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救火队员

民以食为天,肚子在中间,这话不假。

但宁卫民也不光只在意口腹之欲,变着法儿在餐饮生意上打算盘。

精神文明建设他一样也没撒手。

这次他是从法国回来的,虽然没有再带回来什么国宝重器,但他买下了两个电影制片厂的片库,手里掌握了数千部欧洲电影、电视剧,还有记录片和卡通片的版权。

正好可以满足国内广大观众精神食粮匮乏的需要。

所以借着松本庆子《李香兰》6月14日在内地公映一事,宁卫民靠着自己老婆的面子,也搭载顺风车再度与电影局领导和中影放映发行公司的领导相见。

并且当面提出了自己想要和国内电影行业一些相关单位合作的方向。

按照宁卫民的想法除了希望电影局和中影能给他手里的那些外国电影发个“特许通行证”之外,也希望两家单位的领导们能为他和他们的下属单位合作穿针引线,介绍撮合。

具体说来他是想把自己买下来的这些欧洲电影,从中挑出一些票房成绩较好的,已经证明了商业价值电影,或者那些由名导来导演,有大明星出演的影片先拿到国内来,让译制片厂译制成中文。

然后把那内容符合国情,能够通过审查的电影,在内地影院上映。

而这些影片的发行和上映模式,他愿意完全按照国内对于国产片的现行政策来。

自己只赚卖拷贝的钱,和发行音像制品的钱,而放弃分享票房分成的权利。

至于那些受政策限制,没法通过审查的电影,其实也不会浪费。

他想无偿赠送拷贝给国内各大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作为内参影片和内部资料。

以此来帮助国内电影行业的学子们提高专业水平,也算是为国内电影行业了解欧洲电影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途径。

说实话,尽管宁卫民提出的这些建议是他充分考量到互惠互利的需要,完全建立在有利于国内电影部门的角度提出来的,而且非常尊重中影放映发行公司的利益,主动放弃了最大的票房蛋糕,但他还真没抱太大的希望能把事儿就这么办成。

毕竟国内体制的诸多限制和运行特点他还是了解的。

像这么大的事儿,没有霍司长这样有分量的人从众作保,为他背书,估摸着很难办成。

所以他的建议也就是起个投石问路的作用,初衷只是想探探领导们的口风。

如果对方不反对,表示出有这种愿意合作的倾向,他再去真正的努力,想办法去落实。

对方没有这个意愿的话,他暂时也不会强求,能办成多少办成多少,能办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他有的是耐心,不介意等到国内电影行业改革,时机成熟的时候。

毕竟目前日本市场还能为他托底呢。

可结果没想到,他就像走了狗屎运一样,这些建议一提出来就当场获得了几位领导的积极响应和肯定。

几位领导的反馈居然是相当的热情,甚至有点迫不及待,马上就询问他具体的实行计划,时间安排和打算投入的资金,完全是一副希望尽快着手落实这些事儿,巴不得展开相关合作的实干派风范。

这完全出乎了宁卫民的意外,什么时候国内的效率这么高了?

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简直让他懵圈儿。

但他毕竟是个机灵人,没多久,他就从双方的言谈话语中有点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敢情不为别的,就因为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滑坡的很厉害,已经快让国内许多以电影为业的机构的单位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了。

别看都是衰落,可国内的情况比起日本来,还要恶劣许多。

实际上,从1984年开始,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国内的电影观众就开始减少。

随后,录像机的推出和优秀影片的匮乏,又进一步导致电影观众大量的流失。

仅1986年到1987年这一年间,全国电影观众观影人次就减少了三十一亿。

几乎是突然之间,国内的电影市场就从盈利变得入不敷出。

各地影院都陷入了难以维持的局面,这让负责国内电影发行的中影措手不及,完全被打懵了。

怎么筹钱,能让这些电影院按时把工资发出来,成了时下最让电影局和中影放映发行公司头疼的问题。

而且常言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电影院的不景气,也间接把影响传导到了电影制作部门。

其中最惨的就是负责译制外国电影的译制片厂。

尽管八十年代中期还是译制片厂的鼎盛时期。

无论是在演员构成上,还是在厂子制度上,都几近完美。

拿“上译”来说,第一代配音演员正值壮年,技术一流。

第二代配音演员经过十年的磨练后已成为中流砥柱。

这个时候,他们无论译制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能做到在不仅仅是翻译,而是原有文化背景上,恰如其分的再创作,让审美更贴近国内观众。

但黄金年代因为市场环境的恶化乍然而止。

随着大批港台电影通过录像带输送到国内后,国内观众的口味一下子就变了。

外国电影可没有武打动作,也缺乏炒豆儿一样的枪战场面。

对于年轻观众吸引力急速降低。

而电视行业的崛起,特别是今年来优秀的国产电视剧,像什么《红楼梦》、《西游记》、《四世同堂》的播出,也踹了译制片厂一脚,争夺走了那些中老年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主管部门更是因为经济上的困难,减少了对进口电影的引进。

再加上国内学英语越来越热,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利用计算机软件给电影添加字幕变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提倡通过字幕看原声片的呼声。

