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奋勇争先

最优秀的骗子和阴谋家,做局的时候当然会连无关紧要的自己人都一起骗进去——

只要确保不会导致什么别的不良后果,比如士气低落啦、军心不稳啦这些,那就没问题。

这不,这次沈树人做局、搂草打兔子阴左良玉,就连孝感城内的普通人一起全骗了,甚至连两日后刚刚远道而来增援的金声桓也骗进去了。

金声桓是五月初三带兵抵达孝感的,他到的时候,看到的是一派愁云惨淡的样子,路上还听了一路的风声鹤唳,不由很是担心。

一见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沈兵备,末将奉方抚台之命,率本部一营人马来援,听候兵备调遣。不知兵备要如何部署我军?

恕末将直言,末将来的路上,昨日路过武昌府,听到了许多对我军不利的消息,那边人人都说二贺势大难敌,还传出了些关于兵备与左将军之间恩怨的污秽之语,怕是对战局不利啊。”

沈树人微微一笑,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儿,民间愚夫懂什么兵法虚实,他们又不可能知道刘国能已经派遣援军、围魏救赵抄贺一龙老巢了。

这个消息我军一直有严密保密,孝感乡绅传说我军无援,我也一直不辟谣、任由传播。怕的就是打草惊蛇,如此才好让二贺保持拖延不退、直到最后一刻。”

看着沈树人指挥若定的样子,金声桓这才放下担心,然后才去跟其他各路明军将领见礼,言语态度倒也恭敬。

金声桓虽是代表方孔炤派出的援军,但他自己的武职只是一个守备,领一个两千人的卫所营。

沈树人这儿高职低配的武将不少,左子雄都已经是游击了,张明振、杨晋爵也是都司,哪个官位不比金声桓大,他也只能选择低调做人。

不过半天功夫,金声桓大致就跟同僚武将混了个脸熟,而在这个过程中,见左子雄等人对沈树人如此佩服、绝对言听计从,他也是暗暗心惊,暗忖这沈兵备必然有过人之处。

他诏安从军也有十年了,原先从没见过武将如此发自肺腑对文官上司敬佩有加的。

哪怕是他自己,对方孔炤这样的高官,也只是迫于对方位高权重不得不遵命,但谈不上对方孔炤的人品或人格魅力崇拜。

他便忍不住偷偷委婉暗示问了一下,想知道左子雄等人为何对沈树人如此崇拜。

结果得到的答案也是非常不容置疑,众将都是用一种看白痴一样的眼光看着他:

“以后你就知道了,沈兵备爱民如子,没有架子,无论劝农治军都是亲力亲为,连工匠、农民、士兵,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他所用。”

“沈兵备两榜进士出身、有天下诤谏耿介之名,却从不看不起我们武臣,也不会看不起工匠,都是平等论交——

金守备,你这是后知后觉了,你想想,刘国能不过流贼诏安出身,见了沈兵备的求援文书,都能如此慷慨仗义,有感于沈兵备当年的仗义执言。

我记得你手下有个千总,之前就是护送深福去刘国能那儿送求援信的吧,他就没告诉你刘国能对沈兵备是如何感戴?”

众将七嘴八舌之间,说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义正辞严,搞得金声桓都有点惭愧了。但细细听完众将转述的诸多事迹后,金声桓自己都忍不住动摇,有点想要跟着沈树人一直混下去了。

他这人,历史上虽然后来降过清,但毕竟是跟着上司左梦庚(左良玉儿子)一起降的,算是有几分身不由己。

后来又反正,参与反清复明,也未必就是对大明有多忠诚,而是这种流贼诏安出身的武将,多多少少喜欢一个“尚武”的政治环境,喜欢给一个文官不能打压武将的朝廷做事——

这一点上,南宋末期一些降元武将,在投靠忽必烈时,讲述的逻辑也是差不多的。

忽必烈问宋朝给的俸禄待遇也不差,受君恩几十年怎么就投了,反而贾似道文天祥这些文官能坚持抵抗,最后还有那么多跳海。

夏贵之流宋朝老将就说:宋朝重文轻武啊!贾似道一直提防我们,不尊重我们。

最后忽必烈也只是笑道:难怪贾似道不尊重你们!你们连贾似道都不如!

