之乡、化外之境。

那么赵佗这位乱世崛起的北地之人,为何能在秦末瘴疠遍地的岭南活到百岁之久?尚可喜应该也知道升仙不朽太过缥缈,哪里比得上实打实的延年益寿,那么赵佗的墓中会不会就藏着其中的秘密?

风水宝地不可或缺,尚可喜又一边搜寻三元宫鲍靓、葛洪留下的痕迹,一边又保藏着南越国的古物,莫非真的也打算在阳寿终结之前,成为葛洪口中的“尸解仙”?

“有趣,十分有趣。”

江闻说话,李行合错愕,一切都发生在分秒之间,这一次两人都暴露在微弱的火光之下,了然与迷惑的神色却相互对掉了。

这个附下讪上的本事对方会,江闻当然也能领悟一二,况且他的脑子里还有来自日后的知识支撑,当即分析出了不少东西——比如尚可喜可能真的因为某种原因,未曾深入发掘古墓。

因为只要他们打开过墓主的棺椁,就会在丝缕玉衣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发现一枚时隔千年、却仍熠熠生辉的蟠龙金印“文帝行玺”,这是南越国当年僭称帝玺的证据,也是墓主人南越国第二代国君身份的象征。

如果他们开掘过,就应该已经发现脚下这座古墓,并非南越王赵佗墓才对!

脚下的象岗位于越秀山西麓,如今只是一座并不高大的小山坡,形如卧象,早在秦汉时期,它还与越秀山连为一体,树木参天,溪流淙淙,可谓山明水秀的风水宝地,故此南越国的第二任国主才会将坟墓修在这里。

风水宝地或许真的福缘深厚。

明洪武年间,朝廷想将番禺古城三城合一,便将北城向北继续扩大延伸五里,象岗也随之被凿穿,彻底脱离了相连的越秀山,但这样浩大的工程,却没有伤及这座深藏山腹陵墓的一砖一瓦。

到了顺治年间,反清归明的李成栋为了抵挡两王入粤,又把这里变成了防守要地,与北边的保极、永宁、耆定三处炮台互为接应,岗上山林被砍伐一空,就地修建了巩极炮台,以此保护广州北城,却也无形中给象岗中的陵墓添了一个保护壳。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解放军入驻这里后看中象岗战略位置的优势,在此地开挖掩体作为军事禁区,又是几十年的潜藏地底,直到1983年6月一支工程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轰轰作响的挖掘机才打破了墓穴中亘古不变的死寂,也打碎了南越文王在地宫中隐藏千年、莺歌燕舞的美梦……

“李真人,你说的这些我不感兴趣,我今天请你来只是为了参详一件事……”

江闻昂首而立,道袍上一尘不染,丝毫不被长生久视所迷惑。

李行合忽然感觉到有些窒息,那是一种生死濒临的压迫感,仿佛有剑刃抵在喉咙,轻微的刺痛感与浓烈的血味被凭空臆造,并且很有可能就此实现。

他知道,如果自己说出的东西对方并不兴趣,那么自己很可能已经丧失了再尝试一次的机会,而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人下场只有一个。

但在李行合眼中,长生久视是无人能够抗拒的诱惑。像这般足以打动尚可喜的秘密,为什么会在江闻面前碰壁,被他弃之如敝屣呢?

“我需要一个让尚可喜听话的办法。”

江闻缓缓说道。

…………

低沉的说话声在幽暗房间响起,四处飘荡着血腥味、哀嚎声和让人毛骨悚然的叹息,可明明与这里的一墙之隔的地方,就是一座香烟缭绕、梵唱不衰的禅林。

“究竟是谁动的手……”

百十人同处一间废殿之中,墙壁窗户都被木板钉死,众人身上也带着沉重的镣铐,乃至于只能伏地蜷行。黑暗中没有人知道是谁发声,更没有人敢开口附和这个问题,只能将胸臆中千回百转的相同问题不断重复,同时也冷冷看着下一个被打的皮开肉绽的人会是谁。

周隆躲在牢房的角落里,感叹幸好自己练的是少林金刚功法,浑身皮肉早就经历过千锤百炼,如今后背伤势看似惨烈,实际上不过是受了点皮外伤,出去将养两天也就好了。

平南王府也很有意思。

他们把抓来的武林人士有意区分,并根据身上练武的痕迹分门别类关押,有意区分出使用刀剑的高手。如今这处关押的都是拳脚功夫的行家,与另一处缉拿刀剑高手的囚牢遥遥相隔,周隆也不知道对面情况。

但至少在周隆这边,尚可喜的手下拷掠极有目的性,大概是存着招揽麾下的想法,因而并未用上那些伤筋动骨的大刑,只是不停抓人拷打审讯,却不给一丁点吃喝,只待这些人的意志被瓦解殆尽,主动投降屈服。

周隆暗暗感叹这哪里审人,分明用的是熬鹰的法子,幸好自己身体壮扛得住,每次被打也叫得最凄惨。像这样再撑两天估计就会有人来唱红脸,到时候自己满口答应投效就是了。

可显而易见的是,牢里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总有人会因为骨头太硬被人重点照顾。比如他先前看见范兴汉被人带了出去,许久才一身是伤地放了回来。

