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国颓势

在共和国的众多邻国中。。。俄罗斯显得最为特“力※

前面提到过,早在纪估国时代。共和国就着重申明,不会与俄罗斯算旧账。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共和国的权宜之计,毕竟在当时,共和国周边强敌如林。还得时刻应付来自太平洋对岸的挑战,不能制造一个在短期内打不赢的对手,所以共和国当局的对俄政策以稳为主,等到取代美国之后,自然会拿俄罗斯开刀。但是共和国与俄罗斯当局都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犯迷糊。毕竟一口承诺当不了真,只有白纸黑字的条约才具有约束力。经过数年谈判,力3年的时候,共和国与俄罗斯正式签订了具有完整法律效率的《中俄边境勘定条约》,正式确定了两国的边境线也就是在这份条约中,俄罗斯将另外半个黑瞎子岛归还给了共和国。受此条约限制。除非共和国当局愿意发起一场必定没有道义支持的战争,不然没有理由主动挑衅俄罗斯。

正是这份条约,维系着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份不那么起眼的条约,让两个能够毁灭人类文明的世界级大国相安无事的共存了几十年。可以说,力旧年,也就是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由共和国与俄罗斯共同倡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因为两国在南亚次大陆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而变得名存实亡之后,这份来自不易的条约成为了两国关系的基石。根据在猛年以羽岁高龄去世的俄罗斯前总统普京的回忆,在团年前后,随着全球性大萧条到来,俄罗斯与共和国在很多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甚至有部分俄罗斯联邦官员与俄军高级将领主张靠拢美国,与美国共同牵制共和国,而阻止俄罗斯搭上美国战车的,正是双方的现实关系,即在没有直接矛盾的情况下,俄罗斯没有理由帮助美国对付共和国。当然,出于同一原因,俄罗斯也没有理由帮助共和国对付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独立自主的俄罗斯是世界和平的重大保证。

按照普京的回忆,大萧条期间,俄罗斯的经济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几乎到了需要穷兵默武才能解决问题的地步。

虽然普京一直坚持认为,俄罗斯能够“中兴”主要是俄罗斯民族奋发图强,与外来援助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一些比较客观公正的俄罗斯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都认为,俄罗斯能够在大萧条中稳步前进,没有走到崩溃的地步,与共和国保持良好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俄罗斯官弈也没有否认。

根据俄罗斯官方在团年到凹年间公布的经济数据,直到2馏年。共和国仍然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是俄罗斯的第一大出口地,是俄罗斯最大的外汇来源,即便到力凹年的时候。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中仍然占了强的比重,为俄罗斯持有的最多的外汇。用一些俄罗斯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共和国的庞大市场,以及共和国对原料的巨大需求,俄罗斯不可能在没有大战的情况下安然度过大萧条。还有部分俄罗斯学者认为,正是共和国在凹石年前发动的多场战争,让俄罗斯的经济起死回生。比如半岛战争之后,朝鲜进行战后重建,不但让俄罗斯输出了大量资源,还导致全球资源价格上涨。虽然俄罗斯没有参与日本的战后重建,甚至与印度的战后重建没有太多关系,但是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资源价格上涨。从而给俄罗斯带来实惠。

总而言之,俄罗斯在共和国这边占尽了便宜。

问题是,这并没使两国关系得到提升,反而使两国关系急剧倒退。

如果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出发,俄罗斯应该感谢共和国,可是从俄罗斯的传统思想出发,不但不会感谢共和国,还应该高度警惕共和国。因为一个能够左右俄罗斯命运的强大邻国,绝对是俄罗斯的最大威胁。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是一个以扩张妾国的民族。

短短数百年间,俄罗斯就从莫斯科周围的一个大公国发展成为横垮欧亚大陆,国土面积全球第一的世界级大国,鼎盛时期,甚至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对外扩张。可以说从摆脱蒙古人的那一天开始,俄罗斯就在对外扩张,而且每次扩张都能带来新的领土。即便在2,世纪初期。在国力最为衰微的时候,俄罗斯仍然没有忘记对外扩张,用一场闪电战消灭了高加索地区的顽敌,也浇灭了美国的野心。

对于这样一个国家,“睦邻”肯定是妄想。

当然。共和国当局不可能不了解俄罗斯。

从两国关系上讲,共和国首先的感谢俄罗斯。用纪佑国在力年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签署《中俄边境勘定条约》时的话来说,如果没有俄罗斯的鼎力帮助,共和国不可能在开口卜心,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宗成了西方世界用了几十年、慎生汇与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实事求是的讲,虽然俄罗斯苏联当年援助给共和国的工业设备大多都收了钱,但是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帮助,就算共和国当局拿钱也无法从其他国家买到那么多的工业设备,更不可能请来成千上万的技术专家,在数年内打下工业基础。要知道,共和国在建国之后打下的工业基础,即便到了刃年之后,仍然在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使共和国在百难之际,有能力推行改天换日的改革,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大国。