这就进一步导致译制片厂的工作量和资金支持骤然下降。

那是空有十八般武艺在手,却没了用处啊,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而且时代也在加速,像过去那种精雕细琢的工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了。

如今翻译一部电影,很难再给配音团队一个月的时间,让其充分了解电影的文化背景,揣摩电影角色的心理。

总之,许多原本带着崇拜之情来入行,却未经锻炼的年轻人都因为这些原因蒙生了退意。

已经有不少好苗子在想方设法调动工作了。

甚至有人还放言说“译制片已死”,要想活,就得赶紧想辙,另谋出路。

外人或许很难相信,几年前还很辉煌的“上译”如今几乎是无事可做,人心惶惶的状态,不比那些连年亏损的国企状况好多少。

要说起来,还多亏这两年外国人来国内拍摄的大制作影片较多,不管是在甘肃正在拍摄《敦煌》,还是故宫刚刚杀青的《末代皇帝》,又或是宁卫民撮合日方和国内三大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这部《李香兰》。

他们在国内花费的金钱,大大缓解了国内几个电影大厂的经济窘境,否则国内现在就是全盘溃烂,到处都是缺钱的口子了。

所以现在宁卫民居然主动提出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还是能够立竿见影创造利润,马上解决国内电影行业实际问题的,可想而知电影局和中影公司的领导们有多高兴?

他们能不把宁卫民当成及时雨吗!

宁卫民就是国内电影行业的救火队员啊!

于是为了这件事,中影公司的领导当场就拍了胸脯,仅下半年许给了宁卫民十部引进电影的指标,唯一希望的就是他尽快能够资金到位,开展工作。

而电影局的领导也不含糊,答应在审批上会尽量宽松一些。

而且回去后就联系了“上译”那边,让时任厂长的陈叙一尽快派人进京和宁卫民面谈合作事项,并且要求尽量配合,尽快敲定此事。

瞧瞧吧,这事有多美!

宁卫民是真心没想到啊,得来全不费工夫。

握数千部电影版权的他,居然这么容易就敲开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大门。

这下子好了,有了官方的欢迎和支持,他成了国内有权引进电影的唯一个人,这个电影大亨的行业地位算是坐实了。

这不但让他回收购买这些片库的成本变得容易起来,也促使他对于内地的电影行业和市场进一步产生了更多的期望和想法。

而这还不是全部。

和电影有点不大一样,电视剧带给宁卫民的是更多元化,更容易短期见效的利益。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继内地播出饱受好评之后,在海外播出也都引起不小的轰动。

无论是日本,还是港城的播出成绩,都让电视剧制作中心非常满意。

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说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大普及。

红学家周汝昌说,首尾全龙第一功。

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负责人因此通过霍司长给宁卫民透了风,表示还想继续和他合作。

打算把《西游记》、《努尔哈赤》,或者是更多的电视剧版权交易给他,让他弄到海外去播出。

而京城那个位于南菜园,用过去公园改建的“大观园”作为红楼梦的拍摄地,在去年电视剧播出的同时对外开放,更是捞到了最大的实惠。

如今已经成为如今京城最热门的旅游旺地,成了玄武区捞钱的耙子。

让这个京城八大区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有了一个源源不断制造财富的聚宝盆。

而电视剧《红楼梦》的那些主要演员也一炮而红,成了如今国内最受瞩目的本土明星,各大综艺节目都会邀请他们登台,他们以电视剧演员的身份第一次在风头上盖住了歌星、影星和笑星。

而宁卫民这具有先进意识,充分了解IP价值,也知道正确玩法的人,自然也要趁热打铁,来沾沾这股流行风的光了。

实际上他这次回国,就是打算跟自己紧密合作的那些美术高校和工美厂家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开发相关产品的。

在他的眼里,以目前国内落后的商业眼光和应用方式,对这股由电视剧带起来的热潮,完全就是一种浪费,明明可以挣到一百块的,可偏偏他们就只看到了一块。

宁卫民还真不是瞎说,他带着松本庆子抽空去了一趟大观园。

就发现那里人多的呀,简直没处下脚,连外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把这里当成了能比肩故宫的旅游打卡地。

但整个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却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景区商店里卖的最多的东西,除了面包、汽水、冰棍、胶卷、康乐果之外,也就剩下一些剧照,红楼人物的明信片、书签、台历、挂历、扑克牌和连环画了。

而且这么热的天儿,纪念品商店里居然连个遮阳的纸伞,适合古装和拍照团扇也没一把,卖的还是那种最近流行起来的檀香折扇和传统的纸折扇,你就说有多死心眼吧。

那种带着纪念性文字,可以挂在脖子上的挂坠,是仿玉佩的,倒是卖的挺好。

可也是树脂和塑料的大路货,谈不上什么独创的创意。

剩下的更多的事遭受冷遇的商品,基本只是为了充斥柜台,让商品显得丰富一些的作用。

比如一些玻璃鼻烟壶、景泰蓝的小物件,还有什么瓷花瓶,文房四宝一类的东西了。

真的没有什么特色,基本上和京城大部分景区是重复的,和《红楼梦》IP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关联。

