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

崇祯给朱树人的求援旨意,是十月十五,从北京城送出的。

李自成的军队打到顺天府境内,是十二月十一、打到北京城下,是十二月十五。

也就是距离崇祯给朱树人圣旨,刚刚过了两个月,李自成就杀到了。这点时间,要让朱树人有所反应,也着实难为他了。

当然,北京城还是坚固的,李自成能杀到北京城外,跟最后攻进北京城,也还隔着一段必要的时间。

历史上,李自成在做好前期准备、正式进入全面总攻后,也花了四天时间,才拿下北京。

(注:史料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些虽然描写的时间更短,但有“曹化淳开门迎贼”等明显不靠谱的描述,而且前后不符,开门后还有战斗,所以我不采信。但总的来说,三到五天破城的说法都有,我取四天,这不重要。)

如今,因为李自成来得更早,北京城内的鼠疫还没爆发到最顶点,所以城内的守卫力量也比历史同期强一些。

而且李自成是寒冬腊月发动进攻,天气也比阳春三月要更不利于攻城方,沿途一路厮杀过来的兵马器械折损也更多。

此消彼长之下,崇祯哪怕靠着北京这座孤城,再多守十天半个月,也是不奇怪的。

更重要的是,崇祯还多了一条原本历史上并不存在的鼓舞士气理由:

北京被围后,崇祯一天之内几次召集重臣和武将,苦口婆心跟他们讲道理,说“如今大明形势并未绝境,南方张献忠已死,孙可望也已死(崇祯临时加码吹牛骗手下的),只是朱树人一开始没腾出手来,没料到闯贼会这么快来京畿重地祸害,这才来不及增援。

而且便是李自成本人,朝廷邸报说得明明白白,四个月前刚刚在大散关被朱树人麾下一支区区偏师曹变蛟,打得大败、损兵数万!所以只要死守京城,撑到朱树人调遣川军和湖广军勤王!天下必然复归平定!在此之前,山海关吴三桂也能帮朕撑住几个月、撑到朱树人赶来!”

还别说,虽然众臣都已离心离德,尤其是崇祯居然还赶在闯贼围城前最后半个多月,都还在清算内部责任,赐死了内阁首辅周延儒、罢免了刑部尚书徐石麒、降职了兵部尚书张国维,搞得朝臣人心比陈新甲被杀时,更是沦丧颓废了数倍之多。

但崇祯这番话还是有道理的,板荡识诚臣,有强援在外,随时可能来勤王。再咬咬牙,把这段时间挺过去,不就名垂青史了么?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不少人还是愿意坚持一下的——

毕竟哪怕是陈佩斯这样“几千年出一个的混混样”,如果先看了剧本,知道“我要是再咬咬牙,挺过来了,不就成正面人物了”,那多半也是有这个动力去咬咬牙挺一挺的。

李自成围城后的最初十日,北京城的守军和将领们,还真就被这种激励话术给一时蒙住了,暂时也不去多想,只管跟闯军攻城部队干就是了。

北京的城池还是非常坚固的,火器虽然老旧,不可靠,但数量充足,劣质火药也是数量管够。不计成本往下砸,还真就把李自成的部队打得死伤惨重,比宁武关时更甚。

只是李自成都馒头吃到豆沙边了,只差最后一口气,还是赌上了全家性命那种,这种节骨眼怎肯轻易言退?

尤其是这一世的李自成,背后的威胁比历史同期更严重,他很清楚朱树人一旦腾出手来,背后夹击,他未必能讨到好处。

如今北方数省如此残破,如果双方长期相持下去,不能劫掠南方回血的话,那北方绝对是打不过的——除非直接投靠鞑子,跟鞑子联手了。

以鞑子的实力,倒是能压住南方汉人。要是鞑子不插手,只靠汉人内战,凭北方几省如今被灾害残害的程度,压根儿想都不用想。

李自成必须速战速决,能抓住崇祯最好,至不济也要逼迫崇祯定个城下之盟,让自己的大顺政权合法化。

于是他也没得选择,只是继续拼命拿人命往里填,此前面对一切坚城时用过的攻城手段,不管有效无效,全部不计成本往上堆,彻底试错一遍。

十天之后,明军一开始那口勇气过去之后,颓势又开始显现,主要是守城将士发现朝廷太吝惜赏赐了,这种节骨眼上打得这么狠,按说应该每天大肆发钱稳住人心才好。

一开始画的“吴将军和朱总督会来救援”的大饼确实很美,可跟普通士兵有什么关系?

