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族长被出族

父女两人也没有什么食不语的讲究,李静宜执壶为李远山跟自己一人斟了一杯酒,“女儿今儿过来,是有一事想问父亲。”

李静宜将从丁氏那里听来的消息说了,“三叔信上并没有写后来怎么样了,女儿想父亲一定是知道的。”

李远山自然知道,为了永除后患,罗大陪着李远堂去通县的时候,已经得了李远山的吩咐了,“你是说那些苦主儿?自然是有冤伸冤,有仇报仇,这些年李氏族人仗着咱们京城这几房,可没少做缺德事儿,通山的百姓是慑于侯府的威势,敢怒不敢言,而历任的地方官,又有几个会为了几个百姓,来得罪咱们侯府?百姓不敢告,告了没人敢管,竟然将那些人的胆子养的越来越肥了。”

所以这次李远山不单单是过去分宗去了,还要彻底将李侯村儿给整治了,李忠孝逼死人命不算,他与儿媳有染的事一出来,小儿媳立时就悬了梁了,身边的丫鬟出首,小儿媳是被李忠孝所逼,不得不从。

李忠孝是李氏的族长,他给幼子娶的媳妇,娘家虽不是读书人家,但也是良田千倾,佃户无数的大户,这下女儿就这么没了,还被了个**的名声,如何肯跟李家甘休,也不去衙门告状,直接带着家里的长工佃户,杀气腾腾的闯到李侯村儿,连门都没敲,直接拿着锄头砸了进去!

一家之主李忠孝在县大牢里,长子从书院还没有赶回来,次子李远桥在任上,幼子嘛,媳妇死了,头上戴着亲爹送的绿帽子,人已经傻了,李家可不就只剩妇孺了?

而李侯村儿因为分族产的事几个房头更跟仇人一样,甚至连李忠孝杀婢之事,都是堂兄弟捅出来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只关好自家门户,爬在墙头儿上看热闹,这种将族产恨不得都搂到自己家里的族长,越倒霉族人才越高兴呢!

等亲家心满意足的离去之时,李家已经被打被砸的一片狼藉,更不知道丢了多少财物,等李家人整理清点完之后,李忠孝的长子才从书院赶到了家里,而他也不必再回去了,他所就读的书院的山长,已经听说了李家出的丑事,直接将他叫了过去,说是在消息没有传开之前,他还是最好离开书院,省得在士子中彻底坏了名声。

李忠孝这一房的未来李侯村儿已经没有人在意了,大家更在乎的是他们自己的将来。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李忠孝落的如此下场,跟他觊觎安国侯府的爵位跟家产脱不了干系,李远海媳妇的娘家,这次不也没有躲过?

几个房头商量之后,又请了李远堂,东府长子李永,还有罗大一并过来,直接开了祠堂将李忠孝除了族长之位,并将李忠孝这一房直接从族里除了名,毕竟李家世无犯法之男,再嫁之女,出了李忠孝这么一位族长,将李侯村儿整个脸面都拉下来扔到了所有通山人面前,现在他们连李侯村儿都不敢出,生怕人家一听说他们是姓李的,就说是那个出了“爬灰”族长的人家。

将李忠孝这一房出族,整个李侯村儿上下都没有意见,而且大家一致认定,李忠孝这一房已经不是李家人了,自然也无权再占有李家的一草一物,当然,有李远堂在,自然也不会叫李忠孝这一支净身出族,要是饿死冻死在外头,毁的照样是李侯村儿的名声。

所以李远堂特意托了县里有头有脸的士绅一同到场,直接将李忠孝这一房从李氏族谱里划掉,并写出了罪名,及族里的处置办法,以儆后世之人。

但李忠孝一房所有女眷的嫁妆,李氏是不要的,叫他们全部带走,左右李忠孝这一房,娶的都是当地大户的女儿,她们带过来的嫁妆,也够一家子丰衣足食了。

虽然李忠孝这一房最得意的李远桥还没有回来,但是有长子三子,当然,他们在宗族面前,也没有什么反抗之力,就李忠孝犯的错,都不一定能够活着出来,而且李远桥,族里已经从李远堂那里听到消息,因为贪贿,已经被上官给告了,丢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李静宜听的目眩神迷,“父亲,若依大周律,李忠孝(已经不能再叫他族长了)会是个什么下场?”

“虽然是主殴婢,但是那夏家丫鬟并不是签了死契的,而且当时夏家丫鬟年纪不过十四,李忠孝**致死,是要杖一百,判流徙千里的,但是李忠孝已经过了六十了,”

想到那把年纪了还如此好色,李远山厌弃的皱皱眉,“官府考虑到他的年纪,流徙改成监押了,三年!至于那一百杖,就由几个儿子一人分三十,自己受十杖。”

这个还真不错,李静宜差差点儿没笑出来,“县大人明镜高悬,判的极是公道,这样也全了孩子们的孝心了。”

李忠孝真受了一百杖,只怕立时就一命归了西,那他所犯的罪名,人死账消,没多久就会被人遗忘,倒不如叫他在县牢里好好活着,也警醒一下李侯村儿的那起子贪心不足的小人。

“那现在的族长是哪一房的?”

