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

阿济格在佟图赖的劝说下,采用了两手准备、放缓对南阳城的强攻。

但放缓并不等于不攻,那些闲着也是闲着的部队,依然每天要点卯试探、进一步修筑围城工事,并且进行一些例行的,损失不会太大的破坏工作。

总的原则,无非是从原本每天可能会伤亡数千人的迅勐狂攻,变成每天只损失百人级别的低烈度破坏。

比如,在定下新围攻策略后的第三天,满达海就在阿济格的吩咐下,带着大量被抓来的民夫,和劳力不值钱的汉人降军,围着南阳城外几个主攻方向,修筑一道长长的壕沟和土墙。

土墙的底座非常厚实,高度倒是不用太高,远远看去跟水坝差不多,底面比坡顶至少宽了三四倍。这种设计也是现学现卖,模彷张煌言的设计思路,不求防御近战冲击多强,只求更扛炮击伤害,不怕明军从城头轰这些墙。

至于这些工事的用途,一来是防止那天围城清军松懈后、张煌言突然派出敢死队骑兵突围送信、跟外面取得联系。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攻城方刚来的时候,肯定大家警觉心都很强,一旦日子久了,一个月两个月,就会疲惫、麻痹大意。而多一道堵门围城的堑壕搭配长墙,就能多一点反应时间,就算城内有骑兵摸黑出城,也会被堵住。

二来么,也是佟图赖告诉阿济格:这些墙修完后,他就可以把剩下的红夷大炮队部署到这些墙的反斜面上,用一个相对有仰角的射击角度,吊射破坏南阳城墙。

虽然这样的射击精度会更差,而且炮弹打了一个更加吊射的抛物线,会损失一些动能,导致破墙效率降低(佟图赖当然不懂动能定律,但生活和战争经验告诉他炮弹吊射会损失破坏力),

但这样部署有一个好处,是原先那种平射直射部署没法比拟的——平射直射时,需要跟城池四角的明军棱堡炮台对轰,第一天的血战中,清军就是因为对轰不利,一下子被炸毁了三门大炮。

现在部署在土堤背侧,至少明军炮弹就打不到清军大炮了。清军大炮虽然也依然打不到明军大炮,但这不要紧,佟图赖本来也没指望靠红夷大炮干掉明军的红夷大炮,他的目标只是南阳城墙。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作战形态:双方的大炮都可以破坏对方的城墙/土墙,但却伤不到对方的炮。而清军是不怕明军炸坏土墙的,坏了就修呗,或者在坏之前把己方大炮挪一段位置重新部署。

阿济格当时听完这一切计划,觉得佟图赖简直就是一个炮战天才,虽然吃了一小次亏,但那么快就想到对策弥补短板了,这种人实在是应该重用!

所以他当然也没说的,毫无保留支持了佟图赖,佟图赖需要什么资源他都让满达海配合。

清军修起墙和炮兵阵地还是不含湖的,没过几天,新式炮战就重新开打了,清军集中了二十多门红夷大炮,再次啃硬骨头一样开怼南阳城墙,

一开始精度比较低,主要是炮兵不熟悉这种高抛弹道,不是打远了就是打近了,远不如平射直瞄来得方便,每天至少几百枚炮弹都是白白浪费掉的。

打远了的还能有点效果,至少飞进城内还能砸坏几座民房,甚至都害得明军高层文官一时间不敢再躲在原本墙后的安全区视察、指挥,只能是尽量减少在前线的露面。

而打近了的炮弹,就完全浪费了,直接落在城外,连根毛都捞不着。佟图赖也很有耐心,并没有苛责炮兵们最初几天的瞎打磨合期。

另外,清军在其他破坏工作上也没闲着——佟图赖那天不是说了么,张煌言修的这城墙,抗炮击,但不耐挖掘、浸泡。

现在冬天水位低没法蓄水淹城,但挖墙脚还是行的。

于是清军一边炮火掩护,一边修了几百架厚实粗木制成的掘城木驴车,掩护里面那些拿着铁铲铁锹的汉人降军负责做苦力,推着车到墙根慢慢挖墙脚,尤其是把轰击后散落下来堆在墙根的浮土全部尽量运走,或者是直接推回旁边的城壕内,顺势多填平几段壕沟。