普通士兵为大明打了这么多年仗,也没见因为打胜就捞到多少好处啊?

功劳升官这种东西,只能激励激励当官的,对基层是没用的。

正如一家公司,你可以拿使命愿景价值观给中层管理和骨干团队画饼,但跟基层员工只能直接谈钱。人家一个打工人跟你说个屁的愿景。

军心不稳之后,偏偏新任兵部尚书张缙彦还怕扛事,也不上传下达,最后几乎是闹出小规模哗变,才被锦衣卫的骆养性上报给崇祯,于是崇祯又让人紧急筹饷犒军。

这一切的结果嘛,也就没什么好赘述的了,依然跟历史同期一样,连周皇后的父亲都舍不得拿钱出来,甚至还把周皇后通过他装装门面拿的银子眯了一部分。

因为肯不肯为崇祯出钱,这事情跟“是否有希望守住北京、是否有希望成为中兴功臣”,是毫不相关的。

百官是否肯出钱,关键不在肯不肯,而在于敢不敢。

崇祯的刚愎自用、不知变通,就注定了百官不敢——崇祯一渡过难关,就乱杀大臣。鬼知道他这次要是活了,将来回头会不会清算贪污过重的臣子、找点别的借口干掉?现在拿得出大笔银子,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的罪证?

所以,要救现在的北京城、拖到援军抵达,原本倒也不能算毫无希望,但只要崇祯活着,朝臣就不能赌。

北京城和崇祯,必须完蛋一个,不可能同时并存。

崇祯要是能开天眼,立刻自尽,传位太子,并且让太子示人以软弱,装出一副逆来顺受绝不清算有罪大臣的怂包样,说不定北京城还有一线希望救下来,但他开不了天眼,只能听天由命了。

……

北直隶的战事如火如荼,而崇祯派出的使者,也在出京后走了接近二十天,总算在十一月初三这天,在汉中找到了正在亲自部署抗击鼠疫的朱树人、并传达了旨意。

因为宦官受不得颠簸,也没有武艺,做不到日行三四百里以上,所以这次的传旨使者,也不是一贯跟朱树人打交道的那位王公公了,而是兵部派来的人。

使者是张国维派出的,是个武将,名叫蒋若来。九年前、也就是张献忠挖凤阳皇陵那年,张国维还在当安庐巡抚,这蒋若来就是当地的一名守备,帮着张国维和监军史可法在潜山地区打了几仗,击退了流贼。

(注:当年张国维当安庐巡抚时,史可法是当地的兵备佥事,所以由史可法监军。张国维调走后,史可法升任安庐巡抚,相当于副职转正)

这个蒋若来也算张国维的心腹部将了,后来张国维去了北京兵部,也带了他去北京。历史上张国维被崇祯贬出京城,去当浙江巡抚时,又带上了这个蒋若来,去当浙江总兵,所以是最嫡系的铁杆。

因为圣旨出京时,张国维还没被拿下,依然是兵部尚书,哪怕圣旨送达那天,距离张国维被降职,也还有二十天呢。

朱树人倒也忠义,接到蒋若来带来的旨意,立刻恭恭敬敬地表态,表示自己绝对会尽快出兵救援陛下。

但他也有几点困难,不得不立刻跟兵部来使澄清:

“救驾刻不容缓,但我汉中驻军,至今还有部分士卒身染鼠疫,还有疫病潜伏未发者,本官遵从医官之嘱,将疑似染病未发者隔离驻扎一营,若猝然全军开拔,难免蔓延,怕是兵马未到北直隶,已然大部失去战力。

还请上使体谅,允许我军花数日甄别,将痊愈士卒先行开拔,后军徐徐继进。另外,若是为救驾之故,需加快行军,最便捷的莫如以汉中兵顺汉水水路经郧阳先至襄阳。

其余重庆等地各军,则先顺长江至江陵,再北上襄阳取齐,如此可省去汉中兵先南下再北上之周折——但是,要如此行军,需打通郧阳道路,如今郧阳各地还有零星流贼残余深藏山中,难免骚扰。

我军纵能击破,但搜索追击浪费时日必多,为救驾之顾,祈朝廷能下令允许本督事急从权,以彻底赦免前罪为条件,劝降郧阳残余散贼。

同理,本督如今已追剿孙可望、几乎将其逼入绝境,但如要彻底剿灭,依然需时两月以上。若朝廷能恩准赦免孙可望前罪,本督有一定把握迫使其归降,如此则四川各军,也可尽快全力抽调,不用留太多兵力提防孙可望,不知这几点,朝廷可能恩准?”

