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懂实验中发生粒子、大分子传送的科学原理,就必须要足够多的信息支撑,才能帮助对于理论进行完善,进而推导出实验的原理。
可惜的是,暂时他们并没有足够多的信息。
很多信息都在火星-1飞船上。
飞船上发生的爆炸,留下了很多的粉末,粉末就是一项重要信息,可以透过去研究粒子、分子的比例,以及爆炸发生的强度,进而推测出很多的东西。
火星-1飞船短时间根本不可能返回地球,实验计划飞船返回地球的时间是十个月左右。
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哪怕返回地球需要十个月,近300天的时间,说出去都是非常惊人的,人类并不是第一次对木星进行探测,过去也发射过探测器观察木星,有的是远远的掠过木星,有的则是进入木星的轨道进行观察。。
哪怕只是远远的掠过木星,也用了超过六百天的时间,而且要进入木星的轨道,需要的技术难度就非常高了,只有一个探测器完成这個工作,累计用时超过了两千天。
到现在还没有探测器能够从木星返回,但考虑到木星到火星的距离,以及其中的技术难度,只用短短的十个月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
火星-1能在十个月返回地球得益于无限太阳能传输动力技术。
这项技术能给火星-1飞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飞船所搭载的推进器效果并不好, 只能提供缓慢的加速,但因为时间足够长,也能够让飞船达到一个相当惊人的速度,才能够缩短从木星回到地球的时间。
但不管怎么说, 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对火星-1飞船上面的爆炸进行研究, 唯一可用的信息就是地面封闭连接终端的检测,也就是检测那些传送后残留的物质。
不管是金属物质还是其他物质, 最初的检测都是损耗了一半儿以上, 而稳定光能直接就得出了检测结果,瞬时能量传输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一。
很快。
检测有了详细结果。
封闭空间内所有的材料, 包括空气,质量损耗都在百分之五十二点三七左右。
理论组认为这个数据并不重要。
赵奕总结道, “现在我们都是两个结果, 一个是能量传送效率大大增加, 也就代表了空子假设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之所以说空子假设的研究方向是正确地,而不是空子确定存在, 是因为单独一个时间无法证明空子的存在。
空子假设, 到现在依旧是假设, 只是利用假设空子的存在,所研究的方向和实验结果没有冲突。
这个方向就可以一直研究下去, 直到有实验证明空子存在或是不存在。
赵奕继续道,“而封闭空间内的质量损耗, 代表了一瞬间出现了粒子、大分子的传送,粒子、大分子被分割挤压进入到飞船中的无空间地带。”
“但是我认为,质量损耗数值的意义不大,因为实验中途发生了爆炸, 飞船内的传输设备损坏, 并没有能够完成实验。”
“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实验中出现了大分子传送。”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很简单, 假设质量损耗全部是粒子传送,另一端飞船上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就不可能那么微小。
如此多的质量全部变成单个粒子,到另一段所爆发的核聚变反应将会是非常惊人的,哪怕平台底部金属材料的熔点在一万摄氏度以上, 也肯定会被瞬间融化, 之后整个飞船都会被吞没。
现在火星-1飞船主设备没有发生故障,仍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就说明爆炸的强度非常小,肯定是有很多原子、大分子传送的过去。
这些大分子、原子, 并没有发生粒子割裂,自然不会参与到核反应中。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粒子、原子、大分子的传送呢?”
赵奕提出了一个问题。
接下来理论组几个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对两次实验进行对比,因为两次时间都发生了核聚变爆炸。
第一次实验室压缩空间内的传输,另一端是真空环境,就发生了小型的核爆炸,但终端质量损耗很微小,也就代表发生的大部分都是粒子传送。
这一次中断是封闭的普通空间,链接的另一端是空间都不存在的区域,结果发生了粒子、原子、大分子传送,并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爆炸。
第二次传送的物质变多,但爆炸的程序相对小一些,也就说明,传送大多数都是原子、大分子。
在研究了几天时间以后,每个人都对实验有自己的看法,爱德华-威腾认为‘存在一个高纬度的空间,作为能量、物质传送的中转站’,“所以粒子必须要被能量化,才可能出现传送。”
“现在传送已经出现了,就证明粒子在特殊环境下,被特殊状态的空子挤压,发生了‘能量化’。”
爱德华-威腾把空间连接技术一些相关的空间理论融入到了M理论中,因为存在一个高维度的空间,作为空间连接技术的中转站。
按照他的理论来说,不管是能量还是粒子, 想要完成空间传送,首先就是被传送到高纬度空间,然后被高维度空间排挤,就回到了链接的另一端。
这个看法合乎基础的空间数学,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反驳。
其实最主要还是因为空间基础理论缺失, 确定的空间数学十分有限,以此就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很多种合乎基础理论的解释。
其实就像是原来的宇宙理论,大爆炸理论只是其中的一种,弦理论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些里面都是没有证明的,也都是合乎基础理论构架的,谁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理论是错误的。
邱成文并不信奉弦理论,他唯一信奉的就是能量守恒。
他的研究也多是从能量守恒出发,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地址传送必定会消耗很多的能量,要比能量传送多的多,那么能量的来源是什么呢?”
