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除夕

终于陈欣然也满意的离开了,本来应该很是高兴的王攀却十分的郁闷,本来想着过年这前出去好好的玩一下的,可是现在到好,后天就要过年了,就算是他现在出去,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玩了。所以,他只好一个人在那里郁闷了。

不过再怎么郁闷,生活还得继续的过下去,接近年关了,王攀家这里住着的几个老人家也都回去了,陈老赵老就不用说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还要回家去和家人团圆一下呢。还有好多的老友也是需要走走的,要不然的话,以后就生疏了。

至于林震祥和杨忠献他们,也早早的回去了,虽然王攀是他们的孙女婿(外孙女婿),但是过年,这个龙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他们还是需要回家去过的,所以,他们过了小年之后,就以经回去的了。

很快的,时间就到了除夕这一天了。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除夕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王攀他们村的习俗就是煮汤圆,前几天的时候,王攀的老妈他们就为了这事而忙碌起来了。

王攀他们现在吃惯了空间里的东西,所以对于那些街上买来的食品可没有什么胃口了,有时候都只是尝一下就吃不惯了,所以王攀他们家现在除了买一点小吃之外,是很少在外面买吃的东西了。为了不影响大家过年的心情,所以,汤圆面也都是自己做的。

做汤圆面很容易,只要用一些大米加上适量的酒米放在一起,淘干净了,之后,再用水泡好,一个晚上之后就可以拿出来了,然后用机器或者石磨磨细打出浆就可以了,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把那些浆给包起来,掉在阴凉之外,等那些水份干了之后,也就可以拿出来信用了。这里面的那个大米和酒米的比例可是很重要的,如果酒米加得少了,那煮出来的汤圆就不会粘,会很硬,如果加多了酒米,那汤圆又会太粘了,而且煮出来的汤圆太软,吃的时候也不好吃。所以,如果不是上了岁数的有经验的妇女,是很少有人能掌握得好比例的。

汤圆面最传统的吃法当然就是用来做汤圆了,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北方人和南方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王攀他们这里的人吃的汤圆馅一般都是由炒熟的花生,芝麻,核桃,再加上红糖做成的,把它们包在汤圆里一煮。吃起来,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以前村里穷的时候,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吃上几回。不过现在村里的经济改善了不少,时不时的也会有人自己做来吃。

这汤圆面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做法,王攀很喜欢吃,那就是把那阴干的汤圆面调好了,搓成一个个的小球,然后把它们放到油锅里去炸。等外面那一层炸出金黄色,而且皮也鼓起来,然后浮在油面上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然后在上面散上一层的白糖。吃起来,真是美味可口,而王攀他们这里叫这样的美食为油团子。王攀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就会站在锅边,等着老妈炸油团子给他吃呢。

当然了。过年了,家里也不可能只是准备这一种的小吃。早在前几天里,王华兰就哪也没去,一心就在家里做吃的了,虽然王大是大厨,但是他对于王攀他们家乡的很多小吃还是不会的,主要是网络上并没有那样的资料,他也没有办法学不是嘛,所以,这就需要王攀的老妈去当主厨了,王大也就只能在边上当一个下手了,也正好可以学习一下经验,等明年的时候也就不用王华兰来动手了,他自己就可以搞定了。

这次王华兰准备的小吃有麻花、香辣胡豆(蚕豆)、爆米花、油炸豆腐,酥肉。其它的都是一些平常常见的东西,但是酥肉就算是王攀走遍了那么多的地方,也只有他们那里才有人会做,在外面可是很少见到的。

酥肉做起来,也很简单,一般都是是把肉切成一节指头大小的肉粒,然后把他们用姜粒,大蒜,花椒,等一些香料给搅拌好,然后再把这们加入湿度合适的红薯粉里,再打几个鸡蛋进去,搅拌均匀之后,放入油锅里炸就好。等炸好之后,拿起来就可以信用,也可以用来做汤,都是十分的好吃的。

王攀他们这里的习俗是除夕这天的中午吃大餐,之后还要祭祖,所以,王攀他们不得不早早的就开始吃午饭了,毕竟祭祖可是大事,到时候村里都会一起去的。迟到了的话。王攀他们也是不好意思的。

除夕,在龙国也是团圆的意思,这一天,不管有多忙,一般都回敢回家过年,不是有个歌喝得好嘛,‘不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也就是龙国人的真实写照。要不然的话,每年也春运的时候也不会一票难求了。不过王攀他们家今天到是不用担心这个,因为人们家今天根本就没有人出去打工,早就在家里了,所以,中午聚餐的时候,大家吃得很是开心。

