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最初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薛愫匆匆的回忆了她走过的这二十几载的人生。

父亲三十岁这年中了进士从长沙县令做起,后来升迁至淮阳知府,只是这知府还没做几天,三十四岁这年的秋天就突发疾病,早早的撒手而去。留下了她和唯一弟弟。后来父亲下葬,京中的姑母来信接她和弟弟上京去。伯娘范氏带了女儿也一道而往。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京城开始的。薛愫记起来了,当初曾家为了傍上风头正旺的永乡侯沈家,将曾家女儿许给了沈家的世子。没想到这桩婚姻最后却让曾家深陷泥潭,姑父、姑母,以至于几个表哥都不得善终。

曾家的坍塌,得不到姑母的庇佑,后来被守寡多年的伯娘说与古家,这就是所有悲剧的开始。

薛愫恍恍惚惚的想,这一生算是到头了,只是她才二十二岁,不过桃李之年,就已过早的凋零。她好不甘心!不禁想起母亲还在的时候,母亲教她扎花,描样子。只是这些记忆太过于遥远,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脑袋一直晕沉沉的,胃里翻滚着,实在是难受。直到跟前有人在推她:“小姐,吃点东西吧,你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是谁,谁在叫她,薛愫悠悠的睁开了眼皮,见是闻莺。可站在跟前的闻莺还是个小孩子的模样,圆乎乎的脸庞,泛着健康的红润。扎着两小辫儿,穿着玉色的镶边比甲,系着象牙白的绫裙。身量未足,衣服显得有些宽宽松松的。

薛愫心想闻莺怎么是这副打扮,揉了揉眼,只当还在梦里。可是身上的不适却如此的真实。

她看了眼闻莺手中所捧之物,乃是一碗莼菜羹。只是她也没什么胃口,摆摆手说:“没胃口,撤下去吧。”

晃晃悠悠的,薛愫看见了那一排的朱漆长窗,以及被风吹起的白色纱幔,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她走到窗前,想要伸手推窗,闻莺却忙放下了碗,赶紧上来替薛愫开了。

一望无际的碧波荡漾,这是在船上!薛愫记起了,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当初她和伯娘范氏就是搭船去的京城。为何又做了这样的梦?

被风一吹,薛愫觉得头更家晕沉沉的,忙坐回了圆桌前,一手支了脑袋。闻莺见状赶紧上来又将窗户合上,这里还想劝薛愫吃点东西。

正巧薛恒一头走了进来。

薛愫看见了薛恒更是傻了眼,他还是个小孩子,一身的灰白的衣裳,因为还在父亲的孝期里,又听得薛恒说道:“我听晚霞说姐姐身上不好所以过来看看。”

薛愫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看着年幼的弟弟,想起薛恒日后的遭遇来,曾家倒后,弟弟被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引逗,后来不知去向。连她出嫁弟弟也没赶来送他,到后面就没有音信了,也不知是死是活。

薛愫想到这里心痛不已,一把搂住了薛恒就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举动让旁边的闻莺一愣,心想好好的怎么又哭呢。薛恒却只当是姐姐伤心是因为父亲新故,他鼻子也酸酸的,抬起手要给薛愫擦拭脸上的泪痕,稚气未脱:“姐姐不哭,爹爹没了,姐姐还有我呢。”

薛愫的眼泪更是止不住。直到范氏带着女儿薛忆走了来。

范氏生得矮胖,那茶褐色的宁绸衣裳裹在她身上更显得圆滚滚的。

“你也别每天都哭哭啼啼的,去了曾家也要这个样子?你姑母或许不说什么,只怕别人看不过。”

薛愫见了范氏就已止了眼泪。对于这个伯娘她以前还很敬重,大伯去得早,是范氏一人将薛忆拉扯大,从没抱怨过一句苦。爹爹还在的时候时常照看着,如今爹爹一走,薛家就没了能主事的人。范氏又是个没成见的人,见京中的大姑姐来请,二话不说,变卖了田产,遣散了家仆,带了薛忆和薛愫姐弟就投奔曾家去,几乎不留任何退路。而后面曾家落败,将她草草许于古家却是范氏的主意,就因为古家的太太卓氏许了她二十两银子。