“我认为,在最基础的层面上,物质和能量也许是同质的。”
这个说法符合粒子的边界理论。
赵奕认为空间对于物质的排斥源于对质量点的排斥,而质量点的定义,二的N次方点位,也不过是能量点的数据化表现。
邱成文认为物质和能量同质,以此来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粒子传送现象。
这就和水流冲击石头是一样的道理。
当一个石头掉进河水里的时候,并不会和河水一起流动,但河水非常湍急的时候,就有可能让石头滚动。
石头,就是物质。
而能和河水一起流动,甚至能溶于河水的东西,就可以比喻成能量。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能量和物质也许是同质的,只不过‘质量’层次是不一样的,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性态。
赵奕更倾向于爱德华-威腾的观点,并不是认同他高维度中转站的想法,而是说粒子在实验过程中被能量化。
这主要是因为邱成文的说法,是存在一些基础矛盾的。
比如,能量问题。
邱成文的说法肯定会牵扯到智能方程,而牵扯到质能方程就会牵扯到能量来源。
显然,实验中所提供的能量并不足以供给粒子完成传送。
当然了。
这一点并不能完全否定邱成文的说法,因为粒子的传送也不一定会消耗能量。
比如说,在地球上,当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同海拔的地方时,相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
势能没有变化、质量没有变化、整体能量也没有变化。
但是,显然把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需要消耗能量。
现在的物质传送也是一样的,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一个物质存在于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宇宙的能量并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粒子传送也不一定会消耗能量。
总之,在缺少基础理论的情况下,每一种说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无法直接进行否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邱成文的说法是非常危险的,是说他对于实验的解释,可能会让实验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情况。
爱德华-威腾的说法,相对就安全太多了。
如果只是粒子被能量化,那么就不会出现不可控的意外,实验的影响会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
现在他们需要讨论的就是实验的危险程度问题。
他们正在做一个评估。
只有对危险性评估通过,才能申请在地面上做实验。
这对于理论组是相当重要的,他们都没有人想等十个月,你认为等十个月也没有意义,因为火星-1飞船上的残留,并不一定会说明什么情况。
如果能在地面上做实验,就能够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才能够对于理论进行完善。
在地面上做实验,就必须要对危险性重新做评估。
——
危险性评估报告是很难做的,谁也无法保证实验中,绝对没有不可控的意外发生,所以,就只能尽量的保证安全。
赵奕正在做这件事情,他不确定实验中是否会发发生不可控的意外,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反能量屏障能够提供安全防护。
实验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激活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就在反能量屏障内部,一旦内部发生剧烈的爆炸,或是其他的意外危险,就会导致设备损坏,反能量屏障就无法继续维持。
所以赵奕正在考虑的是,建造一个四周围完全被反能量屏障包围,同时激发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在外部的实验环境。
只要实验完全放在反能量屏障内,也影响不到激活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安全问题就能够保证了。
“怎么办呢?”
赵奕简单思考一下就有了方法
现在的反能量屏障技术远称不上成熟,反能量屏障的使用大多依托于反重力系统,放在赵奕这里就不一样了,他对于反能量屏障的原理非常了解,就能够设计出特殊释放反能量屏障的设备。
核聚变装置就是这样设计的。
核聚变装置内部持续维持的反能量屏障,并不是完整的一个圆,而是存在一定缺口的,也正是缺口才能让热量传输出来。
现在赵奕准备设计单面维持的反能量屏障,但他的设计并不是让反能量屏障只有一面,而是后面形成短小的通路。
整个反能量屏障的形态,就是前面是一面不规则的墙,后面则是以窄小的线链接。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单面的反能量屏障,根本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
反能量屏障的拓扑形态,必须是一个圆,或者是平面的圆,或者是立体的圆。
所以‘墙’的后面肯定会有连接的地方。
这样的反能量屏障设计出来,就可以用几个包围出一个完整的空间,同时让激发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处在空间的外部。
这种新的反能量屏障激发装置,内部设计相对是非常复杂的。
赵奕用了三天多时间才设计出来,他认为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只是一个反能量屏障激发装置,内部就需要消耗如此多的时间,而同样的时间,他甚至可以设计出两款功能性的太空飞船。
在完成了单面反能量屏障装置的设计以后,赵奕就直接提交了申请实验的报告,说明将会在地面做物质传送实验。
同时,提交上去的还有新的危险性评估报告。
后者是理论组一起提交上去的,他们认为物质传送的危险性,会限制于小型的核聚变爆炸,只要是在很大空旷地带,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危险。
因为有了一次实验的经验,参与过实验的人,也知道爆炸波及范围,甚至连火星-1飞船都没有什么问题,报告审核很快就通过了。
然后就是实验项目申请了。
赵奕提交的实验项目申请,申请的经费是二十亿人民币,其中一半都要用来制造特殊的反能量平常装置。
申请报告很快就到了科技处刘部长手里,刘部长看了一下报告直接就给出了同意的意见,随后继续提交上去。
等一切都忙完以后,刘部长才反应过来,“怎么就直接批复了?”
“这可是二十亿的大项目啊!”
他旋即苦笑着,“看来是已经习惯了,只要是赵院士申请的项目,都以是‘亿’为单位的,相比百亿的单位,二十亿只是个小钱——”
“唉!”
“习惯,真的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