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零章 不速之客(五)

“文远已经招募了两百羌骑了……”徐庶拿着一份枣祗写来的平阳近些时间的简报,走了进来,然后说道,“……速度还挺快的……”

张辽新来,也没有多余的部队给他带领,因此在调拨了一百并州骑兵给他之后,斐潜便让其到上郡附近去招募羌人的骑兵了。

正好张辽和白石羌也有一些交情,因此也是欣然而往。

白石羌现在都快成为一个运输大队了,从斐潜这边购买的生活物资,甚至一些奢侈品,都成为西羌那边的抢手货,生意是做的风生水起……

“明伦殿辩,赵子协夺冠?”

斐潜拆开封套,然后看着平阳送过来的简报,有些挠头。

其他的消息都是一些平常的事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其中的一条比较让斐潜有些费解。

令狐邵在守山学宮举办了第一次的守山学宮的明伦大殿的经论,结果被公认是第一名的既不是守山学宮的莘莘学子,也不是平阳附近的士族子弟,而是一个来自于河内的赵商赵子协……

这是什么鬼?

哦,不对,这是什么人?

河内人?

斐潜一提起河内,首先想到的便是司马家,但是也没有注意到有没有一个赵家?能在经论当中表现优异的,至少不会是一般的士族子弟。

但是赵商这个人,斐潜是真的没有多少印象。

“元直,这个赵子协……你可知是什么人?”斐潜问道。

徐庶看了一眼斐潜在简报上指出的名字,回想了一下,然后也摇了摇头,说道:“我在平阳时也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想必是这一段时间才新到的吧?”

“学宮的名声大了啊……”斐潜将简报放下,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事情太多了,好多都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梳理一遍,就像学宮。

建立学宮是为了什么?

除了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等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培养属于斐潜自己的文化底蕴。

而文化又是什么?

有人说文化应该是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但是实际上,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某一特定的社会政治阶级服务的产物。

为何山东士族可以把持住朝廷,并且也没有太多的人觉得奇怪,或是觉得有什么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冀州、豫州的士族有他们自己的在文化上的声音。

豫州那一块就不说了,颍川前前后后出了多少在朝廷在地方上为官的人,数都数不清,更不用说那些学术上有所成就却并没有出仕的人了。

在冀州地面这一类的人也是不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齐之间就多有高士,特别是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百家争鸣的顶尖学术殿堂,滔滔雄辩的孟子,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还有“谈天衍”邹衍、“雕龙奭”邹奭、“天口骈”田骈、“一日服千人”的田巴、“千里驹”鲁仲连,就连文思严整敏捷的荀子等都曾游学于此,高谈阔论、竞相献策。

斐潜原先的设想就是让这个学宮成为新的一个学术体系,并且衍生出更丰富的文化分支出来,但是现在似乎还做不到……

这个问题,或许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学术方面的领导者才行,斐潜自己没有办法,因为确实是分身无术,而这种事情,原本蔡邕来做才最合适,不过按照蔡邕的性子……

蔡老头子遇到高兴的事情,估计会兴高采烈的谈天说地然后曲水流觞两三天估计都没有问题,但是遇到这样的麻烦事,多半会不耐烦的直接甩着袖子掉头就走,然后缩回他的小院成一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因此,现在这个难度还是有一些的。

“最近流民北上的有多少?”斐潜无奈的叹息了一声,然后暂时先将学宮那边的事情放下,反正一时半会也管不到那一头去,先将眼前的事情顾好再说。

对于这个,徐庶倒是熟悉得很,根本那就不用翻查资料,就回答道:“前后加起来往北走了十二批了,总共是六千八百余人,耗费粮草四百余石,葛布三百余匹,主要是刀耕火具等等消耗较大,已经下令让平阳再调一批物资前来了。”

流民在经过了梳理之后,按照籍贯,亲属等等的关系,登记造册,重新建立起基本的秩序,然后组成了最基本的群落,一半指定一半推选出基层的管理者,由其领取发放生产生活用具,最后说明如果在一个群落内的人员能够全员抵达阴山,那么这个管理者会多给二成的土地和物资作为奖励。

当然也有惩罚措施,在沿途路途搭建起来的简易的兵营,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物资,比如盐和干粮等等之外,都会检查一名册上面的人员是否折损的太多,如果一旦发现出现什么异常,就开始检查这个群落的人员和官员的情况,视情节进行处理,如果出现贪腐之类的该杀就杀了……