“范帮主,俺这里还藏了点金疮药粉,你赶紧把药涂上靠着墙睡,别被外人给发现了。”

周隆凭微弱的光线辨认着众人,终于摸到了一个伤势颇重的人边上,用上自己最小的声音说着,“广州近来风寒湿热,万一在牢里疽毒内陷、瘀热相交,得了骨疽可就难办了……”

周隆常年练功,随身常准备着伤药,这次正好拿来广做人情。

“多谢尊驾厚爱。”

侧躺在地上的人因为外伤气血亏损、欲嗳难伸,浑噩中伸手接过伤药自行涂抹,过了良久才迟钝地转头,略带疑惑地看着对方。

“……你刚才叫我什么?”

周隆忽觉不对劲,于是眯起眼使劲打量,这才发现面前的人显得年轻一些,竟然不是范兴汉,而是同样方面阔口、相貌粗豪的文泰来。

正巧两人如今是一样的邋里邋遢、须发蓬乱,昏暗模糊之中竟让周隆这般眼尖的人都误认了。

“……俺叫您文大侠呀!”

周隆连忙改口,趁势就往他的身旁一坐,低声嘘问起了他身上的伤势。

拳脚功夫的高手中,此时以奔雷手文泰来最负盛名,因此这次也被“特别关照”,不知为何以常人两倍的频率拷打审问,要逼他说出刺客的下落。但文泰来不愧为一条硬汉,竟然是丝毫都未开口,也不曾透露红花会另外几位当家的下落,这才被人无可奈何地放了回来。

只不过按周隆的隐约猜测,平南王府会不会也是认错了人,所以把范兴汉那份拷打全算在了文泰来身上?

可这样的话就更奇怪了,范兴汉自先前被人带出去,似乎就没有再回来过,难不成已经成功越狱了?

“文大侠,你是怎么被抓进来的?”

周隆有些好奇,像文泰来这般身手利落之人,独身杀出重围根本不是难事,不应该落在平南王府手中才对。总不会跟自己一样,是被官兵堵在巷子里瓮中捉鳖的吧?

文泰来没有说话,出于对红花会兄弟的感情,他并不想告诉别人自己是为了掩护武功不济的武诸葛徐天宏,才被人以锁链暗算、捆缚捉住的。

黑暗中依旧沉默着,但周隆知道一定有许多人正看向这里,竖起耳朵听着,不管文泰来愿不愿意回答,他都要面对这个僵局。

于是周隆犹豫了一会儿,缓缓说出另一个疑问。

“文大侠,据说刺客里有一名用剑高手,你说会不会……”

黑暗的牢房中连呼吸声都停止了,佯睡的文泰来转过身坐起,眉目具是厉色,扯动得手上的镣铐也咯吱咯吱作响。

在场的武林人士已经分成了不同的团体,除了自己相熟、近来一同行动的亲友一概不相信,他们也各自认为是其他人谋划的刺杀,致使黑锅波及牵连到了自己。

说来说去,每个人只相信自己所见所闻,却不相信别人的赌咒发誓,但是谁也说不出刺杀尚可喜的理由,更拿不出确切的证据检举揭发,因而只能各自闭口不言,互相狐疑地审视着。

在这些猜测中呼声最高的,似乎就是红花会。

他们不管是武学高手的数量、人员配置的规模、擅长领域的分配,似乎都最满足刺客的身份,至少不用像别的门派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凑足如此豪华的阵容。

察觉到气氛骤然僵硬,文泰来浓眉紧皱,声音中满是不解。

“你们怀疑无尘道长?”

周隆赶忙解释道:“不敢不敢,俺只是好奇三天前无尘道长,是否一直和你们在一块……”

委婉的表达并不能让文泰来满意,于是他略微提高了音调,同时也吸引住了同囚其他人的注意力。

“绝不可能是无尘道长,这几日他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文泰来的话掷地有声,“你们难道不知道,道长虽然剑术超群却断了一臂,舞剑时躯体行动与常人不同,施展快剑更是需要手足并用,迥异寻常模样,这事决计做不得假!”

黑暗中一片沉默,随即则是难以分辨的窃窃私语。

文泰来解释的说法确实极具说服力。无尘道长失了一臂,使剑之时只能频频以足踏地,借力之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再以连环迷踪腿隐藏出剑的预兆,姿态与寻常高手迥异。

如果当日出手的人用的是无尘道长的追魂夺命剑,那么他几乎没有蒙面的必要,光是摆动的空荡袖管就会瞬间暴露身份。

文泰来说完这一切,翻了个身继续假装睡觉,但他的内心远没有表面上的这么镇静。

刚才的解释是出于兄弟情义,特意为无尘道长洗脱冤屈的,但实际上刺杀尚可喜事件发生当日,红花会如他们所料正潜伏在光孝寺外围,本身也在寻找机会刺杀尚可喜。

文泰来还记得阴雨连绵之际,他正凝神观望光孝寺门前的那队王府车马,而身后的陈家洛正与几位当家激烈讨论如何行事,又该如何才能保全大局。

文泰来本想回身参与商议,但让文泰来瞠目结舌的是,早在他们伺机发难之前,光孝寺中忽然抢先传出了阵阵怪响,跨过院墙,他们真切地见到一名武功高手仗剑杀入其中,招法变化莫测、刚柔并济,只差一点就将尚可喜斩杀当场。