到了明末,李成栋、金声桓这些先降清后反清的,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觉得明朝对武将太鄙视了,不如蛮夷尚武,所以他们宁可为了自身能力禀赋的社会地位、阶级次序,放弃民族大义,一定要找个能让武将反过来骑在文官头上的政权效忠。

可惜,历史上当江西、两广平定后,清朝也露出了“以文治国”的迹象,一个巡抚就能踩在李成栋、金盛恒头上羞辱他们,话里话外都是“仗都打完了还用尊重你们个屁!你们就是些垃圾武夫!”然后这些人一怒就又反了。

李成栋历史上劣迹太多,沈树人肯定不可能去拉拢,金声桓却还算可以挽救。

最主要的是他很快就发现:沈树人跟如今其他所有见过的文官都不一样,沈树人是真心觉得文武平等,这就让他生出知遇之感。

这种跟武将说话时,言行举止里透出来的、来自于现代人的文武平等想法,任何一个明朝文官都是装不出来的。

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走科举之路的人,早就被崇文抑武洗脑洗到深入骨髓了。沈树人这种穿越者才有的平和心态,反而成了他拉拢愤懑于此的武将的一个“精神外挂”。

……

金声桓正和同僚们互相洗脑、渐渐有被同化的趋势。按照沈树人的计划,他远道而来,也得歇息休整一日,回复一下状态,再投入战斗。

另一边,可巧当天傍晚,流贼大营方向,也又有一条好消息传来了。

沈树人大致听取了一下后,也是颇为振奋,立刻召集全部将领讨论。

众将一进大帐,就看到兵备大人面露喜色,不由都有些期待。

沈树人也没让他们猜哑谜,得意地宣布:“刚才杨都司的斥候值夜,又抓获了一批来投的流贼将士,居然足足有两三千人!

这些据说都是贺锦的嫡系故旧,本官已经盘问过他们了,他们说昨天一早,贺一龙便在军中宣布了贺锦的死讯!还栽赃到我们头上,说是那日被阎知县用计地雷炸伤后,终于不治而亡!

但贺锦身边亲卫,却多有失踪的,营中便有流言是贺一龙谋害同僚,兼并其部众!一些贺锦心腹人人自危,只好率部来降!流贼内讧至此,这是天佑我大明破之!”

“什么?我们还没动手,贺锦居然死了!”

“天佑大明啊!贼军如此内讧,我军却还有援军,还有夹击,流贼虽多不足虑矣!”

众将一时惊喜莫名,士气愈发振奋。

最初的狂喜过后,大家又很快合计起敌我实力形势。

因为有了两三千内讧逃亡的士兵来投,如今贺一龙那边的军情内幕,对官军而言也等于是彻底透明了,比开了透视挂还透明。

贺一龙还有多少人、多少伤员、后勤物资情况,沈树人都可以很快梳理出来。

众将立刻分头加紧拷问,不一会儿就了解到:

流贼方面的军粮,至少还能吃个把月,但是因为要撤退,没法把所有物资都带走,最近也就不会再在随州乱劫掠,反正抢了也拿不动。

正常情况下,流贼如果是分上十天八天、一批批缓缓行军,那是有可能跟来的时候那样,把大部分物资都押运通过桐柏山山区的。

可现在不是要赶时间么,那就只能少带一点东西了。

而且根据最新得到的流贼消息,信阳府那边,刘国能似乎也无力攻坚,所以并没有选择直接围攻信阳县城。

而是试探性攻打了一下之后,就掉头选择了堵口,已经有抢占信阳道北口桐柏关的趋势——

这里必须提一句地理,桐柏关是信阳-随州通道上的一个缺口,就位于涢水河谷的最北端。是从安陆县、随州县一路往北沿着涢水河谷行军、翻越桐柏山进入河南境内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从河南信阳迂回进攻湖北随州,都是走这条路的,这条山道上,还爆发过《孙子兵法》的主要素材之战:

两千年前,孙武带领吴军伐楚时,就是先从吴地走淮河水运到信阳(当时航行技术比较差,淮河比长江好走),然后从信阳走桐柏关入涢水、再到随国故地,跟楚军打了“柏举之战”。

孙武这辈子写兵法很牛逼,但实战也就那么几场,可以说柏举之战就为《孙子兵法》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实战素材。

包括孙子写粮草筹措之难、“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些数据,实际上经过后人考证,也都是按照柏举之战的后勤损耗来算的。

因为要翻越大别山、桐柏山运粮,损耗才那么大,前线吃一钟,等于后方运二十钟,要是换个别的战场,根本不可能损耗那么大。

这样一条能催生出《孙子兵法》的险路,如今北侧的口子却有被刘国能埋伏堵住的危险,贺一龙怎能不急?现在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时候。

赢了就能海阔凭鱼跃,兼并了贺锦的人马到河南平原上随便乱抢。

输了,那就是前有刘国能堵截、后有沈树人追击,被堵在这条桐柏山道里。

赢者通吃,输了一无所有!

沈树人结合情报,把这个情况分析明白后,众将求战意志愈发爆棚,刚来的金声桓也是担心没有表现机会,主动请战:

“兵备大人!明日请恩准末将为前部先锋!当先追击贺一龙!”

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2章 打折只会剁爪更狠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53章 心有猛虎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33章 孙武再世第20章 鲜廉寡耻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关于之前哲学争议的解析(章节感言)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18章 乡试揭晓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30章 为何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50章 大言不惭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类的一大步第377章 师出有名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90章 全胜而归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61章 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