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只需要保持在路途上的基本作用就可以了,然后到了阴山之后,再进行重新组合,对于表现优异的基层的管理者,也就可以提拔起来作为正式的小官吏使用。

“阴山若能添五万人,趁着春时未了,种些菽、稷之类的,等到秋收之时,我等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斐潜不由得有些憧憬的说道。

并州好地方不少,但是就是人少,现在只要有人口的补充,后续的发展自然就更有保障了,人口多了,粮食产量上去了,兵源什么的也当然不成问题。

徐庶也是点点头,然后说道:“现在就是担心工房那边……嗯,北面也要东西,这里也要物资……子鉴现在都瘦了一整圈……”

“哈哈……也是辛苦子鉴了,嗯,也是需要再给子鉴多增一些人手,主要现在还找不到更多的人像子鉴一样,愿意脚踩实地做些工房事务的人……”斐潜也是头疼,现在绝大多数的士族子弟都只愿意学习经学,对于这些器械和技巧类的还是有些看不上眼。

“就是不知道到了黑山的太史子义现在如何了?”说道了太史明,斐潜就想到了太史慈,现在太史慈居然是公孙瓒的手下,不过似乎不太受重用而已。按照斐潜的记忆当中,太史慈北上辽东之后还是回到了家乡然后才有了那个请刘备援军的故事……

太史慈和公孙瓒,在这个期间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这两个人最终的分道扬镳?

“……报!”一个兵卒从外面跑了进来,到了堂下禀报道,“……临晋侯与都乡侯领八百余兵卒前来,已到关外八十里!”

第1468章 千百年未变化的主题第1493章 谁是谁的猎物第二四二章 向前便是正前方第六三五章 旧事件第2372章黑暗之中第七二零章 有人很恐慌第四四八章 君臣对第2293章这一次不太一样第1042章 子嗣之中的文章第2429章下饵下料下一些钩子第3269章 小礼物第1165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七八一章 钓鱼的鱼饵第1899章苍天已死,黄天不立第2224章丢一块肉第3238章 医国奇方留后用第1810章 大论闭幕第2236章想一想,练一练第3254章 价值第2283章有什么和凭什么第1848章 士族子弟的士族子弟言语第3188章 大都错路生迷惑第2490章退朝罢第1759章 本源第七四五章 赵子龙的第一次第1141章 该死的谁开的头第九六八章 定谋第八十五章 再上旅程第2707章天道人道有味道第一六九章 春风依旧笑桃花第3010章这些当然很合理第六十九章 陷阵高顺第二一八章 无奈的变化第2207章新年新政第2624章走私,究竟是什么私第1450章 破局第2113章另一处无形的战争第2133章拜会旧人第1565章 印煌煌第2731章 最坏的变故第八零九章 骑兵之间的争斗战第2752章 知人用人测人忠诚第2238章偷懒走捷径,欲速而不达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设计第2468章重要的交易第1533章 剑阁之令第2992章思路决定道路第1904章触类旁通,苛政论断第三八二章 卢常之死第一五二章 吃饭吃饭第2529章有人为了生存有人在意传承第十二章 董卓的发家史第2423章双标第七二八章 传天下之书第九五五章 战场上的选择第一五五章 刘表的两封信第2526章风力水力畜力第五二一章 喜悦与忧愁第四十九章 那飞来的枪头第九八二章 返平阳第一九四章 劫杀之棋第2200章一个目标第1324章 文章第2140章修一座桥第1284章 一锅鱼汤第2128章风起火焰烈第3152章 当追逐遇到追从第3110章 缓兵计第3251章 民望第三二零章 穷底子第六三二章 恩师至第3175章 循规蹈矩也有千变万化第3413章 似曾相识第1451章 设局第2690章明白明了明事理第3398章 橹第2106章为今之计唯有一途第1229章 民心可用第九一二章 乱长安(七)第3276章 似乎都有理第1658章 四方居第1059章 农业制度的推进第1796章 前进,前攻第2238章偷懒走捷径,欲速而不达第1322章 春意第2793章 窦陈往昔陈年案,比景今日同路人第2870章某人没有钱了第2034章凉州之兵,南郡之援第2621章利益,究竟是什么益第1944章人之所至,便是汉土第3401章 逼第一七九章 推论第2027章说的做的,姓刘姓蔡第一一二章 跑断腿的谒礼侍者第2261章按不按规矩,讲不讲道理第四零八章 人在汉代飘第一六七章 遗珠于渊第3039章 捞好处的各自肚肠第1752章 各自有各自的改变(加更还债)第2979章当先一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