李远山可没有想过叫李侯村儿再拧成一股儿绳儿,“这李忠孝一收监,跟他同辈的几个族老各不相让,为免以后争执,你三叔将我的意思说了,除了族学还留着,当初咱们给族里添的几百亩地,由各房头轮流掌管,若是哪一年少了族学的银子,便取消这一房掌管这祭田的资格,”

这个好,不管什么时候,一个家族想要真正兴旺立身于世,还得有读书人,“读书才能明礼,不如还是父亲出面,帮着族里寻几位真正的士子过去教书,学问倒在其次,关键是人品,”

便是不回通山,就看李忠孝带过来的那起子族人,李静宜也能看出来这些人的心术是坏了的,底下的小辈若不找个心思正,规矩严的先生来教着,只怕一代比一代不成材。

李远山欣慰的点点头,“你说的对,放心吧,这不才春闱没多久,许多士子还没归乡,我找人打听一下看可有咱们通山籍的士子,便是请不到他们,也可以借着打听一下,当地可有风评好的先生。”

说完先生的事,李静宜再问族长,才知道如今通山李侯村儿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族长就是李忠孝这一枝所谓的嫡房代代传了,而是由每一辈共公推,听到李远山说什么“嫡房”,李静宜笑了半天,“原来咱们侯府,在他们眼里,还不是正经李侯村儿的人,我看这李侯村儿的名字也去了罢。”

“咱们李忠孝这一房,确实是当年最大的房头,不然你高祖也不会被赶出村子,细说起来,李忠孝那一支,还是侯府这支的仇人,结果却附在侯府身上,吸了这么多年的血,也是他们还的时候了。”搁在以前,李远山根本不在乎李侯村儿的人到底做过什么事,反正他们再折腾,也不敢闹到京城来,可是现在李远山想的不一样了,就像他要帮女儿讨公道一样,对李侯村儿,他也一样不能饶过,不但这样,以后李远山也会定下这样的家规,但凡伤害到侯府的人,不论是谁,侯府都不会放过!

族长轮流做这个好,李侯村儿所谓的族人只怕以后休想团结起来了,而且各房头以后还有的是求到京城这几房的时候。

“至于罗大收到的状子,你也不必担心,罗大那个人最是嫉恶如仇,怎么可能不了了之?族里其他房头儿,别看告李忠孝的时候那么起劲,其实这些年仗着侯府的名头,也没少做恶事,这次你罗大叔没将那些人料理干净了,是不会回来的,也算是奉我这个安国侯之命清理门户了。”

这一番清算下来,李侯村的人只怕得老实上几十年,至于以后的事,李远山相信女儿的魄力,是不会再叫通山族人欺上门来的。

父女两个边说边用膳,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两人净了手漱口从花厅出来,李静宜并不着急回长公主府,而是像在侯府时一样,陪着李远山在园子里漫步消食,她将今天秦家两位舅母往王通**上探病的事跟李远山说了,“看来女儿又得再出回名了。”

“你在乎这个?”李远山被女儿“无奈”的口气给逗笑了,可不么,若是秦王两家因为儿女亲事撕破了脸,只怕王家也只会想着秦家是借了锦阳长公主府的势,才敢做的决绝,女儿怎么可能不被迁怒?

李静宜摇摇头,“茜娘腹中不只是王家的孩子,也是秦家的外孙,若是秦王两家都赞成不要的话,女儿只能感叹世人无情,但是只要茜娘要保住她的骨肉,女儿就会帮她,名声什么的,”

李静宜斜睨了父亲一眼,“左右早都没有了,而且父亲更不会因为这个不疼爱女儿,那我还担心什么?”

第二百二十七章 偿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娘娘召见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贤第七十四章 圣母第八十八章 妯娌第二十八章 投契第三百九十九章 我做的第二十五章 姑嫂情深第三百九十六章 梅林第一百九十一章 堵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赵氏的志向第三十六章 条件第三百七十六章 挑破第三百七十章 报官第五十四章 旧仆第二百四十五章 打起来了第一百八十章 自己家第四百零四章 远嫁第三百六十五章 弃子第七十章 胡佳桂夫妇第四百章 后续第一百七十七章 灵云寺第七十七章 无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分宫楼处第十九章 誓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姐妹第一百一十四章 宫使第二百三十四章 通县乱事第四十四章 讨账第三百七十九章 话本第二百四十三章 下江南第一百零七章 旧友第九十三章 罪魁第一百六十章 避子汤第二十五章 姑嫂情深第三百一十八章 我不服第二百四十七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风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宫使第二百三十五章 组团探病第二百五十一章 亲家相见第一百七十五章 俯首第二百六十九章 哭闹第二百九十七章 侯夫人的人选第三百八十八章 金风玉露第三百七十七章 杀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展颜第二十一十二章 绕圈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老家来人第三十六章 条件第四十二章 方家诸人第三十四章 捉人第三十五章 暗示第二百零二章 大发现第二十章 决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后续第二十章 决心第十三章 获救第六十一章 父母第三百七十三章 展颜第一百六十一章 上达天听第三百四十六章 揭破第二百零九章 狗急第二百六十九章 哭闹第八十五章 襄阳伯世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探病归来第三百三十二章 刑部第七十九章 清理第十二章 投江第八章 揭露第二百六十五章 金陵城第二百六十章 体面第一百一十一章 提亲?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白天下第二十一章 抵达第二百零七章 提前准备第一百五十五章 燕子楼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警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贤第四十九章 遍寻不见第三百二十九章 堵门第四十六章 我想进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俯首第七十五章 旧仆们第三十五章 暗示第一百三十五 心事第三十八章 休妻第三百三十五章 断人子嗣?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贤第一百一十四章 宫使第六十章 账册第三百二十九章 堵门第二百五十九章 期限第二十一章 抵达第三百二十三章 赏赐第九十八章 真相第三百二十六章 余家婆媳第一百二十一章 承恩伯府大公子第四十四章 讨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