这层关系,让共和国的领导人不可能不了解俄罗斯,也就不可能不提防俄罗斯。

要知道,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第一次蜜月是以苦果结束的。

即便在出世纪呐年代与刁世纪初。共和国与俄罗斯迎来了第二个蜜月期。双方都没有走得太近,而是各取所需,各为利用。

正是如此,力旧年之后,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显得极为特殊。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态度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力口年爆发的伊朗战争。当时,在全世界都迫于美国的威胁,不敢表态的时候,共和国与俄罗斯达成秘密同盟关系,为伊朗提供军事援助,帮助伊朗抚击美国入侵并且最终帮助伊朗击败了入侵者。可是在一些小事上,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却不那么融洽。比如在伊朗战争爆发后2年就打响了南海战争中。当共和国出兵帮助老挝抗击入侵的越南,并且帮助越南总理平定军事政变的时候,俄罗斯就表达过强烈抗议,认为共和国粗暴干涉了东南亚国家的内部事务。

这种时好时坏的关系,正好说明了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根本国家利益。

以力旧年之后的国际局势,在全球性大萧条爆发前,因为力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在消退,俄罗斯再度萌生了称霸世界的野心,并且在各方各面前在挑战美国。比如在刀。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战略核潜艇,而共和国也在努力进步,希望能够成为美国那样的世界大国,所以有利益共同点的时候。自然会一道挑战美国,如果出现利益矛盾,则会分道扬镌。

当然,这一局面没有持续几年,随着大萧条到来,俄罗斯迅速衰落。

事实上,几乎所有史学家都认为。引世纪旧年代末的全球大萧条正是世界格局的重大分水岭。从这里开始,在全球各大主要实体都走向衰微的时候,只有共和国逆势上扬,并且由此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猛耸。

单以中俄关系而论,印度战争绝对是另非一个转折点。

印度战争之前,俄罗斯的对华政策是“以遏制为主的友好政策。”即在确保基本关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量遏制共和国的崛起势头,削弱共和国的影响力。因为国力不济,加上共和国的主要对手是美国,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俄罗斯并没强行出头,特别是在共和国表明了强硬立场之后。俄罗斯就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战争,当时全世界都在谴责共和国当局,只有俄罗斯保持沉默。这一政策表明,俄罗斯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国,特别是一个与俄罗斯有世仇的邻国。换句话说。俄罗斯对共和国天生存在一股戒心。认为共和国会在强大之后拿俄罗斯开刀。因为俄罗斯也是核大国。而且是第一集团里的核大国。与美国、共和国一样,拥有足以摧毁全世界的核武器,所以在对华政策上。俄罗斯还算有点底气,敢于在一些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与共和国当局较劲,也敢于推行一些遏制共和国的政策。当然,从内心来讲,俄罗斯却没有多少信心,特别是在共和国一次又一次的展示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俄罗斯的领导人肯定对俄军没有多少把握,也就不敢在一些关系到共和国根本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与共和国对着干。

这种“怯懦。”在印度战争中达到了巅峰。

因为在力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俄关系就走到尽头,印度成为美国的重要盟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全面破裂,所以印度战争期间,俄罗斯并没表达抗议,只是希望共和国能够更多的考虑战争对平民带来的伤害。

俄罗斯的这种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俄罗斯当局认清了共和国的实力,也认清了共和国的魄力。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共和国能够动用田万大军在半年之内打垮一个国土面积超过驹万平方千米、拥有口亿人的国家,也就能够用同样的方式,打垮人口少得多的嵌罗斯。更重要的是

,国在印度战争期间表现得非常从容,没有把印度的核蜘联联在眼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一举摧毁印度的核武库。使印度丧失了战略威胁能力。由此可以证明,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初步成型、具备了一定的实战拦截能力,而且共和国的战略打击能力、特别是针对敌国战略武器系统的打击能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甚至有可能超过了美国。

总而言之,印度战争让俄罗斯当局意识到,共和国不再是一个安分的邻居。

受此影响,印度战争之后,俄罗斯迅速调整国策,开始向欧盟靠拢。甚至放出了与欧盟共同建立“大欧洲联盟”的想法。

当然,俄罗斯当局这备做。无非就是想找个垫背的。

以俄罗斯当时的处境,与共和国改善关系已经来不及了。更重要的是,站在俄罗斯当局的立场上,如果主动向共和国伸出橄榄枝,只会被认为是卖国行为,从而遭到国家杜马的坚决反对。向美国靠拢也不大现实,毕竟美国是俄罗斯独立之后的第一个对手,甚至可以说是导致俄罗斯走向衰落的元凶,即便已经有很多有学之士认识到,在不大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唯一出路就是依附美国,积极协助美国与共和国抗争,争取在美中对抗之后获得称霸全球的机会。问题是,从民族感情上讲,如果没有一次震悟,或者能够让民众都看得出来的机会。俄罗斯不大可能投靠美国。剩下的。就只有与同样身处第二集团的欧盟联盟,尽最大的力量保护俄罗斯的全球利益。