在这种情形下,陈家洛终于下定决心要动手,此时却又冒出了好几批刺客,似乎也被乱局撞作一团,蒙面刺客们相互干扰着,最终搅和成了门口混乱一片的打斗,等到尘埃落定时情况不妙,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刺客才作鸟兽散,连带着红花会也只好铩羽而归。

依文泰来所见,当日并非只有一伙刺客,而是至少有三四批不同身份、相同来意的刺客汇聚一堂,因剑术高手的妄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才最终演化为当日扑朔迷离的刺杀行动。

因此传闻中说什么刺客配合精妙、调度有方, 完全是因缘际会制造的一场误会,他也说不清楚的是当日那些刺客,如今会不会一齐被关在这处便殿之中,此时故作无辜地想要撇清关系,把脏水泼到红花会身上……

“那到底会是谁呢?”

周隆颓然靠在墙边,“城中用剑的高手就那么几个,总不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吧……”

相互怀疑、相互猜忌还在蔓延,并未因无尘道长嫌疑的洗脱而消解,众人反而更加急切地想要找到新的怀疑对象。

此时的黑暗中忽然有人说道。

“广州府中的用剑高手大多名声在外,唯独有一人我们从未见过他用剑,却赢下了偌大一个名声。这做法我先前还不甚理解,如今看来却是嫌疑重重。”

门廊雨声敲打着钉死的窗棂,众人沉默不语着,缓缓回忆起三日前同样汇聚一堂的场面之中,似乎确实是有一个被交口称赞的武林人士声名鹊起,同时也被冠以某个与剑有关的名号……

第五十五章 烟姿入远楼第二章 天涯萧索第二十三章 初战无果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绝逾参辰第六十九章 憔悴望神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何为久留兹第二百零九章 老僧相伴有烟霞第九十一章 迷雾失楼台第二百二十四章 自将磨洗认前朝第三十七章 孰是孰非第八十九章 燕飞东西去第九十六章 渔郎入洞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长秋古宅空形影第二百二十一章 盖尽人间恶路岐第二十七章 天北密传第一百二十四章 死生一度人皆有第一十五章 荒村夜影第一百二十五章 山北雨冷麒麟悲第一百六十九章 何为久留兹第四十三章 因陀罗抓第一百七十二章 吹雨入寒窗第二十二章 武夷真形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坟鬼唱诗第一百九十七章 河上有丈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仙佛二未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何事一青袍第三十八章 六道之外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似西方无量佛(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休招闲客夜贪棋第五十五章 烟姿入远楼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坟鬼唱诗第三十六章 凿齿之民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里金刀血未干第二百三十一章 占得杏梁安稳处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重恩怨属名流第一十三章 合作初始第九十四章 詄荡天门开第一十一章 全都乱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计不决者名不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胡尘暗天道路长第一百五十四章 楚客不堪听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皎惊乌栖不定第八十三章 对客小垂手第七十九章 偶坐为林泉第一百九十五章 洪波迷旧国第一百四十四章 入云深处亦沾衣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灵亦妒鬼蜮灾第一百八十章 相煎何太急第八十七章 耿耿寒星下第六十五章 心期到下弦第一百七十六章 何事一青袍第一百零一章 却向山中访赤松第二十三章 初战无果第二百二十四章 自将磨洗认前朝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为莫知休第一百五十九章 明月短松冈第六十四章 英雄谁敌手第六十七章 柴门人不到第三十二章 赌斗开始第一百三十八 蠖屈螭盘顾视闲第二十四章 梁上君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幽鬼神茫昧然。第一百一十三章 剥极而复参九阳第一百九十二章 清耳敬亭猿第五十六章 梦入少年丛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重恩怨属名流第二百二十章 只今怀树更怀人第五十二章 晓梦有心惊第八章 胜负之间第一百零六章 自言汉剑当飞去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灵亦妒鬼蜮灾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晶宫里并骨寒第一百八十二章 仙佛二未成第二百零四章 三载功夫一藏经第一百零二章 不知谁续广寒游第二百零四章 三载功夫一藏经第一百三十章 岂知穷海看飞龙第八十一章 仙骨无寒暑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朝须近玉炉烟第一百八十三章 万古共惊嗟第一百五十九章 明月短松冈第二章 天涯萧索第二百三十四章 莫思身外无穷事(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别有人间行路难第二百一十五章 泥上偶然留指爪第六十三章 天涯沦落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仙佛二未成第四十章 世系不详第一百一十七章 永夜角声悲自语第一百九十五章 洪波迷旧国第二章 天涯萧索第六章 名师高徒第一百六十章 相逢红尘内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里金刀血未干第七十九章 偶坐为林泉第八十六章 扬浪动云根第七十三章 端为谢杨朱第三十六章 凿齿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