因为下千还要去祭祖,所以,王攀他们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多喝,要不然下午就要让别人看他们的笑话了。王攀吃完了饭之后,先是把那些草纸,纸钱之类的,拿出来,揉一下,再一张张的分散,要不然等下拿到墓地去的时候会烧不燃的,王逸也把早就做好的坟飘给拿了出来,到时候可还要给那些坟上,每个都挂一个呢。

祭祖可是村里的大事,以前的时候一般都是只能由男人参加的,不过现在时代变了,也不讲究那么多了,但是农村里的女人还是自觉的不会到现场去的。所以,王攀他们准备好了之后,就带上东西往祠堂里而去了。他们必须在村里的祠堂里祭祖之后,才能各自去扫各家的坟。毕竟他们很久之前也是一个先祖。

王攀对于祭祖也没有太大的意见,他只是跟着老爸他们作就行了,反正他是听不懂族长他们在说些什么,王攀和王逸进了祠堂之后,就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在那里看着就行了,别人怎么做他们只要跟着做就行了。很快的,王攀看到宝子他们也和王攀他一样,来了之后,都往后面靠来了,很显然的,他们也不是很在意这活动,但是他们虽然不在意,但是那些老人家可是把这事看得很重的,为了不惹那些老爷子生气,所以他们干脆躲到这后面来,让他们看不到,就好了。

反正族长在前面先是带领大家缅怀先祖,再是讲解了一下王家村的由来,听说王攀他们的先祖可是在明朝时就搬到这里来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王攀对于这些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也没有认真去听过,反而他和宝子他们,站在人群的最后面,悄悄的聊起了天来了,最后全体下跪,上香之后,这才算是完成了,当然了,王攀他们认为是自己解脱了。

这不是他们对先祖不敬,如果真如族长所说的,他们的先祖是明朝时的人,这都过去了几百年了,恐怕早就化为枯骨了吧。再在这里缅怀又有什么用呢。

王攀他们出祠堂出来之后,马上又跑到自家的亲人的坟地上去扫墓去了,这一次,王攀反而更加的认真了,特别是在他爷爷和奶奶的墓地的时候,很可惜王攀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去世了,如果他们能多活十多年的话,说不定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死去了。王攀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对自己可是很好的。可是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的,爷爷一下子就去了。只是那个时候王攀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感觉。

只是现在想起来,他很是感触。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早的去世的话,活到现在的话,王攀完全可以让他们年青二十岁的,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王攀他们挨个的把那坟给扫了一遍之后,才回家去了。

()

第547章 ‘幽灵船’第922章 逆杀与收获第111章 吃掉两女第263章 时光如梭第597章 王林到来第246章 粽子第369章 选马第293章 小吃第558章 两条项链第310章 谷子收完第1324章 烤红薯第590章 顿悟第994章 龙国人第1096章 一气混元阵第1262章 完美级别第857章 选这一辆吧第498章 动物谈判第324章 没有口福第1507章 炼化第1189章 认主成功第1541章 半年第1578章 斗米恩,担米仇第1618章 消除辐射第1207章 讲故事二第512章 球长第203章 盗猎份子第1568章 送车的蝴蝶反应第947章 误会第1582章 王攀吃瘪第72章 摘樱桃(上)第1022章 郁闷的小伍第1150章 大水晶第693章 完胜第476章 试炼第797章 战舰初体验第1373章 出任务第886章 王逸他们回来了第770章 饭后散步第770章 饭后散步第522章 奖励,补偿第1230章 忐忑第580章 希望第1493章 七色花第791章 努力修练的家人第539章 讨要水稻第399章 跟踪第646章 爆炸第82章 小院新样第59章 邓忠第1451章 基地位置第1040章 收获第1101章 魔核与内丹第719章 大姐大第1416章 小伍的兴奋(二)第278章 收功第1348章 感动第606章 商量(二)第233章 陈燕第1454章 有点像第1135章 跳舞第1423章 大猪头第1063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第711章 改变规则第1214章 回家第947章 误会563章 吹牛第1473章 探路人选第732章 想不通第1611章 谈心第644章 魔王第744章 结婚证第1560章 谁是主人第1103章 卧底们第1026章 好多金子啊第148章 奶牛第577章 你有病第1555章 吓死人了第1002章 聊天第1343章 后怕第537章 老小孩第810章 大方的王攀第754章 专二的狗第619章 特训进行中第1281章 死火山第918章 森林遇熟人第948章 邓玲的好姐妹第1378章 新菜品第1317章 练化第94章 酒曲第1045章 变故第71章 长工第1309章 值钱的照片第789章 恐龙驾临第1201章 除恶行动第1142章 陌生姑姑第1284章 相亲对象第354章 抓马(一)第540章 好消息第1346章 承诺第1430章 未完成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