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论功行赏

周延儒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够挑明的了,再多也没什么可说的。

他也不等方孔炤留饭,就直接闪了,留下方家人喜忧参半自行凌乱。

当然,肯定还是喜悦远远大于忧虑。

在这等乱世,能有个官职,谋一方安宁,可比赋闲留在北方京城,要稳妥得多。一个少女的婚事,跟家族的利益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多少大明的达官显贵,因为去错了地方,城池破时,玉石俱焚。远的不说,方子翎的两个姑姑,哪个不是姑父被流贼破城杀了而守寡,全家都没了,个人婚姻幸福算什么。

乱世女人一斗米,虽然说起来残酷,有点ZZ不正确,但针对的就是这类情况吧。

方孔炤当然也知道取舍,所以目送周延儒离开后,他只是愧疚地对着女儿叹息了一句:

“翎儿,是爹对不住你……但是这等乱世,咱方家能得安宁就不错了。蜀地富饶,还有天险,只要能剿灭张献忠,便是乱世中的平安乐土。”

“爹您不用说了,这都是应该的。何况,陛下已动了起复重用您的心,难道您还要抗旨不遵不成?”方子翎在最初的震惊彷徨之后,已经恢复了面如冷霜,看不出任何不堪,冷冷地说,

“孩儿只求爹一件事,以后别再提起孩儿的婚事,孩儿不想再议亲。虽然与沉郎之约并未过明路,但这次的事情,只是君命时势而已,我不信他心中负我。君命不让我嫁,我就不嫁好了,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但也休想让我另嫁他人。”

方孔炤原本想劝,但女儿最后这句话,让他闭嘴了。

确实,皇帝也只能禁止方家和谁联姻,但也没规定方家非要和谁联姻。这种情况下,主动作为的方式被皇命禁了,那就用消极不作为的对抗,也算是一种自尊。

方孔炤知道女儿是有自尊的,那就成全她的自尊吧。

“也罢,都是造化弄人,咱家虽然也遭遇波折,相比这乱世中大部分漂泊苦熬的地方官人家,已经算好了不知多少。这年月,等等是对的,仓促改弦更张,说不定踩进更大的泥淖中。

罢了,那我们也尽快收拾准备一下,明日说不定就会接到旨意,到时候立刻南下赴任吧。”

方孔炤叹息着吩咐,方子翎也不哭不闹地入内,收拾打点行装不提。

……

次日,也是一个五日一朝的正式朝会日子。

崇祯果然在朝议上,由陈新甲正式向群臣报捷了近期的战况进展,也说了四川等地的新险峻形势,请群臣商议走个过场。

朝议结束时,宣旨阶段,崇祯也拿出周延儒陈新甲的讨论结果,

正式因河南战绩、击退李自成解围开封解救诸王之功,赐湖广巡抚沉树人国姓,封克虏伯爵位。

听到这个封赏后,朝中众多不知情的文官,还是颇为惊讶的,因为明朝后期要靠军功封爵位可是非常不容易,也就外戚可能封个伯爵什么的。

所以,千万别看不起一个伯爵,这虽然没什么实权,但从稀缺性来说,已经比总督还稀有得多了。

比如从嘉靖到万历,祖孙三代,因军功封伯爵的,无非李成梁一人而已,还是靠反复养寇自重刷军功,刷了个“宁远伯”的爵位。相比之下,与李成梁同期、不会养寇自重的戚继光,就一辈子只能“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了。

崇祯时,战局愈发艰危,可洪承畴、孙传庭弄死前代闯王高迎祥的时候,同样没有封伯、侯。

哪怕因为蝴蝶效应,后来崇祯十三年时,终于太庙盟誓,“诛张献忠者封公爵”,但至今张献忠也还没死呢,也没人因此封爵。

历史上明朝的伯爵侯爵贬值,基本上要到崇祯死了、北京被攻破后,南明朝廷才开始乱发爵位。

那也是因为风雨飘摇,天下都要完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才给江北四镇级别手握重兵的军阀,普发爵位,换取他们忠于南明朝廷。

历史上朱由崧发的那些伯爵,含金量跟崇祯金口玉言亲自发的,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的道理,历史上隆武帝给郑成功赐的国姓,含金量跟崇祯此刻金口玉言赐的,也绝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的伯爵,算是踏出了第一步。要不是沉树人太年轻,职官升太快,一年之内不能巡抚总督连升,也不至于拿出伯爵来封赏。

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御史言官出班奏对,恳切阻挠,说这不合祖制,自嘉靖以来,没有那么轻易因军功封伯爵的。无非是刘宗周、黄道周之流的那群人。