而宁卫民就不一样了,他的眼光贼毒,而且舍得下本儿。

经过两天的开会讨论合议。

他要求工艺美院雕塑系出设计稿,然后由锦匣厂的绢人车间和煤市街缝纫社绢人组联合起来,按图生产十二金钗,十二副钗,十二又副钗的绢人各五千套。

差不多是同样的方式,他还要求工艺美院陶瓷系负责绘稿,由京城工艺品厂生产十二金钗的青花瓷餐具和粉彩瓷餐具各两千套。

他还给证章厂和宫灯厂也下了订单。

要求证章厂按照电视剧的样子,设计生产宝玉的通灵宝玉,宝钗的璎珞金锁,和史湘云的金麒麟,黛玉的白色发钗,各两万件。

以及背后刻有“风月宝鉴”四字的小镜子四万个。

要求宫灯厂生产《红楼梦》里的琉璃灯六千个,可以用小灯泡和五号电池点亮的那种,

此外,宁卫民还让京城绣品厂,生产带十二金钗红楼人物的团扇、香扇、纸伞各两千套。

荷包两万个。

要求煤市街缝纫社再制作绒花,绒球,绒鸟这些小东西两千件。

东花市的街道厂原本就已经开始生产料器花卉的小首饰了。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聘请了原先的那些老师傅,开始恢复传统绢花的项目了。

可以说,宁卫民这一番谋划,已经基本覆盖到了《红楼梦》各种有特色产品上。

他甚至还跟能制作浓缩果汁的北极熊通了气,订购了一万瓶,犹如二两白酒包装大小的玫瑰露。

但最后,还是他在金丝镶嵌厂下的订单最大,最夸张,最让人吃惊。

甚至就连金丝镶嵌厂的领导班子都为此吃惊不已。

因为他居然要厂方按照工艺美院的雕塑系教授出的设计稿,打造出一套造价成本在三百万元人民币,总重量约三十六公斤左右的,以“太虚幻境”为主题的黄金雕塑一组。

这可是惊世骇俗之举啊,从建国之后,就没有人用这么贵的材料干过这样的事儿。

何况这一年国内黄金首饰的价格只有八十元一克。

这就意味着,这活儿干好了,厂家应该有好几十万的利润空间。

作为厂家他们能不震惊,能不激动嘛。

只是说句实话,这活儿甜归甜,但厂子可不敢擅自答应,必须得打报告向上级汇报啊。

不过好歹,皮尔卡顿、金利来的联名金质打火机就是委托这家厂子制作的,双方早有大笔交易的往来。

而且轻工局、文物局宁卫民都有依仗,这件事最终还是获批了。

而这也就意味着宁卫民即将拥有一套金灿灿,闪亮亮,足以晃瞎俗人眼的宝贝了。

这足能让他媲美远在澳门,喜欢玩儿这手震慑赌客的赌王家族。

第196章 真二代第153章 玫瑰红第1240章 触景生情第160章 奇遇第1168章 语出惊人第497章 改良第275章 贤内助第7章 窍门儿第337章 触类旁通第100章 国士无双第128章 五福第869章 便宜好人第411章 贵族第1176章 合而为一第570章 金光大道第427章 冬去春来第870章 交易达成第1241章 懂你第1280章 浪荡公子第1163章 接机第177章 躁动第1287章 人参精第725章 七伤拳第1327章 正日子第136章 大意第421章 参观团第42章 请客第160章 奇遇第1114章 大树之下第1203章 满意第1230章 赴宴准备第1138章 礼物第867章 三大罪状第1081章 投其所好第1247章 试探第884章 幸运星第865章 如鱼得水第89章 梳妆台第530章 突发事件第9章 丰收第172章 取舍第278章 甩不掉第1132章 红火第1315章 扭转乾坤第390章 四字真言第420章 捞肥了第632章 与往事干杯第934章 密码第834章 市场套现第185章 有型有款第287章 甜买卖第410章 新变化第1197章 冠军亚军第740章 奇兵第543章 动手术第827章 沪海鼠王第1118章 开个好头第282章 将错就错第555章 娱乐神器第1080章 回归第130章 会说话第1158章 第一印象第468章 野心勃勃第1151章 大人物第6章 山头儿第579章 老鼠夹子第1065章 甲方乙方第846章 软硬厚黑第1160章 认可第1142章 闹情绪第1273章 地头蛇第862章 高级料理第643章 玩笑成真第225章 四道关第883章 露台角落第738章 吹上天第2章 晨曦第647章 含金量第1264章 有恃无恐第624章 两全其美第901章 再度相见第377章 主动权第1187章 巨头来了第496章 屠龙宝刀第1228章 金屏风第293章 假大方第458章 软硬兼施第838章 津沪两地第739章 工体门外第1244章 新台阶第298章 言出必行第1141章 文化输出第294章 别外道第452章 放洋血第223章 心想事成第639章 “碧连”皆无第805章 三老板第984章 收获满满第205章 沙龙第1023章 天大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