不过这种打法,比起在土坝反斜面部署炮兵轰击,肯定要更危险一点,明军的城头防守火力,经常可以调集佛郎机侧射轰毁清军的掘城木驴车,

虽然用的未必是开花弹,炸塌了里面的士兵最多也就是被埋住砸伤,还有可能逃出来。但明军配套的火枪队和弓弩、火油、灰瓶金汁也不是吃素的,会配合着往摧毁的木驴车顶上倒,把里面的幸存者射杀,或是烫得哭爹喊娘,或是直接皮肉溃烂,拖回去也是感染而死。

清军也只好继续加码,修了无数坚固的长盾,架设在城头前的阵地上,然后让清军的弓箭手上前,在长盾掩护下对着城头抛射箭雨,杀伤明军佛郎机炮手和火枪手弓弩手。

无非是双方远程士兵不断交换着人命,而这种交换,地形占绝对劣势的清军,肯定是亏的。

再加上围城之前,张煌言就是按照被围半年做的准备,所以囤积了大量的柴草燃料。在阿济格军抵达之前,张煌言的部队就把南阳县城周边近百里之内所有的树木,统统都给砍光了!

这么做,当然会破坏生态环境,但都火烧眉毛了,古人哪里还顾得生态环境!他们也不懂这些。

把树砍光,一来能竭泽而渔多弄些柴火,让城内士兵有更多机会喝热水吃熟食,尽量减少不卫生导致的疾病减员。

二来么,阿济格要打造木驴车和攻城掩体长盾时,就得去至少百里之外的地方砍树,大大增加了清军的后勤压力。所以眼下清军每被炸塌一辆掘城木驴,清军的后勤官就要急得骂娘,又得从一百多里外设法筹措木头再辛辛苦苦运过来了。

细算下来,这样烈度的打法消耗之下,每天清军至少能死伤两三百名负责挖城的木驴车士兵,外加略少一些的弓箭手。明军那边,只需要损失比清军弓箭手更少的士兵,综合对比至少是四五倍的交换比,

所以比换人命张煌言绝对是不虚的,如果一直耗下去,他城内的四万守军加壮丁没死完之前,阿济格的十五万人都能死光了。张煌言真正怕的,还是工事被逐步破坏后,阿济格能顺利发起一场地利方面不太劣势的总攻,所以他需要拖延住对方的破坏进度罢了。

……

清军不断升级攻城方略、减缓失血速度,争取用尽量少的伤亡破坏更多的城防,用时间换人命。

张煌言这边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也算是颇有名帅潜质的智谋之士,佟图赖会升级技术手段,他当然也会见招拆招。

清军刚开始修土坝、反斜面部署红夷大炮的最初两天,张煌言一时反应不及,倒也没有应对之策,只能是每天绞尽脑汁琢磨,再把军中的技术人员召集起来群策群力。

好在清军改用新招的最初两天,也在寻找炮弹的弹道规律、经验,准头本来就极差。所以让清军先轰两天,南阳城的城墙损失也不算大,这个时间差正好拿来想对策了。

经过一番梳理摸排,张煌言就发现了他手头如今最值得依靠的,还是一个叫宋明德的基层技术官员——

这宋明德其实也是老熟人了,是两三年前朱树人刚刚用计赶走左良玉、占据了武昌的时候,发展大冶铁矿时发掘出来的。后来还通过宋明德,搭上了他堂叔宋应星,明末一代科技大能,谁让他们都是南昌府人士呢,本来就离武昌很近。

这两年,宋明德跟着叔父在后方筹措军备,还跟武昌知府、兼湖广兵备佥事的方以智切磋,本事也是见长。

本来宋家人,包括宋应星在内,都是工程技术实践方面比较强,但理科理论水平挺差的,全靠经验主义做事。

而跟方以智一配合,宋应星宋明德叔侄都是进步良多,连宋应星都算是活到老学到老了。

方以智在理科方面的造诣,可以算是当世国内最高那个梯队的了,毕竟他是写出《物理》的人——当然了,受限于明朝的氛围,他的理科水平跟同期西方那些顶级大牛肯定比不了,荷兰人同时代都已经出了笛卡尔了。

但方以智那点物理常识和数学功底,拿来点拨宋家叔侄,再配合上朱树人偶尔过问,给他们提供些点睛之笔。于是当宋明德接触到“三角函数表”这种玩意儿后,立刻就让湖广明军的弹道学理论有了非常长足的发展。

这一次南阳被围城,朱树人也需要给表哥安排得力的炮兵技术人才,就让年轻的宋明德深入敌围参战,还许诺战后无论实际功劳如何,都给他直接升官至少一级!原本是从六品主事的,这就给他升至少工部的员外郎!要是干得好,过两年再给他升郎中!