只是崇祯和周延儒、陈新甲都统一了看法,提前内定了,所以这些人的“老成持重之见”也就没能掀起浪来,就这么决定了。

另外,朝议上的赏赐,当然不可能只针对沉树人一人,所以其他参加了河南战役的诸多将领,文官,也都各有升赏。

军功第一的黄得功,也是从崇祯九年开始就当总兵了,已经在总兵位置上干了六年。

本来总兵也已经是正常武官最高的,没法升赏了,这次崇祯给他额外加了讨逆将军号——明朝后期加将军号,主要是从古代的平贼荡寇、讨逆破虏之类杂号将军当中选取。

平贼将军前几年已经给了左良玉,后来左良玉尾大不掉避战获罪,又被拿掉了。但也导致平贼将军这个名号有点臭了,自然不会再另给别人,别人也会嫌弃不吉利。

就算将来要重复利用,也得等过些年头,甚至等到左良玉卸任或者过世,用时间来抚平一切,才不至于不吉利。

而荡寇克虏,分别被刘国能、沉树人占了,所以给黄得功留下的基本没得选,就剩讨逆将军号了。

黄得功加了将军号,其他张名振这些也都有军功,但他们也都是总兵了,军功又没那么卓着,所以升无可升,就只是赏赐金银财物。

至于那些还没到总兵的,倒是普遍可以挑选表现突出的那几个,再挪一挪。比如朱文祯的参将,就可以挪到副将,其他几个张名振手下的水师营守备、都司,也都能再升。

只不过大部分参将以下的,也没必要在朝会上圣旨处置,回头陈新甲私下在兵部处理就行了。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处理完全部武将的升迁后,还有一些涉及文官的。

沉树人麾下的方以智、阎应元等,搞后勤备战,也都有点功劳,但不如上阵杀敌的那么显着。

方以智已经是武昌知府,暂时就没有挪,阎应元级别还很低,只是一府推官,回头周延儒吏部那边处理一下,可以也想办法先挪到同知。

知府级别以上文官有升迁的,仅有沉树人的表哥张煌言——但他不是因为跟李自成的战事,而是因为同期在荆州府、夷陵一带防范张献忠余孽,

并且在孙可望全师撤往川中时,张煌言敏锐地咬住了孙可望部一些贪恋财物、行动拖沓的殿后部队,稍稍歼敌了两千多人,光复了秭归、巫县等地,打通了与秦良玉防区的通道,加起来也算是拿回了一个府的地盘。

这些地方穷归穷,没几个县,可面积还是很大的,从湘西张家界到江北的神农架,整个长江三峡险峻穷地方,光看地图的话收复了好大一块,虽然大部分是无人区和野人区。

于是,周延儒就提前拟了,把张煌言从荆州知府,改为成都知府,并加四川兵备道佥事衔。

这个任命,一来是张煌言自己争气,表现值得此赏。

二来也是为了沉树人麾下的军事力量,未来能直接借调去四川平叛追击张献忠。毕竟把兵力借给自己的表哥,沉树人也没那么吝啬。

四川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肯定已经沦陷,张煌言看似升官不少,权力却还需要自己打回来,把自己的辖区收复平定,朝廷只是给个名分,也不出钱粮不出兵,算是无本生意。

荆州知府换成成都知府,这个严格来说不算升官,只有加兵备道佥事才是升官。可哪怕同样是知府,所知的府档次高低,还是有很明显实权差距的。

荆州府在明末,已经不算湖广地区最富庶稠密的府了,远不如武昌知府方以智的地盘,甚至比襄阳府还略差,只能跟长沙府并列,勉强是湖广并列前三的样子。

成都府的富庶和经济价值,显然高得多,那儿自古都是蜀地最繁华的膏腴之地,天府之国,只要不被张献忠长期破坏,尽快搞定,经济潜力也能很快恢复。

张煌言的任命之后,就轮到重新商定四川巡抚人选的问题了。

而周延儒也毫不意外地举荐了方孔炤,走完流程一切通过。这个问题反而是这天朝会上,争议最小的,哪怕逢人就喷的刘宗周黄道周都不喷了。

方孔炤原本就是无辜的,也有资历了,在京待职。人家五十三岁的老头儿了,还有几年好干,做督抚的年限也久,完全应该的。

……

十一月二十一这天的朝会结束后,相关旨意立刻明发。沉树人和潞王府的赐婚,当天并没有提及。

这是皇亲国戚的私事,也没必要拿到朝会上讨论,皇帝自己就能定。打一个时间差的话,对沉树人的面子也更有利,因为不会被人联想“原来今日赐国姓是为了掩饰沉树人形同入赘”。

风头过去了,沉树人就不用背负“赘婿”的嚼舌根谣言了。人家是因军功先赐的国姓,后来才因另外的原因被赐婚,一码事归一码事,别瞎联想。

旨意并不需要走六百里加急,反正方孔炤一家也要跟着旨意一起去上任。旨意先到湖广,而方孔炤等人没到的话,也没法上任。

所以就日行两三百里,花了七八天时间,在十一月底紧赶慢赶送到武昌。

就这速度,方孔炤都快觉得自己一把老骨头都快颠散了,但军情紧急,皇命在身,他也只能忍了。

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61章 先生缪矣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59章 刘希尧入侵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17章 入国子监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62章 一步干到工业歌命前夜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21章 张献忠死于此山下第50章 大言不惭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323章 部分美洲农作物有害健康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383章 一个不留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