事实上,俄罗斯与欧盟的联合取得过成果,而且是重大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伦敦条约》姆。在这个样子,而不是完全按照共和国与美国的设想签订,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压制潜在对手的霸王性条约,就与俄欧联盟有密切关系。

问题是。欧盟连自身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哪有可能与俄罗斯组成“大欧洲联盟。”

更重要的是,欧盟的首要问题是缺乏一个能够起到领导作用的核心国家,迫使法德意三国联合起来推动一体化进程,如果让俄罗斯参与进来。结果必然是喧宾夺主,让法德意三国边缘化。母庸置疑,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法德意三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大欧洲联盟。上。法德意三国的热情都不够高。因为欧盟最初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开始讨论政治一体化的时候,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法德意三国不会接纳俄罗斯的情况下,其他大部分成员国也不会担待俄罗斯。

总而言之,俄欧联盟这条路也走不通。

正是如此,到了。力年左右,俄罗斯再次舌起了“独立思潮。”

不管怎么说,到这个,时候,全球经济已经回暖,而俄罗斯在基础建设与科学研究上的巨大投入也初显回报,比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蓄电池,以及建立在常温超导技术基础上的可控聚变核电站,这些都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出现转械必须承认,俄罗斯是世界上基础条件最雄厚的国家,只要解决了内部问题,俄罗斯完全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问题是,在巧年的时候,俄罗斯并没解决全部内部问题,比如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与共和国一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未得到

决。

受此影响,在到田年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并不顺畅。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要知道,在这旧年间,即便是共和国与美国,都抓住一切机会推动经济发展,甚至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让经济以不太健康的方式,即以过快的速度增长。

这么做,一是为战争做准备。二是弥补大萧条时期的欠缺。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都在飞速增长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经济却要死不活,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进入引世纪下半叶,随着经济问题再次累积成危机,俄罗斯的好日子到头了。

严格的说,不管是国内矛盾、还是国际矛盾,归根结底多是由经济引发的。用一位美国哲学家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共和国等国不会被逼上绝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萧条,以及大变局。

对俄罗斯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

只有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才会想方设法的把国内矛盾向外转移。

正是如此,在历年的时候,俄罗斯才会悍然出兵哈萨克斯坦。事实上,根据半岛电视台在当时做的报道,哈萨克斯坦的军事政变与俄罗斯的情报机构不无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俄罗斯导演的阴谋。

到这一步,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也算是走到尽头了。,

第80章 战争计划第66章 多种可能第39章 杀鸡儆猴第33章 两面三刀第152章 联合第59章 星战计划第51章 放话第14章 隐秘行动第16章 海军革命第36章 致命决策第66章 最后的努力第8章 联合经营第30章 影子战士第112章 风水轮流转第52章 虚惊一场第147章 炮弹开路第89章 快速突击第21章 雄狮之心第81章 积极外交第59章 未来第80章 再次遭遇第85章 灵活战术第42章 两难处境第23章 手到擒来第7章 拔起萝卜带出泥第25章 无价的道义第42章 帮倒忙第64章 一锤子买卖第40章 根本矛盾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4章 真实身份第54章 外交斗争第137章 修铁路第61章 未来军事力量第4章 伦敦条约第32章 超级间谍第62章 攻防抉择第80章 死亡之路第61章 硬仗第64章 继续前进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99章 缴械投降第25章 国家战略计划第28章 刺客的较量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99章 缴械投降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186章 调兵遣将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42章 帮倒忙第45章 折翅第96章 争分夺秒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33章 两面三刀第63章 王牌的实力第3章 通往战争的大门第12章 诱惑第33章 幽灵折戟第45章 坐享其成第71章 一大步第26章 关键情报第18章 挖墙脚第34章 不可为而为之第82章 新境第26章 秘密交易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84章 排兵布阵第41章 明争暗斗第77章 迁都第62章 惊弓之鸟第26章 歼灭战第3章 群英会集第123章 全面考虑第13章 亮牌第122章 激战将至第52章 一挑三第66章 十年磨一剑第57章 真正开始第72章 归宿序一利剑出鞘第60章 绝不抛弃第85章 决战迹象序六暴走海狼第54章 外交斗争第26章 定性分析第23章 危机四伏第41章 一锅端序六暴走海狼第4章 新星第4章 停战谈判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38章 自主决策第119章 黎明前的杀机第15章 有理有据第61章 硬仗第77章 急转直下第57章 冲突到战争第35章 军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