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入国子监

沈树人毕竟还身份低微,能捞到跟杨阁老吃顿饭的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时间也不容许他汇报得太细。

杨嗣昌年老体乏,饭后困倦,很快就让人送客了。

临了的时候,沈树人抓住最后的机会,阐述了一下自己求官的方向,表示他愿意为“剿灭张献忠等南方流贼添砖加瓦”的决心。

杨嗣昌对他的决心很欣赏,也稍微花了一盏茶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最后告诉他稍安勿躁。

就算急着报效朝廷,也该先买点后勤文官,如果干几个月确有业绩,明年春闱之后,再考虑提拔他到前线。

沈树人梳理了一下思路,发现也有道理,就这么办了。

以国子监监生的身份直接捐官,哪怕花再多银子,充其量也就捐个八品小官,连县令都做不了,最大只能做主簿、典史。

而革左五营里随便一个贼头,都不是一个府的明军实力能解决得了的。县级官员丢进去就是找死,没人帮衬随时都可能成为炮灰。

还是先忍几个月吧,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过,沈树人心思缜密,他向来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既然不得不回南京买几个月后勤官,他心中就会飞快把这个抉择的潜在风险也梳理一遍。

不想不知道,盘算一晚之后,还真被沈树人防微杜渐、预案到了几项风险——

要在南直隶地区买个后勤类文官,多多少少会跟漕运总督朱大典扯上关系。毕竟南直隶所有的运军卫所、地方钱粮征收审计官员系统,都会归朱大典管。

而自己之前为了给杨嗣昌办差,还利用了父亲跟朱大典的矛盾,沈树人不能不提防后续几个月里,朱大典设计给他穿小鞋。

沈树人最后离开合肥之前,又托关系递话,把自己的这个担忧跟杨嗣昌诉苦了一下。

杨嗣昌倒也有担当,表示只要沈树人做事不出错,就不会让朱大典陷害他。

他这么说倒也不是给沈树人面子,而是要确保自己的威望。如果帮他跑腿做事的人,随便其他朝臣欺负,那以后谁还一心一意给他卖力?