想到这一层,薛愫的脸色颇有些冷淡,也不大愿意和范氏说话。

范氏看了看薛愫也没什么异样,就回去歇息,留下了薛忆陪这个妹妹。

薛愫看了眼薛忆,这位比她长一岁的堂姐蹙着眉头正看着她。此时她的脸庞还很丰润,身上淡柳色的衣衫将她的肤色趁得更加白净。

薛忆后来由姑父做主,许给了京中一个五品的郎中,嫁到那边去后,却因三年无所出不得婆母喜欢,没过多久丈夫便宠妾灭妻。薛忆软弱惯了,被丈夫、婆婆,甚至小妾吃得死死的,家里的事也诸事做不得主,只好将自己关在在屋里吃斋念佛,年纪轻轻就心如古井。

当薛忆再次站她面前时,薛愫不由得惊了一跳,看来薛家的女人也都是薄命之人。

“妹妹,你别想太多,有什么烦心的事都可以告诉我。我们姐妹可以一起解解闷。要是害怕的话,晚上睡觉我过来陪你。”

薛愫咬了咬嘴唇,最后憋出一句话:“好久不见姐姐了,你还好么?”

薛忆满是诧异,这个妹子当真晕船脑袋也不清楚了么,还是因为叔父去世悲伤过度,说话也不明白了?明明上午她还过来陪着薛愫说了话,后来薛愫实在晕得厉害,便让闻莺伺候她歇息。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就变成了这样?

薛忆心里害怕,偏偏这船上又没什么大夫,要不就请来给薛愫看看。

看着薛忆神色慌张,薛愫想,她又说错了话么。脑袋依旧晕沉沉的,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薛忆瞅着她脸色不大好,便让闻莺扶薛愫歇息,不敢再惊扰。

躺在榻上,薛愫还没回过神来,到底古家的那几年是场噩梦,还是眼前的情景是场梦。

“你拿块镜子来我照照。”薛愫吩咐了闻莺一声。

闻莺不知她家小姐要做什么,只得照办,匆匆的去翻包袱,找了块菱花镜子来。薛愫拿着一看,里面的那个人俨然一副少女模样,稚嫩的犹如十三四岁的时候。莫非她回到了当初那个时候,还是她只是做了一场长长的梦而已。

薛愫手一滑,菱花镜子跌到了地板上,清脆的一声响,那玻璃镜面裂了几道纹路。

(求点求推求收藏。郁桢坑品,你值得拥有!)

第176章 催债第95章 旧账第33章 赔礼第4章 曾府第179章 欲来第51章 差事第32章 驯马第91章 走动第30章 太夫人第170章 插手第144章 人选第123章 惊险第156章 不虞第163章 求助第62章 心意第178章 反水番外一第1章 冤家第140章 相见第88章 忙碌第11章 裁衣第32章 驯马第168章 离心第61章 相告第44章 撑腰第83章 新春第183章 守城第125章 嫌恶第151章 回门第106章 计议第99章 蜚语第50章 躲闲第22章 卓氏第75章 有意第146章 嫁妆第1章 冤家第180章 立储第108章 就计第190章 游春第29章 拜寿第86章 打出去第65章 走动第48章 重阳第105章 浇冷水第185章 绣像第115章 心意第141章 作乐第111章 点子第59章 碰撞第60章 提醒第190章 游春第98章 恩情第170章 插手第29章 拜寿第101章 对质第122章 登徒子第68章 训斥第175章 有意第76章 打探第116章 安排第102章 遂愿第55章 妙真第50章 躲闲第61章 相告第47章 走动第55章 妙真第170章 插手第66章 要钱第99章 蜚语第76章 打探第75章 有意第50章 躲闲第101章 对质第75章 有意第155章 渠成第124章 阋墙第183章 守城第4章 曾府第127章 庄上第179章 欲来第2章 最初第169章 置业第159章 心思第74章 一见钟情第177章 抱恙第171章 塞人第35章 算账第122章 登徒子第169章 置业第12章 商议第149章 责难第15章 准备第91章 走动第36章 同席第82章 委屈第29章 拜寿第43章 人命第86章 打出去第56章 女神医第65章 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