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

沈树人在大冶县敲山震狐,把未来有可能借着他推广新作物种子贷中饱私囊的贪婪之徒,全部梳理了一遍。

顺便也挑出了一些人品相对实事求是、踏实能干的基层小吏、良心乡绅,临时予以提拔重用。

比如这大冶县的宋明德,又懂点

这个模式跑通之后,剩下的就是各县复制,反正沈树人之前已经借着嬉游无度之名暗访考察够了,现在突击“回头看”梳理一遍,基本上可以整顿个八九不离十。

在这个过程中,沈树人也摸出一个从基层发现人才的规律——一般人品相对可靠、才能也最可用的地方遗留人才,往往是中了个秀才之后,就因为厌恶穷究四书五经,觉得虚伪志不在此,然后去醉心杂学了。

肯不为功名利禄低头,觉得某些学问学了虚伪就果断不学、去学自己爱学的东西,这种人才叫不忘初心嘛。

不管初心是啥,总比忍辱负重虚伪要好。如果像这位大冶县的宋明德一样,初心是学地理、堪舆、探矿,那就最好,刚好能被沈树人用上。就算初心只是古文、哲学,能如顾炎武那样,也是很不错的。

原先沈树人地位不够高时,也不能这样不拘一格随便乱用人、给不符合功名资格的人临时差遣。现在已是道台、佥都御史,手腕也就强硬一点,只要巡抚不找麻烦,就没人能质疑。

半个多月的时间倏忽而过,时间转眼进入十月份。

沈树人也已把武昌、汉阳二府各县的农政工作彻底梳理清楚。在推广明年种新作物的同时,随着冬季农闲的到来,还一并组织各县兴修水利、整治湿地、挖淤堆圩田,顺便推广养殖罗非鱼和清江鱼。

经办这些工作的人手,沈树人也一事不烦二主,直接让之前筛选出来、帮他推广新物种种子贷的那些开明乡绅、地方小吏顺便经办,有什么阻挠的可以直接上报到佥都御史衙门。

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并没有直接损害到任何人的利益,按说也不会有人拼命阻挠。

非要说伤害利益,无非是原本有资格经手这些事儿的豪绅、现在没资格经手了,也就少了钱粮过手沾油的机会,难免暗中怨恨——

任何朝代征发徭役都是要花很多钱粮的,哪怕是为老百姓自己修水利。

贫民原本十月份之后渐渐农闲,就可以减少到一天只吃一顿饭,灾年的话这仅有的一顿往往还是喝粥、还要掺野菜以少放一点粮食,然后每天多躺几个时辰减少热量消耗。

如果参与挖淤泥堆圩田养鱼,那起码得保证每天吃两顿,还不能太稀,粮食消耗会增加不少。

粮食可以直接问当地有余粮的乡绅买,但钱肯定是官府先垫出的。然后再找因为修了水利后灌溉受益的周边乡绅摊派。

再把新取得的圩田、鱼塘都算作无主官地,纳入地方军屯,由军户负责耕种、养殖,收获一半留给军户,一半纳入卫所军粮。

一般来说,周边灌溉条件得到改良的那部分民田,摊派的钱粮是无法全额覆盖工程款的,能覆盖一半多就算很不错了,还会存在盘剥百姓的问题——

修了水利之后,好处是要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回本的,对将来每一年的收成都有帮助。但工程款是一次性开支的,官府不垫资,穷一点的乡绅就周转不开了。

所以,这些水利的开支,还有一半要官府立刻拿出来,然后官府得到新增的圩田、鱼塘,未来五六年里慢慢回本。

以沈树人的财力,这样搞大规模的利国利民建设,钱财也有点周转不开。而且他也不可能真的大规模靠沈家自己家的钱来提供融资,更不能无节制地贴钱做官——

原先沈树人做官那两年,每年也有亏钱,但尺度基本上控制在明面上每年十万两级别,买官送礼那些灰色开支不算。

明着补贴亏钱的部分超过每年十几万两之后,一来沈家撑不住,二来也容易被别人攻击:

天下官员做官都是贪钱,唯独你倒贴钱,每年还倒贴十几万两都不够,是何居心?是不是‘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日,此其志不在小’?

不能继续靠家里补贴、至少不能全靠补贴后,沈树人就只能从当地的财政收入上继续动脑子。

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后世2020年代、那些卖地卖不出去、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都得砍的地方政府的苦逼之处。

没有土地财政,大拆大建是真建不起啊!