历史上,杨嗣昌跟朱大典关系其实也确实不好,虽然朱大典不管杨嗣昌的后勤,可也多次迟滞拖延了安庐防区的军需。

后来,杨嗣昌在安庐防区的心腹史可法,因为家里长辈过世、服丧停职。

等史可法服丧回来之后,杨嗣昌就动用了自己的能量,让史可法升了一级、顶替朱大典的漕运总督之位,同时也兼顾筹措江北四镇明军的军需后勤。

沈树人前世读史倒是没那么细,也不知道其中关窍。

这次他纯粹是运气好,踩中了这个风口,跟史可法一样,成了杨、朱矛盾中的受益者。

……

沈树人在合肥前后仅仅盘桓了两天,就又急匆匆赶回南京。

临走的时候,杨嗣昌太忙,也没再见他。

倒是史可法礼贤下士,请他喝了一顿践行酒,并让总兵黄得功作陪。

因为沈树人这次来合肥的理由,没法拿到台面上说。所以他杀贼立功的那份小功劳,对外宣传时也处理成了左子雄负责作战、史可法负责运筹,等将来再找别的借口奖励沈树人。

为了统一口径,杨嗣昌把史可法叫去,稍微吩咐了几句,但没解释原因。就是这几句“对口供”,让史可法愈发觉得沈树人是杨阁老的秘密心腹。

而且深入接触之后,史可法也发现这个少年确实有想法、有才干,还懂点谋略,两人也算彻底混了脸熟。

合肥回南京的水路,是顺流而下,速度比来时快得多,三天就到了。

算算日子,才七月二十六,还有四天留给吴伟业办手续。

吴伟业看了杨阁老的回信,自然不敢怠慢。

立刻给沈树人顶格办理了监生入籍,享受一切相当于今年秋闱中举举人的待遇。

沈树人又偷偷找人打听了“监生捐官”的事儿,被告知不要急,要等秋闱考完,今年的举人名单出来之后,再一起统计。

ωωω ¸ttκΛ n ¸¢O

沈树人算了算时间,也就个把月了,先喘息一阵也好。

自从穿越至今,两个多月时间,他东奔西走,一直在为杨嗣昌的布局忙活,都没时间休息。

乡试的日期,是在每年的八月下旬初、中秋节刚过。

随着考试日期临近,张煌言、顾炎武、归庄这些要备考的秀才,也都减少了娱乐活动。就算要参加文会切磋文章,也都是很正经的,连一个唱曲的姐儿都不喊。

南京国子监和贡院的位置,正是后世的夫子庙。去过南京的游客都知道,那里正是秦淮河畔最繁华的所在。

可考前最后两周,连秦淮河上的画舫都变得清闲起来,没什么生意。河边一条街的勾栏青楼,人迹也稀疏了一大半。

沈树人那些同来南京的友人里,只剩下郑森跟他一样,算是“保送生”,不用复习功课。

郑森找不到其他人一起吃喝玩乐,就天天建议沈树人一起去秦淮河上长长见识,不过都被沈树人婉拒了。

之前为了做局,他欠了陈圆圆一番美意,还买了董小宛,这些都没收拾干净呢,再去秦淮河纯属贪多嚼不烂。

不过,他也趁机跟郑森聊了几次,了解一下郑家的后续反应。郑森对此自然是知无不言,说他父亲前几天已经另派信使来南京,了解了他的情况。

得知儿子在南京确实没受到限制,还在国子监结交到了不少朋友,郑芝龙也就渐渐放心,不再纠结。这事儿算是彻底揭过了。

……

郑森请不动沈树人,便每天自己一个人去逛秦淮河。

沈树人宁可利用这半个月好好锻炼身体,在园子里射射箭修修心。又重金买了几匹好马,每天到城外策马奔驰。

将来要到流贼泛滥的地区做地方官,骑术好也是一项保命的技能,练练总不亏的,还能减肥呢。

练了五六天骑射,转眼已是八月中旬,还有最后十天就考试了。

这天一早,沈树人射完箭,就带着沈福等家丁出城骑马,直到傍晚才回住处。

沈家在南京置办的别墅位于白鹭洲,那是秦淮河下游一处达官显贵府邸的集中地。核心区便是魏国公徐弘基(徐达后人)的府邸,其他有钱人也围绕着这片湿地建园林。

沈树人回到家,才发现府里有不少人在迎候。

原来是父亲沈廷扬又派了两船家丁、管事来伺候他。

为首的是沈福的二哥沈寿,也就是“董家绣庄案”里、扮演成账房先生钓鱼的那位。沈寿跟他弟弟相比,完全没有武艺,也没出过海,不过算学倒是很好,是做账的一把好手。

沈树人跟管事们打过招呼,随口逊谢:“我父亲也太小心了,我不过来南京挂名读书,哪用那么多人伺候。”

沈寿却不敢托大,连忙殷勤解释:“老爷得知少爷在秋闱之后便要买官,还可能是帮杨阁老办差的钱粮官,怕少爷身边得用的幕僚不够,误了事儿,就派我们先过来听用。”

沈树人刚从合肥回南京时,就给家里捎了信,把与杨嗣昌讨论好的安排,都跟父亲说清楚了。

沈廷扬知道儿子很快能当官,心情自然很不错,就眼巴巴找了得力的人手来帮衬。

看这架势,要是换了别人,如果不贪污,绝对养不起这么多助理。

沈树人心中暗忖:这样也好,既然打定了倒贴钱做官的主意,那就贯彻到底,咱是为天下百姓而出仕!不受崇祯的恩惠!

沈寿见少爷接受,又低声说了个好消息:“少爷,那次买回来的董家小娘子,自从你因为案子被移送南京后,也是心怀愧疚,茶饭不思,觉得少爷您是为了救她出苦海、阴差阳错惹的官司。

这次她写了一封书信,苦苦哀求老爷让她来。说是她也懂些写写算算、纺织女红,可以做事报恩。老爷也准了,我就把她跟少爷的那几个贴身丫鬟一起送来了。

老爷还说,既然你要做官了,等官位落实后,就可以把昆山梨香院的陈姑娘也一起赎了给你送来,只要好好做官、用心为杨阁老办差。”

说完这些事儿,沈寿也很有眼色地没有再打扰,跟弟弟沈福一起退了出去,让少爷好处理内宅的事儿。

沈树人乍一听有些意外,随后就释然了。

董白并不知道他的计策,还以为他是“英雄救美”惹的官司,感动得稀里哗啦也实属正常。

要是不感动,那才叫没心没肺呢。

沈树人并不想趁人之危,但也不想解释。如今还没过保密期,轻重缓急必须分清,董白要误会就误会吧。

想好了应对之策后,沈树人好整以暇地踱回后宅,入眼便看到莺莺燕燕好几个侍女扑上来嘘寒问暖。

尤其是通了房的大丫头青芷,更是哭得稀里哗啦的,连连问少爷这阵子在南京刑部有没有吃苦。

“肯定吃了很多苦吧,都瘦了这么多了,可得好好补补,心疼死人了。”青芷摸着他比在苏州时又瘦了十几斤的身体,泪如雨下。

沈树人不由好笑,宠溺地宽慰:“没有的事儿,我既决心给杨阁老做事,如今兵荒马乱的,前几日去合肥还遇了流贼,还好家丁们的鸟铳犀利,杀了几十个。

练练骑射,让身体健壮精干些,总能多些保障。这都是我最近刻意锻炼减下去的,没吃什么苦。”

侍女们听说他还带着家丁杀了贼,更是吓得花容失色,梨花带雨。

一旁始终没敢上来凑热闹的董白,听到这儿也不由生出更多钦佩和愧疚,走到沈树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下。

“诶,这是何意。”沈树人连忙搀扶。

董白郑重地叩首:“少爷都是因为奴家惹上的官司,连带着国子监吴司业质疑你的入监资格,说到底也是因为那事儿。都是奴家害了少爷身涉险地,此生无以为报。

不过,奴家还在母孝期间,不愿违背本心,只求少爷先收留奴家在身边,做些写写算算、织绣打杂的活儿,偿还少爷的恩情。

另外,奴家能被少爷所救,说到底得感激圆圆姐指点撮合,奴家也不能对不起圆圆姐。等奴家出了孝、圆圆姐也被少爷赎回后,奴家自然任由少爷处置。”

这话说得很卑微,但也没得选择,董白本就是破产抵债的存在。

沈树人倒是无所谓,后续他或许也会有一些自己攀科技种田的私活儿,身边跟个体己的女人,做过点生意懂点纺织业常识,说不定能用上。

他只是想到一个问题,提醒道:“你要留在我身边,说是只为写写算算、织绣打杂,可万一传出去,外人未必会这么想,你这孝可就白守了。”

董白狠狠咬了一下嘴唇:“奴家已经想过,求少爷对外宣称我已死了,父母遗名,也就不会再受损。从明日起,我改名叫小宛。”

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66章 无能狂怒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73章 斩杀刘贼,光复黄冈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3章 孙武再世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116章 不要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跟敌人耗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197章 有始有终第33章 孙武再世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62章 一步干到工业歌命前夜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74章 分红一年就得死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48章 实事求是第55章 换弹不换枪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51章 不要做重复发明车轮的傻事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29章 简在帝心第86章 我还是喜欢你原来桀骜不驯的样子第24章 一石三鸟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