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堆人升官

此后数日,南京城里表面一片宁静,似乎什么大事都没发生。

周延儒最后搜刮了一波孝敬,终于按计划,将在元宵节后次日启程北上,走运河一路去北京。

考虑到他这一路上还要走走停停收黄金珠宝珍玩字画,估计正月里是肯定到不了北京的,二月底能到就算不错了,慢的话可能三月初——

后续白银是几乎不会收了,想要给周延儒送白银的,都必须赶来南京送,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要么就索性等到了北京再说。

因为只有在南京时收的银子,才便于立刻运回常州老家屯起来。而离开南京北上后,这一路上收到的一切,都要随船队携带、一路运到北京,太沉重的东西根本看不上。

银子这种价值密度这么低的垃圾,怎么配被尊贵的阁老,在半路上收呢。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南京停留得特别久,对此地情有独钟。

不过周延儒好歹也算收了钱就会办事的人,临走之前,他就跟阮大铖打了个招呼:

不好意思,五万两黄金收下了,但马士英的缺,目前还没很合适的。只能先委屈低配一下,找个位置塞一塞。

然后周延儒就给了阮大铖两个选项:要么去河南当巡抚,直接跟李自成正面打硬仗,去年的河南巡抚,刚刚因为福王被杀撸掉了,官场上空出来的缺口非常多。

如果嫌河南的巡抚不安全,那就只有在皖北搞一个重要的府,比如凤阳府当知府。而佥都御史的兼差名号也能挂着,只是没有实际巡抚的地盘。

知府是四品和五品都有的,最大的上等府知府也就四品,不可能更高。但考虑到凤阳府在明朝的特殊地位,毕竟是朱元章的故乡,大明中都,地位仅次于南北两京。

周延儒给他这样调整,也算给阮大铖一个交代了。

阮大铖回去跟马士英核计了一下,果断选择了后一个条件,宁可当凤阳知府,也不敢去河南送死。

阮大铖只是不甘心地打听了一下,这事儿为何出的变故。

周延儒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蔺养成被迫降,而且是实打实缴械愿意接受整编,沉树人统筹立下如此大功,不升不行”的原委,明明白白说清楚。

周延儒跟沉树人达成了战略合作不假,但他也没义务帮沉树人拉仇恨。沉树人自己升官得罪人,当然要他自己扛。

阮大铖和马士英闻讯后,也是恨得牙痒痒。

作为受益正主的马士英还算好,他人品没阮大铖那么不堪,只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而沉树人功劳确实扎实过硬,气了一阵也就算了。

阮大铖却不同,黄金是他出的,而且他还指望马士英当上巡抚后,能拉他一把,曲线给自己恢复官职。现在马士英都才凤阳知府,再拉他起复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阮大铖简直可以说是把沉树人恨到了骨子里,只是眼下还拿沉树人完全没办法。

……

沉树人自己的升迁,估计也要拖到三月份了,涉及到一个巡抚的升官,可不得新首辅正式到任后,才能走完流程。

朝廷评估沉树人的前后功劳,也得讨论个把月左后。

所以沉树人也不急,就在南京花好月圆,岁月静好地安度自己的元宵节。

倒是沉树人手下其他一些官员的升迁,估计正月底之前就能出结果。

这些人级别低,最高也就是知府,要不就是武职的副将、参将,涉及到的决策流程比较短。

周延儒也会先写信、让人加急送到京城,托他留在京城的那些幕僚、故吏,帮着遥控运作。

比如,周延儒的得意门生、他当权时的重要白手套吴昌时,此时就已经提前进京打点了。周延儒这个吏部尚书、内阁首辅还没正式上任,吴昌时就已经在吏部当上了五品郎中,还是最有实权、最值钱的文选司郎中。

可别小看文选司,那就是专门负责大明全部文官职务调配的,是吏部直接掌握官员任命权的实权机构。

文选司的郎中,拿个权力差一点的部的闲职侍郎来换,都未必换得来。

周延儒让四百里加急给吴昌时送去信,明明白白就把沉树人要的几个知府都安排好了。

虽然沉树人很不齿吴昌时这种阴险卑鄙小人,但如今也没办法,只好由其经手升官事宜,因为压根儿没得选。

而兵部职方司那边的流程,沉树人自有关系去办,杨嗣昌也好,陈新甲也好,都是沉树人自己的关系,周延儒这边只要暗示不阻挠即可。

南北两京相距一千八百里,四百里加急在两京之间兜个圈,算上等候回文、路上偶然因为兵乱意外而迁延,最多也就十二三日,就能打个来回了。

所以沉树人在南京每天花天酒地、维护官场交情,不过捱到正月二十八,也就得到回信了。

沉树人还留出了两天余量,提前通知张煌言、方以智、郑成功等人,正月三十来南京一聚,顺便到南京吏部这边把手续办了。

另外几个涉及升官调任的武将,也是这般处置。

众人得信后,也是振奋不已,对老大的能量愈发佩服,感恩戴德之心也更加炽烈。

……

正月三十,南京城内,户部沉侍郎府。

一大早,府上就张灯结彩,做好了大宴宾客的一切准备。

几波人马,骑着高头大马,意气风发地陆续抵达。来这儿之前,他们已经先去了南京这边的兵部、吏部,把北京刚刚传回的任命交接了。

“树人,此番多亏你全力斡旋,否则这迫降收编蔺养成的功劳,也不至于升迁得如此爽快。”