他也不是没想过,可以把新堆出来的圩田和新挖深的鱼塘,直接卖田地所有权和鱼塘所有权给百姓,换取回笼资金。可即使如此,也要一个周转。

另一方面,冬季农闲干活修水利的,也未必都是当地百姓,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卫所的军队。让卫所军队干活,开支当然要官府直接出。

沈树人自己的两万兵力,走的是精兵路线,左良玉留给他的三个卫所,却是鱼腩居多,最多只能做到“年龄还算青壮”,体力武艺就完全没有保证了。

沈树人让这些鱼腩闲着也是闲着,与其浪费粮食直接训练军纪队列,不如拿出同样的时间体力,让他们先当一个冬天的“工程兵”,同样能锻炼到部队的体力和纪律。

于是,沈树人就又把心思动到“厘金”的挪用上了。

他掌握的武昌-黄州税关,一年也就不到三十万两的收入,其实养两万多部队日常用度,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还需要其他财源补充进来,才能养更多兵。

但沈树人更重视的是制度的突破,他梳理了一遍现状后,发现如今朝廷法度对地方上截留“厘金”的用途,规定得还是很严格的。

厘金只能用于直接发军饷,或是替代“练饷”作为“操练开支补贴”,但户部相关条例,从没允许过把厘金用于“地方卫所军户服徭役开支”,更不能作为“雇佣民壮承担徭役开支”。

这些条款,倒也不是说多难做,如果当初通过厘金改革时,多夹带几个私货条款,说不定崇祯也稀里糊涂批示过去了。

但当时一来也是没想到那么多,二来也是觉得多一事不如,让皇帝先允许厘金试点再说,其他可以慢慢来,所以也就没加上。

如今想要突破,肯定得取得湖广巡抚的绝对支持,需要方孔炤点这个头。

沈树人把冬季水利徭役都安排下去之后,看着这亏空的账面,愈发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尽快跟方巡抚再见一面,深谈一下。

就算将来出事、被人指责湖广地方官僚有进一步军阀化的趋势,也好由方孔炤扛这个锅。

……

十月中旬,劝农、水利各方工作初步安排好,只差一个钱粮周转问题后,

沈树人也就当仁不让地轻车简从,再次踏上了前往荆州府江陵县、拜访上官的旅途。他已经攒了一大堆需要上官力挺的事务,要一次性解决。

上次来江陵,还是半年之前。

那时他只有五六千可用之兵(另有两千当时被蔺养成牵制),要扛住贺锦、贺一龙陆续抵达的十倍之众,不得不日行数百里、骑马骑得大腿内侧都磨破了,火急火燎找方孔炤求援。

刚好半年整之后,沈树人的嫡系部队,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三四千人,其中有一万多是纪律严明的精兵,还有至少数千当了多年兵的流贼老营。

除了嫡系部队外,左良玉遗留的三个卫所,加起来也有一万二名额,虽然现在并不满员,以后招募足额后,沈树人的总军队规模,将达到三万五千人。

这就比半年来来求援时,增长了五倍左右兵力,堪称奇迹速度。

手头有了兵力,沈树人当然不用跟上次那么狼狈了。

他直接选择了沿着长江,坐大船从武昌慢吞吞逆流而上去江陵。

武昌到江陵,直线距离不过四百里。但长江航道曲折,要先往南迂回到岳州府巴陵县(岳阳),从洞庭湖口过,所以水路总里程足足比直线距离多了一倍,有八百多里。

沈树人也当是巡视自己的领地、顺便深入了解各地民情,再考察一下岳州府那边的厘金钞关执行情况,摸一下同行的底——

厘金政策实施后,凡是跨省的贸易,都要缴纳厘金商税,但实际上试点各省设置钞关时,不可能做到真的在省界上设置关卡,因为很多省界都是山僻险阻之地。

就拿湖广和两广的交界来说,那是在南岭群山之间,去那儿设税卡就成本太高了。

所以,朝廷当初立法,也是允许酌情移动钞关到交通便利之处,只要别重复征税就好。

方孔炤这个巡抚,显然也是做得穷怕了。他手头有两个设厘金钞关的名额,一个是与四川的贸易,一个是与两广。

与四川的钞关没办法,只能设置在夷陵,因为张献忠盘踞在神农架和长江三峡,这条路今年下半年收入进一步锐减,出川做生意的商人都少了很多。

于是方孔炤的主要商税来源,只能指望湖广和南边的两广,但两广走灵渠沟通珠江、湘江的商旅数量又不多,也难征,方孔炤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钞关设在了岳州府的巴陵——

凡是从南方来,出洞庭湖口进长江的商船,一律认定为需要缴税。

这一招显然也招惹来了不少非议和反抗,毕竟如今湖南湖北是一个省的,南方来的货,未必是广东货,倒有一半多是湖南本地货。现在湖南的东西出湖进长江就算跨省,显然被搜刮的范围就扩大了好几倍。

沈树人路过岳州时,都差点被方孔炤派出来的税关盘查收税,验过印信确认他是官船、来江陵拜会上官、确无运货,税官才放行了。

过关之后,沈树人也不得不感慨,这末世的气息确实越来越浓重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一个个为了训练装备更多的军队,都已经开始不择手段搞钱。

毕竟,距离崇祯之死,只剩最后两年零几个月。

沈树人原本还怕方孔炤道德君子、无欲则刚,不好沟通。既然他也有捞钱扩军的需要,倒是容易怂恿了一些。

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93章 疯狂升官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66章 无能狂怒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关于之前哲学争议的解析(章节感言)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29章 简在帝心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33章 孙武再世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6章 天下泰斗第80章 塔山血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48章 实事求是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55章 换弹不换枪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类的一大步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