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性格决定成败

黑后不久,会议结束,谷树良平不慌不急的离开相

千里之外,李存勋在吃晚饭的时候赶到元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元也是人,所以每位元都有一些特殊习惯。纪佑国有什么特殊习惯,李存勋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赵润东思考问题时喜欢揉额头,大概与他年轻时在战场上受过伤有关。王元庆上任不久,很多习惯还未表现出来,只有一种为大家津津乐道:常常以共进晚餐的名义让官员到元府汇报工作。这大概与王元庆仍然单身独居有很大的关系。

“调查”元的私人生活不是李存勋该做的事情,但是作为军情局局长,多年的职业素养让他能够现一些常人现不了的细节。比如王元庆的生活很有节制,不管是抽烟、喝酒、还是吃饭,总是适可而止;王元庆是个很好客的人,每次让官员汇报工作,都会让厨师准备丰盛的饭菜,让人觉得他不太节约;王元庆是个很有品味的人,皮靴总是一尘不染,圆领中山装永远像新的一样,头时刻都梳理得整齐光鲜,仿佛时刻都在工作;王元庆还是个很有规律的人,与其他元一样,从来不会迟到,也不喜欢别人迟到。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决定性格。

元的性格,在大程度上决定了共和国的性格。

作为当事人之一,李存勋:不会忘记今年春节前后生的那些事情。

确定提名王庆为下一任共和国国家元之后润东与王元庆在政府领导班子人员安排上生了很大分歧。赵润东希望顾卫民留任、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王元庆坚决提名宗应仁出任国务院总理、由叶致胜出任国防部长。其他人员更迭都没问题,比如让阎尚隆接替黄国巍出任外交部长,只有总理与国防部长的人员安排出了问题。争到最后,赵润东不得不让步,除了让顾卫民转任全体代表大会主席之外,其余全由王元庆安排。

春节后的全体代表大上,王元庆的国务院主要官员提名名单多次遭到代表质疑。

大的问题不是让宗应仁出任总理是让叶致胜出任国防部长。

然由文官担任国防部长已经写入法律。顾卫民与宗应仁也是文官。但是两人出任国防部长之前。要么在国防部工作多年么在地方政府一把手地位置上干了多年。均有出色地行政管理能力。叶致胜在此之前了担任副元席助理之外。在广西地方政府工作5年。再前面就是在人民大学当教授。一个“教书匠”能够管好拥有上万职员。关系到共和国国防安全地国防部吗?

为个问题。王元庆三次提名叶致胜出任国防部长。两次遭到否决。

最后一次表决前仍然有不少代表持反对态度。直到赵润东(离任后仍然是大会代表)亲自出面活动。相方设法地说服了几十名起带头作用地代表王元庆地提名才在第三次表决中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叶致胜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地国防部长。

这件事情非常清楚地反映出王元庆地一个特点:绝不妥协。

按照纪佑国离任前通过地几项法律。如果新任元地国务院主要官员提名被代表大会三次否决任元将解散全体代表大会。留任半年。重新进行选举。到时候。王元庆能否被提名出任国家元都是个问题。

为了国防部长地人选。王元庆甘愿押上自己地政治前程。

这既让李存勋感到欣慰,至少元不会“出卖”某个官员的利益,也让李存勋觉得王元庆有点鲁莽,叶致胜当不了国防部长,照样能在元席助理的位置上出谋划策,挥比国防部长还要重要的作用。以共和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一个能在元身边说上话的秘书远比一个在国防部坐班的部长更有影响力。

王元庆力挺叶致胜,让李存勋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除了纪佑国在离任前推出的几部重要法律之外,赵润东未在任职期间对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王元庆是纪佑国的得意门生,会不会在任职期间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呢?他在就任前力挺叶致胜出任国防部长,是不是推行政治改革的征兆呢?

这两个问题,不值得李存勋深思。

不管政治体制怎么改,情报系统都是世外桃源。哪怕在标榜民主的美国,情报机构都具有非常超脱的地位。

执个多月,外界对王元庆的指望度渐渐降低。

对那些心怀忐忑的官员来说,年仅1岁的元

任后无所作为,终于让他们松了口气,能够睡上安

对希望祖国强大的平民百姓来说,元的平凡表现让他们很是失望,甚至有人认为王元庆过于年轻,不适合担任共和国最高领袖。

只有两类人对王元庆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一是军人,二是科研人员。

多月里,王元庆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深化由赵润东在2025年3月份起的第二轮军事改革,二是全面推进“炎黄计划”第四阶段科研工作。

离任前2年,即半岛战争结束后的2年内,赵润东将所有精力用在了军事改革上。

用赵润东在离前的话来说,这些事情只能由他来做,王元庆在上任之后必须巩固政治地位,不能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李存勋看来,推行第二军事改革,是赵润东留给王元庆的最大政治遗产。

