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监国手腕

刘良佐的铤而走险,被张名振硬生生掐断,总算是没有立刻逼得江北刘良佐、许定国、刘泽清三镇全面跟南京朝廷刀兵相见。

但双方距离彻底撕破脸,也就只剩最后一层遮羞布、最后一个下台台阶了。

猜疑链启动到这一步,福王系肯定是要无比防着即将上位的潞王政权。

这场冲突中,大军不可能靠着主帅几句话就喝止住。

绵延数里的江面防线上,双方最后拉开时,刘良佐一方也已经被击沉了两条小船、加起来死了几十个士兵,受伤坠江过百。

张名振这边,战船倒是一艘没沉,最多只是个别船体被火枪弓弩射击打坏了几块木板,然后有个位数的士兵阵亡,伤亡交换比至少在十倍以上。

北军不习水战,没有专业战船,打成这样很正常。

而这种程度的摩擦火并,在历史上南明初期,也是屡见不鲜——

原本那个时空,高杰移驻到两淮后,为了跟黄得功争夺扬州附近的富庶防区,也是大打出手。高杰有一次甚至试图设宴诱捕,把黄得功身边的百余骑心腹亲卫精锐统统伏杀了,黄得功本人都是仗着武艺高强带伤突围。

这一幕要是拍成电视剧,挡住字幕关掉台词,观众说不定都会当成朱温、李克用的鸿门宴剧情来看。

但最后,黄得功也不得不在史可法的劝说下,由高杰赔罪赔了一大笔抚恤银子,就把这恩怨揭过了。当时藩镇武将之跋扈,可见一斑。

现在刘良佐被杀伤了百十人退走,伤亡本身根本不算什么。

……

张名振的截击结果,不过三个时辰就快马送回了南京城内。

史可法和沈廷扬,乃至王铎等尚书,也是松了口气,同时愈发后怕。

闹出了流血冲突,就必须确保潞王成功上位了,否则福王一旦翻盘,大家都得被清算。

史可法也只能继续派出六百里加急,去催促朱树人快点。

朱树人此时也才刚到合肥,一天后,朱树人带着潞王返程的途中,就在巢湖附近听说了福王想抢进京城。

此前朱树人考虑到潞王吃不得苦,也没敢太过催逼潞王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得了这个信息,也是彻底顾不得了。

他立刻跟老岳父摊牌,朱常汸也知道轻重,知道没有退路,便咬咬牙吃一次苦,让人牵来快马,由一个骑术精湛、身体相对轻盈的骑兵将领,跟他同乘一骑,以保护骑术不精的朱常汸免于疾驰中坠马。

因为同时驮了两个人,所以每跑出三十里就要换一匹马,好在好马够多,半天就从巢湖疾驰到芜湖。朱常汸也是咬紧牙关,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差点儿呕吐得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到了芜湖上了渡江战舰,情况才稍好一些。战舰也是顺流而下,满帆加上不惜水手体力全力划桨,一夜时间片刻不歇,次日上午已然抵达南京城。

史可法、沈廷扬、王铎三人领衔,直接在秦淮河口的长江码头迎接。脚步虚浮的朱常汸刚在朱树人掺扶保护下踏上码头栈桥的坚实地面,几位阁老、尚书就迫不及待迎了上来行大礼。

过程虚礼、其间些许小波折自不必提,史可法等人很快恭送朱常汸登辇,先去紫金山谒陵,然后进城入宫。

谒陵么,就是去明孝陵祭拜一下朱元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明朝在南京登基的皇帝,都要走这个流程,当年朱棣篡位就这样。朱常汸虽是监国,也不能省。

一路上,史可法也趁着繁文缛节的间隙,抽空跟朱树人商议、外加请示朱常汸,想看看他对于两天前福王试图抢先进南京的事儿,如何定性。

毕竟涉及宗室中血缘最近的几个藩王的恩怨,内阁都成了外臣,不好独断专行。

朱常汸懦弱无主见,也不肯直接回答史可法,只是又找机会支开对方,私下里问女婿:

“贤婿以为,福王这事儿,该当如何处置?还有可能不撕破脸么?都是大明宗室,值此国难之秋,孤实在不想再自相图害。刘良佐好歹是退兵了,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安心?”