而他叔父宋应星,毕竟上了年纪,朱树人也不可能让这种大贤冒险,所以宋应星就跟着方以智,坐镇后方的汉水防线,驻守在武昌。这样叔叔在后方,侄儿派到重围之中,也算是尊老了,还能防止动摇。

这次佟图赖上的新招,宋明德琢磨了两天,就想到了如何用大冶兵工厂今年新研发的高效点火引信开花弹、配合为这种开花弹专门准备的新式大口径臼炮,来专门观测、定位,克制。

城墙四角棱堡炮台上的普通红夷大炮,无法吊射摧毁土坝反斜面上的清军红夷大炮,但拥有类似攻城迫击炮那般大仰角的臼炮,就是专门干这事儿的呀!

平时如果要打移动目标,这种臼炮精度较低,还没法确保一击即中,不如直瞄火力高效。但炮兵对炮兵,双方都是非常沉重难以移动的固定靶,一击不中大不了多校射几次好了。

哪怕第一炮开火后,得校准一炷香的时间才能渐渐找到感觉,也没关系,反正清军的红夷大炮在部署好之后,是不可能在一炷香时间内更换阵地的——

还千万别觉得这样的部署速度很慢,其实这才是17世纪火炮部署速度的正常状态。

后世很多古装片里,为了道具省事儿,直接拿那种带两个大车轮炮架的架退炮,来拍明清之交的红夷大炮,这其实都是错的。

明清之交的红夷大炮,都是只有一根炮管子直接放置在固定阵地上的,连带车轮的炮架都没有。为了放置大炮,炮台上的炮位往往还会带一条凹槽,让大炮直接嵌到凹槽内放置,所以要移动是非常麻烦的。

这并不是古人不想安装炮架,而是当时的材料强度、后座缓冲结构的机械设计,都还无法满足大炮后座力的卸力。强行给火炮上车轮炮架的话,一开炮后坐力就直接把车轮震散震塌了。只有把大炮放在固定炮台上,让炮台和大地吸收卸力后座,才能安全。

真正的架退炮,基本上西方世界都要到18世纪中期、七年战争的时候,才被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实装,并且凭此搞出了可以跟随骑兵部队灵活机动、前沿部署的炮兵,一举威震欧陆。又过了几十年,到了拿破仑时代,拿皇才把架退炮发展到了巅峰,从此西欧各国全部普遍装备了架退炮,把只有一根管子没法机动的老掉牙货色全部淘汰。

所以,以如今清军红夷大炮的机动性、部署展开后重新收拢装车的速度,没一刻钟是根本搞不定的,如果完全没有准备,慢的话半个时辰都正常。

……

宋明德这次尝试,也算是明军大冶兵工厂的开花弹臼炮、在被生产出来后,首次捞到实战的机会。

优质钢材锻造的粗短厚实炮筒,被部署到了城墙四角的棱堡炮台上,并且专门配属了工事坚固的观测哨,

那几个炮击效果观测员,也都是明军炮兵中培养的精锐,用的望远镜也都是最好的,不但精度高,甚至还有工匠专门在镜片上刻了几道纵横染黑的刻度线——

如果对这种描述没什么印象的话,可以想象一下吃鸡游戏里,俄制VSS连狙自身配套的4倍镜上那些线条。

毫无疑问,这些线条就是用来精确测距的,这样才能精确计算弹着点距离。

考虑到后世那么多小白,打了几年吃鸡游戏,都依然不懂怎么看四倍镜上的测距仪线条,只知道拿着中间的主准心瞄准敌人突突突。在明末,要找出懂得看镜头测距仪线的人才,可想而知有多么难得,

这些炮兵观测员都是读了不少书的,还专门读过方以智编写的基础数学、物理教材,还要会背三角函数表,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非常值钱。这种军事技术人才的命,比关宁铁骑的都贵上十倍不止,哪怕在张煌言麾下,要调用他们,都得严格申请,确保安全。

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46章 忽略不计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5章 双线操作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90章 全胜而归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86章 我还是喜欢你原来桀骜不驯的样子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2章 打折只会剁爪更狠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