第二轮军事革的重点是人事调整,而不是装备更新。除了让项铤辉继续担任总参谋长之外,在半岛战争中表现出色、挥关键作用的裴承毅晋升陆军少将,出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裴承毅将在5年或1C年后取代项铤辉,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参谋长;林啸雷接替英常徽出任海军司令,张韦昌出任海军参谋长;章忠宪接替严宇擎出任空军司令,雷靖鸣出任空军参谋长;史文刚出任陆战队司令(陆战队在2025年底成为独立兵种),皮兴康出任电子信息网络司令,齐鸿飞出任空天司令(在2C25年底成立的独立兵种,主要负责外层空间的作战任务,当时还是个空架子)。

以人事调整为基础,项辉对共和队的指挥体系做了全面调整。

第一轮军事改革中被严重削弱的地方军区基本上成了“空巢”,新的联合指挥作战系统成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总参谋部增设3个常务副总参谋长与3个副总参谋长,分别由陆海空3大军种与陆战队、电子信息网络、空天3个独立兵种司令或参谋长兼任。按照项铤辉提交的改革规划(实际为赵润东制订的改革计划),今后将取消总参谋长,由3个常务副总参谋长轮流担负总参谋长的职务,平衡陆海空3大军种,由个副总参谋长成立“参谋长决策机构”,增强联合作战能力。

铤辉这么做,等于陆军主动放弃“老大哥”的地位。

虽此举在陆军中引起巨大反响,但是在海军、空军与3个独立兵种中得到广泛支持。因为陆军在共和队中所占比例已经降至以下,所以陆军的反对没有多大效果,其他军兵种的支持更有决定性。

在李存勋看来,最大的“受害”是裴承毅,最大的“受益”是林啸雷。因为按照这套改革方案,项铤辉离任后不设总参谋长,轮到海军司令担负总参谋长职务。

改革的目的不是削弱谁,增强谁,而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共和队的战斗力。

211世纪以前,共和国施行“本土防御”,陆军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25年之前,共和国施行“有限反击、近岸防御”,海军与空军的地位提高,陆军仍然最为重要。2025年之后,共和国肯定会迈向远海,推行“远洋防御”,海军与空军的重要性明显超过陆军,甚至连个独立兵种的重要性都在陆军之上。

根据新的防御政策,共和国必须对军队结构与军事指挥体系做出调整。

当然,陆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维护国家稳定,确保本土安全方面,陆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赵润东的“继承人”,王元庆不遗余力的推行军事改革。

为了尽量减少军事改革对元威望的影响,大部改革工作由项铤辉负责。半岛战争之后,即便项铤辉在军队中的威望还没有达到彭茂邦当年的程度,也没人敢挑战项铤辉、质项铤辉的地位。

更多的时候,王元庆充当了矛盾调解人的角色。

李存勋非常清楚,这是王元庆与项铤辉的“二人转”。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一往一来,不听话的将军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如果说王元庆在军事改革上的表现不够突出,那么在科研方面,王元庆挥的作用就没人可以替代。

作为直接参与,李存勋很清楚新元在多月内为推进“炎黄计划”做了多少努力。

第77章 急转直下第33章 战争降临第75章 地面战斗第3章 日印结盟第29章 野外求生第55章 非常阅兵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第35章 发展方向第74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28章 最后一层面纱第1章 关键事件第6章 性格决定成败第12章 锁定目标第44章 机械战士第29章 因果关系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78章 招决胜负第41章 一锅端第32章 地面主战平台第44章 最后手段第41章 结构性调整第63章 王牌的实力第151章 心领神会第7章 拦截第106章 无敌空降兵第162章 连环套第62章 沟通第24章 死灰复燃第80章 再次遭遇第17章 民族之翼第116章 条线上的蚂蚱第179章 外长会晤第110章 战略牌第20章 关键所在第41章 明争暗斗第112章 神出鬼没第61章 总体战略序十一秘密转运第30章 推倒重来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142章 合纵连横第9章 不可告人第115章 定居点第27章 世界大战第25章 迈向战争第5章 众望所归第131章 不同命运第137章 新世界第58章 大国心态第17章 大战在即第58章 大国心态第11章 大国的面子工程第57章 关键一步第72章 代理人第60章 致命威胁第13章 深入探讨第10章 巨大成果第34章 超级航母第10章 巨大成果第17章 养虎为患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39章 杀鸡儆猴第11章 落网第101章 中国意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36章 超级反舰导弹第24章 大事化小序十七偃旗息鼓第44章 最后手段第46章 备用计划第49章 保留第130章 抢先攻击第120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第73章 涌而上第54章 第一人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章 无核新时代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57章 冲突到战争第29章 别无选择第41章 龙墙第63章 得意忘形第26章 秘密交易第40章 窗户纸第52章 不屈第36章 天助我也第23章 毫无秘密序十四鹰击长空第155章 先决条件第97章 石激起千层浪第7章 动员机制第74章 军控协议第142章 特种炸弹第46章 航母风波第74章 情报网络第90章 自掘坟墓第118章 关键的一小步第25章 战略天才第14章 拨开云雾第137章 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