朱树人微微叹了口气,自己这岳父果然是懦弱怕事到不行。对方都想抢皇位了,他还只想假装没矛盾。

不过也算歪打正着,站在民族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确实没必要内斗株连得太狠,这都是未来合作抗清的潜力。

哪怕是朱树人原本追求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只处置几个首恶,下面的人能拉拢就要尽量多拉拢。

朱树人琢磨了一下,也就沉稳地说:“父王不愿多有牵连,那可以考虑完成大礼后,择机召福王进京解释,如果福王肯来,其他人自然可以赦免。

尤其是马士英,儿臣觉得此人还是有几分民族大义的,虽然现在被福王所利用,却也未必都是他真心,也有可能是他被麾下数镇武将所裹挟。

文官之中,唯阮大铖卑鄙无耻,专擅挑唆内斗,将来决不能饶,武将之中,除刘良佐外,其他此番尚未露形,未来也可以尝试示好。”

朱树人也是难得说话直接报结论了,他的依据,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靠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靠着他知道历史上阮大铖刘良佐都是铁杆汉奸,而马士英好歹还坚持抗清到最后。

如果是崇祯掌权的时代,朱树人从来不敢这么铁口直断,但现在马上就要轮到他岳父掌权了,他岳父还没儿子,才容他如此放肆报答案。

毕竟疏不间亲,他的话只要有三五分道理,能自圆其说,岳父肯定也是倾向于相信他的。

朱常汸心里很清楚,朝中唯独朱树人是永远不会害他的,大家利益绑定在一起。

果不其然,此刻朱常汸听他说得这么有把握,也是心中大定,不再前怕狼后怕虎,很快走完了谒陵的流程。

随后三天,史可法主持大局,把潞王监国的手续彻底办了,

六部尚书依然留用,史可法和王铎临时想提拔的那几个侍郎也都正式追认,内阁的组建也由监国诏书重新确认,完善法理上的合法性,让南京城内内外外都松了口气。

随后朱常汸又正式发了一道监国诏书,派人于杭州凤凰山、南宋行在故址修建一座皇家园林,安置懿安皇后暗度晚年。在园林建成之前,户部尚书沈廷扬先捐出一座他在苏州的庄园,供懿安皇后暂住(就是现在已经住进去了)

园林中还要有佛堂,以供寡居的先帝皇后为天启帝等祈福,说起来是让列位先帝在天之灵保佑大明神州复全。如此,也就避免了监国王叔和侄媳皇后共处皇宫的尴尬,把潞王政权最大的合法性隐患解决了。

相比之下,坤兴公主朱娖的身份就没那么敏感了,也不用担心辈分。朱常汸直接把朱娖以孙女辈的身份接到南京皇宫,依然享受公主的一切待遇,

这样也显得他对崇祯留下的子女都是绝对优待的,跟他在接受监国身份的大礼上说的相符——

典礼上,朱常汸受命时可是对天盟誓过,他之所以接受先帝遗命,就是为了帮助先帝照顾好遗孤。如果永王、定王任意一个逃出来了,他一定保扶他们登上皇位,再以叔祖摄政王的身份,主持大局到侄孙弱冠成年,再归还监国之权、让幼主亲政。

……

江北那边,朱由崧由刘良佐护送着退兵后,也是非常紧张,刘良佐知道自己赌输了,唯恐被清算,每天疯狂整军备战,

为了防止军心不稳,他对外只说是防止刘芳亮南下,所以需要加强训练和纪律。而这些借口,显然也是狼狈为奸的阮大铖帮他想的。

但刘良佐此前在刘芳亮杀穿他防区去夹攻崇祯时,都不出力阻拦,如今却假惺惺摆出要跟刘芳亮一决死战的样子,明眼人当然是嗤之以鼻,很容易看清其嘴脸。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南京城中,朱常汸在坐稳权力后,自然也要做出一些应对。

三月初八,当上监国后的第五天,朱常汸就向史可法垂询,表达了他希望妥善处理一下此前刘良佐护送福王侄南下的事儿,让史可法想个办法,避免以后再发生藩王随随便便进京的摩擦。