蒋若来此番只是来传旨的,哪里有授权答应那么多大事?但他考虑到自己的恩相张部堂被陛下催逼,他也是讲义气的,不顾自己身份,跪下来恳求朱树人有点担当:

“国姓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是为了更快救驾,您就算事急从权自作主张赦免诏安几个小贼,以求行军不被骚扰,陛下将来也只会赞赏您的忠勇吧!能有什么差池?

还是尽快出兵为上呐!陛下已经对张部堂非常不满了,要是求不去援军,恐怕张部堂会被陛下问罪啊!”

朱树人当然要摆出绝对忠义的姿态,一直演到最后一刻。他犹豫了一会儿,便说:“也罢,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本官就不先去京城请旨了,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huanyuanapp.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郧阳诸散贼,本官自己担些干系,趁着这边整军筹措辎重的时日,便让人去诏安赦免,让他们别阻挠我军通过,告诉他们机不可失,若不是为了救驾,以后断没有这么好的诏安条件了!

孙可望那边,给本官半个月处理干净!本官和四川方巡抚合计一下,一起决策把这事儿办了!整顿四川兵马出川,本来也至少需要多半个月,这也不算误事!

本官率领前部抵达襄阳后,会先略作休整,等待重庆、江陵等地的后军来取齐。期间自会派出六百里快马加急进京,向陛下禀报我的事急从权举措,取得陛下谅解。

从襄阳到北京就快得多了,哪怕河南沦陷,要从徐州绕行,六百里加急五日可到,十日可以往返。我就在襄阳驻留十日,等待后军,这不过分吧?天下行军,不可能有更快的了!”

蒋若来也是知兵的,打仗了这么多年,当然可以判断出大军集结只等十天,已经是非常神速了,

李自成那边几十万大军呢,也不可能让朱树人只带着目前在汉中的这点人马去增援,他总要集结部队的,否则人少去了也是白给。

相比之下,只要拿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做个对比,就知道朱树人已经很神速,很诚心救驾了。

……

一切按计划实施后,朱树人花了十几天在汉中本地准备辎重、部署后勤、甄别鼠疫将士——其他工作都还挺快的,甄别鼠疫的时间也可长可短,真急了完全可以萝卜快了不洗泥,但实际执行中,最后发现最慢的一项筹备工作,是船只根本不够用。

汉中驻军在此之前从来没想过要从郧阳顺汉水行军去襄阳,当地的船只数量很少,没有准备,当然无法一次性运走三万大军了。

汉水在秦岭山区中的这一段,是出了名的水流湍急,险滩处处,从汉中去襄阳很好走,但从襄阳回汉中很难走。

要不当初三国时,诸葛亮死后、蒋琬对刘禅提出“可从汉中顺流取上庸三郡”,也不会被姜维以“汉水易进难退,纵偷袭得手,所得不过魏之余赘,我军却难于久援”为理由,劝阻刘禅别接受了。

船到了下游襄阳后,要重新拉纤回到上游汉中再运第二趟,实在是太难了。

地理环境如此恶劣,走得慢也就不能怪朱树人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朱树人甚至在发现汉水船只不够用的情况下,又做了别的尝试,比如从北面让大散关的先头部队试图出秦岭、宝鸡,进攻闯贼控制的关中,看看能不能从关中冲出去,然后走黄河。

这条路肯定是很危险的,一路要打穿闯军的占领区。而朱树人一番尝试后,很快就得到了几个重要情报:李自成在关中坚壁清野了!不但各县没粮食,连人口都撤走集中到有限几个据点!

如今的陕西,根本就是赤地千里,无法就地筹粮!川军北伐出关,必须全程自带粮草!

这个后勤压力无疑是扛不住的,改走这条路的下场只会是全军饿死。

所以,在汉中筹船这几天,朱树人也不是干等,

他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证明了其他一切路都走不通,尝试的过程中还又稍稍立了点战功、击破了袁宗第一些外围人马。

他甚至还再次给崇祯上书,想请求崇祯给个机会赦免袁宗第以诏安。至于这个上书能不能送到就不知道了。

如此拖延之下,朱树人的军队终于在十一月十六这天,才总算诏安了郧阳诸散贼,并分批启程前往襄阳。

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80章 塔山血第29章 简在帝心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93章 疯狂升官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46章 忽略不计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25章 奋勇争先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330章 为何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42章 尘埃落定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7章 困兽之斗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18章 乡试揭晓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197章 有始有终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116章 不要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跟敌人耗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36章 天下泰斗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