第一批来客刚在府门口下马,为首者就与迎上来的沉树人拥抱了一下,扣肩搭背谈笑风生。

毫无疑问,沉树人麾下的文官里,敢跟他这样直接称呼表字的,也就表哥张煌言了。

张煌言官位虽低,到了沉家却不会论职位尊卑,只论亲戚。进了内院后,还连忙拜见了姑父沉廷扬。

张煌言以降,其他人都是客客气气,最多方以智敢称“贤弟”,郑成功能喊“大哥”。

其余武职,统统只能称呼“沉道台”,个别拍马屁激进一点的,已经提前私下里喊“沉抚台”了,不过沉树人肯定会假惺惺地制止。

“诸位今日同聚,盛况难得,咱也算共襄盛举,今后勠力同心,继续报效朝廷。”

沉树人刚说了几句场面话,一旁张煌言先告了声罪,打断他帮他介绍个人。

随后,张煌言一个眼神,一个年近四旬的粗夯武将就局促上前,单膝跪地:“罪将蔺养成,拜见沉抚台!”

饶是沉树人早就知道蔺养成已经彻底被整服投降了,见到他居然敢亲自来南京领受官职、办手续,也是有些惊讶。

这些流贼出身的将领,居然也有不怕被朝廷扣留的。

沉树人预期玩味地说:“既然已经弃暗投明了,过去的事情便当既往不咎。你肯亲来南京兵部办理,足见归顺诚意。说说吧,到底怎么想的。”

蔺养成已经寄人篱下,索性也豁出去了,推心置腹坦白:“罪将三年前受抚于熊督师,便无心再反,只想得个出身。只恨张献忠后来降而复反,滥杀地方官吏,裹挟我等。

罪将等素闻陛下多疑忌刻,唯恐朝廷不察,唯有顺势跟随张献忠,只求自保。后听说抚台明察秋毫,苦谏力保坚持不肯复反的刘国能,罪将便知大人您有世人不及的胸襟。”

这些流贼原本也不是什么很坚定的势力,见到沉树人势大,而且能保住降将不猜疑,当然会痛痛快快来投。

历史上,蔺养成等几家贼头,在南明时期、南京沦陷后,也是走投无路,直接投降了驻扎在长沙的湖广总督何腾蛟。

他连何腾蛟都能投,为什么不能投沉树人?无非沉树人更有手腕,形势也更强,能逼得他接受更苛刻的条件。

沉树人点点头:“行了,多的道理就不说了,密之兄劝降于你时,该说的肯定都说过了。咱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再重申一次:革左五营已灭其三,马守应归附李自成,本官也确实需要一名降将以劝善。

你罪恶不如其余三贼,只要将来好好表现,本官自然会善待你,以归附远人。希望你也抓住这个机会,将来本官与张献忠交战时,你努力建功,升迁不在话下。”

沉树人敲打完后,转头追问张煌言:“蔺将军如今是什么待遇?”

张煌言低声:“这次先授了他参将,你知道的,刘国能也不过才总兵,而你麾下诸将,左子雄这次再得提升,也就到副将。他只能是参将,否则镇不住的。

要论他归顺的兵马,有老营兵四五千,乡勇丁壮万余。从兵力规模来看,参将是小了点,也没办法。”

沉树人点点头:“参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跟张献忠激战几场,很快就能到副将的,总兵也不是没机会。”

蔺养成已经是拔了爪牙之人,连忙抱拳谢过:“谢抚台提携!”

搞定了蔺养成这个刺头后,沉树人又问起其他几人新职务,众人也一一回报,大部分人跟预期并没什么出入。

张煌言实授黄州知府,方以智实授武昌知府。麾下武将从副将到参将、游击不等。

唯一破格提拔的,是原本只有游击的张名振,被直接提拔为了“海道副将”。

张名振在去年被沉树人挖角之前,就在宁绍一带负责海防,职务只是一介都司,被沉树人调走后,才立功升的游击。

而这次让他重新回来掌管一部分海船水师,也算是重操旧业了。沉树人手下的其他将领,如左子雄、杨晋爵、金声桓,都不是海军将领出身,这方面不如张名振专业。

沉廷扬那边问周延儒要了一些海防编制、这次趁着海路给山海关运新一年的军粮,要伺机而动救出一些辽东精兵,需要一位海防副将统筹,沉树人想来想去,就点了张名振。

最后,沉树人还调整了一下对郑成功的任用,原本说好了调他到地方当一任同知,找机会升知府。郑成功如今还一心想当文官,也不可能去带兵。

但现在看来,沉树人有了更好的计划。

他把郑成功直接从湖广盐法道、负责厘金的衙门,调到南京户部这边,暂时放在父亲手下,做一个负责具体海路漕运的押运督粮文官、找个合适的品级头衔。

这两个前后官职严格来说,都是财税体系内的钱粮官,无非一个在地方上收厘金,一个帮朝廷转运税粮。而且都是在水上讨生活的,郑家人应该很熟门熟路。

至于危险,沉树人是完全不担心的,把郑家大公子派出去历练历练,为朝廷海路运军粮,郑家自然也会派一定的武装帮忙义务护航,好保卫大公子的安全。

这等于是白捡了一批郑家的海军力量,临时为他所用。

郑成功自己对这个安排其实也很满意,又能出海,却又不是以武将的身份,能保持文官体面,大哥实在是太为他着想了。

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9章 简在帝心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82章 新年计划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80章 塔山血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86章 我还是喜欢你原来桀骜不驯的样子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