史可法和内阁众人商议后,也觉得可以下监国诏书,召福王进京觐见解释,同时要求不能带军队护送,最多只能带百名护卫。

另外,史可法自然会再做点水磨工夫,发了一系列文,婉转表达对马士英等人可以既往不咎,也是分化瓦解潜在对手。

诏书下达后,不过三天就送到了凤阳,但回信却是拖拖拉拉,最后多拖了至少五六日,等来的却是一个“福王受惊患病,卧床不起,难以行动”的诚恳认罪回复。

很显然,福王就是担心不带兵孤身回南京解释,会被软禁甚至问罪。所以称病不起了。

消息传回南京,那些当初就跟福王一系关系最恶劣的东林官员,自然是群情激奋,甚至有人喊出要敦促兵部尚书史可法、调集外地兵马北上凤阳、两淮,铲除已经形同佣兵割据的福王势力。

但史可法还是比较稳,唯恐进一步刺激对方,暂时把这些激进言论全部压住。他心里很清楚,那些东林清流很多就是想趁机报复,并非完全出于公心。

史可法算东林中比较顾全大局的,自然不会由着这些人乱来。

另一方面,也是史可法此人的优柔寡断所致——历史上他在拥立潞王福王的问题上,就优柔寡断了很久,为了不背负有悖伦常的骂名,他甚至舍近求远想出了“拥桂”的折衷办法。

不过,史可法虽然优柔寡断,但他也担心潞王监国不肯善罢甘休,所以进宫奏对应对策略时,他还有些惴惴不安。

好在朱常汸也是个懦弱怕事之人,其实也没想对侄儿下毒手,史可法说了来意后,他也就很没原则地和稀泥了,让史可法松了口气。

最后,还是更加顾全大局的朱树人跳了出来,帮他们查漏补缺:

“父王,史阁部,你们顾全大局不愿刺激称病的福王,确是老成谋国持重之策。但此事既出,如若不加申饬,必然导致地方轻视朝廷,将来会生出更多不稳。

依我之见,不如借机召集南方各省尚存的诸王,以谒陵表忠为名,让他们尽量迁来南直隶,然后徐徐安置在南京周边扬州、滁州、芜湖、太平府等地。

如此诸王近在百里,又不能轻易入京,既不虞宫廷生变,也避免了他们远处边疆,被封疆大吏地方武臣拥戴作乱。

先帝毕竟没有留下明确的传位遗诏,野心之士还是不得不防的。原先福王若是乖乖进京,我们还不好趁机借口召集诸王集中圈禁。

现在福王称病不来,也算是给了朝廷一个借口!朝廷是被福王的可疑举动所激,才临时起意要如此,并非朝廷要突破祖制!”

明朝藩王平时不会被召,一直待在封地,那也是朱元璋就留下的祖训。

所以朱常汸如果没有一点过硬的借口,要直接宣召诸王来南直隶,就有可能被认为是想跟朱允炆、朱棣那样削藩。

但现在,福王称病不来,制造了借口,朱常汸算是防微杜渐、举一反三,才要召尽诸王。诸王要恨,就让他们恨惹事的福王好了!

当然,其他诸王里肯定也有学福王称病的,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一大半南方幸存藩王绝对不敢反抗。能先把主流的收了,剩下的刺头解决起来也就快得多了。

朱树人很清楚,历史上南明之所以抵抗不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拥立的藩王太多了!

要是跟南宋那样,靖康之耻时诸王都被养猪圈禁在开封、金兵一来全部一锅端,只有一个赵构逃出,没人争夺皇位,那南明也能团结很久。

就是因为王爷多了,军阀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拥立自己防区内的藩王,才导致了汉人内战不断!

如今之势,要救大明,关键是把那些养猪王爷统统集中起来,不给地方军阀留“潜在被拥立资源”!

而且,只有诸王全部被控制了,朱树人将来才好让他儿子过继接盘老岳父的皇位!

值此国难之秋,只有走军事独菜,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一个领袖的路线,才能救亡图存!

当然,这种控制,仅限于针对诸王。而对大明的地方文武、军队百姓,当然是要彻底团结的,绝对不能在控制诸王的过程中内耗。

被内耗的,只有老朱家的养猪王爷们。

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5章 双线操作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5章 双线操作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1章 大局为重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238章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类的一大步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